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福建省漳州市辖县)

由网友(回忆渗出苦涩)分享简介:南靖县,隶属福修省漳州市。[一]地处福修西北部,漳州东南处,9龙江西溪上游,东邻华安县,西连永定县,北取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交界,南界安然平静县,西北取漳州市芗乡区、龙海市邻接。[二]面积一九六二平方私里,辖一一个镇、一个国度级低新园区、一个土楼管委会,共有二零一个村(居)。[三]截至二零二一年,户籍人嘴三五.四一万人,齐...

南靖县,隶属福建省漳州市。[1]地处福建东南部,漳州西北处,九龙江西溪上游,东邻华安县,西连永定县,北与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接壤,南界平和县,东南与漳州市芗城区、龙海市毗邻。[2]面积1962平方公里,辖11个镇、1个国家级高新园区、1个土楼管委会,共有201个村(居)。[3]截至2021年,户籍人口35.41万人,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84亿元。[4]

南靖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素有“树海””竹洋”之称,誉为闽东南的“后花园”。[2]

截至2021年,南靖县有医院2个、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4]

古称兰水县,元至治二年(1322年)置南胜县,隶属福建省漳州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改名为南靖县。1985年始隶属漳州市。[5]2019年8月,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区地合一,南靖划归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6]南靖旅游资源独特,现存土楼15000多座。[3]

中文名

南靖县

外文名

Nanjing County

别名

兰水、兰陵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11个镇

电话区号

0596

著名景点

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云水谣、塔下村、树海瀑布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南靖县方言讲闽南话、书洋、梅林部分村讲客家话

行政区划代码

350627[10]

海拔高度

1390.9米(最高)

面积

1962平方公里[3]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35.41万人(2021年)[7][4]

人口密度

151人/km²

地区生产总值

343.84亿元(2021年)[8]

人均生产总值

107.7万

政府驻地

山城镇

邮政编码

363600[9]

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部漳州市

火车站

南靖站、龙山镇火车站

车牌代码

闽E

县长

蔡铭泉[11]

建制沿革

福建上半年最有钱的五个县,有四个在泉州,第一名毫无悬念

南靖县地域商代属扬州,周和春秋为七闽地,战国为闽越地,即百越族居住区部分。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征服百越族及其边境其他民族后,全国分为36郡(后扩建为46郡),闽越故地被划为闽中郡,南靖属之

秦灭亡后,在楚汉之争中,由于无诸和徭弃楚从汉,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后,便正式承认无诸为闽越王。今南靖一带属闽越国辖地。

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廷为强化闽越故地统治,在闽越故地建置冶县,东汉时更名为侯官县,隶属会稽郡,县治在冶(即今福州)。冶县是福建最古老的县,南靖属之。南靖为闽地,北宋地理全书《舆地广记》记载福建全部(漳州等)为闽地。

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郡南部另建置建安郡,南靖属建安郡侯官县。

晋太康三年(282年),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析建安郡部分地域建置晋安郡。晋安郡,郡治在侯官县(今福州),郡设置晋安等8县,南靖属晋安县。

南北朝·梁天监年间(502~518年),析晋安县地分建兰水县(待考),南靖属之。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兰水县并入龙溪县,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直到100多年的唐朝中期漳州一带才再设县: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二月初九日,割泉州南部龙溪县南部原绥安县地域建置漳州(此时泉州州驻地为福州,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定设州,前面几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设置了漳州,并置漳浦、怀恩2县。今南靖县大部分地域属漳浦、龙溪县。大历十二年(777年),汀州龙岩县归属漳州。漳州辖漳浦、龙溪、龙岩3县。今南靖辖地属3县交界地域。

元至治二年(1322年),析龙溪、龙岩、漳浦3县交界地域建置南胜县,治所在今平和南胜,后迁县治于今平和旧县,隶属福建省漳州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南胜县治迁至兰陵(今靖城),改名南靖县,仍隶属漳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漳州路改为漳州府,南靖属之。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福建按察分司置宁武道、延汀道、漳泉道三道,漳州府属漳泉道,漳泉道管辖泉州、莆田、漳州。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福建按察分司调整合并为建宁道、福宁道二道,漳州府属福宁道,福宁道管辖福州、宁德、泉州、莆田、漳州

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亡。福王朱由崧(弘光)立于南京,南靖属之。

顺治二年六月,郑鸿逵与黄道周等奉唐王朱聿健(隆武)于福州,南靖属朱聿健据地。

顺治三年十月,清大将军贝勒孛罗率兵平定闽粤,漳州归清,南靖亦归附。

清袭明制,漳州仍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司,南靖属之。

民国1年(1912年)废府、州、厅,福建省实行省、道、县3级地方政制。道的设置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4道;今漳州各县属西路道,南靖属之。

民国3年6月,全省依原辖区域设置闽海、厦门、汀漳(前汀漳龙道)、建安4道。南靖属汀漳道,道所在漳州。

民国14年,废道。福建省实行省、县2级地方政制,各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1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成立闽南革命委员会,南靖属之。同年5月,龙岩、南靖、漳平交界处成立南平区苏维埃政府,南靖受其管辖有红畲、半岭、月水、迎坑等地;科岭成立靖北苏维埃政府,受其管辖有南靖、平和、永定、龙岩4县边区地带。

