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中信出版社版)(威廉·曼彻斯特著书籍)

由网友(我姓坚名强没死就能猖狂)分享简介:原书从一九三二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下台先后1直写到一九七二年的“火门事务”,勾勒了整整四零年间的美国汗青。过细进微的描写了那1期间美国政事、经济、文明以及社会糊口等方面的伟大变迁。做者威廉·曼彻斯特充实运用新闻报道的特写伎俩,以少量的美国报刊资料以及采访质料为依据,设立了1种齐景式的还本粗节的汗青写做伎俩。对于于开国汗青仅...

本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细致入微的描写了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者威廉·曼彻斯特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以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为依据,创造了一种全景式的还原细节的历史写作手法。

2019年40本最经典的中信好书

对于建国历史仅二百多年的美国来说,这段历史的特殊意义一定会被永远的铭记。由迷茫徘徊到蓬勃向上,由孤立者到救世主,由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到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国内的繁荣程度领跑世界,战胜国领袖的身份使得国际声望达到顶峰,都使这样一个曾经远离世界政治核心的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荣光。曾经满足偏安于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开始将他的目光投向全球,开始对自己的信仰和制度充满自信,开始梦想着自己将会永远的繁荣下去,并成为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领袖……

变革的时代,似乎总是闪着让人兴奋的光芒。而小细节与大历史的关系,就像从一面镜子反射到另一面镜子。当一个历史学家对细节拥有小说家一般的眼光,精心梳理了复杂无序而又晦涩难懂的史料,叙述优雅、精确、充满智慧,我们就更容易清晰的洞察历史。因为优秀的历史作品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是最优秀的作品。

定价

236.00

出版时间

2015年3月26日

装帧

精装

开本

1/32

页数

1880

类别

人文社科、历史、美洲史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威廉·曼彻斯特 (William Manchester)

原版名称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1976

译者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ISBN

9787508649993

书名

《光荣与梦想 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

精彩章节

总统大选后不久,一群共产党人毫无预兆地出现在纽约东 65街49号前。罗斯福接待了他们,一个人突然吼道:“我们希望你告诉胡佛总统,联邦政府必须 ……”没等他说完,罗斯福就急切地打断:“我无权告诉总统该做什么。在联邦政府里,我只是一名普通公民。 ”这是实话。没有那样的大权之前,他不会插手。之后,他坐上纽约地产巨鳄文森特 ·阿斯特的游艇出海钓鱼,组织了一个不显眼的内阁,他自己也时刻保持随和。休伊 ·朗当时正和阿肯色州参议员约瑟夫 ·罗滨逊打口水战,提起这位总统候选人时,他如此描述:“我和他说话时,他总是说 ‘好!好!好! ’。约瑟夫 ·罗滨逊第二天去见他时,他也说 ‘好!好!好! ’。他对谁都说 ‘好 ’。”这时,美国社会分崩离析,速度之快令人担忧(就连罗斯福夫人埃莉诺 ·罗斯福都在想有没有人能 “拯救美国 ”)。因此,罗斯福温和、模棱两可、置身事外的态度显得有些不负责任。人们觉得他应该有所作为,没有人比即将离任的总统更急切了。

11月,胡佛总统给罗斯福发了封电报,说有要事相商。于是,在去佐治亚州的路上,罗斯福顺道去了白宫。两人商谈了大半个下午,却成效甚微。早在此次会面前,罗斯福就听闻胡佛的一名内阁人员说 “现在,我们让他掉坑里,他没办法跳出去了 ”。但想让罗斯福无法脱身,还得先挖好坑。胡佛花费了几个小时游说罗斯福登上 “沉船 ”,都被他巧妙地避开了。这次白宫会面后,罗斯福更加坚信不蹚这趟浑水是明智之举,如同他在沃姆斯普林斯读全国报纸所感悟到的一样。这时,胡佛总统最后一次向国会呈递了国情咨文,内容还是那些陈词滥调,无非就是提高税收、要求欧洲偿清战争赔款等,他还继续强调 “美国崇尚个人主义,要注重发挥各种社会和经济力量 ”,我们应该 “对未来充满信心 ”。

但国民心急如焚,国库日渐空乏。 1933年情人节当晚 10点,胡佛总统正在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上发表临别演说,全国的银行系统最终崩盘了。当天下午,密歇根州州长威廉 ·a·科姆斯托克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应要求,他迅速赶到底特律市中心参加银行家会议,然后就没再回去。底特律联合监护信托公司资金匮乏,面临倒闭。这样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市里所有银行都要关门。于是,金融家们恳求科姆斯托克立即下令暂停州内银行业务。午夜时,科姆斯托克答应了,并立即赶往首府兰辛市,颁布公告称全州 550家银行停业 8天,权作“银行放假 ”。

