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兰(越剧表演艺术家)

由网友(猎杀者的温柔)分享简介:徐玉兰(一九二一年一二月二七日⑵零一七年四月一九日),出熟于浙江,越剧演出艺术野、国度级非物资文明遗产名目“越剧”代表性传启人。[一]徐玉兰于一九三三年进新登的东安舞台科班教旦角,后改须生,取吴月奎等组修兴华越剧社。一九四一年改演小熟。一九四五年到场丹桂剧团。她的代表做有《北地王》《西厢忘》《秋喷鼻传》等。一九五二年正在...

徐玉兰(1921年12月27日-2017年4月19日),出生于浙江,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1]

徐玉兰于1933年入新登的东安舞台科班学花旦,后改老生,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1941年改演小生。1945年参加丹桂剧团。她的代表作有《北地王》《西厢记》《春香传》等。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以《西厢记》获演员一等奖。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徐玉兰唱腔高昂激越,表演富有激情,塑造人物神采夺人。[2]2017年4月19日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1]

徐玉兰曾与筱丹桂和王文娟合作过。[1]

中文名

徐玉兰

代表作品

红楼梦、北地王、春香传、西园记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21年12月27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

出生地

浙江省新登县(现为浙江省富阳市新登镇)

身高

166.00cm

行当

小生

性别

国籍

中国

主要成就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百年越剧特殊贡献艺术家

逝世日期

2017年4月19日

逝世地

上海

星座

摩羯座

人物生平

元宵晚会嘉宾 徐玉兰

19211227日生于越剧表演艺术家出生于富阳新登一户汪姓人家,因属“玉”字辈,取名玉兰,后来送给同住新登的徐家,遂名徐玉兰

30年代初,女子越剧在江南一带的城乡盛行,徐玉兰受其祖母白小娥的影响,渐渐迷上了越剧。

演艺经历

1933年立夏,进新登女子戏班“东安舞台”科班学艺,初学花旦,后习老生。文戏师傅俞传海,武戏师傅是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学习过长靠短打、大小花脸和猴戏等基本功,能从三张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曾扮演过《火烧连营寨》中的赵云、《涌金门》中的武松、《大刀收关胜》中的关胜、《龙潭寺》中的开口跳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

193311月随科班来上海演出于南洋桥叙乐茶楼,与名旦王杏花一起演《武家坡》。后来又与男班演员马潮水和花碧莲合演《碧玉簪》等戏。

1933年后,徐玉兰又随 “东安舞台”跑码头演戏,足迹遍布浙江、江西一带。

1934年初返浙江。

1937年初,随“东安舞台”第二次到上海,先在老闸戏院,后到大中华戏院、南洋戏馆、会乐戏馆、南市戏馆演出。曾与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搭档,还曾和名角儿七龄童一起演绍兴大班《杀子报》等。“八一三”事变后返乡。

1939年初,随科班再度来上海,在曹家渡三明戏院,相继演出一批新剧目。

193911月与吴月奎等组建兴华越剧社。

19411219日,在上海老闸戏院与施银花搭档正式挂牌改演当头肩小生。与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银花首演《盘夫索夫》,一举获得成功。

19426月施银花邀徐玉兰去宁波。

1942年下半年与施银花一起至宁波天然舞台演出。之后,徐玉兰又与二肩花旦魏兰芳搭档,“唱红宁波半爿天”。

19436月,徐玉兰从上海请来刘涛先生排练剧本戏,改变了越剧原先那种无文字、无剧本、轻舞美的弊端,把越剧从“幕表戏”一举推进到“剧本戏”这样一个全新的表演形式,揭开了宁波越剧革新的序幕。

1944年初秋,徐玉兰应傅全香之邀重来上海,两人搭档在斜桥路新开张的美华大戏院演出。

1945年下半年与筱丹桂搭档。先是在天宫大戏院,后转至国泰戏院。两人上演的《是我错》一剧,轰动一时。当时,徐玉兰被公认为越剧三大名小生之一,与尹桂芳、范瑞娟齐名。

1947年夏,积极参加上海越剧界义演《山河恋》。与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张桂凤、吴小楼、傅全香、徐天红、范瑞娟一起并称“越剧十姐妹”。

