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中国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由网友(命里缺個你)分享简介:王文娟(一九二六年一二月一九日⑵零二一年八月六日),本名王彩娟,出熟于浙江绍兴嵊县,国度1级演员,[一]良好的越剧演出艺术野,越剧“王派”首创人;第2批国度级非物资文明遗产名目越剧代表性传启人,享用国务院当局特殊津揭。[二]一九三八年,拜越剧小熟竺艳娥为师,邪式起头舞台生活生计,先习小熟,后改习旦角;开蒙戏是《投军别窑》...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2021年8月6日),原名王彩娟,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县,国家一级演员[1]杰出的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王派”创始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

2021年8月,离我们而去的8位名人,最大95岁,最小18岁2

1938年,拜越剧小生竺素娥为师,正式开始舞台生涯,先习小生,后改习花旦;开蒙戏是《投军别窑》饰王宝钏;1947年与陆锦花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1954年在《春香传》中扮春香,获表演一等奖。1996年领衔主演越剧电视片《孟丽君》。[3]2012年8月,出版自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4]2017年,荣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先后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以及“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2021年8月6日,因病在华东医院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5岁。[1]王文娟擅长越剧青衣,表演文武兼备、细腻传神,善于描摹人物神态。[2]

王文娟学生有钱爱玉、王志萍、单仰萍等。[3]

中文名

王文娟

代表作品

红楼梦、春香传、西园记、追鱼、则天皇帝、忠魂曲

职业

演员

主要成就

第7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5]
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1955年缅甸总理授予她金质奖章

逝世日期

2021年8月6日[1]

原名

王彩娟

配偶

孙道临

职称

国家一级演员

性别

国籍

中国

民族

出生日期

1926年12月19日

出生地

浙江嵊州

星座

射手座

行当

花旦

人物生平

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嵊县(现嵊州市)黄泽镇坑边村,原名王彩娟,是家中长女。她从7岁起上小学,读完小学三年级后,由于家境日益拮据,不得不辍学。

1938年8月,离家到上海,拜其表姐、越剧小生演员竺素娥为师,学习小生,同时也观摩学习了竺素娥的搭档姚水娟、王杏花的表演艺术,后由竺素娥指定改习花旦。1939年2月8日,演出开蒙戏《投军别窑》,饰王宝钏,师姐筱素娥饰薛平贵。7月,随竺素娥在天香大戏院演出。

1940年,跟随老师在南市区聚乐、同乐、南阳等场所学艺,并在南洋戏院、平济戏院演出。1941年10月,随竺素娥在通商戏院演出。1942年,学艺满师,以“小竺素娥”的艺名在上海郊区小型戏班担任主演。1943年,随竺素娥在同乐戏院、万国戏院、河北大戏院演出,任二肩旦。这期间,她曾出外搭班,在民华楼等地演出。

演艺经历

1944年底,受竺素娥提携,在河北大戏院首次挂牌头肩花旦,演出剧目有《碧玉簪》《盘夫索夫》《贩马记》《三看御妹》《沉香扇》等。

1945年下半年,开始在同孚戏院演出,与邢月芳合作,任头肩旦,演出剧目有《三看御妹》《梁祝》《双狮图》《分玉镜》《节女血》《董良才》《姐妹皇后》等。

1946年8月,以“特请”身份随竺素娥、吴梅珍在老闸戏院演出。自10月开始,与邢月芳合作,任头肩旦,在同孚戏院、同乐戏院演出,这期间演出的剧目包括传统戏《盘妻索妻》《盘夫索夫》《三看御妹》《大点秋香》《沉香扇》《碧玉簪》等,新编戏《一枝香》《黑心》《水红菱》《女皇秘史》《疯狂太子》《浮生梦》等。

1947年与陆锦花合作,成立少壮越剧团。1947年8月16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一日:少壮越剧团成立。以陆锦花为首的少壮剧团成立于上海皇后大戏院,头肩旦是王文娟,主要演员还有周瑶姬、陈金莲、屠笑飞等。首演时装戏《礼拜六》。

