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福建省宁德市辖区)

由网友(平你眉间川)分享简介:蕉乡区,简称“蕉”,闽东政事、经济、金融、文明、疑息、接通中间,海峡西岸经济区西南翼中间都会焦点区,环3都澳区域中间都会焦点区,是1个“山、海、川、岛”游览风景兼具、相宜人居的港湾都会。蕉乡区是天下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是“中国大黄鱼之城”、“中国晚生龙眼之城”。蕉乡区地处福修省西南部的鹫峰山南麓、3都澳之滨,东取霞浦...

蕉城区,简称“”,闽东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信息、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核心区,环三都澳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是一个“山、海、川、岛”旅游风光兼具、适宜人居的港湾城市。蕉城区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是“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晚熟龙眼之乡”。

蕉城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的鹫峰山南麓、三都澳之滨,东与霞浦县隔海相望,东北与福安市相连,北接周宁县,西倚屏南县、古田县,南邻福州市罗源县。总面积1664.5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11公里,海域总面积280平方公里。蕉城区为中共宁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下辖10镇4乡2街道办事处及1个省级开发区(三都澳经济开发区)。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8.59亿元,2021年末常住人口63.2万人。[1]

年末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家,宁德二中,宁德四中[2]。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21个(包含个体开业、门诊部,不包含宁德市医院、康复医院、中医院)[1]

“山海川岛湖林洞,一品清新醉闽东。”蕉城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旅游资源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国斯文地"之美誉。区内留有全省少有、闽东唯一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中华畲家寨上金贝村;良港三都澳天湖涟漪;霍童支提山国家森林公园,道家尊为“第一洞天”,霍童线狮、畲族民歌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3]。公元十六世纪中,倭患遍及浙、闽、粤,闽东诸县城几乎均遭浩劫,宁德城亦成废墟。1561年,知县林时芳,用两年时间,建成石砌城墙及县署等。宁德石城状似蕉叶,故称“蕉城”。其街区的格局,完全是公元1563年宁德城遭遇倭患浴火重生之后被称之“蕉叶之城”的格局。

中文名

蕉城区

外文名

Jiaocheng District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国家/地区

中国福建省宁德市

政府驻地

蕉北街道八一五中路

邮政编码

3521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部宁德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闽东语福宁话

人口

常住人口63.2万人(2021年)[1]

高中

宁德一中宁德高级中学宁德五中

历史名人

余复、陈普、林聪、林振翰等

面积

1664.54平方公里

别名

闽东

地区生产总值

1098.59亿元(2021年)[4][1]

下辖地区

蕉北街道、蕉南街道、城南镇等

电话区号

0593

著名景点

南漈山、三都澳、支提山、洋中镇、贵村、上金贝村.兔耳岭

机场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火车站

宁德火车站

车牌代码

闽J

行政代码

350902(原:352201)

高等院校

宁德师范学院

区委书记

何必良

历史沿革

好消息 福建这57个村列入中央财政支持丨提醒 明年的须抓紧报备

公元十六世纪中,倭患遍及浙、闽、粤,闽东诸县城几乎均遭浩劫,宁德城亦成废墟。1561年,知县林时芳,用两年时间,建成石砌城墙及县署等。宁德石城状似蕉叶,故称“蕉城”。其街区的格局,完全是公元1563年宁德城遭遇倭患浴火重生之后被称之“蕉叶之城”的格局。

建置沿革

宁德古为七闽地。唐开成间(836~840年),析长溪县宁川、古田县东北地置感德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场置县,取宁川之“宁”、感德之“德”命名宁德县,属长乐府。建县时,宁德地盘较大。后几析其地,境域逐渐缩小。

宋咸平三年(1000年),析关隶镇(今政和县地)置关隶县,关隶镇脱离宁德县属。清乾隆版《宁德县志》载:“邑疆周600里,东至福宁州界70里,南至罗源县界15里,西至古田县界15里,北至政和县界230里”。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宁德县属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为福宁县,宁德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2年),福宁县复为福宁州,宁德县复属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宁德县隶之。雍正十三年,分割青田乡东洋里的十五至十八

民国2年(1913年)3月,废府置道,宁德县属东路道(道署驻闽侯县)。都设东洋分县(今周宁县地),由宁德县丞驻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由县佐驻治。

民国3年6月,东路道改称闽海道,宁德县属闽海道。民国14年,福建省国民政府成立,废道。全省实行省、县两级政权,宁德县直属省辖。

民国22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宁德县属闽海省。次年1月,“闽变”失败,人民革命政府夭折,宁德县复归省直辖。

民国23年7月,全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公署,宁德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县)。同年11月,析辖地三都,设立三都特种区,直属省辖。民国24年5月,析辖地周墩,设立周墩特种区,直属省辖。

民国25年2月,周墩特种区改为宁德县第三区。民国26年1月,复设周墩特种区,周墩脱离宁德县辖。同年10月,全省行政区划调整,宁德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长乐县)。

民国28年3月,三都特种区裁撤,三都复归宁德县辖。

民国32年9月,宁德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民国37年9月,析辖地咸杉乡归周宁县管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福建省进行区划调整,宁德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福安县)。

1950年3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称福安专区,宁德县属福安专区。

1951年,析北坑乡划归福安县管辖。“文化大革命”初期,福安专区实行军事管制,宁德县属福安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管辖。

