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下辖自治州)

由网友({残})分享简介:黔西北苗族侗族自治州,隶属贵州省,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云贵低本向湘桂丘陵盆地过分地戴,整体地势西、南、北面低而东部高。东邻湖南,南交广西,取贵州省黔南、铜仁、遵义邻接。属亚寒带潮湿季民风候。[一]辖一五个县,二八个街谈,一二九个镇,六零个城(一五个平易近族城),二八二个居委会,二一五四个村委会。[二]截至二零二一年底常住...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隶属贵州省,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度地带,总体地势西、南、北面高而东部低。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贵州省黔南、铜仁、遵义毗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辖15个县,28个街道,129个镇,60个乡(15个民族乡),282个居委会,2154个村委会。[2]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374.04万人。[3]2022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293.08亿元。[4]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首选地之一。[5]

截至2022年,全州各类幼儿园1403所,小学1090所,初中学校162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70所,特殊学校8所,高等学校3所,医疗卫生机构3700个。[6]

春秋以前,被称为“南蛮”或“荆蛮”之地,属牂柯国和楚国的黔中地,后分属夜郎国。秦时属黔中郡,汉时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为“道”后,属黔中道。清代区划基本袭明代。民国初分属黔东道和黔中道。1935年后分属全省第一、八、十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设镇远督察区专员公署。1956年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7]

景点有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剑河八郎古化石群等。[8]

中文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外文名

Qiandongnan Miao and D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别名

黔东南(简称)

地区生产总值

1255.03亿元(2021年)[10]

人均生产总值

33464元(2021年)

政府驻地

凯里市

邮政编码

556000

地理位置

贵州省东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汉语西南官话、苗语、侗语

重要节日

姊妹节、芦笙节、龙船节、萨玛节

少数民族

苗族、侗族、瑶族、仫佬族、革家

行政区划代码

522600

经纬度

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 27°31′40″

荣誉称号

2017年荣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获评为四线城市

面积

30337.1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374.04万人(2021年)[9]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国家/地区

中国西南、贵州省东南部

下辖地区

凯里、麻江、丹寨等16个县市

电话区号

0855

著名景点

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

机场

黄平机场、黎平机场

火车站

凯里站、镇远站、从江站

车牌代码

贵H

特产

香猪、硒锌米、银饰、药材

高等院校

凯里学院

州委书记

安九熊[11]

州长

安九熊[12]

建制沿革

2018 贵州 黔东南旅游攻略

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

西汉时期属武陵郡和牂牁郡。

隋代属牂牁郡、沅陵郡和治安郡。

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充州、应州、亮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

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亮州、古州等羁縻州。

元代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峡县、黄平府、镇远军民总管府及古州八万洞民总管府。

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华府并入黎平府;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开、铜鼓、清浪3卫,置开泰、锦屏、青溪3县;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后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厅,分属镇远、黎平、都匀3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厅,隶黎平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州、厅为县,设镇远、施秉、青溪、思县、邛水、天柱、锦屏、黎平、下江、永从、榕江、丹江、台拱、剑河、黄平、炉山、八寨、麻哈共18县。

民国三年(1914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思县易名岑巩县,二十年(1931年)麻哈县更名麻江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黎平,后经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和二十六年(1937年)两次调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区撤消,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仍驻镇远)。

民国三十年(1941年),裁清溪县并入镇远等县,裁丹江县,将丹江河以西之地并入八寨县,八寨县易名丹寨县,丹江河以东之地并入台拱县,台拱县改名台江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原丹江县区域建立雷山设置局,三十七年(1948年)改雷山设置局为雷山县。

1956年4月18日,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自治州辖16个县,州人民政府驻凯里,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1958年12月调整行政区划,丹寨、麻江、炉山、雷山4县合并建凯里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全州设7个县。

1961年8月和1962年10月,先后恢复天柱、从江、雷山、麻江4县和施秉、三穗、岑巩、台江、丹寨5县建置,自治州仍辖16个县。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凯里县建立凯里市。自此,黔东南自治州辖1市15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1个市、15个县。[13]

区划详情

1个市:凯里市。

15个县: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13]