民国22年11月20日,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军为核心,联合国民党内一部分抗日反蒋势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同年12月11日,将福建划分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省和福州、厦门2个特别市,南靖属龙汀省。

民国23年1月,由于蒋介石重点围攻及其他原因,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同年7月,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全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南靖属第六区,区署在漳浦。同年,中共闽南特委在平和欧寮成立靖和浦县苏维埃政府,管辖南靖、平和、漳浦3县交界地带。

民国24年,全省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1个市,原第六区改为第五区,南靖属之。

民国35年,南靖县划归第六行政督察区,区署在龙岩。

民国36年4月,全省行政督察区重新调整,南靖又归属第五行政督察区。至民国38年9月,南靖县行政区归属不变。

1949年10月,县人民政府成立时,为了支前工作需要,进行第1次行政区划分,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下辖2个镇、13个乡,接管原国民党县政府的159个保和1588个甲,原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南靖属之。

1950年3月14日,第六行政区改为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南靖属之。

1950年9月14日,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龙溪地区专员公署,南靖属之。

1950年11月,随着地方政权建设,撤销国民政府的地方保甲制度,进行第二次行政区划分,为了便利于开展土地改革,划出第一区船南乡建立第七区,区人民政府设在船场墟,全县设置7个区,下辖1个镇、118个乡。

1952年7月,进行第3次行政区划分,为了有利于工作开展,划出第四区和溪乡和第五区奎洋乡,合并建立第八区,区人民政府设在和溪墟。同年,全县设置8个区,下辖1个镇、117个乡、31个居民小组。

1954年11月,第一区划出丰田乡创办地方国营南靖宝林农场,范围仅限于东方、宝林2个作业区所辖的含口寨、洲仔头、顶洲、新墟。1958年9月,范围扩大到凤安、溪洲、东钵、鸿钵、东田、山边、涂尾、葛山、下戴、山苑、桥头、钟古、下碑、雁塔、院前和平和县的黄井等地,农场名称改为福建省地方国营南靖丰田农场,划归省直接管辖。1959年,范围缩小,仅保留丰田、宝林、凤安、红星、五洲、八坪等地,场部原来在新楼仔埔,1973年搬迁横山头。

1955年9月5日,进行第4次行政区划分,第三区、第四区合并组建金山区,各区名称亦改用驻地名称。同时,组建水上乡(船民组织)。全县共设置7个区、2个镇、1个场、126个乡、31个居民小组。

1956年5月15日,撤销靖城、和溪2个区,保留山城、龙山、长教、船场、程溪5个区。1957年2月19日,因划出程溪区8个乡归龙溪县管辖,全县共设置4个区、1个场,下辖1镇53乡。

1958年2月,全县撤区并乡。设山城镇和六安、三卞、汤坑、葛山、丰田、靖城、古湖、古棠、宝斗、龙山、南坑、高德、金山、马公、和溪、永溪、奎洋、长教、梅林、曲江、书洋、世禄、龙坑、梧宅24个乡,以及国营宝林农场。

1958年9月,全县撤销乡(镇),组建成上游、靖城、棠溪、灯塔、超美、红旗、卫星、跃进、东方红、乘东风、超英11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84个耕作管理区。1959年11月,公社名称改用驻地名称。撤销棠溪公社,其辖区分别归入山城、龙山2个公社。

1963年3月,划出山城公社城关生产大队,恢复山城镇建制;年底,全县共辖1个镇、10个公社、1个国营农场。

1967年4月1日,龙溪地区专员公署瘫痪,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南靖属之。

1968年5月,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南靖属之。

1969年,撤销山城镇建制,改为居民大队,归山城公社管辖。

1976年,对部分公社所辖生产大队适当调整合并。全县共设置10个公社、1个国营农场,下辖168个生产大队、5个作业区。

1978年3月,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龙溪地区行政公署,南靖属之。

1980年9月,重新建立城关镇。全县共设10个公社、1个镇、1个场,下辖169个生产大队、3个居民委员会、5个作业区。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11月4日,靖城镇增设兰陵居委会;年底,全县共设置2个镇、9个乡、1个场,下辖5个居委会、169个村、5个作业区。

1985年5月14日,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改为漳州市人民政府,南靖属之。

1985年10月3日,奎洋乡增建岭头、光祠2个村。1986年9月18日,龙山乡增建金杉村。

1987年4月16日,撤销山城乡,并入山城镇;1988年12月29日,龙山、船场2乡改为镇。

1990年,南靖县共设4镇(山城、靖城、龙山、船场)、6乡(金山、和溪、奎洋、梅林、书洋、南坑),共辖9个居委会、172个村。

1997年,南靖县面积1961.6平方千米,人口33.4万,辖8个镇、2个乡:山城镇、靖城镇、龙山镇、金山镇、和溪镇、奎洋镇、南坑镇、船场镇、书洋乡、梅林乡。境内有1华侨农场。县政府驻山城镇。

2000年,撤销书洋乡,设立书洋镇;撤销梅林乡,设立梅林镇。区划调整后,南靖县辖11个镇。

2013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13]141号)同意将南靖高新区(南靖县靖城镇),圆山新城(龙海市颜厝镇、九湖镇以及芗城区桥南片区)、芗城区天宝镇、大房农场、金峰开发区和龙文区蓝田开发区成立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圆山新城和靖城园区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直管园区。靖城镇属于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行政区划仍属南靖县。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南靖县在其中。

