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县(中国新疆)

由网友(心似狂潮)分享简介:吉木乃县,隶属新疆维吾我自治区阿勒泰地域。位于新疆维吾我自治区北部,准葛我盆地北缘,萨吾我山北麓,额我全斯河南岸,辖七个城(镇),驻有兵团10师186团,截至二零二二年一月,总面积七一四五平方私里,疆域线少一一四.七私里,齐县总人嘴三.八七万人。[一]二零二一年吉木乃县地域出产总值一九.二一亿元。[二]吉木乃县地形庞大,...

吉木乃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葛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齐斯河南岸,辖7个乡(镇),驻有兵团十师一八六团,截至2022年1月,总面积714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14.7公里,全县总人口3.87万人。[1]2021年吉木乃县地区生产总值19.21亿元。[2]吉木乃县地形复杂,特别是地形差异大,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3]矿产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更加的丰富。其中铜储量3700万吨、铅锌储量1757万吨等。[1]

截至2018年,全县普通学校12所,共有医院、卫生院9所。[4]

吉木乃县在历史上是我国北方古代诸多民族的游牧地。明朝之际,称斡亦剌惕为瓦剌,即史称四卫拉特。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阿尔泰作为特别区,直属中央政府,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区别蒙古国和苏联的阿尔泰名称,改称阿勒泰专区,吉木乃县一直隶属阿勒泰地区。[5]旅游景区有草原石城,红桦林等。[6]

中文名

吉木乃县

别名

吉木乃

所属地区

中国新疆 阿勒泰地区

政府驻地

托普铁热克镇

邮政区码

836800

面积

7145平方千米

民族

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著名景点

木斯岛冰山旅游区、神石城、北沙漠

车牌代码

新H

代码

654326

人均GDP

36241元(2018年)

方言

维吾尔语

外文名

Jeminay County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托斯特乡、托普铁热克镇、吉木乃镇

电话区号

0906

地理位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人口

总人口37910人(2018年)[4]

气候条件

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

火车站

阿勒泰火车站

县委书记

李君霞

地区生产总值

145253万元(2018年)[4]

地貌

戈壁平原、低山丘陵、高山

历史沿革

大美新疆 2019中国体育旅游露营大会开幕

秦汉时,呼揭、匈奴相继驻牧于此。

魏晋南北朝时为柔然、突厥薛延陀部等民族驻牧。

隋唐之际,为西突厥葛逻禄牧地。唐王朝先后设大漠、阴山、金山都护府管辖其地。

五代、宋、辽时期,克烈、乃蛮等部在此游牧。西辽曾在此设西部招讨司。

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铁木真征服乃蛮,乃蛮西迁,斡亦刺惕部崛起,本地为窝阔台封地,设尚书省、行省。

明朝之际,称斡亦刺惕为瓦刺,即史称四卫拉特。

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尽服准噶尔部,准噶尔由定边将军治下。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5年),清廷准左列将军策凌奏议同意喀尔喀与准噶尔部牧地以阿尔泰岭、哈巴、博尔济(县名异译)为界。

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平定准噶尔。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路,本地属将军治下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理。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清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兼领塔城、阿尔泰事务,

1869年撤布伦托海办事大臣,阿尔泰仍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理。

1906年科布多、阿尔泰分治,吉木乃始属阿尔泰办事大臣治下,直属清理藩院。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阿尔泰作为特别区,直属中央政府,任原阿尔泰办事大臣帕勒塔亲王为阿尔泰办事长官。

1916年设吉木乃县佐。

1919年4月北京中央政府决定改阿尔泰区为阿山道,归入新疆省统辖。

民国十九年(1930年)十月,吉木乃县佐升格为县,属阿山道管辖。

1934年后,阿山道改为行政区、行署、专员公署。

195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区别蒙古国和苏联的阿尔泰名称,改称阿勒泰专区,吉木乃县一直隶属阿勒泰地区。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吉木乃县人民政府在原5个区,13个乡的15个部落基础上,重新划分三个区,组建了三个区公所。

1951年至1953年,成立3区8乡人民政权。辖43个自然村。

1958年,撤销三个区建制。1958年10月,在诺亚堡乡、沙尔梁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十月人民公社;撤喀尔交乡,建立东风人民公社;托普铁热克乡、拉斯特乡、恰勒什海乡合建红旗人民公社;巴扎胡勒乡、托斯特乡合建幸福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取代了区、乡政权。