名称苗文名称面积(截至2010年)户籍人口(截至2015年)政府驻地
凯里市Kad Linx1306平方千米53万凯里市迎宾大道旁博南新区市行政中心
黄平县Wangx Zangx1668平方千米35万新州镇
施秉县Qib Jux1544平方千米15万城关镇
三穗县Bad Jongb1036平方千米20万八弓镇
镇远县Hxent Ninl1878平方千米25万舞阳镇
岑巩县1487平方千米22万思旸镇
天柱县Qenb Xix2201平方千米48万凤城街道
锦屏县Xangs Wangx1597平方千米22万三江镇
剑河县Gud Ngul2165平方千米24万仰阿莎街道
台江县Fangb Nix1078平方千米14万台拱街道
黎平县Lix Bix4439平方千米55万德凤街道
榕江县Fangb Hxib3316平方千米35万古州镇
从江县3245平方千米32万丙妹镇
雷山县Zangx Xongx1218平方千米15万丹江镇
麻江县Mal Hab1222平方千米20万杏山街道
丹寨县Yaf Vangl938平方千米16万龙泉镇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 27°31′40″。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市。全境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西距省府贵阳160余公里。

地质地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根据地层岩石和地质外营力作用,境内可划分为岩溶地貌区和剥蚀、侵蚀地貌区。镇远至凯里一线之西北属岩溶地貌区,常见的地貌形态有峰丛、峰林、石林、溶洞、溶洼、天生桥、暗河等。镇远至凯里一线之东南属剥蚀、侵蚀地貌区,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山体大、切割深,常形成脊状山。州境总体地势是北、西、南三面高而东部低。中部雷公山区和南部月亮山为中山地带,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状低中山区,东部和东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000米。最高点为雷公山主峰黄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点为黎平县地坪乡井郎村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37米。主要山峰有雷公山、冷竹山、南刀坡、佛顶山、轿顶山、香炉山、龙头岩、老山界、青山界、牛角山、天子岭、高岳山、猫鼻岭、月亮山、孔明山等。[14]

土地土壤

黔东南州土地面积为3028234.1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2%。在全州土地面积中,有耕地427422.58公顷,占14.12%;园地27312.5公顷,占0.9%;林地2042277.28公顷,占67.44%;牧草地218658.29公顷,占7.2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9786.58公顷,占1.97%;交通运输用地26737.75公顷,占0.8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6086.21公顷,占1.52%;其他土地179952.92公顷,占5.95%。

自治州土壤有红壤、黄壤、黄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沼泽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26个亚类、6个土属,222个土种,分属7个土纲。其中:红壤面积为466.92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0.26%;黄壤面积为2832.8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62.32%;黄棕壤面积为53.35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17%;紫色土面积为50.2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1.10%;黑色石灰土面积为456.87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0.04%;水稻土面积为253.19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5.56%;其他土壤437.83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9.55%。

气候特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18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8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8摄氏度。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势的不同,各地气温有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南部气温高于北部,东部气温高于西部。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068―1296小时,无霜期270―330天,降雨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为78―84%。[14]

水文特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有大小河流2900多条,以清水江、舞阳河、都柳江为主干,呈树枝状展布于各地。河流分属两个水系。苗岭以北的清水江、 舞阳河属长江水系,苗岭以南的都柳江属珠江水系。清水江自西向东流经丹寨、麻江、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9县、市,州境河道长376公里,流域面积14769平方公里。舞阳河自西向东流经黄平、施秉、镇远、岑巩4县,州境河道长166公里,流域面积为5106平方公里。都柳江自西向东南流经榕江、从江2县,州境河道长141公里,流域面积为8802平方公里。[14]

自然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已发现矿产40余种,目前探明了储量的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金、铅、锌、铜、磷、石灰岩、白云岩等19种,在贵州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其中重晶石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植物资源

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有“杉乡”“林海”之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2013年,全州有森林面积328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活立木蓄积量为1.1亿立方米。全州已查明并鉴定出的植物达2009种,分属290科690属。其中种子植物有1440余种,分属163科429属。在这些植物中,属于中国特有属的有水青树、观光木、钟萼木、木瓜红等24种,占全国特有属的11.7%;列为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树种有秃杉、银杏、鹅掌楸、南方红豆杉等3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0.05%,占全省重点保护树种的90.2%。境内有常用野生药用植物400多种,其中太子参、杜仲、天麻、桔梗、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

水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32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4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270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开发条件优越;2015年全州水力、火力发电量达99.63亿度,比上年增长11.8%;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形成水火并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黔东南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属长江、珠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境内水系发达,河网稠密,有2900多条河流,年径流量225亿立方米。清水江、舞阳河、都柳江三大干流,以雷公山为分水岭,分别汇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境内长江流域面积 19875平方公里,珠江流域面积8802平方公里,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14]

