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为贵(中兴通讯非执行董事长)

由网友(废傲)分享简介:侯为贵(一九四二年-),是新中国第1代企业野,出熟于陕西西安,结业于南盛大教,现任中兴通信非履行董事少。侯为贵正在一九八五年前,任职于航天六九一厂;一九八五年南下深圳创立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私司;一九九三年改选组修深圳中兴新通信设备有限私司;一九九七年创建深圳市中兴通信株式会社,任总裁;二零零四年一月,退居幕后,被选为...

侯为贵(1942年-),是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出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南昌大学,现任中兴通讯非执行董事长

侯为贵在1985年前,任职于航天691厂;1985年南下深圳创建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1993年改组组建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1997年创立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任总裁;2004年1月,退居幕后,当选为中兴通讯董事长。[1]同年荣获“中国信息产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2]

中文名

侯为贵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42年[5]

出生地

陕西西安

毕业院校

南昌大学[3]

职务

中兴通讯董事长[4]

民族

汉族

职业

企业家[6]

主要成就

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信息产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中国十大科技领袖

人物经历

侯为贵 中兴通讯非执行董事长介绍

1959年,毕业于南昌大学。

1980年代初,被派往美国负责技术引进。

1985年前,任职于航天691厂车间主任、技术科长。

1985年,被派往深圳创办内地与香港合资公司、中兴通讯前身中兴半导体,任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3年,改组组建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1997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侯为贵就任上市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

2004年1月,当选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深圳市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4年12月9日,中兴通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联交所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H股市场成功上市。

2016年4月担任中兴通讯非执行董事长。

任免信息

2016年1月7日晚间,中兴通讯公告称,公司选举第七届董事会成员。中兴通讯创始人、担任中兴通讯董事长12年的侯为贵已表示不再参选新一届董事会,意味着掌舵和服务中兴30年的侯为贵卸任。[7]

2016年4月5日,中兴通讯宣布对最高管理层进行调整,更换三名顶层高管,其中包括该公司总裁。公司董事会批准首席技术长赵先明接替史立荣担任总裁,还批准赵先明接替侯为贵担任董事长,侯为贵将退休,担任非执行董事长。[8]

荣誉记录

2004年,入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获“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信息产业十大年度经济人物”、“中国十大科技领袖”等荣誉。

《财富》中文版首次推出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人民日报》社等多家媒体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百人榜”等系列荣誉,被誉为中国通信产业的力量和骄傲。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等荣誉。

人物观点

物质文明并不能够形成真正的生产力,也不是生产力一强就可以达到高度文明。物质极大丰富,并不能替代文明。经济结构的调整,物质的生产应该把绿色的GDP怎么创造就业机会提到更高的位置。增加很多的服务性行业,既可以提高GDP,也可以使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9]

人物评价

侯为贵是一个非常温和、谦和的人。侯为贵是从一个十几个人的小企业,最后找到一条做通信设备的路。经过这么多年,终于做成了一个知名的企业。侯为贵为中兴通讯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整个中国通讯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项立刚)

回看30年,侯为贵时代的中兴通讯跨越了诸多时代风口,躲避了一系列发展陷阱,尤其是他机智地带领中兴跳出巨龙、大唐等国企背景企业不断式微的发展轨迹,通过持续优化公司管理架构确保了中兴的良性成长。(21世纪经济报道[10]

人物轶事

二八定律

1985年,当中兴刚刚创立的时候,中国通信市场正是外国通信企业一统天下[11]。从2000年开始,国际电信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衰退,许多公司业务下滑,研发受到削弱。“正是利用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就赶上来了。”侯为贵说。[12]对中兴来说,国内市场远远不是它的目标,在侯为贵看来,国际化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05年,中兴国外市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5.1%。不过在对国外市场的选择上,中兴并没有平均发力。据侯为贵介绍,中兴在国外市场的资源投入和战略部署基本上满足“二八定律”,也就是说,80%的投入是在发展中国家,20%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还处于投入多收入少的阶段,随着发达国家订单的增多,对发达国家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

中兴海外市场的重点仍然是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则是重点突破点。侯为贵介绍说,由于欧美市场中兴还是刚刚进入,传统供应商与运营商的关系比较牢固,即使拿出比较低的价格,也还是难以马上进入这一市场;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对成本更为关注,中兴的成本优势就比较明显。

侯为贵指出,从整体上来说,中兴在国际市场上的订单平均报价比欧美大企业低10%左右,由于竞争的状况变化很快,有些订单即使利润低,出于市场战略的考虑也一定要做。

瞄准专利

虽然中兴已经拥有了4000多项专利,不过侯为贵坦承,中兴在应用产品方面与国外企业已经没有差距了,但在核心专利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侯为贵看来:“我们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时间努力去积累,抓住机会,就有可能在一些核心专利方面与国外企业做到平起平坐。”“爱立信等国外企业占据了2G时代超过90%的市场,我们往里挤就比较困难。但是3G不一样,大家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点,特别是国内标准,像TD-SCDMA这个标准,所以3G我们肯定比2G时代的市场份额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侯为贵介绍,中兴已经在3G的三种标准制式上做了长时间的投入和准备,多则七八年,最短也有三年。不过中兴仍然对即将到来的3G商机保持了足够的冷静。

侯为贵认为,由于发牌时间、先后以及牌照数量等因素的影响,3G能否带来人们所想象的几千亿、上万亿元的投资还很难说。虽然3G能带来市场的明显增长,但这个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不会像五六年前想象的那么大。

回馈母校

2004年,与南昌大学合作成立中兴通讯工程学院。

2005年,与南昌大学合作成立中兴软件技术(南昌)有限公司。

2010年,高校校友捐献榜,侯为贵为母校南昌大学捐款2000万。

侯为贵抓住了通信市场的三大机遇:CDMA、小灵通、手机。

CDMA

1995年,CDMA项目初露端倪,中兴通讯开始并没有大手笔地投入CDMA项目,而是先进行了前期摸索跟进。到1998年,中兴加大投入,与联通结盟共同开发CDMA。在2001年联通启动CDMA项目、网络建设大招标中,中兴拿到了10省交换及基站系统采购合同,占7.5%市场份额。在2002年联通CDMA二期招标中,中兴再次中彩,夺得15%的份额。

小灵通

2002年许多厂商对小灵通市场并不看好市场机遇面前得以体,侯为贵敏锐地察觉到了小灵通业务背后隐藏的商机。2002年底,国家政策松动,小灵通的需求突然呈现爆炸性增长。在“突然”出现的市场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缺面前,许多厂商措手不及,而中兴则能够迅速调整到位,及时切入小灵通市场;

手机

2002年,随着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急剧扩大,中兴手机异军突起,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侯为贵解释中兴通讯之所以选择进入手机市场,一是由于手机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二是中兴通讯在GSM、CDMA、PHS领域的相关技术基础和对运营商经营运作的深刻理解。2003年中兴三大类手机销售量达到450万部,岁末月销量居然达到创记录的100万以上,手机销售额已占到中兴总销售额的近20%。

2004年,中兴通讯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H股市场成功上市。在国外市场,他通过实行“战略国家市场战略”,不断在若干人口众多、电信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取得市场突破,是国内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他和他领导的中兴通讯一直保持着稳健和务实的经营作风,提出“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机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