1948年7月13日,农历戊子年六月初七日:尹桂芳重建芳华剧团。尹桂芳从香港返沪,重建芳华越剧团,与王文娟搭档,演于兰心戏院,首演剧目《陆文龙》。1948年9月23日,农历戊子年八月廿一日:玉兰剧团迁往明星大戏院。玉兰剧团迁往明星大戏院演出,王文娟加盟,首演剧目《风萧萧》,由方隼编剧,殷鸣慈导演。从此开始了徐玉兰与王文娟的长期合作。1948年春与尹桂芳搭档,演出了《双枪陆文龙》等戏。1948年秋,进玉兰剧团与徐玉兰合作,首演《风潇潇》。从此二人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上海解放后,与徐玉兰合作演出《白毛女》《信陵公子》等剧目。

1950年8月,参加第二届戏曲研究班。从这一年9月开始,随玉兰剧团在卡尔登剧场演出,与徐玉兰等人合作排演了一系列新编越剧,在反映太平天国斗争的历史剧《东王杨秀清》中饰演洪宣娇;在根据郭沫若的剧本《虎符》改编的越剧《信陵公子》中扮演如姬,该剧连演138天、256场,均是满座;在剧目《巾帼英雄》中饰击鼓战金山的女英雄梁红玉;在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现代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

1952年7月,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演出剧目《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10月,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凭借《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一角获演员二等奖。

1953年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和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获朝鲜劳动党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和志愿军司令部给予的二等军功章。

1954年2月,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8月2日,与徐玉兰合作的越剧《春香传》于大众剧场首演,在这部根据朝鲜民间传说和同名朝鲜歌剧移植而来的剧目中她饰演了美丽善良、圣洁忠贞的古代朝鲜少女春香。9月25日至11月6日,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春香传》,并在男女合演的现代戏《技术员来了》中饰刘惠芳,获表演一等奖。

1955年6月,根据唐传奇改编的神话剧《柳毅传书》在长江剧场首演,在剧中扮演龙女三娘。11月,开始与陆锦花合作排演根据《红楼梦》改编的剧目《晴雯之死》,饰演率性天真、宁折不弯、敢爱敢恨的丫环晴雯。12月2日,《晴雯之死》在长江剧场首演。同年,获缅甸总理吴努授予的金质奖章。

1956年11月21日,其主演的《追鱼》在大众剧场首演。

1957年1月26日,主演的剧目《杨八姐盗刀》首演于大众剧场,饰演杨八姐。6月1日,与徐玉兰合作的剧目《北地王》首演于大众剧场,饰演崔氏。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2月18日,与徐玉兰合作的爱情悲剧《红楼梦》首演于共舞台,在剧中扮演饱读诗书、清高孤傲的林黛玉。该剧连满54场,场场满座。6月28日,与徐玉兰合作的越剧《关汉卿》在人民大舞台首演,在剧中饰演朱帘秀。8月2日,现代剧《东风吹得梅花开》首演于人民大舞台,在剧中饰演王金梅。11月,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

1959年2月17日至4月3日,随中国越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6月,与郑忠梅共同主演新编历史剧《则天皇帝》,在剧中扮演女皇武则天,同时她也参与了剧本的编写工作。7月16日,其主演的彩色越剧艺术影片《追鱼》开拍,在片中她分饰鲤鱼精和金牡丹两角。9月23日,赴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

1960年6月,出席全国文教群英大会。与徐玉兰合演的《追鱼》《红楼梦》,曾多次招待国内外贵宾。

1961年9月8日至10月18日,参加中国上海越剧团赴朝鲜访问演出。11月,其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开拍。12月,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朝鲜唱剧《红楼梦》排练进行辅导。

1962年7月,与电影演员孙道临结婚。同年,与徐玉兰一起赴朝鲜辅导朝鲜唱剧《红楼梦》,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见。

1963年4月24日,其参演的剧目《党员登记表》在人民大舞台上演,饰为保护党员登记表而牺牲的青年党员黄淑英。7月7日,越剧《真正的考试》首演于大世界,在剧中饰资产阶级小姐沈馨娜。8月、12月,两次应邀赴朝鲜访问