动物资源

黔东南州境内有哺乳动物8目20科56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41.79%;两栖类动物2目9科40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66.7%;鸟类12目29科162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40.2%;爬行类3目11科36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63.6%;鱼类4目8科62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55.9%。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华南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苏门羚、斑羚、猕猴、短尾猴、林麝、穿山甲、大鲵、水獭、鸳鸯11种;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大灵猫、黑熊、豹猫、白鹇、红腹锦鸡、蟒蛇、獐、虎纹蛙8种。

人口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74.04万人。年末全州户籍人口489.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1万人。[10]

民族

2017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0.3%,其中苗族人口占42.5%,侗族人口占29.5%。

政治

职务姓名
州委书记安九熊[11]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州长安九熊(侗族)[15][12]
副州长陈应武、杨承进(侗族)、谭夔、杜艳(女,白族)、周代军、王建华(女)[16]、胡志峰[17]、崔鹏[18]
州人民政府秘书长肖高峰[19]

(以上内容来源于:[20][21][22][23][24][25][26][27][15][28]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
汤越强(侗族)[12]
副主任
袁尚勇、龙黔清(女)、刘建新(苗族)、吴世胜(侗族)、陆再义(侗族)、刘隆俊(苗族)、吴光福(苗族)
秘书长高俊华(侗族)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潘玉凤(女,苗族)
副主席贺代宏(侗族)、胡国珍(女,侗族)、唐斌(侗族)、杨政宇(侗族)、周文锋、吴昌和(苗族)、李昌钦(侗族)、龙家胜(苗族)、徐勇
秘书长潘诗权(侗族)[29]

经济概况

2021年,全年全州生产总值1255.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67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274.56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719.81亿元,增长4.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7%、15.8%和54.6%。全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3464元,增长5.3%。

2021年,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31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757人,困难人员再就业742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875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9%。[10]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2.9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2021年,全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5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63.98亿元,增长8.9%;林业总产值74.96亿元,增长6.5%;畜牧业总产值85.32亿元,增长10.6%;渔业总产值11.25亿元,增长14.8%。

2021年,全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407.80万亩,比上年增加5.77万亩,增长1.4%;油菜籽种植面积69.15万亩,增长9.4%;烤烟种植面积14.17万亩,下降3.8%;中草药材种植面积71.44万亩,增长6.6%;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47.12万亩,增长1.7%;年末茶园面积46.00万亩,增长0.5%;年末果园面积100.00万亩,增长7.5%。

2021年,全年全州粮食总产量133.73万吨,比上年增加6.56万吨,增长5.2%。

2021年,全年全州油菜籽产量7.19万吨,增长13.4%;油茶籽产量5.61万吨,增长1.3%;烤烟产量1.68万吨,增长1.0%;中药材产量30.71万吨,增长60.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61.47万吨,增长13.8%;茶叶产量2.02万吨,增长16.7%;水果(含果用瓜)产量87.23万吨,增长26.8%。

2021年,全年全州猪牛羊禽肉产量17.37万吨,比上年增长9.8%。生猪出栏131.36万头,增长14.3%;牛出栏17.27万头,比上年下降6.6%;羊出栏20.99万只,增长1.9%。活家禽出栏1866.25万只,增长4.4%。禽蛋产量3.65万吨,增长16.6%。

2021年,全年全州水产品产量6.43万吨,比上年增长15.4%。

2021年,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303.2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3%。全州有大中型拖拉机1603台,小型拖拉机484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5959台,总动力27.98万千瓦;农用水泵55311台;农用运输车1633台。[10]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8.38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4.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0.9%。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3.9%,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0.1%;重工业增加值下降0.8%。

2021年,全州28个行业大类中23个实现正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3.6%;纺织业增加值增长127.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4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2.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2%。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年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08%,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31元,增长0.1%。

2021年,全年全州建筑业增加值116.33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08.94亿元,下降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81.96亿元,增长2.8%。[10]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5.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1.1%;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5.8:17.7: 76.5。工业投资增长7.4%,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1%。

2021年,全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7.9%;办公楼投资下降8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27.6%;其他投资增长9.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84.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5%。

市场消费

2021年,年末全州各类市场主体34.8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内资企业62906户,增长10.7%;外商投资企业255户,增长4.9%;个体工商户276720户,增长5.3%;农民专业合作社8991户,比上年末下降1.4%。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增长13.0%;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0%;住宿业零售额增长14.8%;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2.1%。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9%。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5.5%,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6.3%,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0%。