1968年4月18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宁德县属之。1970年6月17日,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当年7月移迁宁德,宁德县隶属关系不变。

1978年10月1日,宁德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宁德县属宁德地区。

1988年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宁德撤县建市,宁德市隶属宁德地区管辖。

1999年,撤销宁德地区和县级宁德市,分别设立地级宁德市和蕉城区,蕉城区划归地级宁德市管辖。

行政区划

街道/镇/乡直辖
蕉南街道海滨社区、海鹏社区、南际花园社区、东湖社区、荷园社区、芦坪社区、中南居委会、桥头下居委会、小场居委会、下宅园社区、福山社区
蕉北街道鹤峰社区、培英社区、三元社区、崇文社区、继光社区、碧山社区、单石碑社区
城南镇莲峰社区、福洋村、古溪村、贵岐村、后山村、金蛇头村、岭头村、坪塔村、塔山村、田中村、叶厝村、岐头村、蚶岐村
漳湾镇漳江居委会、贝头村、仓西村、拱屿村、官沪村、官井村、海英村、横屿村、后湾村、兰田村、雷东村、马山村、门下村、南埕村、鸟屿村、上塘村、汤湾村、王坑村、溪口村、下凡村、下塘村、又加塘村、增坂村、漳湾村、郑岐村、鳌江村
七都镇普源居委会、北山村、贝河村、大厅村、淡坪村、东岐村、官亭村、河乾村、黄连坑村、黄厝村、际头村、六都村、马坂村、牛埕村、三乐村、三屿村、外洋村、西林村、西陂村、小溪村
八都镇居安居委会、八都村、半山村、大坪村、福口村、海星村、韩丹村、红门里村、猴盾村、际山村、金垂村、林洋头村、闽坑村、南岗村、仁后村、水际村、吴山村、溪池村、下汐村、下坂村、新楼村、洋头村、屿头村、云淡村、岙村
九都镇柴坑村、扶摇村、贵村村、华镜村、九都村、九仙村、坑尾村、赖岭村、石墩村、乌坑村、溪边村、洋岸坂村、云气村
霍童镇洞天居委会、八斗村、柏步村、大石村、东岭村、凤桥村、后洋村、湖头村、霍童村、坑头村、里后山村、梅溪村、上洋村、胜门村、石桥村、桃坑村、外表村、文湖村、吴松村、溪南村、小石村、兴贤村、邑坂村、郑厝村、枇杷洞村
赤溪镇江滨居委会、班竹村、赤溪村、大坛村、东边村、东牛村、墩头村、官岭村、黄田村、留洋村、炉田村、牛洞村、芹格村、社洋村、松柴岭村、桃源村、西坑村、溪园村、夏村村、小坛村、宣洋村、岩坪村、洋林村、阳谷村、由知村、院前村、禅地村
洋中镇坎下村、宝岩村、北洋村、藤村村、陈洞村、陈洋村、东山村、方家山村、凤田村、际头洋村、井坪村、九道村、利洋村、林坂村、莲下村、留田村、嵋屿村、南坪村、前路村、芹屿村、清潭村、山阜村、上坎村、天湖村、田地村、梧洋村、溪富村、溪源村、洋中村、邑保村、章后村、钟洋村、莒溪村
飞鸾镇新瓷居委会、鸾港居委会、陈家洋村、飞鸾村、连顺村、梅田村、南门坞村、南山村、蒲岭村、骑龙岗村、上村村、沈洋村、亭里村、碗窑村、沃里村、沃坪村、梧埕村、下村村、向阳里村、新岩村、岚口村
三都镇都澳居委会、海上社区、白匏村、城澳里村、城澳街村、大湾村、斗帽村、松岐村、港口村、寒垅村、黄湾村、鸡公山村、礁头村、礁溪村、介溪村、孟澳村、南澳村、坪岗村、七星村、青澳村、秋竹村、三坪村、外渔潭村、西湖村、虾荡尾村、新竹村、象溪村、新塘村、渔塘村
金涵畲族乡浮坪村、高乾村、菇洋村、后溪村、金峰村、金涵村、井上村、里占村、濂坑村、琼堂村、上茶洋村、上金贝村、上兰村、亭坪村、院后村、中前村
洪口乡朝阳村、大道头村、洪口村、花兰村、吉垅村、库山村、莒洲上村村、金山村、吴峰村、莒洲下村村
石后乡陈坂村、大岭村、当洋村、定洋村、光荣村、林下洋村、大墓前村村、芹后村、三望村、上竹洋村村、石厝村、下竹洋村村、小际村、小岭村
虎贝镇彭家村、岔路村、东源村、浮山村、黄柏村、南洋村、岩柄村、黄家村、旧厝村、梅鹤村、南岭村、七淀村、上堡村、文峰村、下楼村、下洋村、新亭村、新厝村、岩柄村、中洋里村
东侨开发区(东侨新区,享有县一级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侨兴社区、兰亭社区、华侨新村社区、富春社区、大门山社区、兰溪社区、万安社区、锦绣社区

地理环境

蕉城区,位于中国海岸线和太平洋西岸中点,又处于大长江经济板块与粤港大珠江经济板块的融汇中心点。北纬26°31′—26°58′,东经119°08′—119°51′。