在对牧主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在3个人民公社内建立了3个公私合营牧场。

1960年后,公社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各社下设生产队,十月公社辖9个农牧业队,1个基建队;东风公社辖13个农牧业队;红旗公社辖19个农牧业队,1个牧业基建队,1个加工厂;幸福公社辖16个农牧业队,1个牧业基建队,1个直属队。

1969年,各社、场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1981年吉木乃县革命委员会改称人民政府,县属各社场改称管理委员会。

1984年改变“政社合一”建制,重建乡政权,将原有的人民公社和地方国营牧场改建为乡,分别建成:恰勒什海乡、喀尔交乡、托普铁热克乡、别斯铁热克乡、托斯特乡、托普铁热克镇。

至2000年底,吉木乃县共有5个乡,2个镇。

地理环境

吉木乃县地处萨吾尔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

地貌

吉木乃县地势北低南高,南陡北缓。地貌分为:

戈壁平原区:西至国界,北及东面分别与哈巴河县、布尔津县毗邻,南面边界大致为186团场和恰勒什海的连线,大致成直角形。海拔8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80米,北自那仁喀拉山南缘,南至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西至巴喀勒山南5千米处,东至县界,形状为北大南小,不规则的四边形,更似蘑菇状。面积975.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3.8%,海拔800米以下。

低山丘陵区:分布于吉木乃县中部,西自186团起,不规则带状向东分布,南北宽8~20千米,至巴喀勒山(高地1173米)西南5千米处,向北、南各分一支,围绕着东部戈壁平原区分布。面积1527.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1.5%,海拔一般在800~1000米,相对高度100~150米,个别如居万喀拉山为地貌分布区的最高山,海拔1344米,相对高度达700米。本区属萨吾尔山东延部分的北缘地带。

中山区: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的南面。西由托普铁热克镇起,东到黑山头东北(沿至布尔津的公路)直距12千米处,两点连线的广大地区。形状大致为梯形。西宽东窄,西部宽度45千米,东部宽度20千米,总面积2559.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6.1%,海拔高度1000~3500米,相对高度为500~1000米。

高山区:分布于木斯岛山峰处,面积15.7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0.2%,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峰木斯岛峰3835米,乌拉斯特和乌勒昆乌拉斯图河发源于此山。

气候

吉木乃县境属大陆性北温带寒冷气候。县城无霜期151天,北沙窝无霜期126天。最高极端气温37.2℃,最低极端气温-38.8℃。县境气候干燥,降水量为202.2毫米。

水文

吉木乃县县域内总共有四条河流,分别是:

塔斯特河发源于萨吾尔山脉,主要由泉水和融冰雪水汇集而成,全长约57千米,实际过水段是47千米,年径流量约2800万立方米,是托斯特乡主要水源。

乌拉斯特河在托普铁热克乡境内,发源于萨吾尔山脉的木斯岛山,由山上积雪融化和沿途泉水汇集而成。水南北流向,全长约70千米,实际过水段仅为39千米,宽50~100米,平均年径流量约为3100万立方米。

喀尔交河发源于萨吾尔山脉,融冰雪水、泉水补给量很小,主要是降雨形成的洪水补给。该河流长约56千米,实际过水量26千米,宽20~50米,是喀尔交乡的主要水源。年径流量为250万立方米,径流面积约149平方千米。

乌勒昆乌拉斯特河位于县城以西约15千米,发源于萨吾尔山脉的木斯岛山,自南向北流,河流全长62千米,宽约20~50米,河床多砂石。春夏汛期最大流量为8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1.5立方米/秒,1970年至今河水渐小,甚至汛期消失,年径流量由过去的2200万立方米降至1500万立方米,冬季仅有泉水流,流量在0.1~0.5立方米/秒左右。

自然资源

吉木乃县境内总面积82.22万公顷。1996年农牧业用地67.1万公顷,占总面积81.61%,建设用地0.38万公顷,占0.46%,未利用土地14.74万公顷,占总面积17.93%。耕地面积为1.6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7%,山地草原面积64.5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8.48%,沙漠面积1.515万公顷,占总面积1.84%。其他14.55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71%。无旱作农作物,均系灌溉农田。

矿产资源

吉木乃县已发现的矿产有:金、铜、煤、粘土、天然碱、石膏、石灰岩等。

金:有恰勒什海、恰土、赛尔亭、土曼特、托斯特、布尔合斯岱、阿克夏合等。经有色金属七0六队矿检工作,布尔合斯岱金矿有一定开采价值。

铜:有黄铜矿、辉铜矿等。品位0.2~1%共有两个矿体,规模分别为10米长、0.2米宽和258米长、3米宽,品位0.54~10.25%,贮量230余吨。艾丁克罗赛矿点位于县城东30千米,铜储量估算为3000吨,品位0.5~1%,另伴有锌、镍、钴等。