行政区划

2012年,丰田镇增设桥东社区居委会,全县共有居委会17个、村委会183个[12]

2017年南靖县下辖11个镇(山城镇、丰田镇、龙山镇、金山镇、和溪镇、奎洋镇、梅林镇、书洋镇、船场镇、南坑镇、靖城镇);[12]其中,靖城镇所属兰陵社区、靖城村、湖林村、院前村、东坂村、靖安村归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辖,靖城镇九龙江西溪南岸所属行政村划归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直属漳州市政府。[6]

漳州行政区划表
地区面积下设地区
山城镇183平方公里中山社区、解放社区、荆江社区、江滨社区、和贵社区、象溪村、溪边村、碧候村、山城村、六安村、元湖村、岩前村、坎仔头村、张渠村、汤坑村、三卞村、翠眉村、鸿坪村、鸿钵村、坑尾村、东田村、图美村、山边村、下潘村、葛山村、桥头村、钟古村、山苑村、下戴村、下碑村、雁塔村、五川村、小山城村
丰田镇58平方公里东华居委会、丰华居委会、侨东居委会、保林村、东方村、丰田村、凤安村、红星村、五川村
龙山镇297平方公里龙丰居委会、马山居委会、竹溪村、金溪村、金杉村、龙山村、东爱村、涌口村、涌北村、西山村、吾营村、宝斗村、圩埔村、南蔗村、南坪村、棠溪村、平重村、太保村、双明村、上苑村、海仔村、坪埔村、奎山村、锦山村、蓬莱村
金山镇268平方公里金峰居委会、金山村、东建村、河墘村、马公村、下麻村、荆美村、安后村、大山村、水美村、荆都村、新村村、新内村、北星村、后眷村、都美村、碧溪村、内安村、上麻村、霞涌村
和溪镇147平方公里和溪居委会、林中村、乐土村、林坂村、坂场村、月星村、月明村、迎新村、迎富村、斗米村、和溪村、联桥村、南桥村、英勇村、吉春村
奎洋镇175平方公里永美居委会、永溪村、松峰村、霞峰村、光祠村、后坪村、店美村、东楼村、罗坑村、上洋村、岭头村、奎洋村、仙岭村
梅林镇109平方公里梅兴居委会、梅林村、璞山村、官洋村、坎下村、背岭村、双溪村、磜头村、科岭村、长塔村
书洋镇175平方公里书兴居委会、书洋村、田中村、上田村、下田村、上双峰村、双峰村、赤州村、枫林村、储坑村、奎坑村、高溪村、曲江村、石桥村、文峰村、南欧村、塔下村、上版寮村、下版寮村
船场镇193平方公里船场居委会、船场村、集星村、西坑村、上汤村、甘芳村、下山村、十八家村、世禄村、张坑村、坑头村、赤坑村、龙水村、冷水坑村、高联村、下岭村、梧宅村、星光村、鼎寮村、笔峰村
南坑镇168平方公里南丰社区、南坑村、村中村、南高村、南塘村、村雅村、新罗村、北坑村、大岭村、高港村、葛竹村、金竹村
靖城镇112平方公里阡桥村、尚寨村
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功能区)兰陵社区、靖城村、湖林村、院前村、东坂村、靖安村
丰田华侨农场(功能区)丰田华侨场部居委会
靖城园区(漳州市直管,由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区)管辖)116平方公里农校社区、草坂村、大房村、草前村、天口村、古湖村、径里村、沧溪村、廍前村、游坑村、武林村、下割村、龙合村、下魏村、郑店村、田边村、珩坑村、湖山村、沥阳村
资料来源于政府官网等

自然环境

境内因受燕山运动晚期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形成2条以北北东向压性及扭性断裂褶皱带,东部受福安上坪褶断带影响,西部受漳平梅林断裂带所控制,构成县境复杂的地貌轮廓,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1390.9米,最低6.1米,相对高度差1384.8米。由于峰谷交错,山河相间,形成了许多向南开口的马蹄形优良小环境,对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林木及某些热带作物十分有利。地貌依次可划分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等4个类型区。

气候特征

全年平均气温21.5℃,比历年高0.4℃,属偏高。最高气温38.9℃,在8月2日,其中≥35℃的高温日数有48天,≥37℃的高温天气日数有7天;最低气温-0.5℃,在1月11日,终霜日为1月17日,初霜日为12月21日,无霜期从2009年1月18日至2009年12月20日,共计337天。

2009年降水量1235.2毫米,比历年少560.2毫米,属异常偏少年份。全年日降水量≥0.1毫米日数有127天,≥50毫米日数有2天,受6月27日“浪卡”外围云系影响,降雨量50.0毫米;10月1日受高空槽东移影响,降雨量54.8毫米。

降水

全年降水量1319.7毫米,比历年少476.4毫米,属显著偏少年份。全年日降水量≥0.1mm日数有179天,≥50mm日数有2天;6月17日出现暴雨,雨量73.4mm。7月18日,受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影响,降水量51.6mm。受1208号台风“韦森特”外围和低层东南急流影响,大部分乡镇出现暴雨,最大在高港94.0mm。