地形地貌

地处闽东山地北部,为鹫峰山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状下降,大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上,为沿海地势最高的县市。全区最高峰第一旗,海拔1479米;东部高丘陵坡度较大,多直逼海岸。霍童溪两岸和部分沿海分布低丘陵、河谷冲积平原和断续海滨平原。岛屿20多个。

水文

  • 水系

宁德境内水系发育,呈树枝状展布,主河道由西向东入海。主要河流霍童溪,干流长126千米(境内68千米),流域2244平方千米(境内517.5平方千米),支流有赤溪等;七都溪长58千米,流域334平方千米。主要湖泊东湖,面积3平方千米;人工湖金涵水库面积72公顷。

霍童溪

为闻名全省的“五江三溪”之一。源于鹫峰山脉北段和洞宫山脉南段之间,全流程在柏步村以上河面窄小、坡降大,柏步村以下河面开阔,坡降小。

七都溪

宁德市第二大河。发源于境内第一旗东麓,往东南流至山园附近汇入溪坂尾溪。流域内河床陡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大金溪

发源于宁德、罗源、古田3个市、县交界处的顶旗峰(展旗峰),其中上游多峡谷急流,水力资源丰富,出竹林院口后流势顿缓。

  • 水位

境内水位在季节和年际间的变化都较大,由于地形关系,境内降水以中、西部为境域暴雨中心,多年平均年降水深2100毫米以上。

气候

年平均气温19.0℃;1月平均气温9.6℃,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2.4℃;≥10℃积温6111℃。年降水量2013.8毫米,无霜期317天。

春季:2月中旬开始,除高海拔地区外,各地霜冻终止,气温呈波浪式回升。季内盛行风向由北逐渐向南,雨日增多。春分前后,遇有冷空气过境,短时间有东北向强风,气温低于12℃,多为阴雨天气。4、5月为梅雨季节,气温回升至20℃以上,雨日也增至20天以上。但仍偶有冷空气南袭,此时常有“五月寒”(为时3天,气温≤20℃)出现。

夏季:梅雨终止,月平均气温升至25℃以上,进入7月后有时高达35℃以上,天气炎热。季内多为东南风或西南风,台风频繁,局部有雷阵雨或台风雨,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是一年中的相对干、热期。

秋季:此时夏季风转为冬季风,气温渐低,降雨明显减少,天气晴爽。有些年份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小股冷空气不易南下,形成“秋老虎”天气。9月下旬,有强冷空气过境,出现“秋寒”(气温≤20℃)。11月以后,内陆山区已见初霜。

冬季:气温急骤下降,霜日渐多。内陆少数地方出现冰冻和雪,雨水稀少。1月份最冷,不论山区或沿海,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

自然资源

蕉城区,花岗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丰富。林、果、茶、牧、山场别具特色;溪河密布、水量充足,水电资源丰富;海域滩涂辽阔,水产养殖品种繁多。

人口

1949年时,宁德县有45530户,161686人(其中男93050人,女68636人)。1959年,增至52198户,200348人。1960、1961年,分别减至49215户,189370人与51074户,186553人。此后,全县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1992年,(县级)宁德市有85460户,371079人(其中男197712人,女173367人),比刚解放时增加39930户,209393人,分别增长87.7%和129.5%。

据《宁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蕉城区人口429260人,占宁德全市的15.21%。。

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6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9.5%,比上年末提高8.5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为9.97‰;死亡率为5.6‰;自然增长率为4.37‰。年末户籍人口数(包含东侨)为538674人,其中男性271273人,女性267401人,总户数(包含东侨)178310。[1]

政治

蕉城区人民政府区长,区委委员、常委、书记:何必良[5][6]

副区长:钟玲玲、陈新超[7]

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8.59亿元(含东侨),比上年增长2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02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789.46亿元,增长42.3%;第三产业增加值261.11亿元,增长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4656元,比上年增长27.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比上年回落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1.8%,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8%,比上年回落7.6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4512人,完成年预期目标任务110.7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4人,完成年任务107.7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146人,完成年任务307.11%;城镇登记失业率4.80%,在年度控制目标5%以内。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公共财政支出41.70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完成总产值9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9445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6600亩,减少939亩;油料种植面积7136亩,减少321亩;蔬菜种植面积71779亩,减少6210亩。全年粮食产量26200吨,比上年增加281吨,增长1.1%,其中稻谷产量20106吨,增加501吨,增长2.6%。

2021年,全年肉蛋奶总产量15196吨,比上年增长12.5%。肉类总产量13276吨,增长16.4%,其中猪肉产量11667吨,增长26.7%。生猪年末存栏12.05万头,下降21.1%;生猪出栏15.22万头,增长26.4%。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22.17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淡水产品产量0.565万吨,下降19.2%;海水产品产量21.61万吨,增长3.5%。[1]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不含东侨,下同)增长74.8%;总产值增长83.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9.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32.1%;轻工业增长74.2%,重工业增长31.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的17个行业大类中,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下降11.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8.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9.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2.7%,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4.4%,汽车制造业增长217.6%,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2.99亿元,比上年下降2.0%。蕉城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33亿元,增长1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66万平方米,增长8.4%;竣工产值75.92亿元,增长22.0%。[1]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东侨)比上年增长27.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9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6.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1.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1%。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9%。商品房销售面积92.44万平方米,增长29.7%;商品房施工面积337.84万平方米,增长21.1%;商品房竣工面积9.48万平方米,下降84.8%。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88亿元(含东侨),比上年增长7.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户商品零售额38.65亿元,增长15.0%;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商品零售额133.23亿元,增长5.6%。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5.10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20.23万户;互联网用户142.78万户。