煤:喀尔交煤矿产无烟煤,热量7050~8500大卡/千克,灰分高,均为富灰煤,灰分含量变化大(19.13~47%),煤的挥发分较低(6~19.5%)含硫为0.22~0.73%,属低硫煤。上表储量C+D级686.9万吨,远景储量1亿吨。

石灰岩:凯里青石灰岩矿,大小矿体有400余个,最大者长2000米,厚30~40米,小者几十厘米。矿体长度在100米以上者5个。

天然碱矿:位于县城北60千米处的乔什嘎果尔。由三个碱湖组成,规模分别为110×60平方米,8×25平方米,730×360平方米。丰水季节三个碱湖连成一片,长约1千米,宽约0.8千米。春夏季湖水干枯,9至10月间湖面上升,12月始结晶出碱。成晶范围长217.2米,宽17~36米。平均宽23.4米,厚1~18厘米,平均厚7.46厘米,年晶出量605吨。

珍珠岩:位于县特种水泥厂南1千米,黑山头西7千米处。

萤石矿:产于喀尔交,因质量差、尚难利用。

石膏矿:产于喀尔交,量少但质佳,可作水泥配料。

粘土矿:产于巴扎湖和喀尔交,质量可达水泥配料要求。

植物资源

野生植物

吉木乃县境内野生植物可以分为野生中草药、野生牧草、天然林木等。

野生中草药,有甘草、贝母、大芸、赤芍、五灵芝、麻黄、黄芪、车前子、党参、拳参、野百合、柴胡、红花、大里子等近160种。

野生牧草,主要有野苜蓿、多种早熟禾(阿勒泰早熟禾、西伯利亚早熟禾、高山早熟禾、草地早熟禾)、多种狐茅(紫狐茅、牛毛草、吉氏狐茅等)、多种三毛草(穗状三毛草、阿勒泰三毛草、亚穗状三毛草)、多种发草、多种苔草和多种蒿、羽衣草、珠芽蓼、多种火绒草、多种飞燕草、多刺蔷薇、大叶小蘖、冰草、多种异燕麦、鹅冠草、猫尾草、冷蒿、丛蒿等。

天然林木,主要有松树、苦杨、柳树、榆树、桦树、红柳、新疆杨榆树、白腊、枫树、沙枣、铃当刺、沙拐枣、野蔷薇、梭梭、钻天杨等。

种植植物

作物品种,主要有春小麦、大麦、燕麦、玉米、塔尔米、油菜、油葵、打瓜、甜瓜等。

蔬菜品种,主要有马铃薯、黄瓜、葫芦、豆角、大葱、芹菜、蒜、洋葱、小白菜、莲花白、辣椒、茄子、西红柿、菠菜、韭菜、蘑菇等。

经济林品种,主要有苹果、樱桃、海棠、葡萄、李子等。

花卉品种,主要有菊花、月季、月月红、鸡冠花、海棠、仙人掌、夹竹桃、君子兰、文竹、水仙、吊兰、佛手等。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品种

兽类,有大头羊、野骆驼、红狐、沙狐、山狐、野猪、猞猁、马鹿、岩羊、雪兔、豺、狼、旱獭、灰兔、松鼠、田鼠、跳鼠、貂熊、紫貂、羚羊、野马、羚羊、兔狲、草原班猫、雪豹、北山羊等。

鸟类,有白天鹅、石鸡、山鹑、野鸽、苍鹰、猫头鹰、秃鹫、雪鸡、灰雁、赤颈鸭、斑嘴鹈鹕、啄木鸟、白鹳、丹顶鹤、黑颈鹤、鹌鹑、呱呱鸡、草原雕、红隼、云雀、家燕、鹡鸰、红尾伯劳、寒鸦、喜鹊、大山雀、麻雀、白鹤、大天鹅、小天鹅、金雕、松鸡、灰鹤、白额雁、长耳鸮、短耳鸮、黑琴鸡、松鸡、榛鸡等。

