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米勒(美国男编剧、作家)

由网友(九初.)分享简介:阿瑟·米勒(Arthur Asher Miller,一九一五年一零月一七日⑵零零五年二月一零日),出熟于纽约,结业于密歇根大教,美国剧做野。[一]阿瑟·米勒念书时期起头测验考试戏剧创做。一九四七年米勒凭《齐是尔的儿子》1举成名。一九四九年花6周时间写成的《倾销员之逝世》获得了包孕普利策惩正在内的3大惩项,为他博得国际荣誉。主...

阿瑟·米勒(Arthur Asher Miller,1915年10月17日-2005年2月10日),出生于纽约,毕业于密歇根大学,美国剧作家[1]

阿瑟·米勒读书期间开始尝试戏剧创作。1947年米勒凭《全是我的儿子》一举成名。1949年花六周时间写成的《推销员之死》得到了包括普利策奖在内的三大奖项,为他赢得国际声誉。主要作品有戏剧《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等。2005年2月10日凌晨,米勒因心力衰竭去世。[1]

阿瑟·米勒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20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1]

中文名

阿瑟·米勒

外文名

Arthur Miller

国籍

美国

主要成就

20世纪美国戏剧三大家之一

逝世日期

2005年2月10日

毕业院校

密歇根大学

性别

代表作品

The Crucible、完成画面

职业

剧作家

出生日期

1915年10月17日[1]

出生地

纽约

妻子

莫拉斯

人物生平

亚瑟 米勒

阿瑟·米勒。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三十年代初美国经济的大萧条时期,他的父亲破产,家里生计维艰。中学毕业后,米勒一边打工一边在密歇根大学新闻系和英文系学习,并开始创作剧本。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创作剧本。《万幸的男人》是他第一部在百老汇公演的剧目,1944年只排演了四场。阿瑟·米勒还出版过几部小说和短篇故事集,也和妻子莫拉斯一起出版了一些游记,讲述他们在俄罗斯和中国的旅行。

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杰出的剧作家,还写过两部小说。1987年写了回忆录《时间弯曲》,年过古稀时,还写了剧本《踏破摩根山》和《末代美国佬》。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被誉为20世纪良心的代表。其中《推销员之死》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一九四七年,阿瑟·米勒的成名作《都是我的儿子》上演,连演三百二十八场。两年后,《推销员之死》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七百四十二场,一举囊括了托尼奖、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从而使阿瑟·米勒赢得国际声誉。另外,米勒还创作了《萨勒姆女巫》、《桥头眺望》、《美国时钟》等剧,均针砭时弊,对社会现实和戏剧技巧作了深刻的探索,体现了米勒对社会问题的直面追问,以及对人性、理智、社会正义等问题的犀利见解。自传体剧本《堕落之后》记述了他与好莱坞名演员玛丽莲·梦露一段并不成功的婚姻生活,也深刻剖析了左翼知识分子的内心。

一九七八年,米勒来华访问,回国后出版《访问中国》一书。一九八一年,《萨勒姆女巫》在华上演,获得很大成功。一九八三年,米勒再度来华,亲自执导《推销员之死》,次年出版《“推销员”在北京》一书,从此他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于2005年2月10日晚间在美国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9岁。

戏剧作品

阿瑟·米勒 代表作

时间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1947 年

戏剧《我的儿子们》

All my sons

1949 年

戏剧《推销员之死》

Death of a Salesman

1953 年

戏剧《萨勒姆的女巫》

The Crucible

1955 年

戏剧《桥头眺望》

A View from the Bridge

1964 年

戏剧《维系事件》

Incident at Vichy

1968 年

戏剧《代价》

The Price

1980 年

戏剧《美国大钟》

The American Clock

戏剧《特殊病房》[2]The Ride Down Mt.Morgan

个人生活

阿瑟·米勒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姓名 / 相关信息图片
第二任妻子

第二任妻子: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

1956年07月01日,阿瑟·米勒与玛丽莲·梦露结婚。但是这婚姻并不理想,显然,一个家庭是容不下两个天才的。最终在5年后以失败告终。

第三任妻子

第三任妻子:英格·莫拉斯(摄影师)