季节变化:冬季(12月至2月)雨量222.6毫米,比历年多49.4毫米,属偏多;春季(3月至5月)雨量302.8毫米,比历年少212.8毫米,属偏少;夏季(6月至8月)雨量506.0毫米,比历年少266.7毫米,属偏少;秋季(9月至11月)雨量213.4毫米,比历年多103.2毫米,属偏少。

月际变化:1月、11月和12月份雨量异常偏多,2月份雨量偏多,6月和7月份雨量正常;9月份雨量异常偏少,3月和8月份雨量显著偏少,4月、5月和10月份雨量偏少。

日照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594.1小时

季节变化:冬季日照时数260.8小时,比历年少121.5小时,春季日照时数366.2小时,比历年多50.8小时,夏季日照时数553.2小时,比历年少18.8小时,秋季日照时数462.9小时,比历年少59.3小时,日照时数除冬季显著偏少外,其余各季均属正常。

月际变化:1月、11月和12月份日照时数显著偏少,2月份日照偏少,其它各月份日照均属正常。

水文特征

境内溪涧纵横,大小河流共有72支,总长1066公里,河网密度为0.54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847.9平方公里,集雨面积3419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4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3条;50平方公里以上,400平方公里以下有象溪、永溪、河坑、西坑、科岭、亭仔角、涵溪、省山、山城溪9条。

地表水

南靖县地处九龙江西溪上游,境内河流主要有船场溪、龙山溪、象溪等,均属于九龙江西溪分支,根据《南靖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各河流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从2012年国省控断面主要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来看,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4.4%。主要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见附表。

县城饮用水源水质

南靖县城饮用水源自2008年10月起取自象溪,船场溪为备用水源。饮用水源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2012年度监测结果表明,象溪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Ⅱ类标准要求,船场溪备用水源9月份超标一次。

环境质量

环境空气与酸雨情况:南靖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于环境监测站楼顶,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2012年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浓度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具体监测结果见下表。各指标年平均浓度分别为:二氧化硫0.01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1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53毫克/立方米。空气污染指数(API)52,空气质量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2012年共采集降水样本数37场,酸雨频率84.55%,降雨pH值范围3.77~6.72,pH均值4.73,从采集的降水样本来看,降水酸度有恶化趋势。

声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南靖县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网格大小200×200米,共划分为115个网格,其中有效网格115个。2012年县城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LAeq为50.5分贝,范围在45.8~62.9分贝之间。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字[2010]241号《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的规定,南靖县城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道路交通噪声:通过对县城6条主要干道6个点位进行的城市道路昼间噪声监测,结果表明,2012年南靖县城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5.1分贝,没有超过70分贝的路段,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一级,声环境质量好。

地质地貌

南靖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是山区丘陵县,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分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4个地貌类型区。其中以丘陵为主,其次是中低山地,第三是台地和河谷平原。大小河流72条,总长1066公里,主要河流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3条,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7.85亿立方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耕地、山地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高。矿藏、动植物、水等资源相当丰富。台风、暴雨、干旱、“三寒”(春寒、五月寒、秋寒)等自然灾害常造成一定损失。

地层

南靖县地层出露较全,从古生界的寒武系到新生界的第四系均有分布。

侵入岩

县内岩石种类较为复杂,均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侵入岩侵入活动的产物。

构造

南靖县地质构造位于政和—大埔大断裂带南东侧,闽东火山断拗带南部,以断裂为主。由于地处南岭东西向巨型构造体系和新华夏系巨型构造的复合部位,历经多次地壳运动,断裂作用十分强烈和复杂。既表现多期性,又表现继承性。境内火山活动,地层、火山岩、侵入岩、矿点分布、河流发育以及地貌景观的形成等无不与断裂作用有密切关系。断裂主要有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东西向5组。

地貌类型

境内因受燕山运动晚期新华夏系构造的影响,形成2条以北北东向压性及扭性断裂褶皱带,东部受福安上坪褶断带影响,西部受漳平梅林断裂带所控制,构成县境复杂的地貌轮廓,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1390.9米,最低6.1米,相对高度差1384.8米。由于峰谷交错,山河相间,形成了许多向南开口的马蹄形优良小环境,对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林木及某些热带作物十分有利。地貌依次可划分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冲击平原等5个类型区。中低山区:分布于梅林、书洋、奎洋、船场等乡镇的全部,金山、龙山、和溪、南坑等乡镇的一部分,区内山高谷深,山峰最高海拔1390.9米,千米以上的山峰有朝天岭、鸭尖山、东溪炉山、粗石尖等已命名62座,山势陡峭,坡高一般25度以上。地广人稀,气候凉爽,雨量充沛,植被较好。丘陵区:分布于山城、龙山等镇的大部分地区,南坑、和溪、金山等乡的一部分,面积865.06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4.1%。海拔50~350米,地形切割破碎,岗丘起伏,坡度较缓,一般15~25度。地形开阔,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坡地垦为水田。台地区:多见于靖城镇院前、东坂、圆山至田边、古湖、游坑等地,及山城镇大埔崎至路边、鸿钵等地,其他乡镇仅零星分布。台地属九龙江冲积平原老阶地,即第二、三阶地,分布海拔30~40米和50~70米。台地受近代流水切割,呈微波起伏。小地形高地处为埔地,低处惯称为坑田(或冲田)。埔地多已垦植发展旱作及经济作物,坑(冲)田多垦为水田。河谷平原区:主要分布于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花山溪、芗江等河流两岸,呈树枝状条带分布,台地区和河谷平原区面积共319.7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1%,唯靖城镇属九龙江冲积平原的一级阶地,海拔6.1~23米,沉积层深厚,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机耕,是历史悠久的粮、蔗生产基地。