1964年1月26日,现代剧《亮眼哥》首演于人民大舞台,饰演万松青的妻子田玉柳一角;6月,执导现代剧《朝阳沟》。1965年9月11日,现代剧《女飞行员》首演于瑞金剧场,在剧中饰演林雪征。1966年5月,其参演的剧目《菜市春》于大众剧场首演,饰演梁玉珍。不久后,“文革”开始,王文娟成为批判对象。

1970年秋,去奉贤上海市文化系统“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1月,参加节目《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演出。5月,演出剧目《布浪万里》《浪里行》。10月1日,新编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忠魂曲》在中国剧场公演,她在剧中扮演了既刚烈不屈又富有慈母柔情的革命烈士杨开慧。

1978年10月,演出小戏《柯猪记》,在剧中扮演农村新媳妇春梅。1979年3月21日至5月7日,赴云南前线慰问演出,与徐玉兰合演传统越剧《盘夫》。

1980年3月22日,其主演的新编传奇剧《孟丽君》在人民大舞台首演,在剧中塑造了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孟丽君。7月,拍摄完成电视戏曲艺术片《孟丽君》,该剧是中国最早的戏曲电视剧之一。9月23日,与徐玉兰在北京影剧院合演古装爱情喜剧《西园记》,饰演闺秀王玉真。11月17日至12月12日,赴香港演出。

1982年5月,其主演的《西园记》摄制成戏曲电视剧,并获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戏曲片奖。1983年2月7日,其主演的《春香传》复排,于北京影剧院公演;10月16日,新编历史剧《慧梅》在人民大舞台上演,在剧中饰演农民起义军领袖李闯王的义女慧梅;12月25日,赴浙江嵊县做“回娘家探亲演出”。1984年7月,录制反映女画家潘玉良生平的越剧广播剧《艺术魂》,在剧中扮演方玉莲。

1985年3月29日,与徐玉兰一起组建改革性剧团——红楼剧团,任副团长。10月,剧目《皇帝与村姑》在人民大舞台首演,在剧中饰演开朗活泼的村姑张桂兰。

1986年8月9日,任红楼剧团团长。8月14日,“徐玉兰、王文娟流派剧目展演”在人民大舞台开幕。1987年2月26日,古装传奇剧《神王恋》在人民大舞台首演,在剧中饰演女扮男装的侍卫官慧清;8月28日至9月15日,随红楼剧团赴香港参加“中国地方戏曲展”。12月18日,随红楼剧团赴泰国演出。

1989年9月19日,红楼剧团和泰国正大公司联营,被特聘为艺术指导。10月,其录制的唱片《红楼梦》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1年4月,与徐玉兰一起退休,被聘为红楼剧团艺术顾问;8月,拍摄由王洁执导、孙道临担任艺术指导的三集电视片《王文娟艺术集锦》。1994年5月9日至5月22日,随红楼剧团赴台湾演出。1996年8月,由其主演、孙道临执导的1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孟丽君》拍摄完成。

1997年6月,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演出;10月26日,获得美国纽约中美艺术委员会颁发的“艺术终身成就奖”、美国同庆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终身杰出艺术奖”,赴美领奖并演出。

2002年2月11日,参加“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6]

2003年3月,《王文娟流派唱腔选集》由百家出版社出版。

2006年3月27日,参加“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4月,“天下掉个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演”在上海举行;12月17日,参加“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

2008年5月23日,参加为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而举行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7]

2013年6月,参演上海越剧院为纪念越剧改革七十周年排演的剧目《舞台姐妹情》。8月,《王文娟越剧唱腔精选》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

2014年7月18日,其担任艺术指导、由福建芳华越剧团排演的越剧《女驸马》首演。[8]

2016年3月11日至3月13日,在为纪念她诞辰90周年而举办的“千里共婵娟——王派越剧专场演出”中,她以越剧唱腔演绎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

2017年4月7日,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10]

2019年9月,获得第7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11]10月,在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12]

2020年1月,她响应上级号召,捐出1万元爱心款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拍摄为武汉加油的视频。[13]

2021年8月6日,王文娟因病在华东医院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5岁。[14]