1962年,阿瑟·米勒娶了第三任妻子摄影师英格·莫拉斯,同年梦露自杀。

  
女儿

女儿:瑞贝卡·米勒(Rebecca Miller)(导演)

女婿: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 Lewis)(演员)

阿瑟·米勒和第三任妻子英格·莫拉斯有一个女儿,

名叫瑞贝卡·米勒,嫁给了著名演员丹尼尔·戴·刘易斯

丹尼尔·戴·刘易斯:目前影史上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次数最多(3次)的男演员。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3夺奥斯卡影帝的演员(1989年、2008年、2013年))。

儿子

阿瑟·米勒和第三任妻子英格·莫拉斯还生有一个儿子,

不过由于他是先天性痴呆患者,米勒为了自己的名气不受影响,竟对外界刻意隐瞒了40年之久。阿瑟·米勒去世两年后才被美国媒体曝出。

  

第二次婚姻

阿瑟·米勒与玛丽莲·梦露1956年7月1日玛丽莲·梦露与阿瑟·米勒结合。这是阿瑟·米勒的第二次婚姻,玛丽莲·梦露的最后一次婚姻。玛丽莲在结婚照上写下:“希望,希望,希望”。而米勒则让人在结婚戒指上刻上:“此刻就是永恒”。世界对这桩婚事拭目以待,这个婚姻使阿瑟·米勒不情愿地成为了一个公众人物,在1992年阿瑟·米勒接受法国一家报纸的采访使用“自我毁灭”来形容他和梦露的这次婚姻。“我的所有精力和注意力都用来帮助她解决她的那些层出不穷的问题,不幸的是,我做的并不很成功。”

梦露与阿瑟·米勒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驻》一片时经梦露的朋友兼老师李·斯特斯伯格介绍认识的。婚前玛丽莲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子吹得鼓胀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的镜头。

在刚刚和米勒结婚的日子里,梦露容光焕发,经常高兴地谈起自己如何学做米勒的妻子,以及学烤面包、学做面条等经历。可一次朋友们来到她家,却发现厨房空空,夫妇两人情绪都很差。显然,一个家庭是容不下两个天才的。

再后来,梦露只要和米勒打架就会跑到李·斯特斯伯格家去。她对巴比妥酸盐等镇静剂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梦露服药时总是用香槟。渐渐,药品也失去了镇定她神经的作用,梦露时常情绪不定,她总抱怨米勒把她当孩子看待,总像是自己的随从。而米勒那时也不再写作,开始靠梦露养活。

1960年后,梦露日益消沉。她与别人发生婚外关系,就是想让丈夫嫉妒。可米勒却对她的不忠不以为意,苏珊在传记中写道,“他竟不责备她,这让她十分烦恼。”、“米勒想让她在自己写的影片《不合适的人》中担任主角,这对他来说比任何事都重要。玛丽莲不喜欢那个角色,但最终她同意了,他们婚姻关系也就跟着终结了。”

这次婚姻,5年后以失败告终,却给阿瑟·米勒提供了两个剧本的素材,一部是1964年的剧本《失足之后》,还有一部《正在完成的画像》,去年在芝加哥古德曼剧院上演,可以说是他最后一部重要作品。1961年的电影《不合时宜的人》则是阿瑟·米勒专门为梦露创作的,也是她最后完成的一部电影。

儿子曝光

美国著名左派剧作家、艳星玛丽莲·梦露的前夫阿瑟·米勒去世两年多,最近美国媒体曝出,原来他与第三任妻子、摄影师英格·莫拉斯还生有一个儿子,不过由于他是先天性痴呆患者,米勒为了自己的名气不受影响,竟对外界刻意隐瞒了40年之久。