2021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09.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48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4%、10.5%。

金融

2021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1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住户存款285.99亿元,增长9.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87.30亿元,增长28.7%,其中短期贷款196.99亿元,同比增长27.5%,中长期贷款完成740.81亿元,同比增长19.9%,票据融资完成79.47亿元,同比增长13.9%。[1]

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德县人民政府接管县内中小学,推行新教育,废除部分旧课程、课本,增开新课,学校向工农兵开门,大力发展成人业余教育,扫除文盲,推行“速成识字法”,大办冬学、民校,实现一乡(村)一校,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事业盛极一时。儿童上学率达80%,人人学文化,个个学讲普通话,成为当时的历史潮流。

“文化大革命”期间,蕉城区教育事业遭受破坏。“停课闹革命”,搞大辩论、大串连,教师处于欲教不能、欲罢不忍的困境。直到1969年才复课,教育质量曾一度严重下降。70年代初,随着地区行政公署从福安搬迁蕉城区,高等、中等专业学校相继创建,蕉城区县成为闽东教育中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教、初教、中教、职教、成教齐头并进。1987年,蕉城区县“四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实现了蕉城区普及初等教育的历史重任。1989年蕉城区市实现“一无二有”(无危房、有教室、有课桌凳)。90年代初期,市委、市府实施以智兴市的战略决策,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教育薄弱环节,主攻初中,多渠道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取得成效。1992年,蕉城区市幼儿园班级数达286个,教职员工453名,入园的幼儿10895名(含学前教育幼儿1557人),占全市幼儿总数的49.67%;小学达651所,在校小学生47499名,教职员工2238名,学龄儿童入学率占99.46%,年巩固率占98.88%,毕业率占87.42%,其中14周岁毕业率占9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占68.6%,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宁德市前茅。全市普通中学19所,在校中学生13248名(其中高中生2026名),教职员工1042名,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98.05%,毕业率94.2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9.89%。普通中学教学质量较高,初中毕业会考综合比率达79.59%,居宁德市首位;高中生参加全国统考,录取率高,居宁德市前列。

2021年,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412人,在校生1149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45人,在校生3962人。普通高中招生3731人,在校生10137人,毕业生273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81%。初中招生9274人,在校生24609人,毕业生6026人,初中入学率98.75%。普通小学招生10420人,在校生58911人,毕业生8769人,小学入学率99.99%。特殊教育在校生22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661人,入园率99.03%。[1]

宁德第一中学

宁德第一中学(Ningde No.1 High School)位于宁德市,创办于1940年2月,1978年4月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17所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9年秋开始向独立高中设置过渡,2001年秋转制为高级中学,2006年4月评为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共有41个教学班,在校生约2100人;教职工171名,高级教师77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40人,教师中硕士毕业生4人,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或在读15人,在读教育硕士4人,办学规模及教育教学成效均居宁德市前列。

宁德高级中学(宁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宁德市高级中学是一所市属高中,享受省二级达标中学待遇。其前身为宁德师范学校。2001年正式转型为全日制高中。2004年,第一届毕业生高考,由于骄人的成绩,让这所当时还遭人质疑的学校脱颖而出。 学校地处翠屏山麓、东湖之滨,港口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内。占地面积40多亩,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畅达,是莘莘学子求学之地和成才沃土。学校曾被评为省“花园式单位”、市“文明学校”、市“平安校园”。

宁德师范学院

宁德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福建省宁德市区,依山面海,环境优美。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210亩(其中新校区993亩);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其中新校区20万平方米)。学院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 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 层次的宁德师范学院。建校50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两万八千多名合格人才,获得国家教委授予的"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的表 彰,两度被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评为"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五届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方针,同国内外30多家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办学格局。 学院今后发展的定位和目标是:立足宁德,面向海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突出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努力建成高水平、多科性、应用型的地方特色强校。

科技

2021年,年末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家,截至2021年12月,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346件,2021年全年蕉城区PCT专利905件,专利授权总量1059件。

医疗卫生

蕉城区医药行业历史悠久。早在西晋,医药家葛洪就在蕉城区支提山上研制丹药,东晋王玄甫在三都笔架山等处研究养生学和人体科学。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县公署设惠民药局,从事中医研究活动。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县衙门设立医学训科,作为管理机构。清道光二十五年(1885年),县城已有药铺(店),当时,百姓求医问药皆为中医中草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加拿大人韩美宝在蕉城区创办圣教妇幼医院,西医西药开始传入蕉城区,并开始分设内科、外科、妇产科等。1949年前,由于社会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疫病丛生,群众缺医少药,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求助于巫医神汉,造成不少悲惨结果。

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建立防疫保健机构,壮大卫生队伍,消灭和控制天花、鼠疫等传染病,医疗技术迅速发展。

2021年,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21个(包含个体开业、门诊部,不包含宁德市医院、康复医院、中医院),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12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2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02人,注册护士669人。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714张。