主要作品

代表剧目

剧目名
角色
《春香传》春香
《追鱼》鲤鱼精
《红楼梦》林黛玉
《则天皇帝》武则天
《忠魂曲》杨开慧
《西园记》王玉真
《孟丽君》孟丽君
《柳毅传书》龙女三娘

《西厢记》

崔莺莺
《慧梅》慧梅
《神王恋》慧清
《信陵公子》如姬
《白毛女》喜儿
《皇帝与村姑》张桂兰
《陆文龙》群凤公主
《浪淘沙》小周后
《风萧萧》卫美人
《鸳鸯剑》

李倩倩

《粉墨人生》文芝云
《玉面狼》吴湘莲
《巾帼英雄》梁红玉
《晴天更美丽》刘明
《攀龙附凤》李鸾英
《梁山伯与祝英台》祝英台
《技术员来了》刘惠芳
《晴雯之死》晴雯
《杨八姐盗刀》杨八姐
《北地王》崔氏
《东风吹得梅花开》王金梅
《党员登记表》黄淑英
《真正的考试》沈馨娜
《亮眼哥》田玉柳
《女飞行员》林雪征
《菜市春》梁玉珍
《浪里行》杨敏
《布浪万里》-
《盘夫》严兰贞
《东王杨秀清》洪宣娇
《风尘双侠》红娘子
《沉香扇》蔡兰英
《是我错》李玉珍
《袁世凯》小凤仙
《武松与潘金莲》潘金莲
《金蝉记》-
《关汉卿》朱帘秀

电视剧作品

广播剧

剧名角色
《艺术魂》方玉莲

导演作品

剧目名演出时间
《朝阳沟》1964年

出版书籍

书名首版时间
《王文娟越剧唱腔精选》2016年
《天上掉下了林妹妹——我的越剧人生》[15]2012年8月
《王文娟流派唱腔选集》2003年3月

荣誉记录

个人生活

王文娟的父亲王友泉毕业于绍兴新学堂。她的母亲竺银妹是越剧演员竺素娥的姑姑。

1962年7月,王文娟与电影演员孙道临结婚。1964年10月,他们的女儿庆原出生。

人物逝世

2021年8月6日0时25分,王文娟去世,享年95岁。[3]

2021年8月6日,上海越剧院发布王文娟同志讣告,告别仪式定于8月10日上午10时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20]

流派传人

孟莉英上海越剧院)、周云娟(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文华奖得主)、单仰萍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文华奖获得者)、王志萍(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李敏(福建芳华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陈晓红(杭州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舒锦霞(浙江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俞建华、王秀兰(余姚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钱爱玉、洪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宓永仙(海宁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萍(鄞州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徐玉萍(上海越剧院)、忻雅琴(上海越剧院)、李旭丹上海越剧院)、吴洁、姚建平、钱世娥】张珺、徐璐、张丽、胡泽红(87版红楼梦中贾惜春扮演者)等。

社会活动

”越剧之家“义演

1956年11月21日,农历丙申年十月十九日:上海越剧院二团首演《追鱼》在大众剧场上演。该剧根据湘剧移植,黄沙导演,王文娟、筱桂芳主演。

1957年4月,农历丁酉年,为在嵊县建立“越剧之家”,成立了“越剧之家”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袁雪芬任常委会主任,尹桂芳、戚雅仙为副主任,王文娟、魏素云等10人为常委。集资采取义演形式。义演从4月上旬开始,至1959年2月为止,共筹义演款37202元63角。

红楼梦首演

1958年2月18日,农历戊戌年正月初一日,由上海越剧院二团徐玉兰、王文娟主演,徐进编剧,吴琛艺术指导,钟泯导演的《红楼梦》,首演于共舞台。

访问越南

1959年2月17日至4月3日,根据中越文化合作协定,由上海越剧院组建的中国越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在河内、海防等9个省市演出28场,观众逾20万人次,演出剧目有《红楼梦》 《追鱼》 《党员登记表》 《打金枝》 《断桥》 《风雪摆渡》 《拾玉镯》 《盘夫索夫》 《评雪辨踪》等。徐平羽任团长,吴琛任副团长兼艺术指导。主要演员有徐玉兰、王文娟、吴小楼、金采风等。胡志明主席两次接见全团人员并合影,授予剧团越南民主共和国一级劳动勋章和一面“团结和友谊”的锦旗。

