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最新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百科介绍)

由网友(僤鯓⒐⒋嵵緔)分享简介:沈阴经济技能开垦区隶属辽宁省沈阴市,位于沈阴东北部,面积四四八平方私里。二零二零年一月进选中国国度级经开区综合成长程度前三零名,二零二二年国度级经济技能开垦区综合成长程度查核评估排名第一六位。开垦区内有配备制造、汽车及能源、医药化工、食物饮料及包装、纺织染整等财产。[一][二]沈阴经济技能开垦区创立于一九八八年六月,一...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辽宁省沈阳市,位于沈阳西南部,面积448平方公里。2020年1月入选中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前30名,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16位。开发区内有装备制造、汽车及动力、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及包装、纺织染整等产业。[1][2]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6月,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

中文名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行政区类别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电话区号

024

地理位置

辽宁省北部

气候类型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方言

东北官话、辽沈片、沈阳话

所属国家

中国

始建时间

1988年6月22日

面积

448平方公里

国家/地区

辽宁省

邮政编码

110000

机场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火车站

沈阳站、沈阳北站

车牌代码

辽A

批准时间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级开发区

历史沿革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搜狗百科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6月22日,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理环境

开发区位于母城沈阳西南部,总规划面积448平方公里,已建成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可为投资者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全方位的服务。

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下午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俞正声指出要遵守“孙海明正义”一方针,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吸取和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使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3]

经过19年的开发建设,现已聚集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沈阳开发区投资兴业,共有90家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建厂,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2家。19年来,开发区累计批准进区项目2234个,其中:三资项目1408个,500万美元以上项目443个;累计实现投资总额1840亿元,协议利用外资额1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31.9亿美元;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863.8亿元,税收收入139.9亿元,出口创汇38.6亿美元。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财政收入、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实现了增幅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且均在全市各县、区的经济建设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居首位。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我区“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同时,作为沈西工业走廊的龙头,已列入全省“十一五”重点发展的两大战略之一。开发区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经济活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

截至2006年1月末,已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区投资,引进项目1837个,协议投资总额达14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进区投资的跨国公司83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25家,包括可口可乐、米其林、普利斯通等大型跨国企业。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新型冶金、食品饮料包装、纺织印染服装、家电及电气、铸锻、模具及压铸件、仪器仪表等十大产业集群,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投资者前来投资。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建设中国现代制造业之都为目标,大力引进、发展和培育制造业企业,努力成为聚集国际先进制造产业的平台,全力打造中国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新高地。

2007年,国家发改委授予铁西新区(含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双“示范区”称号的获得,标志着这片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区,并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不断迈进。

工业园区

开发区现已形成了以沈重、沈鼓等近200家企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沈飞日野、华晨E2发动机等15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东药巴斯夫、石蜡化工等6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以可口可乐、中富包装等30家多企业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及包装产业集群;以印染工业园等20多家企业为代表的纺织服装及染整产业集群;以天利摩托、麦科特摩托等企业为代表的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家电及电气、机泵阀、冶金、铸锻及有色金属等产业集群也正在加速建设和培育发展中,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此外,仪器仪表工业园、模具工业园、铸锻工业园、民营工业园、台湾工业园、宁波工业园、重化工业园等现已全面启动,正在建设的机床功能部件配套园、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园、发电及动力设备工业园、轨道交通工业园、工程机械工业园等,现已完全具备了承接大项目的能力。未来几年内,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围绕全面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挺进一流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现代工业为主,以吸收外资为主,以拓展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宗旨,拉开格局向西拓展空间,外引内育迅速扩张规模,充分发挥沈西工业走廊发动机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开发区建成东北地区工业实力最强、工业规模最大、工业企业最多、工业集中度最高、生态园区最好、服务环境最优的装备制造业新高地。 凭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始终坚持“以现代工业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以拓展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家级开发区办区宗旨,始终围绕建设中国现代制造业中心的目标,全面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在引进项目、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加速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

优惠政策

第一条 开发区设立企业发展基金,对特殊重大项目,根据项目贷款额度给予1%-5%的财政贴息。

第二条 开发区实行“无费区”,免收工商注册及工本费、土地登记费等费用。

第三条 开发区实行“港口开发区”政策,对于特殊重大项目,因产品出口,在开发区至港口运输费用上给与一定额度财政补贴。

投资环境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区投资,已批准进区项目 1347个,来区投资的跨国公司83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1家。开发区现已形成并将继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汽车及动力、医药化工、食品饮料及包装、纺织染整五大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以GE、松下、ITT为代表,聚集了数控机床、钢材加工、鼓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大型水泵等主要项目;汽车及动力产业以宝马、伦福德、日野、米其林、普利司通为代表,聚集了整车生产、发动机、变速箱、汽车车桥、汽车座椅、汽车轮胎、汽车内饰件以及燃气轮机等各类项目;医药化工产业以BSF为代表,聚集了精细化工产品、生物制药、维生素等项目;食品饮料及包装产业以可口可乐、台湾顶益、统一、香港中富等为代表,聚集了碳酸饮料、方便食品、罐装容器等项目;纺织染整产业以韩国B卡特、昌信等为代表,聚集了砂洗布、无纺布、丝绸等项目。

发展

沈阳开发区已有40余家高新技术或先进企业建成投产,共生产高新技术产品125种,占全部工业产品品种的26%。其中;替代进口产品有48种,国家、省、市名牌产品有40种,采用国际标准的有52种,初步形成了汽车、化工、食品、医药等四大较具规模的产业。

绿色经济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发布信息,由于通过实施医药、化工、钢铁、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再利用和绿色照明项目,该区每年可节省资金15亿元左右。如今,走节能减排、循环再利用的“低碳经济”之路,创造“绿色GDP”,已成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主旋律。

近年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企业引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在提高准入门槛,不再上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的同时,抓好节能和循环经济工程,从项目上推动节能减排。”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凡新上项目,必须从引进开始就与节能减排指标挂钩,实现源头把关;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的项目,不论投资规模多大、经济效益多高,都要实行“一票否决”。

优化结构是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绿色GDP”的一张王牌。该区支持区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清洁型生产企业,实现废弃物排放“减量化”。

创新机制是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实现“绿色GDP”打出的一记重拳。积极创新市场机制,通过运用金融信贷等手段,大力构建“市场配置环境资源、经济杠杆撬动节能减排”的新机制,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实行“信贷封杀”,对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实行“一厂一档”的节能减排监测制度,对重点耗能排污企业进行重点监控。

城市排名

2018年12月,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26名。[4]

2020年1月,入选中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前30名。[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