健康状况

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于2005年2月10日晚间在美国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9岁。

“我们损失了一位巨人。”1999年百老汇新版剧作《推销员之死》的导演罗伯特·福斯说,“他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艺术。”

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回忆到米勒曾经用“我们所需要的”赞誉他的戏剧,而阿尔比说:“我会更进一步地说阿瑟的戏剧是我们所必须的。”

轶事典故

曹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你

1978年,阿瑟·米勒到中国访问,国家安排曹禺接待。米勒知道中国的第一剧作家是曹禺,但曹禺对他说:“你是美国的剧作家?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你。”米勒感到不太高兴。为了弥补影响,黄佐临在上海告诉米勒说:“我们很早就介绍过你,在内部刊物上刊登过你的剧本的故事梗概。”米勒听了很高兴,黄佐临就请他给中国观众推荐一出自己的戏,他推荐了《炼狱》(《TheCrucible》)。

1981年这幕剧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时候,为了吸引观众,改名为《萨勒姆的女巫》。这个戏十分成功,一连上演了50多场,观众们觉得剧中反映的美国历史上的冤案和“四人帮”造成的许多冤狱很相似。有个观众看了演出之后对米勒说她不敢相信这出戏出自一个美国人的手笔,还有人写信给黄佐临说:“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历史的悲剧决不能再重演。”

作品赏析

《完成画面》是最后一次涉及梦露这一他心目中美好而阴暗的领域。剧中的故事发生在1960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次电影拍摄过程中,一个情绪极度不稳定的女演员基蒂因为自己失控的状态而无法投入表演,她使得电影超支并超期,使剧组到了危险的边缘。在这一危机时刻,和此电影有关的演员聚集在宾馆里,商量如何唤起

推销员之死

这个沉溺于毒品中的女演员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拍片。

1983年阿瑟·米勒应英若诚之邀请来人艺导演英若诚翻译的《推销员之死》。中国也一直有演出米勒作品的传统。《推销员之死》使他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和玛丽莲·梦露的婚姻使他成为最受娱乐关注的剧作家。

在战后美国的十年中,阿瑟·米勒,和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一起,不仅统治了美国的舞台,使百老汇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使他们的戏剧流行到整个世界。

阿瑟·米勒仅仅花了6个星期的时间创作给他带来不朽声誉的作品《推销员之死》,1949年搬上了百老汇舞台,由著名导演伊里亚·卡赞执导。主人公罗曼成为舞台上的经典形象,他充满出人头地的欲望,但又利欲熏心,对于美国式的成功所抱有的顽固信念最终摧毁了他。“从字面上来说,《推销员之死》是一部关于一出推销员的戏剧,但是它已经成了一个神话的一部分,不仅在美国,同时也在世界的其他地方。”1988年阿瑟·米勒接受一个采访时说。

《推销员之死》也被 阿瑟·米勒成功地“推销”到中国。1978年阿瑟·米勒和夫人来到中国参观访问

,接待他的是曹禺先生。1983年在北京人艺上演了他的《推销员之死》,由阿瑟·米勒亲自导演,这也是“文革”后第一个在中国上演的外国戏剧。

重要作品

阿瑟·米勒同样创作了其他许多重量级的戏剧作品,像1953年讽刺麦卡锡主义的作品《坩锅》和1947年在百老汇取得最初成功的作品《我的诸子》。

在战后美国的十年中,阿瑟·米勒,和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一起,不仅统治了美国

的舞台,使百老汇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使他们的戏剧流行到整个世界。

虽说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是阿瑟·米勒的创作巅峰期,但他此后的40年仍能一直保持创作的生命力和空间。1991年戏剧《撞倒墨根山》在伦敦首演,这是他第一次在美国以外首演自己的作品。

2019年1月23日-1月27日,亚瑟·米勒编写的戏剧《特殊病房》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演。[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