人民生活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535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地域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65元,增长10.0%,居全市第二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33元,增长10.7%。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24714元,增长14.8%。按地域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865元,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21元,同比增长18.0%。 [1]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数205027人,比上年增加92816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9825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5444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931人,比上年增加1510人;2021年共有城市低保599户999人,共发放城市低保金567.59万元,新增80户110人;共有农村低保2970户6014人,共发放农村低保金3042.14万元,新增453户798人。2021年城乡特困人员共计1844人,其中失能特困人员221人,已集中供养168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679.93万元,其中基本生活支出2106.80万元,护理费用支出573.13万元;新增特困113人,注销特困140人。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85573 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6%。

2021年植树造林完成13401亩。其中:“三沿一环”森林景观带1044亩;“两带一窗口”绿美示范片101亩;“四旁”绿化140亩;松林改造提升10895亩;木本油料示范基地111亩;其它造林更新1110亩。森林抚育完成40901亩;封山育林完成13764亩。完成霍童溪沿岸绿化美化桃树种植541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7个,完成洋中镇田地村、梧洋村、九都镇扶摇村等3个村6株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工作。蕉城区森林覆盖率为67.56%;森林蓄积量达598.32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为107673公顷。

2021年,全区共有家庭林场13家,农民林业合作社64家,林业龙头企业8家。2021年培育区级家庭林场示范场和区级农民林业合作社示范社各1家;安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闽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省林业局确认为2021-2023年福建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已经启动。

2021年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为99.2%,空气质量年度综合指数2.64。区域噪声均值53.9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均值66.5分贝。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区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8起,死亡8人。其中,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商贸制造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建筑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1]

文化艺术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1]

霍童线狮

霍童线狮,又称抽狮,其流传于闽东历史文化古镇霍童镇,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游艺表现形式。线狮表演主要通过艺人对线狮头索、尾索及腮索的拉动和操纵来表现狮子的动作和表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乔装动物的杂技节目,堪称中华绝活。传说隋代谏议大夫黄鞠公曾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当地以举办“二月二”灯会的方式来纪念他,线狮表演是“二月二”灯会中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舱区,即每个舱区与舱区之间密闭而不相通。这样的结构所起的作用是,被分隔成若干舱的船舶在航行中万一舱位破损一两处,不至于导致全船进水而沉没。只要对破损进水的舱进行修补堵漏,可使船继续安全航行。除此之外,船舶的功能主要是运载货物,在有水密隔舱的船舶上,货物可以分舱储藏,便于装卸与管理。[8]

旅游

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北距温州280公里,南离福州100公里。全区面积1537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70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多人,是宁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蕉城区地处中国东南“黄金海岸线”的中点,位居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三个经济发达区的中心区位,是中国东南沿海各大经济板块产业承接的战略要地和重要连接点,也是闽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基地。随着闽东铁路、公路、机场、码头建设的推进,“游在闽东,吃住蕉城”格局基本形成,蕉城逐渐成为宁德的旅游集散中心。

蕉城区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佛国仙都,海上天湖,百里画廊”之美誉。

乘坐动车,厦门出发到宁德需二至三个小时,福州出发仅需半个小时左右,宁德火车站位于蕉城区。交通十分方便。

蕉城明清古街区

城区内古迹众多,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天后宫,道光年间建成的蔡氏家庙,明代土堡凉亭,树根包墙留扇门。

城西郊建戚继光公园,有白鹤鼻山,山中有众多历代文人骚客所留摩崖石刻。东北郊有天王寺景区,镜台山与南郊玉女峰为市区左弼左辅,玉女峰麓南漈山公园有飞瀑流泉、怪石奇岩。始建于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报恩寺,寺内有两座宋代石塔。城区大华路15号黄承志故居月爿坪(故居厅内悬挂牌匾五面以及两道清光绪年26间圣旨)。天后宫(妈祖庙)为1937年国共合作谈判地点。城区鹏程境中南路马厝里14号的古民居-绣花楼,始建于万历年间(1573-1619)占地345平方米木构建筑;西阔七间,进深四间,整个建筑分大厅和绣花楼,两部分;1992年12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区与太平天国事件有关的云南按察使蔡步钟之官邸——“廉访第”。城区环城路宋绍兴元年建成的城隍庙。除外还许多特色古民居,南庐、耐庐、恬庐、紫气东来居等。城区正月游神分为鹏程境、鸾江境、鹤成境、登龙境、龙门境、龙光境。

三都澳

三都澳位于宁德市东南部,为闽东沿海的“出入门户,五邑咽喉”,澳内水深波平,岛礁形态各异,峰奇石怪。在绵延 1.84 万公里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部,它就是“世界少有,中国第一”的天然深水良港,被誉为“海上天湖”。三国时,孙吴政权在这里造船;明嘉靖时,戚继光在这里平倭漳湾横屿(洪水岛)是戚继光抗倭胜利纪念地;清朝在这里建立大清帝国电报局;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要把这里建成东方大港。如今的三都澳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还是闻名遐尔的旅游风景区。

三都澳旅游区景点多集中在三都澳东南部,可分为斗姆岛景区、福海关遗址景区、青山景区、笔架山景区和鸡公山景区五个部分,此外还有海上渔城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三都军港观赏和海上景观游赏等三大游览点。

