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2023最新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百科介绍)

由网友(落花也彷徨ペ)分享简介:实菌教国度重心试验室依托中国科教院微熟物研究所。依据国度科教技能部《闭于组织拟定国度重心试验室设置装备摆设规划的告诉》(国科办基[二零一一]二零号),中国科教院微熟物研究所实菌教国度重心试验室(筹)的设置装备摆设请求于二零一一年四月二日得到核准。中文名实菌教国度重心试验室(中国科教院微熟物研究所)核准时间二零一一]核准单元国度科教技能...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依据国家科学技术部《关于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通知》(国科办基[2011]20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的建设申请于2011年4月2日获得批准。

中文名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批准时间

2011]

批准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部

研究领域

真菌和地衣

基本内容

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尹文兵研究组招聘助理工程师

研究

研究领域:实验室以真菌和地衣多样性与系统进化、真菌群落功能与互作机制、真菌生长发育的分子基础和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调控机制为研究方向,在收集整理真菌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分类系统学、生态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手段,在群体遗传学、物种概念及亲缘关系、群落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及比较基因组、细胞及代谢等方面开展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和前瞻性的系统与应用真菌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标本、菌种、基因及活性化合物资源,构建真菌资源平台,为真菌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支撑。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史可追溯于1953年1月成立的以戴芳澜院士为主任的真菌植病研究室。在此基础上,1956年12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并成为于1958年12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建所基础,原“应用真菌研究所”成为微生物所的“真菌研究室”(简称“一室”),邓叔群院士任主任,王云章研究员任副主任。1985年8月,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开放实验室之一,“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在“一室”的基础上成立,魏江春院士任主任,庄文颖院士于1988年回国后任副主任。2001年11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2011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10月,实验室顺利通过建设期验收。

实验室以我国真菌资源调查、收集和保藏为基础,开展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系统分类、分子进化、生态功能、遗传发育和代谢调控等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我国生命科学进步和生物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标本、菌种、基因及代谢产物的真菌资源平台,为真菌生物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真菌病害的防治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领域1-真菌多样性与系统进化;

领域2-真菌生态功能与物种互作机制;

领域3-真菌遗传与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

领域4-真菌次级代谢与调控。

为了支撑真菌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实验室已建立以下五个创新性研究平台:

1 真菌资源研究平台(一馆四库)

2 真菌分类鉴定和分子生态研究平台

3 真菌遗传操作和蛋白表达平台

4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平台

5 真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

6 应用真菌平台。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80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16人(含院士,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副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43人,研究实习员2人;实验室在读研究生91人,在站博士后8人。现任室主任为刘杏忠研究员,副主任为白逢彦、郭良栋研究员。姚一建为中国菌物标本馆馆长。下设实验室办公室,陈玉文任行政主管,齐莎任学术秘书。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学术委员会指导、主任副主任提出方案、室务会决议、秘书实施,支部、工会和职代会监督的管理运行机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