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23最新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百科介绍)

由网友(光风霁月)分享简介:中国国民交际教会是博门从事国民交际、大众交际事情的非当局组织,为新中国第1个博门从事国民交际的机构。中国国民交际教会由周仇去总理提倡,于一九四九年一二月建立。据二零一八年五月中国国民交际教会官网显示,中国国民交际教会设有七个服务机构。[一]二零一九年九月,经党中央核准,109届中央第4轮巡望将对于中国国民交际教会党组织开铺...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专门从事人民外交、公共外交工作的非政府组织,为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人民外交的机构。

巡视组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党组党建工作抓得不够实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由周恩来总理倡导,于1949年12月成立。

据2018年5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官网显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设有7个办事机构。[1]201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十九届中央第四轮巡视将对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党组织开展常规巡视。[2]

中文名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简称

CPIFA

创办时间

1949年12月

属性

专门从事人民外交、公共外交工作的非政府组织

现任领导

会长、党组书记:王超

外文名

THE CHINESE PEOPLE’S INSTITUTE OF FOREIGN AFFAIRS

创办人

周恩来

类型

社会团体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71号

机构简介

(以下内容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提供)

专门从事人民外交、公共外交工作的非政府组织。1949年12月成立,是新中国第一个研究外交政策和国际问题并从事人民外交的社会团体。外交学会的宗旨是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谋求世界和平、和谐、发展与合作。其主要工作是,对国际形势、重大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并向政府提出建议;建立和发展与各国政治活动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的联系与交往;开展与各国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交流与合作,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对话;为商界、财界、企业牵线搭桥,促进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等。郝德青、韩念龙、刘述卿、梅兆荣、卢秋田、杨文昌先后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3]

发展历史

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外交学会是已故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倡导建立的新中国第一个研究外交政策和国际问题并从事人民外交的社会团体。周总理生前一直担任学会的名誉会长。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生前自1964年起也一直任名誉会长。周恩来、陈毅、邓小平、叶剑英、王明、李立三、蔡畅、胡愈之、高岗、罗隆基、廖承志、乔冠华等都曾是外交学会会员,有的还担任过外交学会领导职务。

1955年后,开展人民外交活动成为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此,研究外交政策和国际问题以及开展人民外交一直是外交学会工作的两个基本方面,而接待外宾越来越成为外交学会开展人民外交活动的中心工作。

1969年至1971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外交学会工作中断。

1972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恢复活动。

2009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大会。[4]

2014年8月11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在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举办了以“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共建新型大国关系”为主题的“外交学会与美国国会”图片展及招待会,以纪念中美建交三十五周年。[5]

组织体系

  • 最高机构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会是开展对外交流的主体。理事会由高级顾问、顾问和理事组成。高级顾问和顾问由现任或前任国家领导人、政府高级官员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担任。理事由资深外交官和从事国际问题和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担任。理事会的主要职责:

(一)审议学会的工作报告。

(二)对学会工作提出建议。

(三)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修改学会章程。

  • 执行机构

常务理事会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常务理事会设会长一人,根据工作需要设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职务。常务理事会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召集理事会会议。

(二)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三)增免理事。

(四)审议并监督学会经费执行情况和年度预决算。

(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机构。

(六)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名誉会长。

  • 办事机构

据2018年5月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官网显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设有7个办事机构。

办事机构:办公室、研究部、亚非拉部、欧洲部、美大部、组织人事部、机关服务中心

业务资产

  • 主要任务

(一)对国际形势、重大国际问题和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并向政府提出建议。

(二)建立和发展与各国政治活动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的联系与交往。

(三)联系国内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和公共外交的机构和个人;开展与各国学术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

(四)组织和举办各种类型的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座谈会。出版《外交》季刊。开通外交学会网。

