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福建省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由网友(喪风)分享简介:武夷教院(Wuyi University,简称武院)是1所位于福修省武夷山市的私办整日制平凡原科院校,是福修省“3齐育人”综合鼎新试点低校。[一]现任院少吴启祯、党委书忘庄祥熟。[二]校训是“修养穷索,致知力行”。[一]截至二零二二年九月,校园占高空积三零零零亩,校舍修建面积三九.五万平方米,有学人员工一一零零余名,下...

武夷学院(Wuyi University,简称武院)是一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1]现任院长吴承祯、党委书记庄祥生[2]校训是“涵养穷索,致知力行”。[1]

住房补贴25万 安家费25万 科研启动经费10 30万 博士津贴每年3.6 6万︱武夷学院

截至2022年9月,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有教职员工1100余名,下设艺术学院、旅游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院(部);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应用型)8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1]

学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在福州师范学院并入的基础上组建南平师范学院;1963年9月,学校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改名为武夷学院。[3][1]

截至2022年,武夷学院位列“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522名[4]

校训

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主要院系

玉山健康管理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现代信息服务业学院、商学院等

所属地区

中国福建武夷山

学校类型

综合(教学)型

主管部门

福建省人民政府

学校地址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英文名

Wuyi University

中文名

武夷学院

党委书记

庄祥生

简称

武院(WYU)

创办时间

1958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属性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主要奖项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十年改革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现任院长

吴承祯

本科招生电话

0599-5136788、0599-5136258

全国综合排名

522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5]

办学历史

1958年8月12日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南平师范创办。秋季首届招收南平专区各地选调的85名小学教师,分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

1959年秋,开始通过高考统一招生,学制二年,设有中文、数学两个专业3个教学班,共招收新生150人。

同年上半年在城西的官沙田建校。1960年正式迁入,是年秋季招生,新增物理、化学和俄语共5个专业7个班级320人。

同时招收60人一年期短训班,解决闽北初中师资紧缺的问题。

1961年秋,省委决定福州师专并入南平师专,更名为南平师范学院,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6个专业。当年在校生近800人,教职工260多人,校园基本建设、教学设备、图书馆室等也逐步健全,藏书15万册。

1962年,南平师范学院承担培养本科生的任务,有中文、数学、英语3个本科班,时有在校生700余人。

1963年秋,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在漳州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学校从创办到并入二师院前,共培养毕业生1000多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批准复办南平师专,称建阳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秋,建阳师范(地址在建阳)大专班并入。

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开设政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专业。

1986年,学校为副厅级制,省、地共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决定将1985年依托该校创办的南平职业大学合并设立职教部。

1993年,经国家批准又开办业大,还与省内外几所大、中专院校联合设立一批专业大专函授站。

1994年3月,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8月,南平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武夷山市筹建武夷高教园区,并将南平师专作为首批入园高校,筹建武夷学院,规划用地3000亩,10月,南平师专武夷山校址开始兴建。

2003年8月,省教育厅组织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就南平师专申本事宜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当年9月,占地700多亩的一期工程竣工,学校陆续从原南平校区迁往武夷山。

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1257亩;

2005年9月,三期工程竣工,校园面积扩至1735亩。

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教育部有关通知,同意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式设立武夷学院[6][7][8]

2018年1月,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

办学条件

截至2018年1月,学校设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武夷学院艺术学院、武夷学院旅游学院、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武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武夷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夷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武夷学院商学院、武夷学院现代信息服务学院、武夷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武夷学院海峡成功学院、武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课教学部等15个学院(部)[6]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800余名,外聘教师2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1.69%,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92.37%;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高层次人才10余名,省级高层次人才80余名(100余人次)。此外,130余名院士、“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1]

杰出专家

教学名师:李焰焰、李焰焰、李亮、兰宗荣、姜景连、高潭华、范荣玉、陈培珍、陈利华、王学彬、龚新怀、陈金雄、杨大可、孙玮、廖斌、李国平、高志国、陈铎、邹义煜、章安良、张国林、张传海、叶球孙、杨昇、许碧荣、肖钟捷、王效华、施建兴、沈慧芳、任美英、邱昌东、聂传朋、罗丽榕、卢道明、刘用麟、刘俊劭、梁丽萍、李远华、赵升云、尹传华、杨小丙、武广珩、魏太兵、刘瑞来、林皓、廖素兰、贾小丽、胡家朋[9]

教学建设

  •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茶学、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物流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5个,校级特色专业13个,校级教学团队12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校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重点课程50门[10]

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
所在部门项目名称级别项目负责人职称立项时间
茶与食品学院茶学特色专业国家级杨江帆教授2010.7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省级周作明教授2011.7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特色专业省级郑细鸣副教授2011.7
茶与食品学院茶学特色专业省级杨江帆教授2010.4
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所在部门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职称立项时间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周作明教授2009.4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李锐军副教授2011.7
商学院海西物流与供应链教育中心裘国伟副教授2010.8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双证书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徐颖惠教授2010.1
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王效华副教授2011.7
茶与食品学院茶文化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杨江帆教授2010.8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所在部门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职称立项时间
茶与食品学院茶学实验教学中心杨江帆教授2013.4
艺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陈铎教授2013.4
机电工程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卢道明教授2008.7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陈良璧副教授2007.7
省级教学团队
所在部门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职称立项时间
旅游学院酒店管理教学团队周作明教授2009.6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化学实践课群教学团队徐颖惠教授2010.4
茶与食品学院茶学教学团队杨江帆教授2011.7
省级精品课程
所在部门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职称立项时间
传媒与动漫学院传播学路善全教授2010.4
旅游学院旅游规划学周作明教授2010.4
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十六讲金银珍教授2011.7
艺术学院版画陈铎教授2011.7
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综合英语刘泉厚副教授2010.4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离散数学黄忠铣副教授2010.4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分析邹立夫教授2011.7
商学院国际市场营销学王怀军教授2011.7
机电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卢道明教授2011.7
思想政治理论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郭萌教授2011.7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法律与法规陈坚高级工程师2009.6
艺术学院版画陈铎教授2006.5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离散数学魏耀华教授2006.5
  • 人才培养