2021年,据全州中心城市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消费品价格比上年持平,服务价格下降0.8%。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2.2%,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2.8%,生活用品及服务比上年上涨0.1%,交通和通信上涨4.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0%,医疗保健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0.4%。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68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0.9%。其中:出口7563万美元,进口12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563万美元,下降85.3%。新设立外资企业4家,合同外资金额1315万美元。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年财税收入122.32亿元,比上年增长6.1%。财政总收入114.27亿元,增长6.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76亿元,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0.92亿元,比上年下降0.8%。

2021年,年末全州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12.21亿元,增长10.6%;各项贷款余额1773.46亿元,增长10.9%。

2021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4.21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18.89亿元,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5.33亿元。全年赔付支出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11.18亿元,寿险公司赔付支出2.10亿元。[10]

文化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居住着苗、侗、汉、水、瑶、壮、布衣、土家等民族。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别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节日活动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

吃新节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30]

歌舞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别称。苗族的“飞歌”和“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侗族的歌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

民族舞蹈主要有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踩鼓舞,有芦笙舞,侗族的“多耶舞”。[31]

工艺

民族工艺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31]

活动

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

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GuiZhou,Tour of Lei Gong Mountain International 100km Ultra Trail Challenge),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举行。赛程总长超过100公里,分为“三天三地三段”进行比赛,是现代中国唯一一个多地点、多段位、三日赛程的超长跑国际挑战赛。

凯里国际芦笙节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在芦笙盛会里,尤以凯里国际芦笙节最为壮观,成为中外芦笙文化交流的盛会,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大舞台。1999年8月28日首届国际芦笙节成功举办。

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

黎平县举办的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是黔东南最大的节日之一,艺术节上有侗族大歌表演、侗族歌舞、侗族习俗展示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活动。[30]

交通

2021年,年末全州公路总里程303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92公里,国道1450公里,省道2732公里,县道5122公里,乡道6817公里,村道13054公里。按照公路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192公里、一级公路237公里、二级公路1498公里、三级公路569公里、四级公路22888公里、等外公路398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0.1公里/百平方公里,建制村通油路(硬化路)率达100%,全州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率达100%。年末内河航道里程1267公里。

2021年,全州公路货物周转量52.43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2.4%;旅客周转量11.20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70.0%;水路货物周转量11.67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80.4%;旅客周转量1024.8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3.7%。民航旅 客吞吐量20.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8%。

2021年,全州机动车保有量91.20万辆,比上年增长4.6%。民用汽车保有量88.04万辆,增长4.4%。在民用汽车中,轿车保有量39.80万辆,增长3.3 %。[10]

社会事业

2020年,全年全州财政扶贫项目2630个,财政扶贫资金29.40亿元。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91万人,70个贫困村退出。截至2020年底,全州累计实现130.19万贫困人口脱贫(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新增),18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5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教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全州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招生2490人,在校学生10921人,毕业生3165人;高等专科学校2所,招生9855人,在校学生24603人,毕业生6925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所,招生28398人,在校学生38151人(其中:非全日制在校学生4253人),毕(结)业生12484人。普通高中45所,招生35811人,在校学生101219人,毕业生33119人。初级中学15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4所,在校学生183106人。小学659所,教学点567个,在校学生398870人。幼儿园1541所(其中:民办529所),在园幼儿168744人。全州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17273人,本科及以上上线率50.97%,录取专科学生17684人,中职单报高职录取专科学生6169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杂费覆盖率已达100 %,免除教科书覆盖率达到10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65 %。[10]

科技事业

2021年,全年向上争取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5项,比上年下降36.8%;资金5096万元,比上年增长7.1%。立项实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53项,立项资金34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52家,增长4 .0%;56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技术合同登记完成407项,增长18.3%,合同交易金额达15.03亿元,增长3.3%;指导企业申报科技创新13项,申领资金522.25万元,增长11.9%;全社会R&D经费投入[8]3.58亿元,增长2.6 %。

文化事业

2021年,年末全州共有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29个(其中,陈列馆4个,纪念馆4个),表演团体18个。年末全州电视转播发射台17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08.4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90%,广播综合覆盖率97.22%。

2021年,凯里学院全年出版期刊3份,其中:期刊2份,《凯里学院学报》6期和《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6期;报纸1份,《凯里学院校报》10期。[10]