(五)为商界、财界、企业牵线搭桥,促进双边或多边经济合作。

  • 资产经费

学会经费来源:(一)政府拨款资助。(二)民间和各界赞助单项活动。

建设成就

  • 综述

据2018年5月学会官网显示,外交学会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大洲130多个国家和20多个多边组织机构的2400多个访华团组,总计16000多人次。外宾多为政界上层人士,包括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内阁成员和未建交国的领导人,国会要员、朝野政党领袖、王室贵胄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等,还有金融、工商、学术等各界人士和社会名流。

  • 建国初期的民间外交

外交学会创建时确立的宗旨是研究外交政策和国际问题并向中央提供外交政策建议。据此,学会早期的工作侧重于研究与中国有关的较重要而又急待解决的外交政策和国际问题,就重大国际问题发表意见,编印外交文献和国际问题丛书,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并通过接待来访外宾,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团结。

  • 特殊时期的民间外交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外交学会通过各种途径从道义上和政治上支持亚非拉国家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为六十年代中国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学会不仅是同日本进行民间交往的一个主要渠道,而且一度被授权做了一些双边关系中具有官方职能的工作,如人员往来签证、侨民回国、海上捕鱼、航运通商、贸易结算等问题的解决。外交学会实践周总理关于"以民促官,官民并举"的人民外交思想,广交国际朋友,推动建立和发展国家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等方面,起到了广泛联络和铺路架桥的作用。

  • 新时期的民间外交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外交关系大发展的时期。从1972年起,外交学会成为中国与美国进行民间交往的主渠道之一。

1972年至2002年,外交学会共接待了4710位美国客人,其中多数是上层政界人士和社会名流,这为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外交学会的国际交往也相应增多;用人民外交独具的灵活、多样和广泛性等特点,加大了进行学术研究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力度;编辑出版以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英文版《外交》;举办中外名人演讲会和报告会,并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双边关系交换意见;组团出访,在国内外组织和参加双边或多边研讨会,同各国政治家、国际活动家、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及著名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从1977年至今共派出165个团组,对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研究机构和10多个多边组织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180多次,其中半数是参加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研讨会。

  • 全面发展的民间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外交学会的工作有了进一步拓展。在扩大与各国上层政界人士的交往,介绍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还开展了与一些国家金融界和经济界知名人士的交往,促进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 创新发展的民间外交

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大国相互关系重新调整的新形势下,外交学会的人民外交活动进一步面向全世界。

学会同各国政界人士,特别是与主要大国政治活动家的交往更趋频繁,同一些国家的思想库、智囊团的往来显著增多,与周边邻国相关社团的联系更加密切,同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也建立和发展了学术交流与相互往来关系。

活动交流

  • 中美中西部合作论坛

为庆祝中美建交30周年,促进中美中西部地区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2009年11月10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美国堪萨斯州政府和美国中西部中国协会共同主办的2009中美中西部合作论坛。

  • 中美青年领导者论坛

中美青年领导者论坛始于2002年,由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发起,2008年起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加入成为中方主办单位。该论坛组织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中美各领域杰出青年进行交流,旨在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外交杂志

《外交》季刊是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于1985年10月创办的英文刊物,以中英文双语发行,通过向外交部有关司局、知名专家学者和资深外交官特约撰稿等方式,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在重大国际、地区和热点问题上的立场、观点。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对世界形势、国际问题以及外交政策进行研究,同世界各国的政治活动家、学者、知名人士以及有关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进行交流,以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中国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学会领导

党组书记、会长:王超[6]

党组成员、副会长:史玲[7]

副会长:张吉明[8]

历任领导

周恩来总理生前一直担任外交学会的名誉会长,陈毅元帅也曾任外交学会名誉会长。现任外交学会名誉会长为前外交部长李肇星。

外交学会历任会长为:张奚若(1949年—1973年)、郝德青(1977年—1983年)、韩念龙(1983年—1991年)、刘述卿(1991年—1997年)、梅兆荣(1997年—2003年)、卢秋田(2003年—2006年)、杨文昌(2006年—2016年)、吴海龙(2016年—2019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