【福海关遗址景区】[哥特式教堂]—[修女院]—[福海关]
【斗姆岛景区】[“天人合一”]—[仙趾石]—[斗姥神像]—[金鼠跳崖]—[斗姥亭]—[斗姥广场]—[斗姥迷宫]—[海滨栈道]—[螺壳岩]—[知海亭]—[七星广场]

霍童古镇及支提山

霍童镇位于蕉城区西北缘,全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霍童溪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历史上是屏南、周宁等县的重要交通通道和水运枢纽。距今三千至四千年的夏、商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据《寰宇》昔有仙人霍桐住霍桐山,在唐天宝六年(747)改霍桐山为霍童山。从初唐至北宋期间,曾三次被朝廷敕封为“天下第一洞天”,是中国东南道教之发祥地。霍童溪两岸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文昌阁、黄鞠故里、邑坂八卦村等古建筑群。霍童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霍童线狮、霍童铁技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月二”灯会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霍童古镇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名镇,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驴友好评名镇。

支提山,位于宁德市蕉城区西北部的霍童镇,总面积为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5平方公里,地处鹫峰山脉中段南麓,山岭纵横交错,山峰险峻,其间植被茂密,古树参天,种属繁多。共有8个植被类型,141群系,100多科,500多种类。其中,有名的古树有虎贝的杉木王、霍童石桥的古香樟和古榕树。支提山方圆百里,群峰拔地,层峦叠嶂,溪涧纵流。有99座山峰,山峦绵亘25公里,俯瞰全景,呈千叶莲花状,佛界称之为莲花藏世界。唐末列为中国名胜“三十六洞天”之一,明代永乐帝题赠“天下第一山”,支提寺(华严寺)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

支提山是天冠菩萨道场,历史上与华夏四大名山齐名,为我国佛教之圣地;叶飞、曾志、陈挺等革命先辈都在九都“苏区”留下了光辉足迹,支提寺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诞生地,现已列入国家“十二五”红色旅游规划;支提山川灵气,远近有九十九峰,古称“闽国东岳”,现为东南沿海的天然动植物园,已成功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

支提山还蕴藏着众多形状与名称交融的峰峦,如菩萨、维摩、帝释、幢幡、钵盂、宝盖、悬钟、合掌等,惟妙惟肖,组成一幅庄严佛国的天然画卷。天然石窟的那罗岩,上无片瓦的那罗寺嵌在石窟之中,被佛界赞为“震旦佛窟”。幽隽多姿的辟支岩,石壁连亘十余里,有罗汉洞、灵源洞、雨花岩、珍珠帘、“千圣同居士”摩崖等为“辟支佛地”。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支提山亲笔题写 “中国支提山”。支提山有华严寺、那罗寺、辟支寺和金灯寺,有天冠菩萨道场和毗卢遮那佛。

支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距蕉城区40公里,佛教经典《华严经》载:“东南方有名曰支提,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常住说法”,故称支提山为天冠菩萨道场。历代僧侣多云游此地,盛时住僧千余人,一度显赫江南,蜚声佛教界。这里的支提寺是闽东仅有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也是国家认定的“福建历史名刹”之一。明代以来,支提山被誉为“仙巢佛窟”。境内的霍童是道教的圣地,东南道教的发祥地,历代修真道士探秘于此,道家认为在此修行是最好的神仙洞府。支提山整个名胜区分为支提胜场景区、古瀛仙池景区、霍童洞天景区和那罗辟支四大景区。

推荐景点:[霍童溪]—[华严寺]—[睡美人]—[支提山]—[华阳宫]—[文昌阁]—[鹤林宫]—[仙岩寺]—[明清古街]—[线狮馆]—[厘头馆遗址公园]—[黄鞠故里]—[山下村桐油坊]—[莒洲]

中华畲家寨上金贝

上金贝“中华畲家寨”景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距宁德市中心6公里,海拔325米,人口303人,是一个具有悠久人文历史的村落。上金贝已拥有“全国文明村”、“福建省4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宁德最美十大乡村之一”、“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国家AA级景区”等荣誉和称号。上金贝“中华畲家寨”景区是在上金贝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个景区,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畲族风情浓郁,景区内开发有葡萄沟、观赏荷花池,向日葵、蜜柚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和农事体验区。

畲族风情文化

上金贝村是一个纯畲族的行政村,畲族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习俗保存完好,畲族服饰琳琅满目,畲家美食独具特色,每年农历三月三这天当地的畲族群众都要穿着传统畲族服饰,表演特色舞蹈,对唱纯朴畲族民歌。畲族文化是该景区的核心内容,也是其竞争力之所在。

历史探秘

近年在上金贝村的后山发现一座似塔似墓的古墓,其舍利塔上刻有:“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经多方考证和诸多实物佐证,专家认为,古墓塔碑上刻的那个“御赐金襕佛曰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真实身份就是明代“靖难之役”之后仓惶出逃、不知所踪的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由此揭开了600多年来的一个历史谜案,引起史学界的关注,而该古墓也成为人们历史探秘的热点。在古墓的不远处有一座始建于唐朝年间的古刹“金鄁寺”,有证据表明建文帝曾隐身在此出家。而围绕着寺庙的是古人吟诗称颂的“金贝十奇”的景物。