昆虫类,有林中褐蚂蚁、阿勒泰彩蝶、蝗虫、蝼蛄、金龟子、蚜虫、天蛾、松毛虫、蚊蝇、戈壁蝉、蜣螂、地老虎、蜻蜓、潮虫、瓜子虫、七星飘虫等。

两栖爬虫,有林蛙、沙地晰蜴、戈壁晰蜴、北极蝰等。

家禽(畜)品种

有鸡、鸭、鹅、哈萨克土种马、牛、绵羊、山羊、双峰驼、猪、驴等。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户数14874户(其中:186团1064户),总人口37910人(其中:186团2832人)。其中:城镇人口12610人,占总人口的33.26%,乡村人口25300人,占总人口的66.74%;男性人口18710人,占总人口的 49.35%,女性人口19200人,占总人口的 50.65%;汉族人口12389人,占总人口的32.68%,哈萨克族人口24406人,占总人口的64.3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115人,占总人口的2.94%.[4]

民族

吉木乃县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满、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民族。

政治体制

地委委员、县委书记:李君霞

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金恩斯别克·朱马别克

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部长:赵良波

县委副书记:赵立军

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宋书民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托力汗·吐斯甫汗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薛学艺

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张建江

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巴合霞·马力克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盛秀萍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康文明

经济概况

201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45253万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1%(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9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73418万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56446万元,增长4.7%。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60%、50.54%、38.86%,人均GDP 36241元,增长5.18%。[4]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2838万元,同比增长5.61%(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13236万元,同比增长6.59%;林业414万元,同比增长0.24%;畜牧业17686万元,同比增长5.63%;渔业50万元,同比下降39.76%;农林牧渔服务业1452万元,同比增长0.28%。

2018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41684亩,比去年同期减少19218亩,下降11.94%。其中:粮食作物45397.2亩,下降33.80%(小麦36135.2亩,下降44.79%;玉米9102亩,增长191.92%);油料作物42591.4亩,增长0.45%;蔬菜684亩,增长53.36%;马铃薯160亩,下降87.04%;其他作物49677.1亩,增长4.57%(青贮玉米857.3亩,下降76.79%;苜蓿45864.8亩,增长7.07%;打瓜2955亩,增长202.77%)。

2018年,全县粮食产量21233吨,比去年减少3656吨,下降14.69%。其中:小麦产量12586吨,比去年减少9341吨,下降42.6%;玉米产量8647吨,比去年增加5685吨,增长191.93%;油料产量9061吨,比去年增加581吨,增长6.85%;薯类产量320吨,比去年减少915吨,下降74.09%;蔬菜产量684吨,比去年增加15吨,增长2.24%;打瓜产量384吨,比去年增加277吨,增长258.88%;苜蓿产量18804吨,比去年增加1241吨,增长7.07%;青贮玉米产量4287吨,比去年增加1332吨,增长45.08%。

2018年,全县六月末牲畜存栏33.11万头(只),同比下降12.41%。牲畜年末存栏数21.38万头(只),同比下降2.37%。其中:大畜存栏4.74万头(只),同比下降5.01%;猪存栏0.03万头(只);羊存栏16.61万头(只),同比下降1.72%。牲畜出栏数14.74万头(只),同比下降13.8%。其中:大畜出栏1.70万头(只),同比增长26.87%;猪出栏0.01万头(只),同比下降66.67%;羊出栏13.03万头(只),同比下降17.16%。[4]

第二产业

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4491.50万元,同比增长35.5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4766.36万元,累计产品销售率100.20%;完成工业增加值55868.71万元,同比增长41.9%(按可比价计算)。

201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34957.38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8.56%;液化天然气337088吨,同比增长3.86%;小麦粉3212.38吨,同比下降39.44%;供热量80.47万吉焦,同比增长8.33%;自来水6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2.28%。

2018年,全县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36657万元,同比增长23.4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71%;房屋竣工面积24.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7%;竣工产值38181.9万元,同比增长19.17%。[4]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260万元,同比下降51.88%。

2018年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015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4.4%,同比下降5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04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8.5%,同比增长72.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919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7.1%,同比下降69.2%。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14539.9万元,同比增长9.25%。

2018年按销售单位所在地份,城镇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942.4万元,同比增长9.2%;乡村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97.5万元,同比增长9.5%。

2018年按行业分,零售业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099.2万元,同比增长9.5%;餐饮业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40.7万元,同比增长8.0%。

2018年,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500万美元,同比增长9.1%。其中:进口总额5648.6万美元,同比下降0.9%;出口总额4906.7万美元,同比增长24.9%。

招商引资

2018年,全县共落实执行招商项目11个,其中:新建招商项目9个。实际引进到位资金70050万元。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8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76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5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1%;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7283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6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6626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17%。

2018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2991万元,同比下降5.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93636.2万元,同比增长8.6%。各项贷款余额122740万元,同比下降1.04%。