自然资源

南靖县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98666.7公顷,以丘陵地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44.1%;其次为中低山占39.6%;台地和河谷平原仅占16.3%。其中山地144666.7公顷、耕地22806.7公顷(其中水田18669.7公顷、农地4137.5公顷、人均耕地0.06公顷),林地面积124866.7公顷、建设用地7466.7公顷、新开发耕地面积89.7公顷。

水资源

南靖县河流属九龙江西溪水系,全县大小河流有72条,总长1066公里,流域面积1847.9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有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3大水系。全县境内天然水资源总量:平均年(P=50%)20.86亿立方米,偏枯水年(P=75%)16.7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人均占有量6090立方米,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根据2007年4月南靖县水电农村电气化领导小组编写的《南靖县“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方案》提供的相关数据,全县水力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9.2万千瓦,2007年底已建成水电站187座,装机容量15.8835万千瓦(含市属南一水电站2.0万千瓦,省属南二水电站2.5万千瓦),水电资源开发率达82.7%。

矿产资源

南靖县矿产资源丰富。县境内经国家地质勘探队和县地矿部门相继踏勘、普查,探明矿产地115处,发现矿种有金、银、钨、锡、钼、铁、煤炭、石灰石、高岭土、钾长石、花岗岩、石英石、彩玉石、地热、闪长岩、辉绿岩、砂岩、稀土、铅、锌等矿藏。列入省区储量管理的矿区共有10处。由于经过正规地质勘探的点少,地质研究工作程度较低,致使地质资料不全,矿产储量、矿体形态不清,严重制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生物资源

全县有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29种(其中Ⅰ级保护3种、Ⅱ级保护26种);鸟类17目162种,兽类有7目55种,两栖爬行动物47种(其中两栖纲10种、爬行纲37种)。辖区内野生珍稀植物资源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为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人口

新石器时代,南靖的先民多数居住在龙山溪、船场溪和永丰溪流域丘陵地带。

隋唐时期,今金山乡马公村、都美村、金山村、荆美村,船场镇梧宅村、集星村,和溪乡和溪村等地,已成为居民聚居点。

宋元时期,由于开辟汀漳驿道,今龙山镇南坪村、圩埔村、涌进村,金山乡水美村、庵后村,和溪乡斗米村、林坂村、坂场村等地,逐渐成为居民聚居点。

明清时期,由于外省和邻县人口大量迁入南靖,人口聚居点逐渐向边远山区发展。今船场镇、书洋乡、梅林乡、奎洋乡、和溪乡等边远山区人口聚居点逐渐增多。民国时期,人口聚居点基本保持明清时期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山区经济开发和工业交通事业发展,人口聚居地继续向边远山区扩展。1981年地名普查统计,全县有人口居住的自然村有1549个,居住51901户288224人,其中城关镇自然村12个,居住3319户19007人;山城公社自然村169个,居住8598户42980人;靖城公社自然村118个,居住8690户49844人;龙山公社自然村220个,居住6256户31522人;金山公社自然村315个,居住5507户32202人;和溪公社自然村121个,居住3425户18678人;奎洋公社自然村74个,居住2563户13734人;梅林公社自然村57个,居住2143户11948人;书洋公社自然村94个,居住3708户21422人;船场公社自然村186个,居住3943户24089人;南坑公社自然村145个,居住2159户13924人;丰田农场自然村38个,居住1590户8874人。至1990年,区域人口分布变化不大。

2021年,全县年末总户数10.79万户,户籍人口35.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8万人,乡村人口20.03万人。全县常住人口30.56万人;出生率7.41‰,死亡率6.51‰,自然增长率0.9‰,城镇化率54.2%。[4]

南靖县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明清时期,南靖县有50多个姓氏、数千人迁徙台湾。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南靖籍的有100多万人,约占百分之五。也就是说,每20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个是南靖籍的。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靖县常住人口为305259人。[7]

政治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蔡铭泉[11]
副县长

陈阳升、黄梅玲、窦秉政、简伟翔、潘福宝、兰群峰、陈志明、谢志峰[11]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林文生[11]
副主任肖振龙、宋斌、张鸿钦、陈立平[11]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陈群伟[11]
副主席杨志成、黄武松、黄阿中、吴建忠[11]

经济

2021年,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56.35亿元,增长-0.8%;第三产业增加值118.99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21.4:46:32.6调整为19.9:45.5:34.6。[4]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9.75亿元,增长-0.33%,县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11亿元,增长6.3%。其中:农业产值49.57亿元;林业产值12.6亿元;牧业产值55.84亿元;渔业产值1.9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9.13亿元。

2021年,县辖粮食播种面积84425亩,增长0.76%,其中稻谷面积78395亩,增长1%;水果种植面积92305亩,增长6.9%;蔬菜种植面积171104亩, 增长3.2%。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36228吨,增长2.8%,其中稻谷产量34204吨,增长3.1%;水果产量310276万吨,增长7.81%;肉类产量134025.09吨,增长6.3%;蔬菜产量316747吨,增长5%;食用菌产量2.87万吨,增长12.9%;茶叶产量7953吨,增长5.7%。[4]