洋中镇千年古镇文献之里

洋中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西部,镇区所在地海拔34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是蕉城区西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是以生态农业及加工为主,集商贸、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宜居城镇,素有“宁德好西乡”的美誉。2016年,洋中镇被认定为福建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洋中水利风景区拟划分为管理服务区、梦里水乡休闲区、古村落文化展示区、水生态涵养保护区、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区、滨水休闲带等六大块,整合开发龙潭瀑布、林坂水库、三溪水利自然景观,打造宜居的城市水环境,形成集历史文化展示、特色农业观光体验、滨水休闲游憩、水利科普教育、水上娱乐、康体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风景区。景区按照科学合理开发,现已建成“梦里水乡”休闲园、北洋现代农业观光园、好西乡广场、小长潭、影视基地等。

东山村,旧名东山下,是福建省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地处洋中镇镇区东部,寨顶山西南麓。村落整体格局为坐南朝北、依山而建,村落南面和东面为山体,北面为农田和河流、西面为河流,布局独特。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建筑沿着山体层层升高。整体村庄布局呈太师椅,是拥有1000多年历史,3000多人口的古村落,是一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村落依山而建,三面临水,东皋十景有“东山月霁”、“环水波光”、“花洲鱼泳”、“大坂耕耘”四景在东山。现存几十座保留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东山古街、古戏台等人文遗珍。古建筑有柳州祠、古戏台、圣母宫、状元及第、六扇房、红白大厅等。村里有民间艺术铁技、陈靖姑信仰等民俗。历史上有南宋陈纪,陈汜,陈彬,陈玑,陈华等名人。

天湖村位于洋中镇西部,是福建省特色景观名村,距镇区约14千米,西南与古田县相接,北与虎贝乡相连,东部与山阜、前路毗邻。交通便捷,是久居闹市的市民回归、亲近大自然首选之地。辖1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48户,1060人,常驻730人,耕地1134亩,林地16721亩。天湖景区内有万亩牧场、奇石怪物、龙潭瀑布、天湖鲤鱼溪等景点。天湖村内,一条小河穿过,流水潺潺,白墙黛瓦,山水相和,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位于洋中镇西部的天湖村,海拔968米以上,具有良好的高山气候条件,高山资源丰富,天湖夏季凉爽,无炎热之感,乃城区居民避暑胜地。天湖村内植被茂密,拥有天湖林场,植被覆盖率达80%。一条鱼溪贯穿全村,小桥流水人家,房屋错落有致,树木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的乡村美景令人陶醉。天湖村境内风光独特,拥有万亩草场、鲤鱼溪、龙潭瀑布、后山天然氧吧、百年红豆杉等自然景观以及人工湖、独木桥、水尾宫、流米亭等多处人文景观,构成了美丽生态的旅游乡村。繁茂的珍奇树种,风光独特的万亩草场、人工湖、独木桥、天湖公园等多处景观,将这个小山村打造成风光绮丽的旅游胜地,尤其是做足了“水”文章,成为千米高山上的“江南水乡”。天湖村从宏观角度,综合自身优势,开展的观光农业各式各样,多姿多彩,乐趣无穷。如:大棚种植采摘园区、CS野战基地、马鞭草园、万亩草场、围猎场、垂钓场、天然泳池、油菜花园、高山篮球场、特种菜园等。

水韵故居魅力贵村

贵村村位于九都镇东北部,村内平原广阔,属霍童溪冲积而成千里沃野。优秀的土壤及气候条件,在隋唐时期就引来人们在此定居,千百年来农耕文化传承发扬,域内的枇杷、茶叶、油茶、竹木等农林资源丰富,其中“支提山”枇杷品牌更是享誉周边。通过“美丽乡村”项目的支持,已完成贵湖景观区、旅客接待中心、滴水观音景观区、水车景观区和松林半岛房车露营基地一期(烧烤区、房车停泊区、帐篷露营区、休闲木屋、亲水平台、垂钓区)建设。

下一步除了将继续按照“水韵故居”建设主题,沿河岸打造特色亲水旅游区外,还要进一步向内部纵深,充分挖掘贵村历史人文资源,利用明清古民居,古街等历史文化资源,开拓旅游业态。一是完善松林半岛房车露营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新建4300㎡游泳池一座、700㎡儿童游乐区一个、350㎡酒吧一间、600㎡卡拉OK一个、5000㎡树上探险运动区一个、900㎡购物街一条、2500㎡餐厅一个、600㎡激光电影区一个、2000㎡管道屋住宿区一个,进一步完善、拓展现有烧烤区、帐篷露营区、休闲木屋区域面积。二是纵深挖掘特色古民居旅游资源。贵村古民居具有典型的闽东建筑风格,青砖黛瓦、飞檐翘脚,高高的马头墙兼具徽派韵味。村内还有元末大厅4幢,元末宫2座,宋代宫1座,清代古民居70多座,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现规划按照“修旧如旧”的标准,对现存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恢复其使用价值。利用古民居独特的外部造型和坐落,引导发展民宿、酒吧、手工艺品展示商店等。三是持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文化娱乐项目建设。做好旅游标示系统建设、旅游服务指南编制、导游培训等工作,完善服务体系;做好农家乐、旅游民宿经营者的引导和业务水平培训,计划在现有家数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经营点,形成市场竞争,促进服务水平提高。新办亲水运动旅游文化节、古村落寻根(摄影)之旅等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借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蕉城市区景点

