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定一(中国文字学家)

由网友(晚风诉情衷)分享简介:符定1 (一八七七⑴九五八年-) ,字宇澄,号悔庵[一],衡山人,结业于京师大书院,中国文字教野。解搁后中央文史研究馆第1位馆少,[二]以《联绵字典》传名于世。其任省私立高档中黉舍永劫,他是毛泽东的仇师。中文名符定1首要成绩著联绵字典[三]平易近族汉族死日期一九五八年性别男字号字宇澄、号悔庵教熟毛泽东身份文字教野国籍中...

符定一 (1877-1958年-) ,字宇澄,号悔庵[1],衡山人,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字学家。

徐州,一座不缺传奇的城市

解放后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位馆长,[2]以《联绵字典》传名于世。其任省公立高等中学校长时,他是毛泽东的恩师。

中文名

符定一

主要成就

著联绵字典[3]

民族

汉族

逝世日期

1958年

性别

字号

字宇澄、号悔庵

学生

毛泽东

身份

文字学家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877年

毕业院校

京师大学堂

代表作品

说文本书证补

陵墓位置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幼读家塾,稍长入衡阳南路师范学堂,后入京师大学堂。[4]

1908年,毕业后奏奖举人,中书科中书。曾任资政院秘书、顺天高等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回湘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岳麓书院山长、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湖南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创办省立一中,毛泽东为其弟子,师生来往甚密,情谊弥笃,并于1925年搭救毛泽东。

1926年6月,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稽核总所总办。

1927年3月,辞职。

教育经历

1903 年,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学习英语。

1908年毕业,任资政院秘书,后回湘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岳麓书院院长、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学堂、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湖南省教育会副会长。

1915 年,受湘潭杨晳子(度)的影响,与顽固守旧分子叶德辉发起筹安会湖南分会,任副会长,以湘籍硕学通儒的身份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5年4月以后,出任安福国会众议院法员。

1926年后,历任财政部次长、盐务署署长、稽核总所总办。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一度回乡隐居,在长沙筹资创办衡湘中学,由其学生尹道乐任校长,自任名誉校长。后又在衡山老家捐款建符氏竟存小学,并资助湘人学子出国留学。

1943年,符从北平绕道"陪都"重庆回湘,国民政府拟委之高官,他婉辞不就,毅然返乡兴办教育,服务桑梓。

1944 年冬,在家乡被国民党部队以与"共党"有联系为由逮捕,受其学生和亲友营救而获释。

革命生涯

1946年初,符回到北平,会见了在北平的中共代表叶剑英,慨然将自己的住宅腾出数间给中共代表团开会住宿之用,参加了反蒋地下斗争;同年6月,毛泽东电邀符赴延安,符偕女儿符德芳欣然前往。符定一与毛泽东有师生之谊,毛泽东是极重感情的,当符到达延安后,亲自主持欢迎会。符回北平后,毛泽东曾致信符先生:

“字澄先生: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晒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肃此。敬颂教安。不具。

受业毛泽东

九月三十日[5]

1948年10月,经毛主席亲自安排到达西柏坡。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任馆长;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49年6月,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同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符定一历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58年5月3日病逝于北京,骨灰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重要事迹

1912年,在长沙创办了省公立高等中学并亲任校长。[6]是年,年方19岁的毛泽东在投考了几所学校均因对学校教育宗旨、方法等不满意而自动退学后,参加了该校的招生考试。当年的国文题目为《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为重》。这是一个属治国方论的题目,一般讲,这个题目很难。当时毛泽东虽然年纪不大,却经常思考这一类问题,可以说,一见题目大有成竹在胸之感。他说古论今,纵横数千年,论点精当,论据充足,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洋洋洒洒将教育与实业对国家发展的辨证关系说得头头是道。符定一校长看后非常高兴,但又担心其中有伪,就亲自面试。韶山冲的农家子毛泽东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一下子就知道这个青年具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和超常的敏捷思维,又老成持重。符校长大喜过望,当即就决定招收这个学生。 后来,符校长看出毛泽东特别注意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等大事,相信他将来必能成大器,就格外器重、关照他。符校长将自己圈点过的《御批通鉴辑览》送给他,让毛泽东从历代兴衰成败中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答案。

1913年,符定一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7]定居北京。1918年8月,毛泽东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留学第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管理员。他经常到符定一家作客,与校长谈论时局、研究学问。为补助毛泽东的生活,符师母每月补助毛泽东5元大洋。

1925年,毛泽东从上海返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反动军阀、省长赵恒惕对几年前毛泽东在长沙领导的行业工人大罢工仍心有余悸、骨鲠在喉。赵恒惕发誓要抓到毛泽东并要除掉他。这时正回乡探亲的符定一途经长沙,在时任省政府秘书长的亲戚家中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再三向省政府秘书长表明自己与毛泽东情同父子不同寻常的师生关系,并保证毛泽东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是不同凡响之人。符定一又找到时任公安局长的亲戚,情愿以命相保,请求不要加害毛泽东。符定一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影响,以及与赵恒惕是小同乡的关系,四处疏通。与此同时,符定一派人给毛泽东送信,让他赶快离开湖南。直到毛泽东奔赴广州,符定一才放了心。