第二产业

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5.96亿元,增长-0.9%。全县规模工业企业213家,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58.45亿元,增长0.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0.1%;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食品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行业实现规模工业产值216.2亿元,增长-11.9%。其中,机械装备行业50.9亿元,增长-10.9%;食品健康行业118.2亿元,增长23.2%;电子信息行业30.2亿元,增长-58.9%;新能源新材料行业16.9亿元,增长-11.0%。

2021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0.42亿元,增长0.1%。全县资质建筑业企业43家,完成资质建筑业总产值19.2亿元,增长1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1万平方米。[4]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91.5亿元,增长19.1%。其中,项目投资完成68.1亿元,增长-1.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3.5亿元,增长196.8%。商品房销售面积23.6万平方米,增长6.3%,商品房销售额13.7亿元,增长12.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投资19亿元,增长-56.4%;第三产业投资71亿元,增长118.8%。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7:20.7:77.6。

贸易和外经

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59亿元,增长5.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06亿元,增长11.7%;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7.53亿元,增长4.8%。

2021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6184万元,完成年度目标34.4%。

交通、旅游

2021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6.6%。

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574.3万人次,增长18.2%。全年旅游收入69.69亿元,增长3.1%。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15.3亿元,增长22.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8亿元,增长19.6%,其中:增值税36539万元,增长30.3%;企业所得税9103万元,增长37.9%;个人所得税2346万元,增长-6.9%。财政支出23.3亿元,增长-20.2%。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9.6亿元,增长5.0%;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6.9亿元,增长24.9%;城乡居民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121.8亿元,增长10.1%。[4]

文化

南靖县方言讲闽南话,书洋、梅林部分村讲客家话。[2]

特产

南靖芦柑

南靖县是漳州芦柑的主要产区,南靖芦柑以其色、香、味三绝而久负盛名,饮誉海内外。1994年在福建省首届优质柑桔果品评选展示会中被评为金奖;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同类产品评比中,获得银奖;1998年被中国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芦柑之乡”。

南靖芦柑果形硕大,果质晶莹,化渣好,果汁多,香味浓郁,酸甜适度,果皮易剥,鲜食沁人心脾,味及永隽。明代凌登名在《榕城随笔》中记载:“漳南产柑桔,其种不一,而颗皆大,芦柑为最。”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含酸量低于0.58%,百克果汁维生素C含量不低于38.5毫克,为苹果、梨的15-20倍,可谓水果之冠。据中医大辞典记载,芦柑有生津、醒酒、利尿之效。

南靖香蕉

南靖县栽培香蕉历史悠久。根据《漳州府志》记述,元末明初《耕农记》云:“荆蕉最佳靖地产者”。南靖简称“荆”。南靖香蕉皮薄、质甜、味香、无芯四大特点,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香蕉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南靖香蕉不仅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而且在日本、香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每年出口日本上千吨。

南靖兰花

南靖自古是中国建兰、墨兰的主产区之一,古时就因多出名兰佳品而被称为“兰陵”、“兰水”。境内生产的兰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据初步调查主要有6大类,1000多个品种,尤其以建兰(又叫秋兰)、墨兰、寒兰、春兰品系最多,是全国四大兰花原产地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具特色的墨兰生产区。1998年10月,南靖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授予“中国兰花之乡”称号。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兰花集散地。南靖兰花不仅热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继土楼、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又一个能走出福建、跨出国门的独特品牌。

南靖金线莲

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生长温度在18℃~25℃,要求光照约为正常日照的1/3,而南靖县地处福建省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故里,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生态优良,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达1732毫米,无霜期达340天,十分适合金线莲的生长。南靖野生金线莲主要分布在南坑、船场、和溪等镇的深山密林当中,是福建省野生金线莲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由于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自然繁殖率低,生长缓慢且虫、鸟等动物喜食,加之人为过度采摘,野生金线莲资源已经濒临灭绝。为保护野生金线莲种属,1990年,福建省政府将金线莲列为濒危药用植物。南靖县自清乾隆年间开始有栽培金线莲的历史记载以来,一直是皇室独享的御贡珍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金线莲原产地”“中国金线莲之乡”等桂冠独享华夏。

南靖县作为中国金线莲最大产地,2011年12月被中国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金线莲之乡”,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推广金线莲栽植,产品畅销国内外,年创产值连年突破亿元大关。2013年南靖县拥有46家金线莲标准化生产企业,人工组培基地1000多亩,种植大棚3000多亩,林下套种10000多亩,从业人员5000多人,已开发产品有种苗、鲜全草、干全草、金线莲保健茶、金线莲室内观赏盆景,年产金线莲鲜品500多吨、干品350多吨,年创产值4亿多元。

交通

龙厦高铁、漳龙高速(厦蓉高速)、福广高速(沈海复线高速公路)、靖海高速和国道319线穿境而过。[13]

公共交通,南靖县有1路,2路,3路,6路,9路共五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行进范围涵盖山城镇,靖城镇,金山镇,丰田镇,船场镇,南坑镇,梅林镇,书洋镇。

社会

2021年,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4703人,离退休11600人;参加失业保险21643人;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277672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7.45万人。

2021年,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5465人次。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82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078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1124人。[4]

人民生活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2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96元,增长9.7%。