赴京演出

1959年9月23日,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上海越剧院演职员。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演出的上海越剧院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剧院负责人和主要演职员有胡野檎、徐玉兰、王文娟、顾振遐、刘觉等20人。周恩来与大家作了长时间交谈,对越剧的发展、音乐唱腔的改革和男女合演等问题,谈了看法。

出席全国文代会

1960年7月22日,第三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这次会议是“文代会”与各协会的代表大会穿插进行。上海越剧院的袁雪芬、吴琛、徐玉兰、王文娟、顾振遐、苏石风,合作越剧团的戚雅仙和北京越剧团的范瑞娟、傅全香,上海京剧院的周信芳、陶雄、童芷苓、李玉茹、王燮元、马科、梁斌等出席。

赴港演出

1960年12月23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上海越剧院以上海越剧团的名义,团长白彦、副团长袁雪芬,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史济华、刘觉、张国华等,首次赴香港演出。

1961年1月26日,上海越剧院首次赴香港演出结束。共演出剧目计有大戏《西厢记》 《红楼梦》 《碧玉簪》、《金山战鼓》 《追鱼》,小戏《打金枝》 《阳告》 《行路》 《断桥》 《拾玉镯》 《做文章》 《评雪辨踪》 《盘夫》等。

访问朝鲜

1961年7月14日,由中共浙江省委主办,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在杭州饭店招待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党政代表团,周恩来总理陪同观看,观后会见了徐玉兰、 文娟。金日成主席当面邀请该剧访问朝鲜。

1961年9月8日至10月18日,应金日成首相邀请,上海越剧院二团以“中国上海越剧团”名义,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主要演员有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吕瑞英、金采风、陆锦花等。其中朱光任团长,袁雪芬任副团长,章力挥任秘书长。演出剧目有《红楼梦》 《西厢记》 《春香传》 《打金枝》 《盘夫》 《挡马》等。《红楼梦》特为庆祝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鲜党政领导和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以科兹洛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代表团,观看了演出。

1961年10月,中国上海越剧团访朝演出归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团人员,同时又偕同齐燕铭、王昆仑,陪同剧团同志参观北京清朝恭王府遗址。刘少奇、周总理均看了汇报演出,并上台接见演职员,合影留念。

1962年12月,12月底至1963年1月中旬,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率领上海越剧院徐玉兰、王文娟,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朝鲜唱剧《红楼梦》的排练进行辅导。金日成在首相府接见徐平羽、徐玉兰、王文娟,并合影留念。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4年10月10日,上海越剧院二团97人参加了金山县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吴琛、徐玉兰、王文娟等均参加,为时8个月。

红星“越剧大舞台”

2006年1月7日,为纪念越剧艺术100年诞辰,杭州红星剧院隆重推出红星“越剧大舞台”,以全年100场经典越剧演出,来回顾越剧艺术百年经典历程。

开幕演出中,上海越剧院建院50年来的经典折子戏《珍珠塔·前见姑》 《珍珠塔·赠塔》 《赖婚记》 《蔡锷与小凤仙》《赵氏孤儿·换孤》一一在舞台上呈现,赵志刚、方亚芬、陈颖、章海灵等上越名角先后出场。

在折子戏之前,86岁高龄的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周宝奎,在舞台上唱起了《碧玉簪·阿林娘》中的这一经典唱段,全场观众和着她的演唱,有节奏地鼓起了掌。在周宝奎之前,越剧泰斗王文娟也上台与戏迷们讲话。

为了方便市民观看演出,红星“越剧大舞台”在销售模式上也频出亮点,别出心裁推出了全年套票,面世一周即售出100多套,不少市民将越剧全年套票作为送给长辈、亲朋的新春贺礼,这在国内戏剧演出市场上比较少见。另外,票价也非常大众化,20至120元。

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

2006年3月27日,时值中国越剧诞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声——纪念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演,特别选择越剧的发源地嵊州和越剧的发祥地上海进行双向传送异地直播。这台晚会开创两个“第一次”,即首次以双向传送异地直播的现代电视传媒手段来运作戏曲节目;首次让艺术家们以“走红地毯”的方式拉开晚会的序幕。