2018年保费收入5481万元,比上年增长5.6%。[4]

社会事业

2018年,全县普通学校12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校10所;高初中在校学生1825人,同比下降7.7%;小学在校学生2725人,同比下降0.61%。

2018年,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9所;床位数130床;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337人,其中:医生150人。

[4]

劳动就业

2018年,全县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45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895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634人,实现劳务收入550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4]

旅游事业

2018年,全县旅游总人数达到40.1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31%,其中国内39.04万人次,吉木乃口岸入境1.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152.4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0.27%,其中国内总收入达到31230.01万元,入境旅游收入达922.4万元。[4]

人民生活

2018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3224元,同比增长1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05元,同比增长10.8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030元,比上年增收1224元,同比增长12.48%。[4]

社会保障

2018年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数)6019人,基金征缴19686 万元,基金支出19168万元;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8487人,基金征缴6007万元(其中统筹基金2530万元,个人帐户2424万元),另有征缴大病医疗333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720万元,基金支出5487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2438万元,个人帐户支出2229万元,大病医疗350万元,公务员医疗470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112人,基金征缴319万元,基金支出364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324人,基金征缴209万元,基金支出219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616人,基金征缴172万元,基金支出138万元。[4] 

交通运输

S31965线:吉木乃县城--老吉木乃,全长22.86千米,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

S22965线:吉木乃县城--黑山头,全长84.378千米,路基宽12米,路面宽8米。全程共设中桥2座,小桥4座,涵洞142道,桥梁设计车辆荷载汽40、挂100,桥面净宽一般地段为7+2×0.25米,通过人口密集地段桥梁增设人行道。跨径小于8米的单孔小桥,桥面宽度及涵洞与路基同宽。

吉木乃-别斯铁热克乡,吉黑公路岔口处到别斯铁热克乡政府全长9千米,路基宽8米,路面宽5米,厚度2.5厘米,沥青路面次高级,路基层宽度6米,厚度120厘米,路石基层类型为天然级配砂、砾。

吉木乃县-达尔汗公路,属国防专线,(申请多年,未批立项修建)其中砂石路面4千米,19千米为自然路。全长23千米。

吉木乃--恰勒什海乡,途径吉木乃--布尔津公路,正在建议之中。

吉木乃县下设五乡一镇。乡与村间共有公路45条,全程647千米,这些公路都是砂、石土路,自然路形成的便道。

旅游风景

北沙漠景区:有“沙漠绿洲植物园”之称的北沙漠景区位于县城西北40公里处,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白色沙漠。景区年平均气温4.0℃ ,作物生长时间为4~9月,月平均气温15~23.8℃;景区海拔540~570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年可开采量1200万方。北沙漠地区风景独特, 因地下水水位高,动植物种类多而且珍贵,生长着多种名贵药材,如大芸、麻黄草、甘草、黄芪等和树种如黑沙枣、沙棘果、野山楂、枸杞等。另外还有一些珍稀物种,如胡杨、岩桦、沙狐、黄羊等,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开发保护价值。

神秘大峡谷景区:位于距县城60公里的喀尔交乡境内,属雅丹地貌。神秘大峡谷景区展现的地形地貌是中国内陆荒漠中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红桦林:托斯特—红桦林15公里,自然形成的路面相连,海拔约920米。地处庄各拉山南麓,是卡拉乌苏河发源地,固地势低凹,形成迟缓融化的河谷冻土沼泽,在沼泽地中生长着红桦林(学名小叶沼泽桦),共有4700余亩,是全国罕见的面积较大的小叶沼泽桦集中生长地。

草原石城景区: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境内,距吉木乃县城40公里,属萨吾尔山下延山地草原,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造型奇异的花岗岩地貌,景区内丘陵连绵,奇石林立,造型繁杂,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极具观赏性。每年6~7月景区山花烂漫,千姿百态,巧夺天工,是一座天然的奇石博物馆。

吉木乃口岸景区: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西北端最近的口岸,已有百年的通商史,是我国通往中亚、欧洲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之一,边境线长141公里。吉木乃口岸景区内有新疆唯一一个最老的国门;有中苏冷战时遗留下来的老会晤桥及会晤室;有中哈界河乌勒昆乌拉斯图河;有中哈双方会谈会晤的新会晤桥;有象征着中哈友谊的67号界碑;有中哈双方通邮通商的贸易桥等。客人来到吉木乃口岸可以通过旅游通道到中哈边境线上览异国风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