学校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坚持开放办学,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等海内外几十所大学及太阳电缆、圣农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海峡成功学院,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行双校园“分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等产学研合作途径。与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太阳班”、“幕墙工程班”等,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泉州迎宾馆等企业共建了105所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了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6]

社会服务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学校出台并实施《武夷学院服务海西实施意见》、《武夷学院服务“三农”行动计划》,启动“对接南平市产业发展科技行动计划”。设计与制作南平市博物馆壁画等艺术作品;主动融入武夷旅游产业发展,编制《武夷山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2-2020)》等规划,筹划并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培训工程,举办培训110场,培训14960人次[6]

学术研究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建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6]

科研成果

据2013年上半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两年来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与武夷山景区管委会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各类学术杂志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2008年,陈铎的专著《建本与建安版画》荣获2007年福建省政府第七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截至2008年11月,学校共获得厅级以上立项的科研课题共计27项,共获资助经费合计43.1万元。12月,杨江帆主持的“政和白茶现代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批准,项目资助经费175万元,其中25%用于研究经费。

2009年,福建省高教学会公布了“第五届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获奖名单,学校叶球孙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刘胜、吴泽球获优秀论文奖。赵升云主持的“碱性湿法氧化法微晶纤维素生产工艺优化及工业化技术研究”项目获2007年南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环保型纤维素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荣获2009年教育部“高校服务海西产学研优秀合作项目”。

2011年,李远华博士主持完成项目“茶树叶绿素酶分离纯化和性质的初步研究”,荣获第二届中国茶叶学会科学技术奖(简称茶叶科技奖)三等奖。

2012年,武夷学院将“解线性方程组的新预条件迭代法”等40项科研项目作为2012年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立项,其中青年专项20项,一般项目20项,总经费40万元。2012年5月25日,由李灵博士主持的“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干扰下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在景区保护中应用”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截至2013年10月25日,学校组织了跨学科科研团队,开展“南平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产业架构研究”,提供决策依据。“闽北茶业高优产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示范”、“烟叶烘烤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等37个项目与南平市企业成功对接。承担“武夷山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创建规划”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主编出版《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

2013年11月14日,杨江帆教授主持的福建省2012年新兴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茶叶产品质量智能溯源综合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南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10月25日,武夷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02.55万册,报刊1900余种;电子图书71.13万册,电子期刊3000万篇以上,知识视频库2000多集,多媒体资料13800多件;图书馆现已形成以宋明理学、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包含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拥有43个数据库品种,涉及中外文期刊、报纸、电子图书及视频资料等多种文献类型;网络资源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

文化传统

  • 校训

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1、“涵养穷索”出自《朱子语类》卷九

“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涵养中自有穷理功夫,穷其所养之理;穷理中自有涵养功夫,养其所穷之理,两项都不离。”

2、“涵养穷索”语义

涵养:修身养性,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朱熹《答徐子融书》:“如看未透,且放下,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久之须自见得。”《朱子全书·论语六》:“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如此。”

穷索:苦心思索,反复探究。《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识得此理,……不须穷索。……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等穷索?”朱熹《答林择之书》:“熹近只就此处见得向来所未见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穷索之语,是真实不诳语。”

3、“致知力行”出自朱熹《答吕子约》(《朱熹文集》卷四十)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朱子语类》卷九:“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

4、“致知力行”语义:致力于获取知识并努力付诸实践。知、行“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朱子语类》卷九)

  • 校徽

武夷学院校徽是由篆体“武、夷”二字变形组合而成,以示武夷学院所在地武夷山的悠久历史;整体外形酷似“钟鼎”,用以表示武夷学院作为高等文化教育场所的属性;造型中融入中国传统雕花窗扇的风格,喻示武夷学院是传承和发扬武夷传统文化的窗口;标志采用红色与绿色的搭配,来表达武夷山“碧水丹山”的意境,又使标志看起来更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并与武夷山当地民间审美相融合[11]

  • 校旗

武夷学院校旗以“红色土地,绿色希望”为设计理念。具体是:校旗为绿底及红底拼接,中上部为红底,中间为校徽。

红色代表学校地处闽北苏区,有红色历史土壤的孕育。

下半部为绿底,中间为黄色的中英文武夷学院字样。

绿色代表着学校地处闽北绿色腹地,有着丰富的自然绿色植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与办现代绿色大学的宗旨相呼应[12]

社团活动

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多个[6]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庄祥生
党委副书记、院长吴承祯
党委副书记陈金瑞
副院长杨昇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宗荣
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大烛、廖斌、郑细鸣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武夷学院官网[2]

学校荣誉

学校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十年改革先进单位”、“福建省优秀志愿者服务 集体”等称号;连续三届获“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连续七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多次获得省级“平安校园”、“花园式单位”、“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6]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武夷学院以总分94.9位列第522名。[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