中国百强城市(城市人口、劳动力等对中国城市进行评估)

由网友(风流野趣)分享简介:中国百弱都会所列仅限于中国大海洋区。中国大陆的都会排名曾有多野机构掌管评定过,原条款所列依据为中华国民共以及国国度统计局民间公布的疑息,对于象为中国大海洋区的地级或者以上都会,属于综合评价。中国百弱都会的排行榜指标系统包罗经济以及非经济(硬经济)两大系列指标。此中经济指标由GDP以及住民储备两部门组成,占比六一.八%,非经济(硬...

中国百强城市所列仅限于中国大陆地区。中国大陆的城市排名曾有多家机构主持评定过,本条目所列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发布的信息,对象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地级或以上城市,属于综合评估。

唐山入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中国百强城市的排行榜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和非经济(软经济)两大系列指标。其中经济指标由GDP和居民储蓄两部分构成,占比61.8%,非经济(软经济)指标由科教、文化、卫生、生态环境四部分构成,占比38.2%,可以全面、科学地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综合发展水平。[1]

中文名

中国百强城市

评估依据

城市人口、劳动力等

历届第一

上海等

对象

中国大陆地区的地级或以上城市

类别

城市评估

范围

中国大陆

意义

增加城市自信、促进经济发展

基本简介

评审的依据分别为国家统计局2003年和2004年全年数据,发布时间分别为2004年10月30日和2005年10月30日。对象为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的地级市或地级以上城市包括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由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根据大陆地区城市人口与劳动力、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等5个一级大指标,19个二级子系统,50个三级小指标体系综合评定。

*特点:3个直辖市连续两年进入前10强,其中上海、北京分别列第1、第2位,天津列第5位。列前10位的没有中西部城市入选,前20位的只有成都、武汉和长沙。10强中长三角地区三个城市入选,东北地区三个城市入选,珠三角地区两个城市入选。2003年入选城市最多的省区为江苏和广东均为11个城市,其次为山东10个,浙江9个,河北6个,福建和辽宁均为5个,河南、湖南、广西和内蒙古均为4个,安徽和湖北均为3个,黑龙江、吉林、云南、新疆各为2个,四川、江西、海南、山西、贵州、甘肃、宁夏各1个。2004年入选城市最多的省区为广东11个,江苏、山东和河北均为10个,浙江9个,湖南5个,辽宁、福建和湖北均为4个,安徽、内蒙、江西和广西均为3个,黑龙江、吉林、河南、云南、陕西和新疆均为2个,四川、山西、贵州、甘肃、和宁夏各1个。

方法准则

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方法

2003年和2004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采用的是专家咨询法。即通过专家给定指标体系中各部分的权重,计算平均权重,再使用平均权数对无量纲化的指标加权计算得出总分。研究的具体步骤是: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确定指标体系;提取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目的是解决数据资料残缺问题;对数据分布进行正态检验;指标间的共线性检验,以分析导致相关矩阵的奇异性或不稳定因素,最终剔除具有强烈共线性的指标;给出分类和各指标权数加权平均;结果分析。

基本准则

确定指标体系的基本准则

2003年和2004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准则包括:指标体系的全面性、指标的可比性、数据来源的可操作性以及简单易行的特点。即全面性,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可比性,本次评价所用资料均为城市的市区数;可操作性,选用的指标要有可靠来源,并确保数字质量;最少原则,指标体系在能基本反映城市整体功能的前提下,取其可能的最小数目;正确运用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统计口径仅限于市区数据,不含所辖县市。所辖县市的数据构成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评比。

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五个一级子系统。

人口劳力

1.人口与劳动力:包括人口规模、素质和结构、管理和利用三个二级子系统,下设5个指标: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包括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经济效益四个二级子系统,下设12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货运总量、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工业企业百元资金提供利税、每万元GDP耗电、每万元GDP耗水;

社会发展

3.社会发展:包括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住房医疗服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会治安、社会保障五个二级子系统,下设16个指标: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人均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燃气普及率、人均生活用电量、医院床位总数、每万人拥有医生、科学、教育事业费支出、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每十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数、每十万人交通事故件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所占比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比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

基础设施

4.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供排水及电力三个二级子系统,下设8个指标:交通运输及邮电业增加值、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平均每辆公共汽、电车运载力、邮电业务总量、人均电信业务收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排水管道密度、全年用电量;

环境系统

5.环境:包括人口密度、投资、废物处理、绿化四个二级子系统,下设9个指标:市区人口密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污水处理率、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