名家荟萃共襄盛举此次晚会可谓名家荟萃,不但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毕春芳、张小巧、吕瑞英、金采风等悉数到场,越剧中坚力量钱惠丽、单仰萍、方亚芬、章瑞虹、王志萍、韩婷婷等也共同参与这台晚会的表演。同时全国其他越剧院团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吴凤花、陈飞、张小君等也以访谈、再现表演等多样形式祝贺演出。名家新秀会聚两地,共同演绎各个流派代表唱段,展现越剧发展百年华彩。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艺术回顾展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艺术回顾展”于2006年4月25日至4月26日在上海逸夫舞台举办,同时为越剧百年庆贺。


演出剧目包括:

《红鬃烈马·投军别窑》(洪瑛[浙江],章瑞虹[上海])

《白毛女·重逢》(王志萍[上海],赵志刚[上海])

《女飞行员》(王秀兰[余姚],陈萍[鄞州],赵时莺[南京]等)《春香传·爱歌》(李敏[福建],陈娜君[舟山])

《关汉卿·双飞蝶》(舒锦霞[浙江],钱惠丽[上海])

《红楼梦》选段(王桂萍[嵊州],宓永仙[海宁],俞建华[湖州],忻雅琴[上海])

《慧梅》选段(姚建平[旅港])

《忠魂曲·狱中》(单仰萍[上海])

《追鱼·拔鳞》(陈晓红[杭州],郑国凤[上海])

《雅颂情韵》入藏红楼博物馆

2006年10月26日,北京的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在越剧百年华诞之际,将舒锦霞最新出版的越剧音像精品《雅颂情韵》100套入藏该馆。舒锦霞在收藏仪式上向自己的老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献花。

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

2006年12月17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廿七日:“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举行

在越剧百年诞辰之际,恰逢南京市越剧团建团50周年。由南京市文化局和南京市文联等单位主办、南京市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越剧团承办的“越剧流芳香溢金陵——2006中国越剧名家名段南京演唱会”在南京电视台举行。

演唱会由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主持。越剧“十姐妹”之一的傅全香、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等曾经影响了越剧发展史的众多老艺术家逐一亮相,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的越剧之路。而中青年越剧演员竺小招、钱惠丽、赵志刚、吴风花、陶琪等纷纷登台,为观众献上了《碧玉簪》《西厢记》《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真假女驸马》等剧目中的经典片段。澳大利亚悉尼越剧团团长秦梦等越剧名票也远道而来,献演了拿手节目。

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

2008年5月23日,四川汶川地震“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举行,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主办,SMG综艺部、SMG广播文艺中心、上海兰生越剧发展基金、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协办,上海越剧院、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联合承办的“上海越剧界联合赈灾义演”专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义演专场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现场募集捐款送达灾区。

此次义演,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的一批知名的中青年明星演员如章瑞虹、许杰、张承好、孙智君、王志萍、郑国凤、金静、韩婷婷、傅幸文参演;浙、闽在沪的越剧演员如王君安、赵海英等加盟登台;老一辈艺术家王文娟、金采风、毕春芳、周宝奎、孟莉英、范瑞娟、徐玉兰、尹小芳等获悉消息后也上台与大家一起表达老一辈艺术家们抗震救灾的情怀。在整台演出的最后,这些老艺术家和所有演员一起,共同进行配乐朗诵《坐标》。

演出在盛舒杨演唱的歌曲《祈祷》中开场,何赛飞演唱一段评弹开篇《蝶恋花》,赵志刚清唱《一封来自灾区前线的信》。

义演活动得到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大力支持,SMG文艺中心将义演作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星期广播音乐会”特别节目直播。

人物评价

王文娟待人亲切周到。她平时内向寡言,骨子里却有一股闯劲儿。她的人生哲学一如她创立的唱腔,虽是朴实平易之语,却蕴含丰富多变的舞台张力。循着表演惯性,怎么省事儿怎么来,从来不是王文娟的风格,越是有挑战,她越要迎难而上。(《文汇报》评[21]

王文娟和她所演的林黛玉,都是气质高贵的。王文娟对于自己饰演的角色的态度极度严肃认真,忠于角色的性格,绝不把非属角色所有的东西外加到角色身上,这是任何一个优秀演员的必具美德。她从政治到艺术,都有着强烈的进步要求。(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刘厚生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