白宫里,胡佛草写了一封信给罗斯福。他心烦意乱,把继任者的名字都写错了,还浑然不觉。罗斯福也受到不少惊吓,已习惯了(上星期,一个待业石匠开枪暗杀罗斯福,误中芝加哥市市长切尔马克,并致其重伤身亡)。但他没想到这封信的内容这么荒谬,仔细读完后,罗斯福怒骂胡佛 “厚颜无耻 ”。这并不算冤枉,胡佛居然在信中恬不知耻地说,人民惶恐,担心新政府使出什么新花招。胡佛以爱国(或者 “重树信心 ”)为名,要罗斯福在公众面前保证不会改变现任政府的方针政策。胡佛即将卸任,他这么说的意图很明显。在写给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戴维 ·a·里德的信里,他提到:“如果罗斯福同意做出承诺,就意味着共和党政府制定的大部分政策都能得以保留。这样,所谓的新政十有八九都无法实行。”之前和朋友聊起罗斯福时,胡佛面露鄙夷,说罗斯福唯唯诺诺、无足轻重,胡佛才恍然大悟,对国务卿亨利 ·史汀生说罗斯福是个 “疯子 ”。

但当时美国已走向破产,胡佛的政策已被证明不是救国良药。因此,要是罗斯福和胡佛的政策扯上关系,人们就要怀疑他的神智了。

图片

《光荣与梦想 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

目录

序 曲 谷底
第一部分 应运而起(1932~1941 年)
第一章 世事维艰
剪影:"大萧条"
第二章 罗斯福
美国人小像:埃莉诺
第三章 骚乱
剪影:20 世纪30 年代中期
第四章 罗斯福和民意所向
美国人小像:股票经纪人理查德· 惠特尼
第五章 保守派卷土重来
剪影:20 世纪30 年代晚期
第六章 笼罩在原始恐怖的阴云下
美国人小像:诺曼· 托马斯
第七章 黑暗中的曙光
剪影:战前美国
第八章 战争边缘的美国
第二部分 牺牲与变化(1941~1950 年)
第九章 反击
剪影:太平洋战争
第十章 国内战线
剪影:国内战线
第十一章 小院丁香花开时
剪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战争
第十二章 新世界,新风向
美国人小像:红发佬
第十三章 胜利旗帜的光芒不再
剪影:战后
第十四章 哈里· 杜鲁门时代的生活
第十五章 黑夜里哈里的一点儿英雄形象
剪影:20 世纪40 年代晚期
第十六章 疑虑重重的时代
美国人小像:爱德华· 罗斯科· 默罗
第十七章 坠入深渊
剪影:20 世纪50 年代早期
第三部分 种下恶果(1951~1960 年)
第十八章 内讧不断
第十九章 向右转
剪影:艾森豪威尔时期早期
第二十章 对通用汽车公司有益的
美国人小像:玛丽莲· 梦露
第二十一章 主席先生,主席先生
剪影:20 世纪50 年代中期
第二十二章 从容前行
第二十三章 追逐幸福
剪影:艾森豪威尔高峰
第二十四章 警笛声响起
美国人小像:埃德塞尔汽车
第二十五章 改革动荡
剪影:20 世纪50 年代晚期
第二十六章 将军归营
第四部分 终尝恶果(1961~1968 年)
第二十七章 美国的新一代
剪影:20 世纪60 年代早期
第二十八章 号角的又一次召唤
美国人小像:彼得· 卡尔· 戈德马克
第二十九章 铭记勿忘
剪影:约翰·F· 肯尼迪和林登·B· 约翰逊
第三十章 权力的长臂
第三十一章 伟大梦想与梦之幻灭
剪影:约翰逊时代
第三十二章 走投无路
美国人小像:卡尔· 赫斯三世
第三十三章 多事之秋
剪影:20 世纪60 年代晚期
第五部分 尼克松赢了(1969~1972 年)
第三十四章 沉默大多数的崛起
美国人小像:医学博士本杰明· 麦克莱恩· 斯波克
第三十五章 牢骚满腹的大人物们
剪影:20 世纪70 年代早期
第三十六章 美利坚"分裂"国
美国人小像:拉尔夫· 纳德
第三十七章 自尊丧尽
后 记
致 谢
大事记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