1947925日自组玉兰剧团,聘请吴琛、庄志、石景山等一批新文艺工作者担任编导,排演了《国破山河在》等一批新戏。在龙门大戏院、国泰戏院和明星大戏院演出。

1948年,先后与戚雅仙、姚素贞、王文娟搭档。下半年起与王文娟长期搭档。

19497月,参加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

1949101日,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演出了《白毛女》、《信陵公子》、《玉面狼》等剧,以配合当时的民主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受到政府的表扬。

19527月,率玉兰剧团参加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越剧队,成为总政文工团下属的一个越剧队。

195210月,参加中央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西厢记》中饰张珙,获演员一等奖。

1953年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政治部文工队,深入前线为中朝人民的子弟兵演出,并做交换战俘的服务工作,获得朝鲜劳动党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和志愿军司令部授予的二等功。

1954年春玉兰剧团调回上海,编为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实验剧团二团(后转入上海越剧院),担任主要演员。

1954年秋,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王文娟因《春香传》一剧双双荣获华东戏曲会演表演一等奖。

1955年随团去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饰《西厢记》中张珙。

1957年下半年,徐玉兰与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红楼梦》正式上演,被誉为徐派小生的两大丰碑。

1958年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的艺术形象。与王文娟主演的《追鱼》、《红楼梦》[19627月]、《西园记》被摄制成电影或电视。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8月,在电影《追鱼》中演张珍。

1959年,去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

196012月,赴香港演出。

1961年,赴朝鲜演出。

1962年,与王文娟一起赴朝鲜辅导朝鲜唱剧《红楼梦》,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曾赴新加坡、泰国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1989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

19927月,所灌《红楼梦》唱片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徐玉兰唱腔集成》问世。

1992年摄制了8集电视片《徐玉兰艺术集锦》。

19934月,八集电视剧艺术片《徐玉兰艺术集锦》在上海电视台首播。

199410月传记《徐玉兰传》,

2003627日,宁波新芝宾馆多功能厅,参加“宁波越剧革新60周年纪念活动”。

2004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徐玉兰影集》。

2016年4月2日,参演的电视剧《守婚如玉》播出,在剧中饰演苏然妈。

2017年4月7日,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人物去世

2017年4月19日17点18分,徐玉兰于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6岁。

主要作品

电视剧作品

编剧作品

剧名

首演年代

《野种》

1949年

《三少爷》

1949年

导演作品

剧名

首演年代

《则天皇帝》

1959年

越剧作品

剧名

所饰角色

《红楼梦》

贾宝玉

《西厢记》

张生

《春香传》

李梦龙

《追鱼》

张珍

《北地王》

刘谌

《是我错》

赵文骏

《西园记》

张继华

《碧玉簪》

王玉林

《信陵公子》

信陵君

《评雪辨踪》

吕蒙正

《盘夫索夫》

曾荣

《浮生六记》

沈复

《十一郎》

十一郎

《香笺泪》

杜锦文

《生活的道路》

孔振华

《鸳鸯剑》

杜光远

《乔老爷上轿》

乔溪

《黄金与美人》

向阳卿

荣誉记录

艺术类

▪1952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 西厢记 (获奖)

▪1954 华东戏曲观摩大会表演一等奖 春香传 (获奖)

▪1989 第一届金唱片奖 红楼梦 (获奖)

▪1994 宝钢高雅艺术奖 (获奖)

▪2013 第13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 (获奖) [3]

▪2017-4-7日 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终身成就奖 (获奖) [2]

荣誉称号

▪1960 全国三八红旗手 (获奖)

▪1964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获奖)

▪1978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获奖)

▪2006 百年越剧特殊贡献艺术家 (获奖)

个人生活

徐玉兰出生于浙江新登的士绅汪家,其出生后不久即被家人过继给缺少子女的世交徐官生、陈菊英夫妇并公开举行了仪式。徐玉兰的祖父母是徐锡蛟、白小娥。

1943年,徐玉兰在宁波演出时,认识了俞则人。1954年5月9日,二人成婚。1956年11月,长子俞小勇出生。1960年3月,次子俞小敏出生。1976年4月19日,丈夫被迫害致死。

