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遂(2023最新何遂百科介绍)

由网友(有些话,永远只是台词)分享简介:何遂(一八八八~一九六八) 字叙甫,本籍福清港头镇占阴村。清光绪104年(一八八八年)出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何遂1熟待人耿直,热忱,没有近烟酒,唯酷好字画、文物,他独一的产业便是少量的古文物以及图书,曾前后全数分赠给北京故宫专物院、上海汗青专物馆、南京专物馆以及天津藏书楼。仅一九五零年捐赠给上海汗青专物馆的古文物便达六八九...

何遂(1888~1968) 字叙甫,祖籍福清港头镇占阳村。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何遂一生待人耿直,热诚,不近烟酒,唯酷爱书画、文物,他唯一的财产就是大量的古文物和图书,曾先后全部分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仅1950年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古文物就达6895件。为此,陈毅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副市长专函致谢,国家文化部发给了褒奖状。

中文名

何遂

出生地

侯官县

逝世日期

1968年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888年

叙甫

基本内容

湿冷模式 上线 四川多地发布暴雪 大风 道路结冰预警

 何遂(1888~1968) 字叙甫,祖籍福清港头镇占阳村。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侯官县(今福州市)。

  光绪三十年(1904年),何遂进入福建武备学堂,结识了林觉民、方声洞、陈更新等革命党人,开始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毕业后,到南京在第九镇当排长。翌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后改称陆军大学)。这年,由方声涛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

  宣统元年(1909年)秋,何遂在陆军大学第二期毕业后,到广西训练新军的机构“督练公所”参谋处,担任筹略科科长兼陆军干部学堂教官。次年,他和耿毅、刘建藩、杨明远等几位同盟会会员,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耿毅任支部长,他为参议,积极发展革命组织,出版《南报》(后改为《南风报》),宣传革命思想。

  武昌起义爆发时,何遂是清军北洋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的参谋。吴禄贞是革命党人,正当准备起义,直取北京时,吴不幸被清廷袁世凯刺杀。何遂悲愤至极,毅然决然率领第六镇部分官兵宣布起义,被推为燕晋联军副都督。

  辛亥革命后,何遂见山西无可作为,便于民国2年(1913年)赴日本考察军事。

  民国4年回国,应黎元洪的邀请,到陆军大学任战术教官,与李济深共事,彼此相交甚契。云南“护国战争”发动后,他潜往山西大同,策动晋北镇守使孔庚通电反袁,并由他起草电文。结果,孔庚被阎锡山拘捕,何遂则由山西警备司令胡谦“陪送”出境。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段祺瑞北京军阀政府派何遂和沈鸿烈、郑桓等为代表,赴欧洲观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到过法、比前线,并去过英、美等国。归国后,写了一本《欧洲观战记》。

  民国6年7月,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何遂南下参加,任靖闽军司令。奉命回闽策划打倒北洋军阀福建督军李厚基。何遂回福州后,设秘密机关于台江太原街一个日本洋行内,密谋炸死李厚基。事泄,李厚基派军警追捕,何遂避入日本领事馆,后化装逃到上海,再次东渡日本。民国8年回国。

  民国9年,何遂经孙岳引进,担任曹琨的军官教导团的教育长。不久,调任孙岳所部参谋长。民国13年,冯玉祥联合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琨,建立国民军,通电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何遂始终参与筹划和行动。国民军时期,何遂任第三军参谋长、第四师师长,还担任北京政府的航空署长、国民军空军司令。国民军中聘有几十名苏联顾问,他思想上受了一些社会主义的影响。

  北伐战争时期,何遂赋闲于杭州,受蒋介石委托到河南去,利用旧关系,运动直系军阀和曾属国民军系统的军人倒戈,响应北伐。民国17年春,他应李济深的邀请,到广州任李的总参议。同年5月,担任黄埔军官学校的代理校长,称“代校务”。民国18年底,因蒋介石已在南京另设军校,他愤而辞职,到西安任十七路军总参议。

  民国21年春,何遂在北平,与朱庆澜等一起组织“辽、吉、黑抗日义勇军民众后援会”。他任副会长兼主任干事,以极大的热情,到处奔走呼号,募集捐款,支援抗战。他还毁家纾难,捐款大洋4万元,并多次到热河前线慰劳抗日义勇军。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何遂看清了真正从民族大义出发,爱国抗日,富有政治远见的是中国共产党。他热诚拥护枪口一致对外,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国26年,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南京,这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何遂,结识了周恩来、叶剑英、博古和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有一天,何遂在家里宴请中共代表团,叶剑英告诉他,中共代表团驻地要加强警卫,现缺少枪支。他立即叫两个儿子把家中的4支长枪和两支手枪送到十八集团军办事处。

  抗日战争开始,程潜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何遂任该战区高级幕僚室主任。曾陪同周恩来乘一辆小汽车,由河南前线赴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数日交谈,他深获教益。在八路军总部,见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等中共领导人,相谈甚欢。他利用同阎锡山的旧关系调整过八路军与阎的矛盾。还通过当时在军令部任次长的林蔚去疏通,给八路军增加了一些军饷。

  民国28年底,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叶剑英曾亲自找他,请他向山西有关军政人士说明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宗旨,要求制止摩擦。何遂即向山西驻渝办事处处长孙焕庸等国民党官员做了工作,间接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

  民国29年夏,因淮、沪盐被日军控制,陕中、豫西地区食盐供应紧张,国民政府盐务总局局长缪秋杰想从陕甘宁边区运花马池盐接济。经何遂介绍,缪秋杰在重庆海关宴请中共领导人董必武、叶剑英和博古。席间谈妥,由何遂的长子以盐务总局代表身份赴边区洽办,以花马池盐换取边区所需的棉布等日用品。此事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客观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

  民国30年1月皖南事变后,何遂收到三子何康转来的董必武一封信,得悉八路军办事处经济上有困难,他不顾当时政治局势的险恶,亲自驱车前往曾家岩周公馆,见到董必武,表示了对蒋介石破坏抗战的不满,并面交一笔现款。后来,董必武、叶剑英赠送他延安生产的毛毯、衣料作答,他一直珍藏在家中。

  解放战争时期,他与刘晓、张执一、刘长胜等中共领导人经常接触,对共产党托付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去完成。还多方掩护和协助已成为中共党员的子女儿媳进行地下革命工作。

  共和国成立后,何遂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

  1954年,何遂在太湖疗养时,陈毅看了他的诗稿,曾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并将自己的近作《莫干好》一词抄赠给他。他非常高兴,把陈毅的赠诗裱在自己诗集的卷首。

  对于50年代末即已出现的一些“左”的做法,他感到苦闷、彷徨。他的一些亲友,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有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但他对未来却是乐观的,始终没有动摇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他写过许多旧体诗词,歌颂祖国的变化,歌颂中国共产党;他画了许多国画,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倾注于笔端。

  1968年1月,他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何遂一生待人耿直,热诚,不近烟酒,唯酷爱书画、文物,他唯一的财产就是大量的古文物和图书,曾先后全部分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仅1950年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古文物就达6895件。为此,陈毅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副市长专函致谢,国家文化部发给了褒奖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