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23最新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百科介绍)

由网友(一路&狂奔)分享简介:中国科教院大教物文科教教院的前身是中国科教院研究熟院物文科教教院,二零一二年六月二七日,教诲部闭于赞成中国科教院研究熟院改名为中国科教院大教的函(学发函[二零一二]一零六号),赞成中国科教院研究熟院改名为中国科教院大教。中文名中国科教院大教物文科教教院办教性子私立大教现任校少陈佳洱外文名School of Physic...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学学院,2012年6月27日,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函(教发函[2012]106号),同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文名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

陈佳洱

外文名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 UCAS

类型

理工

学院现状

202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物理化学专业 学硕 考研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英文名: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是从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物理系发展衍变而来。

历史上,中科院物理学相关的研究所汇聚和造就了一大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赵九章、钱三强、彭桓武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黄昆、谢家麟、张存浩、于敏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赵忠贤等,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吴有训、严济慈等,他们同时也为我国的物理基础科研事业和物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声学研究所等共同协办;其他与物理学科相关的京外十多个研究所参与建设。院长为高鸿钧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赵忠贤院士,教学委员会主任为向涛院士。

近年业绩

近几年来,物理科学学院遵循中国科学院“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的研究生招生、管理和培养模式,借助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培养体系这一特殊优势,吸引了国内外大批优秀人才加入到学院的教学和科研队伍中;同时紧密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科学领域的对口研究所(培养单位)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建立了学科专家组。在教学中,物理科学学院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教学经验,精选课程,聘请了几十名活跃在学科前沿的专家、学者任兼职教师,并每年邀请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形成了一支深谙学科发展方向、学术素质一流的师资队伍,共同承担着相关培养单位约600名研究生的集中教学任务。李政道、林家翘、U.Fano、彭桓武、黄昆等著名学者都曾亲临授课,展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独特魅力。

“科教融合”物理科学学院包括物理学系、近代物理系和实验物理教学中心,含9个教研室;设有院士领衔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岗位教授224人,其中院士33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4人。校部专职教师26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拥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江门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海光源、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研究领域不仅包括了物理学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并且还向应用延伸;在积极主动地瞄准科技前沿、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攻坚克难。他们正在物理科学领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例如铁基超导纪录的刷新、中微子振荡模式的发现、量子通信的进展等,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合作组获得2016年度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强大的科研平台、杰出的科学家群体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使得物理科学学院在国际上已有较好的声望和地位,在国际物理学界有较大的影响。[1]

教学任务

物理科学学院承担着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等2个一级学科的研究生教学任务和物理学科的本科教学任务。研究生教学开设课程85门,其中秋、春季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24门,专业普及课44门,专业研讨课9门,公共选修课1门;夏季学期开设高级强化课3门,专业研讨课3门,公共选修课4门;此外还有贯穿3个学期的科学前沿系列讲座40余讲。本科生教学开设课程25门,其中公共必修课6门,专业必修课8门,专业选修课8门,及科研实践系列课程。[1]

科研项目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物理科学学院专职教师还负责近百名本部研究生的全程培养工作,并承担了国家和科学院的几十项科研项目,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973、863项目、ITER(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实验堆)计划专项项目、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子课题等。

物理科学学院欢迎国内外同行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开展合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