1、南漈公园

南漈山位于宁德市城区西南部,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是风景区,“山水在城中,城在画幅中”。公园共有湖滨、南漈、龙湫、南峰、白鹤五个景区,白云寺、飞泉寺、龙湫寺、南峰寺,山上夫妻瀑布是宁川十景之首,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仕途第一站在宁德县任主薄,经常在公园里吟诗作画;电视连续剧《聊斋》中的《花姑子》《翩翩》在此拍摄外景;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携夫人朱琳曾在此种下纪念树。这里层峦叠嶂,翠峪飞泉,茂树奇石,宛若大自然刻意构思所成;而摩崖石刻、庙庵古刹的点染以及现代园林的建筑,又平添了人文气息。进入公园门,接纳你的是万米大草坪,沿南漈山脚拾级而上,身旁是草木扶疏,耳畔是泉流叮咚,移步换景,或岩突石,或飞瀑柔湖,目不暇接。

南漈的景观大抵可分三个层次:下秀、中奇、上幽。山脚下繁郁的花草引你走进翠秀的南漈世界;山腰处景观最多,五莲潭、南漈飞淙、陆游像、时芳亭均在此处;再往上走,林越深,路愈滑,则到了苍沉清幽的龙湫景区,在这里可领略南漈首瀑和古刹龙湫寺的风采,以及罕见的百年银杏、茶树。龙湫之上便是直冲云霄的南峰了。南峰之上便上白鹤岭,一览全区风貌、三都澳风光。
2、白鹤岭古官道

唐以前是宁德县通往省城福州的大道,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原始风貌,约有二十里的古道、十几株名木古树(清代雍正年间古柳杉8株、一株古榕胸围达6米)、若干摩崖石刻、2座明代古烽火台遗址。
3、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

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面积约3800亩,属宁德城区的治洪区。半天然湿地面积5200亩。现有东湖因其气侯、自然环境较佳,湖区大面积养殖贻贝等原因,具有众多种群数量的珍稀水禽分布,实属全国罕见。根据湿地鸟类资源连续调查,共发现水鸟8目9科48种,约有1.5万只。是福建省水禽资源的重要分布区,是各类水禽的理想栖息地、越冬地和迁徙地,实属全国罕见。东湖湿地现已建成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包括南岸公园与北岸公园。
南岸公园开工于2005年初,2007年6月完工。占地21.9公顷,总投资4700万元。里面有金苹果广场、流水挡墙、波光粼粼的人工湖等。南岸景观景色怡人。有木桥,有展厅,有玻璃桥,有海边歇亭,那惊险刺激的“巨石阵”,更给她添加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北岸公园位于南岸公园对岸,面积10.7公顷与南岸公园、塔山、彩虹桥遥相呼应。景观分东西二区:东区由东入口、游船码头、长江支队纪念亭、停车场、园路及滨水风光带、膜亭沙滩区等组成;西区则由西入口、亲水平台、西区廊架、园路和绿化苗木等组成。附近的宁德市规划展示馆、宁德市艺术馆、商住楼、五星级大酒店等建筑流光溢彩。天渐渐暗了,但五光十色的景光灯、路灯、霓虹灯又把周边景色点缀得分外妖娆。南北岸景观公园自建立以来,已经成为宁德人休闲的好去处。
友情提示:
1、徒步旅游者在动车站下车后,可乘坐宁德公交6路车(汽车南站到火车站)在21站点(南漈路口)下车,向右转弯沿南漈路直走300米左右到达公园门口。在宁德汽车南站下车的,可乘坐4路公交车到13站点(南漈路口)下,向右转弯沿南漈路直走300米到达公园门口。2、城区可乘坐的士到达东湖南岸公园和北岸公园或者乘坐公交车前往。
3、南漈公园、南岸公园、北岸公园对外免费开放

蕉城周边登山推荐

虎贝桥头狮子峰,“幽谷隐龙潭,深山藏古寺”。宁德第一旗山,海拔1497米。为蕉城最高峰,其形如旗。

兔耳岭景区位于堂义村后山,与第一旗山山脉相连,山势以,石怪,松奇,云 海,千层山,陡而不险,高而不危。景点路线待开发,将是宁德未来旅游的重点项目。

地方特产

蕉城区为福建省茶叶、枇杷、商品牛生产基地之一,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晚熟龙眼之乡。晚熟龙眼以果大、核小、肉厚香甜、清脆爽口享誉全国;“大山银毫”、“茉莉春毫”、“天山绿茶”茶为上品。农副产品还有稻米、茉莉花、白木耳、蘑菇、香菇、花生、油菜籽、油茶籽、油桐籽、桃、李,青山柚、溪边柿著名,兔毛,淡水鳗、鲢、草鱼,大小黄鱼、马鲛、鲳、鲨、墨鱼、带鱼,梭于蟹、对虾,海带、紫菜、牡蛎、蛏,名产大黄鱼、二都珠蚶、漳湾熨斗鲟,禽畜良种闽北白鹅、福安水牛。工业有食品、电子、鞋帽等门类。

传统名产霍童仁宇剪刀、蕉城马记竹枕、虎黄家蒸笼。

获得荣誉

2018年12月13日,蕉城区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9]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年12月3日,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司法厅评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

2021年4月,“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公布,蕉城区在列。[1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