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理工学院(理工类公办院校)

由网友(心比天高,命如薄纸)分享简介:江苏理工教院(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江苏理工),座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是省属整日制平凡低校、教诲部原科讲授事情程度评价优异单元、天下尾批职西席资训练重心设置装备摆设基地以及江苏省尾批决议计划征询研究基地。进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现任党委书忘朱林熟,校少崔景贵。[一]校训为“厚德、专教、...

江苏理工学院(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江苏理工),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现任党委书记朱林生,校长崔景贵[1]校训为“厚德、博学、笃行”。[2]

江苏理工学院2016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1

截至2022年8月,学校各类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2个本科专业,招收教育、机械、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有教职工1500余人。[2]

学校前身是1984年创办的常州职业师范学院,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常州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定名为江苏理工学院。[3]

截至2022年,江苏理工学院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23名[4]

中文名

江苏理工学院[2]

外文名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称

江苏理工

现任校长

崔景贵

主要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

所属地区

中国江苏省常州市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类

主管部门

江苏省

学校主页

http://www.jstu.edu.cn/

本科专业

62个

院系设置

21个教学科研单位

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

校歌

《放飞梦想》

校庆日

5月18日

院校代码

11463

创办时间

1984年

校址

中国江苏常州中吴大道1801号

硕士点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项目2个

属性

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2015年) 、数据中国“百校工程”(2016年)

主要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截至2020年4月)、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截至2020年4月)

党委书记

朱林生[1]

全国综合排名

323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5]

历史沿革

1984年5月18日,常州职业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次年9月,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开始招生。

1987年12月,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常州职业师范学院更名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1988年9月,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2001年8月,常州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并入常州技术师范学院。

2002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2004年12月,江苏省常州会计学校并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2012年9月,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2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3]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62个本科专业。[2]

学院

本科专业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

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自动化

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

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江苏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金属材料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德语、日语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江苏理工学院数理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统计学

江苏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江苏省高校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金融学(江苏省高校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6][7]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700人、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博硕研究生导师200余人,聘请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知名专家学者15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产业教授。现有院士2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2人、曾宪梓教师奖7人,江苏省突贡、“双创人才”、“333工程”“外专百人”、“特聘教授”、教学名师、“青蓝工程”、优青等近200人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1个。[2]

杰出人才

1、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团队[8]

2、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雷卫宁、王建华、沃松林、潘瑜、贝绍轶、张兰春

3、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雷卫宁

4、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专家:雷卫宁、叶霞、王建华、常珊、潘瑜、贝绍轶、刘成晔

5、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含培养对象):杨龙兴、叶霞、王建华、罗印升、钱进、张兰春、周友明

6、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何庆、沃松林、古春生、周友明

7、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叶飞跃

8、广东省首批优秀青年教师:常珊

9、广东省第八批“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常珊[9]

备注:该校未注明人才层次具体数量,上述名单可能不全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项目、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项目(基地)20余项(个),国家级一流(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等省级及以上一流(品牌、特色)专业、一流(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近120个(门、部)。[2]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10]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会计学等[11]

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合作项目:江苏理工学院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2]

江苏省品牌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13]

江苏省特色专业: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会计学、教育学、通信工程[13]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化学类、设计学类[13]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13]

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英语、服装与服饰设计、会计学、应用化学、软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汽车服务工程[14]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2]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15]

  • 学生成绩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学生近五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500余项。[2]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有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2][13]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专业:机械工程、环境工程[13]

序号建设级别学科名称学科代码
1省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工程0802
2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3省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0401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5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6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7工商管理1202
参考资料:[16]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序号

建设级别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1

B类

0401

教育学

2

0802

机械工程

3

C类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4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

1202

工商管理[17]

获得荣誉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称号。[2]

获得排名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99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江苏理工学院以总分130.8位列第323名。[5]

学术研究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16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拥有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3个,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点1个,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常州市级科研机构3个。[2]