社会活动

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人如白玉戏如兰·徐玉兰》新书传主与读者见面会今天中午在书展会议中心举行。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亲临见面会现场,并为在场读者和越剧迷们在书中盖章签名。

本书记载了著名越剧小生演员徐玉兰从艺80年的不凡生涯,充分展示了越剧徐派艺术之美。徐玉兰演出了三百多部剧作,塑造了无数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的张生、《春香传》中的李梦龙、《追鱼》中的张珍、《北地王》中的刘谌、《西园记》中的张继华等。其中,由徐玉兰主演的《北地王》和《红楼梦》被誉为俆派小生的两大丰碑,至今无人逾越。

徐玉兰为越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和“百年越剧特殊贡献艺术家”等称号。

艺术特色

徐玉兰唱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热情奔放,刚柔并蓄,华彩跌宕。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色甜亮,音域宽广,

常用音区为11度,唱腔中较多吸收越剧传统的“喊风调”以及绍兴大班、京剧中高扬的旋律和轮廓鲜明的润腔方法,旋律多在中高音区展开,音调大起大落,她的唱腔突破了越剧曲调较为平稳婉约的格调,注入高亢昂扬的因素,尤其是其[弦下腔]突破了原来的唱腔功能,在悲伤痛楚之外更能表现激昂奔放的情绪。如《北地王·哭祖庙》这段[弦下腔],开头一句[倒板]曲调高昂激越,气氛强烈,整个唱句的音调、形式及落音中吸收融化了绍剧[正工]、[二凡]的因素,为全曲奠定了悲剧性的基调。唱段高潮部分“把先帝东荡西扫、南征北剿……白白断送在今朝”这一垛句,则吸收了京剧[高拨子]的高昂音调及节奏形态,唱法上则运用越剧的润腔处理,使这段唱曲调激昂,节奏铿锵有力,人物的感情如江河喷涌而出。周恩来总理就曾称赞道:“谁说越剧都是软绵绵的?徐玉兰的《哭祖庙》就很高亢壮烈么!”

徐玉兰的常用乐汇丰富,并始终以各种形态反复贯串于唱腔中,因此特征音调鲜明。特别是起腔、甩腔旋律华彩,节奏多变,如《红楼梦·金玉良缘》的起腔“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啊”,音调自低到高,层层上扬,在“事”字上跳至最高音,然后快速下行,整句唱音域宽至13度,淋漓尽致地宣泄了人物当时的感情。

徐玉兰表演富有激情,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具有俊逸潇洒、神采夺人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扮演风流倜傥的角色,独步越坛。嗓音嘹亮,旋律常在中高音区进行,唱腔除继承越剧传统老调外,广泛吸收京、绍、杭等剧种的声腔成分,具有高昂激越的特色,被称为徐派。

越剧的小生流派之中,唯徐玉兰的声腔最为阳刚,但又不失越剧本体的隽永和优雅。客观地讲,她的形象与贾宝玉是有距离的,但凭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非同一般的创造力、表现力,几乎使其成为再世的贾宝玉,以至人们总要习惯地把后来者与其对照,可见她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之魅力和影响力

流派传人

学生和传人有徐小兰、金美芳、刘丽华、汪秀月、钱惠丽、郑国凤,徐持平、翁荔英、钱丽亚、张小君、刘觉、汪涛等,其中以金美芳、钱惠丽、郑国凤、刘觉最具代表性。

人物纪念

2018年春节期间,“玉兰隽永”系列纪念演出在上海举行,演出内容包括越剧《红楼梦》《追鱼》以及两场徐派折子戏专场。5月7日至8日,温州市越剧演艺中心上演《追鱼》,纪念徐玉兰。4月18日,作为纪念徐玉兰逝世一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戏曲进乡村 唱响中国腔”历届浙江省十大城市戏曲演唱联赛获奖曲目巡演(富阳站)在徐玉兰的故乡新登镇举行。

2020年,为纪念徐玉兰诞辰百年,交响乐《红楼梦》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首演。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