此后,他们一别就是二十多年。因为社会动荡,他们又各自都有自己的追求,一个在从事人民解放的事业,一个在潜心学问。但是,他们都在彼此关注、惦记,符定一先生对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喜在心头,毛泽东也在关心着老师的安危。他们没有相随左右,心却紧紧相连。

1946年,毛泽东主席邀请符定一到延安共商国策。6月,符定一在女儿德芳的陪同下到了延安。主席与符先生同吃同住,还亲自主持党中央为欢迎符定一先生特别召开的会议,并在会议上作了讲话。符定一在延安两个多月的参观、学习,特别是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多次谈话,使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9月,符定一先行返回北平,女儿德芳仍做客延安。月底,德芳回平,毛泽东给符先生捎来陕北的土特产及书信,“至希”老师“为国自珍”。

符定一先生返回北平后,广泛联络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参加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运动,并亲自为学生、市民讲演,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反人民的本质。符先生的言行引起特务的注意。1947年初冬的一天夜里,几个特务突然闯进符先生的家,翻箱倒柜四处搜罗“罪证”而不得,最后将符先生及儿子带到警察署的一个分驻所。符先生的女儿立即将这一消息报告北平军调处的叶剑英同志。叶剑英说:不要怕,他们是怎么不了符先生的,我让李克农想办法。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一个便衣特务头目出来对符先生说:你可以走了。 第二天,符先生余怒未消,提笔给北平市长何思源和蒋介石各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质问信。信大意是:你为大官,我为老儒,你们派人来搜家和逮捕是什么道理?听说是因为我到过延安,跟毛泽东有关系。毛泽东是我的学生,这不错。徐向前是谁的学生?是蒋介石的学生,他也培养出共产党的一个大官来。要镇压就先镇压“蒋委员长”。我要有罪,蒋介石就该杀。这封义正词严的书信,使何思源市长深感内疚。两天后,何思源亲临符先生家,又是赔礼又是鞠躬,一再解释此事确实不是他的部下所为。

1948年,歼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回师平津。8月,毛泽东指示华北局秘密护送符定一先生到解放区。符定一先生抵达西柏坡已是晚上,周恩来副主席亲自携灯在村口迎接,毛主席在院中等候。三人相见心情都十分激动,一直畅谈至下半夜2点。在送符先生到住所的路上,符定一对周副主席提出自己思考多时的主张:先武攻天津卫,后文取北平城。还说:这样利国利民,而且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周恩来副主席听后连连点头称“好”,并说,再和主席商量一下。在平津战役中,党中央、毛主席采纳了符先生的建议,北平顺利和平解放。在等候北平和谈的日子里,毛主席两天两夜没合眼。当得知《和平协议》已经签定的消息,他兴奋地对警卫员说:“先别睡觉,咱们到李家庄看符定一先生去。”毛主席一见到符先生就忘记了几天的疲劳,兴奋地对符说:“一方面来看你,一方面报告您一个好消息,北平和平解放了,您回北平可以放心地睡大觉了。”当符定一先生从警卫员口中知道主席不顾多日疲倦,将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第一个告诉自己时,符定一先生激动得热泪盈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筹建中央文史研究馆,安排一批全国知名的饱学博识之士从事文史研究,并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中央决定由符定一先生出任馆长,符先生不愿接受。毛主席亲自出面动员符先生。符认为,这是个闲职,无非是有文(文化)且老、贫(生活贫困)资格的人就能当了。毛主席笑着说:“不光文、老、贫,还要才(才干)、德(德高)、望(威望),这事还需要您这样有学问和德高望重的人担当啊!”并指出,有一批著名老学人没有工作,生活无着,急需有威望的人将他们组织起来,为国献计献策,同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在毛主席诚恳请求下,符先生欣然领命。从此,符定一先生积极参与文史馆的工作,带领包括前清遗老、民国贤达以及著名学者在内的馆员们修史编志、著书立说、挥毫泼墨等,各展其才,使他们老有所养,也老有所用,为新中国贡献余热。1954年,符定一先生的《联绵字典》再版,毛主席为其题写了书名。该字典是符先生耗时三十余载的巨著,1943年出版时在全国颇有影响,是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工具书。

1955年春,符定一先生患病,毛主席派秘书田家英送符先生到医院,请医问药,关怀备至。1958年5月,符定一先生病逝。符先生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教导子女说:“家人团结友爱,努力工作,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多做贡献。”表现了一个老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社会影响

符氏之作,敢于驳康氏之书,诚较昔日一般反康者徒以“非圣”、“狂妄”、“我不信”等无根之言,可谓信而有据者矣。余尝持符氏之作以示钱玄同氏,借征其对符氏此书之意见。钱氏谓:“符氏之作,我不能同意,但其举证立说,余今尚无具体之例证以驳其所驳者,暂不能有所论评,使假我数年,当发其覆也。”而钱氏逝已念载,则今古经学之谳,孰将为之决定乎。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