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积仁(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由网友(给nī的爱、㈠直狠安静)分享简介:刘积仁(一九五五年八月-),出熟于辽宁省丹东市,结业于西南工教院,西南大教计较机科教取工程教院传授,东硬散团株式会社董事少,是中国尾野硬件上市私司东硬的首创人。刘积仁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间正在美国国度尺度局计较机研究院作专士论文,随后正在一九八七年景为中国第1个计较机使用业余专士,一九八八年被破格汲引为传授。[一]...

刘积仁(1955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毕业于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中国首家软件上市公司东软的创始人。

刘积仁于1986年至1987年间在美国国家标准局计算机研究院做博士论文,随后在1987年成为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1988年被破格提拔为教授。[1]刘积仁曾获得中国软件杰出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改革开放40年杰出民营企业家等荣誉。[2]

中文名

刘积仁

性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辽宁丹东

毕业院校

东北工学院

职务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出生日期

1955年8月

主要成就

东软集团创始人

人物经历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出席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1955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

1972年8月至1976年10,在本溪钢铁公司动力厂工作,工人。

1976年10月至1980年4月,在东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

1980年4月至1980年8月,在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见习。

1980年8月至1983年2月,东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3年2月至1984年8月,任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助教。

1984年8月至1986年4月,东北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6年4月至1987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局合作博士研究生。

1987年5月至1995年3月,任东北大学(东北工学院)计算机系讲师、教研室主任、教授、软件研究中心主任。

1991年,刘积仁等人创立东北工学院开放软件系统开发公司,并与日本阿尔派株式会社合资成立沈阳东工阿尔派音软件研究所,这是东软集团的前身。

1992年,带领东软完成股份制改造。

1995年3月,任东北大学副校长。

1996年,带领东软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软件公司。

2000年,布局成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01年,带领东软上市公司正式更名为东软股份。

2005年,由于与东软的解决方案定位冲突,刘积仁将6年前收购的财务软件公司金算盘出售。

2008年,带领东软集团完成整体上市。

曾任世界经济论坛新兴跨国公司议程理事会成员,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成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职。

现任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辽商总会会长,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3]

社会兼职

国家863计划306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控制与决策》等刊物编委。

荣誉记录

刘积仁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科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刘积仁先后被《计算机世界》评为“中国IT十大财富人物”,被《软件世界》杂志评为“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2007年,在“2007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上。他获得了最高大奖——“皇家礼炮年度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以表彰其对于中国软件业发展做出的表率作用。

2008年1月2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六届CNBC亚洲商业领袖颁奖典礼上,东软集团的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博士荣获“第六届CNBC亚洲商业领袖评选年度创新人物奖”,他是这届评选获奖者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家。

2009年,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0年,获得安永企业家奖中国区大奖。

2011年,获得中国软件产业十年功勋人物。

2012年,《财富》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刘积仁榜上有名,排名第二十四位。

2013年10月是全国工商联60华诞。 由《中国工商》杂志、华商韬略编辑委员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联合发起编撰的《民营力量璀璨中国梦想——100位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刘积仁被评为“对民族产业贡献卓著的民营功勋企业家”。

2018年,获得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2019年,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社会贡献奖。[3]

人物观点

刘积仁认为,创业成功是因为有了自我,失败是因为拷贝别人。

如果你没有理想,没有梦想,不可能有现实。如果你的梦想没有每一天的行动,就变成了空想。要把构造企业的生命延续当做乐趣,把赚钱当做附属品。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如果这件事你断定不可能成功,你不要去追求他,你就追求自己可以做得到的事。

对创业者的理解:有持续的好奇心,有冒险精神,持续的激情,团队合作。

对东软的内心想法:一个优秀公司的成功绝不会是几个创始人的成功,而是所有参与者的成功。同样,创业者精神,也不是公司创始人和某些人的精神,而是一个组织在不断谋求生存和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积淀的全部智慧、思维和文化。对于东软来说,创业者精神是全体员工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创造出的生存能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创业者。

人物轶事

刘积仁开的车是老板们很少开的“陆地巡洋舰”越野车,因为他坚持觉得这比那些笨头笨脑没有个性的商务轿车好看得多——他对美有自己的看法。

刘积仁特立独行的很多做法,按照他的说法是来自于自己的“艺术情结”。从小到大,他一直都对音乐和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提琴、笛子,带响的都能来几下,而且房间里挂满了自己画的英雄人物。”高中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钢铁厂工作,由于有艺术特长,他加入了工厂艺术团,办过艺术板报,还承担了给工人们照相和放电影的工作。有一段时间,厂里早起的大妈每天都能看到“小刘”高高兴兴地往外面赶,说要去拍日出。