医疗卫生

2021年,全州拥有卫生机构3919个。其中,医院118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3个, 妇幼保健院(所、站)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卫生监督所17所,医学科学研究机构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40个,门诊部5个,村卫生室3065个,采供血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13个。全州实有医院病床28470张,卫生技术人员30318人。其中,执业医师  7339人,执业助理医师2347人,注册护士13196人,药师(士)1192人,技师2366人,卫生监督员256人,其他3622人。

2021年,年末全州社区服务机构设施278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49个,社区服务站2640个。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78所,有床位6043张,入住人数1799人。全州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28.91万人次,补助金额1.69亿元。接受社会捐赠金额225.83万元。

体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全州县级室内体育馆8个,县级公共露天体育场9个,游泳馆6个,体育公园14个。

2021年,全州二级以上运动员915人(其中2021年全州新增二级以上运动员22人),在省级以上年度冠军赛、锦标赛上获得金牌53枚、银牌37枚、铜牌52枚。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全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2.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1.62万人,增加3.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16万人,增加0.91万人。年末全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2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9.31万人,增加3.01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4.64万人,增加0.66万人。

2021年,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3.86万人,比上年增加2.01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14万人,减少0.0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2.72万人,增加2.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34万人,减少0.2万人。

2021年,年末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30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7585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24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4331元。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9.86亿元。[10]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25元,比上年增长8.4%。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9元,增长10.9%。

2021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179元,比上年增长2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45元,增长10.4%。

环境保护

2021年,年末全州有自然保护区(点)19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个,省级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3.75万公顷。全年营造林面积3.5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13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0.17万公顷,退化林修复面积0.13万公顷、改培面积0.05万公顷,中幼林抚育面积2.02万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9.73平方公里。完成凯里、黄平、施秉3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 37平方公里。

2021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1.01%。实施中央投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项目1个,涉及6个乡镇11个行政村;实施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带试点村项目1个。

2021年,年末全州县级以上环境保护系统机构52个,实有人数 436人。其中,环境监测站17个,环境监测人员185人;监察机构17个,监察人员142人。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9.3%。[10]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52起,比上年下降43.5%;死亡人数44人,下降35.3%。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数7起,下降12.5%,死亡人数7人,下降63.2%;道路交通事故数37起,下降53.2%,死亡人数30人,下降33.3 %。

邮电通信

2021年,全州邮政行业业务总量[5]累计完成6.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34亿元,增长17.0%。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816.52万件,增长45.0%;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52亿元,增长31.3 %。

2021年,全州电信业务总量[6]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电信业务收入28.92亿元,增长0.7%。电话用户464.80万户,增长2.6%。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5.1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49.62万户。3G移动电话用户1.78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277.98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1.58万户,增长17.7%。移动电话普及率126.58部/百人。[10]

旅游

综述

2021年,全年旅游总人数815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8%。旅游总收入843.12亿元,增长68.6%。

2021年,年末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15个。年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35个。

2021年,全州有风景名胜区10个,总面积22.7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面积12.49万公顷;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面积10.23万公顷。[10]

风景名胜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以阳河和云台山为代表的山水风光;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景和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景;还有施秉杉木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鳖河等景点,构成黔东南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和述洞侗族独柱鼓楼、榕江车江八宝寨古楼等世界之最已列入吉尼斯记录。有亚热带森林。1992年的国际旅游年会将黔东南列入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随后又被联合国保护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黎平肇兴堂安侗寨和锦屏隆里古城为中国与挪威国际合作项目生态博物馆,境内有“阳河”和“黎平侗乡”两个国家风景名胜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苗岭国家地质公园。[32]

国家级AAAA景区6个:黎平肇兴侗寨、镇远古城景区、施秉杉木河景区、施秉云台山景区、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凯里云谷田园

国家级AAA景区10个:黎平翘街景区、黄平野洞河景区、黄平旧州古镇、镇远青龙洞景区、三穗颇洞农业体验园、锦屏隆里古城、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凯里苗侗风情园、凯里下司古镇、凯里苗妹非遗博物馆

国家湿地公园3个:黎平八舟河国家湿地公园、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4个:黎平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台江南宫国家森林公园、剑河仰阿莎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2个:雷公山国家地质公园、苗岭国家地质公园[33]

荣誉

荣誉

2017年12月15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荣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2021年5月,在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获评为四线城市。[34]

城市排名

2018年9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入选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排名第91位。[3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