教育事业

民国38年,只有1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19人,教职工31人;115所小学,在校学生6800人,教职工457人;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70人,教养员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每年都拨出资金发展教育事业,1985年荣获省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县称号,1988年被列入全国一百个扫盲先进县行列,1989年全县校舍实现“一无两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椅),经省教委验收合格。1990年,全县幼儿园287班,教养员370人,在园幼儿7935人,入园率85.3%,离园率100%;小学320所,教职工1865人,在校学生34728人,入学率93.58%,巩固率99.46%;中学18所,小学附设初中班4所,教职工1149人,在校学生11082人,巩固率98.1%;成人教育出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同年,幼儿工作荣获省教委幼儿工作先进县称号;中考综合比居全市第一名,排列全省第10名,荣获省、市办好初中先进县称号;电化教育经省教委验收,定为电化教育实验县。

2021年,全年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97人,在校生3041人,毕业生825人。初中招生2552人,在校生7966人,毕业生2618人。高中招生1581人,在校生4654人,毕业生1063人。普通小学招生3069人,在校生18017人,毕业生2648人。特殊教育招生10人,在校生9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147人。[4]

科学技术

民国时期,仅有1所农业技术推广所,职员5名,工人4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管理服务机构逐步建立,科技活动较为普遍。1959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73年,县、公社、大队、生产队4级农科网开始形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引进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咨询和学术交流活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1990年,全县共有自然科学技术专业人员1226人。1978~1990年,共安排和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34项、星火计划项目6项,已完成481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的1项、省内空白的3项,国内首创的9项、省内首创的3项,达到国内水平的12项,获县以上各级部门授奖的科技成果120项,其中国家奖6项、省奖8项、市奖22项、县奖84项。

2012年全县高新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5622万元。

文化事业

历代民间戏剧、音乐、书画创作等活动较为普遍。民国时期报刊出版较为活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设施逐年完善。1950年开始放映有声电影,1953年架设有线广播,1958年创办《南靖报》,1959年创办县艺校,1961~1970年各公社先后建设电影院,1982年建成县文化馆大楼,1985年后发展电视,1989年建设县图书馆大楼。1990年,县、乡、村三级群众文化、图书发行、电影放映、有线广播、电视差转等文化网络基本形成。基本上能够满足城乡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2021年,全县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16.72万册,电子读物9.5万种(卷)。电视台1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3.3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为99.2%;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0%。

医疗卫生

明清至民国时期,广大农村缺医少药,鼠疫、天花、霍乱等各种传染病流行,死于疫病者不计其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医药卫生。1950年,建立县人民医院。1951年,推广新法接生。1953年,创办县妇幼保健站,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1年,建立县防疫保健站。1958年,创办公社保健院和大队保健站。1985年,创建县中医院。逐步建立起县、乡、村3级医疗卫生保健网。1990年,全县共设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家、乡镇卫生院12家、设点27个、村卫生所(室)243个、个体医疗诊所61家、部门企业卫生室23个。各级各类卫生工作人员1127名,实际开设病床数515张。由于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方针,坚持开展卫生防疫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疫情普查、除害灭病、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等工作,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天花、鼠疫已灭绝,血虫病、地甲病也基本消灭和控制。全县人口平均寿命已从民国时期的35岁延长至1990年的67.4岁,人民健康水平已大为提高。

2021年,年末共有医院2个、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8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71人,注册护士553人。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20张。全县婴儿死亡率0.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

环境资源

2021年,县城城区面积达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5.21%,绿地率42.4%,人均公园绿地18.7平方米。县城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厂1个。县城污水处理率97.16%,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2021年,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1523亩,其中人工荒山造林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73.38%;商品材产量12.3万立方米。

2021年,国家级生态镇9个,省级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村45个,市级生态村83个。[4]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受伤0人(其中高速公路发生2起,死亡2人,受伤0人)。

旅游

南靖土楼

截止2013年,全县6个土楼群落及单体土楼共123座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怀远楼、和贵楼,是“客家土楼营造技艺”杰出的代表作品。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两群两楼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田螺坑土楼群

该土楼群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景观村落,由1座方楼、3座圆楼和1座椭圆形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下,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山脚仰视,则像布达拉宫雄居山腰傲视人间。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给人强烈的观赏冲击,令人叹为观止,是所有福建土楼中形体组合最壮观的土楼群。[14]

  • 排布最密集的土楼群——河坑土楼群

该土楼群是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排布14座大型土楼,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落。从最早的朝水楼(1549—1553)到最晚的永庆楼(1967—1972)的落成,建造时间足足跨越了423年,反映了不同年代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沿革。7座明清时期造的方形土楼和7座近代建造的圆形土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15]

河坑土楼群中,明清时期建造的朝水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贵楼、阳照楼、南薰楼、永荣楼等7座土楼都是方楼。近代建造的7座土楼都是圆形土楼。[16]

  • 最精美的土楼——怀远楼

怀远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建于1905-1909年,占地1384.7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墙脚3米多高,用大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承重的土墙,夯土配方独特,夯筑技艺高超,至今墙体表面光滑无剥落。它是南靖圆楼中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的双环形圆土楼。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

该楼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内建有极其精巧秀气的五凤楼建筑“斯是室”,室内楹联诗对、雕梁画栋诠释了“忠孝为本、耕读传家”的思想,是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与中国儒家文化完美结合的杰出典范,是福建土楼申报“世遗”所有土楼中最精美的双环圆土楼。[18]