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高校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及其集成控制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高性能材料绿色成形技术与装备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贵金属深加工技术及应用重点建设实验室[18]

江苏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工程中心、江苏省报废汽车绿色拆解与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产品轻量化材料设计与成形装备工程研究中心[19]

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20]

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点:江苏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21]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20]

常州市级科研机构:常州民营经济研究所(江苏理工学院民营经济研究所)、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22]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2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120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3亿多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00余件。[2]

2018年4月20—21日,由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等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在合肥召开,该校范洪辉博士研究成果“基于OSEM原理混凝土构件内部结构超声图像重建系统”获得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3]

2019年1月,该校叶招莲教授课题组的科研成果“介质阻挡放电诱导短波长紫外辐射协同净化恶臭(异味)气体的应用”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4]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3月,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有馆舍面积3.38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4500多席,馆藏图书189.25万册,中外文现刊827种,中外文电子图书204.10万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77.15万册,引进各类数据库32个,自建数据库7个;馆藏文献以工科为主,兼及人文社科、管理、艺术等学科,形成了以机械、材料、电子信息、计算机、化工、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的馆藏特色;图书馆是教育部首批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5]

  • 学术资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为双月刊,江苏省一级期刊、中国《CAL-CD》执行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源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源期刊。[26]

《职教通讯》

《职教通讯》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理工学院主办的职业教育综合性期刊。长期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7]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2月,江苏理工学院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美、英、加、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外籍教师百余名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2]

文化传统

  •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的图形为:校徽盾形图案的主体部分由三棵松树、打开的书本及建校年份(1984)等元素组成组成,配以“江苏理工学院”中英文字样。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28]

  • 校旗

学校校旗旗面为长方形,红色底纹旗面正中有学校徽志和学校中英文校名。[28]

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 博学 笃行

厚德: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深厚的德泽、宽广的心胸、乐于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

博学:语出 《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说文解字》中“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之谓。“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识渊博。旨在强调通过广泛学习,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俱收。

笃行:语出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笃行”意为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厚德”意在彰显学校厚重质朴、臻于至善的品质,期望师生员工砥砺德行,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承载天下重任;“厚德”强调师生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良好修养,只有这样,为人师表的教师才会更加敬业爱岗,为祖国培育下一代更加尽职尽责;青春年华的学生才会品学兼修、更加志存高远、努力奋进。

“博学”意在展示学校严谨治学的传统,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放眼世界,兼容并包,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作为学校,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笃行”则是为了体现学校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的理念,引导师生员工崇尚实干,学以致用,“行”是“学”的目的和归宿点,不空谈、不浮躁、确立目标,切实而坚定地行动,这是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基本要求。

以“厚德、博学、笃行”为校训,就是从道德、学业、实践三方面期望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达到一种高远的境界,实现一种理想的目标。“厚德”突出了德育为先的育人思想;“博学”是求学、治学的目标;“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使所学有所落实,强调重视实践的教育理念。厚、博、笃,展示学校厚重丰富的精神底蕴和人文内涵;德、学、行,寓意学校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也符合学校“做强做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

“厚德”、“博学”、“笃行”相辅相成,体现了“德”与“才”的全面要求,“学”与“行”的完整统一。“厚德、博学、笃行”融传统色彩与时代气息于一体,集文化底蕴与学校特色于六言,以此为训可彰显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培养的薪火相承。[29]

  • 校歌

齐梁故里,古运河旁,巍巍学府圣殿堂。

凌波桥畔,行知道上,志存高远意气昂。

泛舟学海,青春豪迈,满园春色桃李芬芳。

迎着晨曦,拥抱太阳,求实路上放飞梦想。[29]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

朱林生

党委副书记、院长

崔景贵

党委副书记

周兰珍

党委常委、副院长

蒋心亚

副院长

谢忠秋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

黄步军

党委常委、副院长

贝绍轶

党委常委、副院长

俞亚萍[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