虽然后来拿到了计算机博士走上了与艺术截然相反的道路,刘积仁却仍然保留着敏锐的艺术感觉。他认为当学了美术,就会对单个颜色什么叫好看和不好看没有严格的定义了;就会明白,关键是要看整体的最终效果。

当初东软建设自己的软件园的时候,他反复对下属们强调:不要建高楼,两层就行;要利用原来的地形,绿地要多。在选定办公楼颜色的时候,他坚持要用不那么夺目的深灰色,就连规划局的专家们也认为这样不妥:哪有把外墙面刷成这种颜色的?贴颜色明亮的瓷砖多好!如今,他们不得不承认刘积仁的眼光独到:走进东软软件园,在大片绿地的衬托下,深灰色的房子显得既漂亮又庄重,每一位来参观的都赞不绝口。“关键是要看整体的最终效果”这句话是刘积仁的最爱。而这句话套用在东软身上,也许可以解释东软曾经让人看不懂的“跳跃式商业模式”、曾经让东软员工也搞不清“我是谁”的多元化业务是如何出现的。

与别的“从软到软”的软件公司不同,东软走的却是一条“从硬到软”的另类路线:在别的软件公司卖光盘的时候,刘积仁却带着东软人卖服务器、卖CT机、卖音响;过去的15年里,从建软件园到做CT机、从做软件外包到生产音响设备、从手机设计到教育培训;东软的业务五花八门,跳跃感十足,甚至让很多业内人士摸不着头脑。而实际上,不管东软销售的是什么产品,其中有一样东西是共同的,那就是软件,只不过东软把软件从光盘“灌”到了其他介质当中。他认为把软件往解决方案上演绎,往数字医疗、服务上演绎,这也使得东软变得更加浪漫、更加有想像力。

有着浓厚艺术情结的刘积仁深知,一幅好的山水画能够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虽然东软的核心业务是软件,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软件做成单独的产品来卖,而是什么好卖就搭上去卖。

人物评价

刘积仁领导的东大阿尔派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软件企业,领导建设的东大 软件园是国内最大的软件园,是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

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 的中国博士,全国“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批入选专家。

刘积仁的成功经历如果精炼到两个字,“敢为”。刘积仁自己也承认成功孕育在非正常之中,“当很多人看你很正常的时候,你在做的事情,往往不太容易成功,因为 大家都看着正常的事情,机会就没有了。”反而,“别人认为比较困难的事情,我喜欢尝试一下,而我对失败的感觉,不像别人那 样在意。搞经营也好,搞企业也好,搞科学研究也好,基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创造 性。你没有创造性,做什么也不行,做科研不行,做产业也不行。而这种创造性所带来的第 一大风险就是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这会使你心有余悸。因为当你这种创造性提出来的时候 ,会有很多人认为你的想法并不见得对,这时你禁不住会犯嘀咕,‘是不是我自己错了?’这个时候,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实际上,人的智慧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我们东大阿尔 派走到现在这样,也并不是说我有多成功,而是就在决策的时候,有的人退缩了,而我进了 一步,进了这一步,就把距离拉开了。”

刘积仁当年就是怀着这种心理,在学术界为失去一个人才而发出的叹息声中,毅然走上发展产业之路。

刘积仁敢为的成果,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值得推究的现象:

一、在大家普遍认为软件 难做,处在“微软把什么都做了,我们做什么”的困惑之中的时候,刘积仁领导的东大阿尔 派1997年度中期主营业务,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1.24%,利润总额达到2673.76万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10.71%;

二、作为中国软件第一股的东大阿尔派,没有诞生在得风气之 先的南方,也没有诞生在人才济济的北京,而是偏偏落在了改革开放相对滞后的东北,落在 了名气并不是太响的东北大学。

刘积仁的敢为,至少能告诉中国软件业还有另一条路好走:软件并不只是中文平台之类 的通用软件。由于美国人在通用软件上掌握着标准和市场,中国人目前在这些软件上只能做些边边角角的小软件,很难有大的作为,而电力、电讯、保险、航空港等垂直行业的基础信 息化建设对应用系统软件需求却十分旺盛、庞大,大到让刘积仁感慨“路很宽,连两个软件公司撞车的机会都没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