  • 沼泽地上唯一土楼——和贵楼

和贵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2001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干清雍正十年(1732年)土楼为方形,坐酉向卯,后楼高17.95米,前楼高17.08米,楼外有15间护厝,楼中又有一座私塾,形成“厝包楼、楼包厝”的平面布局。[19]

和贵楼高5层21.5米。此楼有四奇:一奇墙体高厚比达到13︰1,接近生土建筑的极限;二奇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宛若陆上“诺亚方舟”;三奇是楼内有二口水井,一口清亮如镜,一口却混浊发黄,被人称为“阴阳井”;四奇是“楼包厝,厝包楼”的奇特结构。[20]

  • 东歪西斜700年——裕昌楼

该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308年,楼内回廊木柱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历经700年有惊无险,依然如故,成为古民居建筑的活标本。底层为灶间,家家户户灶间里都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泉水清净甘甜。[21]

  • 中国景观村落、土楼水乡——塔下村

该村是中国景观村落、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中古民居依溪而建、错落有致,构成“小桥流水人家”奇妙景观,被誉为“闽南周庄”。村东一座建于明朝后期“张氏家庙”--德远堂前,耸立着23支高过10米的石龙旗杆,据考证,是国内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石龙旗杆群,也是闽西南客家人笃重文明教化及传统文化思想的历史见证物,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景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

乐土亚热带雨林

南靖县和溪镇的乐土亚热带雨林,位于国道319线及漳龙高速公路附近。面积0.22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唯一的原始植物群落,为中国现有最小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被世界林业会议定为“珍贵稀有的亚热带雨林”,1954年列为厦门大学科研、教学基地,1963年福建省省长魏金水颁布保护令进行保护。区内生长着1700多种植物、80多种动物。林内植被完整,古木参夭,有珍稀植物10多种,如番荔枝、芸香料等,而最有特色和富有经济价值要数黄杞、橡胶植物花皮肢藤。有人发现如红拷之类的植物,全国除西双版纳外,其他地方却没有踪迹了,便把这片雨林盛誉为我国的“小西双版纳”,这里还有稀有珍贵树种树蕨—一刺沙或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植物,它既是珍贵的孑遗树种,又是很美丽的观赏树,并被科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

鹅仙洞

鹅仙洞又名仙亭尖,位于南靖县金山镇东建村,海拔877.4米,因山上两峰耸峙入云,峰头巨石状如鹅髻得名。山间古树参天,林密涧深,石阶蜿蜒,飞瀑悬崖,泉流淙淙。有“灵龟神游”、“飞来亭”、“云梯直上”、“朱子讲学处”、“祈梦洞”等景点。峰腰处有建于宋仁宗年间的九鲤飞真寺,供奉九鲤湖仙师、开基筑寺郑光和“范公圣侯”偶像。有书生罗伦在此祈梦和筑道还愿的传说。多处岩崖奇石上留有历代名人墨客的题刻。登鹅髻巅峰,石壁傲兀磷磷,脚下万丈深壑,松涛流云。极目远眺,百里风光尽收眼里,为闽南一大胜景。1989年正式列为漳州市游览区。

石门岩风景区

石门岩风景区,位于南靖县船场镇星光村梧宅后山东麓,景区方圆十多公里,拥有三洞十八景。1986年该风景区水帘洞里出土的石锛、尖石器等文物,经鉴定系新石器时代先民穴居洞遗址。唐垂拱年间陈元光入闽平乱,当地畲民首领柳斜率众踞此险要洞穴、出没山坳林间,与官军对抗的故事,在当地民间还广为流传。其后,唐朝高僧禅苑从江西化缘至此,爱其山幽林蔚、洞奇景美,遂结庐于该景区石鹰山,并募资辟洞修径,凿池栽荷,植梅插竹,筑亭建庙,首创石门岩各景点,后人称之为“开山祖师”。

石门岩奇特景观,可谓天造地设。其中有长达400余米的螺旋洞、冬暖夏凉的怀荫洞。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886年)南靖知县孟振玉留下“鹿苑”、“豹隐”等石刻;清淮徐海道副使庄亨阳的父亲吴铎曾作《石门歌》、《石门岩赋》,对石门岩景观尽情描叙。

树海瀑布

树海瀑布位于福建漳州南靖船场镇下山村境内,宽45米,高21米,气势壮观,胜景天成。瀑布从峡谷上方飞泄入涧,声势夺人,涧下怪石密布,姿态万千;周围方圆数百里树海郁郁葱葱、密密层层,被誉为“华东黄果树”。

著名人物

连续三任的“中华民国副总统”均是南靖籍。

吕秀莲,祖籍南靖县书洋乡田中村。

萧万长,祖籍南靖县金山镇霞涌村。

吴敦义(国民党籍),也是南靖籍(南靖吴氏以“荆溪”大宗和“贵溪”大宗为主)。

荣誉

中国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县,被中国特产委员会授予“中国香蕉之乡”。

中国第二批农产品无公害示范县。

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县和高优农业示范区。

科技工作、体育工作、民政工作、村镇建设、文物保护先进县。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

福建省林业工作十佳县。

原中央苏区县,中国最美县域。[23]

2019年度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24]

2019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25]

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2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