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千里(七君子之一、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由网友(●-●)分享简介:沙千里(一九零一年⑴九八二年四月二六日),本名沉遥,曾用名仲渊,平易近修会员,出熟于上海,寄籍江苏姑苏,平易近盟成员,政协第5届天下委员会副主席,历任商业部、贸易部副部少、天下工商联秘书少、处所工业部以及轻工业部少、食粮部少等。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六日正在北京死,常年八一岁。中文名沙千里别号沉遥、仲渊国籍中国出诞辰期一九零一年月表...

沙千里(1901年-1982年4月26日),原名重远,曾用名仲渊,民建会员,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民盟成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历任贸易部、商业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秘书长、地方工业部和轻工业部长、粮食部长等。

1982年4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中文名

沙千里

别名

重远、仲渊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1年

代表作品

生活知识

出生地

上海

性别

民族

汉族

逝世日期

1982年4月26日

祖籍

江苏苏州

人物生平

1925年,同等学历考取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上海三区党部执行委员。[1]

1928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并参加青年之友社,任《青年之友》周刊主编。

1930年,青年之友社扩组为蚁社,任执行委员。

1934年,集合蚁社核心力量,组建苏联之友社,主编《生活知识》月刊。

1931年,在上海执行律师业务。

1936年,参与发起成立上海职业界救国会,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编《救亡周刊》。

1936年11月,与沈钧儒等同时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曾任《工业合作月刊》编辑,工业合作协会推进组组长。

1939年后,开办建国机器厂、建成实业公司、中美汽水厂、南洋公司等,任厂长、总经理。

1942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后,参与组建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等。

1947年底,赴香港参与救国会的领导工作,任常务委员。

1948年1月,在香港出席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后转赴解放区。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市军管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办公厅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副部长,商业部副部长,地方工业部部长,轻工业部部长,粮食部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

1980年8月至1982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82年4月2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1]

担任职务

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二、三届中央常务委员;全国工商联第二、三、四届执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北京,历任贸易部、商业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秘书长、地方工业部和轻工业部长、粮食部长等。[1]

主要作品

著有《七人之狱》《婚姻·子女·继承》《抗战与民众运动》,译作有《格拉斯顿传》。[1]

人物评价

青年时代的沙千里是个不满旧社会,痛恨帝国主义侵略,要求进步的青年。他勤奋好学,白天在棉布商号工作,晚上到上海青年会办的夜校读书,后来考取上海法科大学,成为大学生。

沙千里是上海市人,青年时期就要求进步,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从事进步活动,曾主编《青年之友》,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人物故居

位于东四六条中部,东邻朝阳门北小街,西近东四北大街。

该院落约建于清晚期,民国时期为一官员的宅第,新中国成立后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爱国人士沙千里(1901—1982)居所。该院有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广亮大门一间,门内有一字影壁,倒座房东一间,西五间,西厢房三间,东房二间。一进院有一殿一卷式垂花门,带屏门四扇。四周抄手游廊上带倒挂楣子,下有坐凳栏杆。二进院内有北房三间,前廊后厦,两侧有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南面各带耳房一间。三进院有后罩房七间,偏轴线西侧,西配房三间。该院建筑均为硬山顶合瓦清水脊屋面,墀头有精美的砖雕。

该院1986年1月21日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单位使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