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铁路(中国境内建成使用的高速铁路)

由网友(温柔的昵称六个字 比较温柔的六个字id)分享简介:中国低速铁路(China Railway High-Speed,简称CRH、中国低铁),是指中国境内修成应用的低速铁路,为今世中国沉要的1类接通根蒂根基举措措施。[一]其用处是供动车组低速行驶,分为客运博线铁路、低级客货共线铁路两种。其设计速率每一小时二五零公里(含预留)以上、列车始期运营速率每一小时二零零公里以上。中文名中国低速...

中国高速铁路(China Railway High-Speed,简称CRH、中国高铁),是指中国境内建成使用的高速铁路,为当代中国重要的一类交通基础设施。[1]

我国 多余 的高铁站 建成三年没有高铁,距离昆明南站很近

其用途是供动车组高速行驶,分为客运专线铁路、高级客货共线铁路两种。其设计速度每小时250千米(含预留)以上、列车初期运营速度每小时200千米以上。

中文名

中国高速铁路

技术定义

设计时速250公里及以上的客专[2]

普及车型

和谐号列车(CRH系列动车组)

铁路等级

高铁级

范围

中国境内

英文简称

简称CRH

运营里程

25000公里(截至2018年3月5日)

外文名

China High-speed Railway

轨道特征

一般用无砟轨道、个别用有砟轨道

列车类型

构造速度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

主要用途

客运专线铁路、高级客货共线铁路

中文简称

中国高铁

用途

供动车组高速行驶

标准体现

路基建设、高速动车、通讯调度等

基本简介

2009年试用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009(试用)》规定:﹝2.1术语:2.1.1高速铁路high-speed railway:新建铁路旅客列车设计最高行车速度达到250km/h 及以上的铁路。﹞本意是客车运行的铁路,但表意不到位,后来使用客运专线术语;而且,总则将高铁划分为近期高铁和远期高铁(近期兼顾货运)。

新规定

根据中国国家铁路局网站科普短文“什么是高速铁路?”:﹝中国高速铁路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3]

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因此正式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截至1990年,世界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目标从原160千米/小时提高到200千米/小时以上,部分国家高速铁路上列车试验速度已超过400千米/小时。同一时期,中国人口总数量已达11亿人,仅有5300多千米铁路承担全国70%以上货物周转量和50%以上旅客周转量。其中,中东部地区铁路6条干线铁路承担全国铁路80%客运量,日均使用能力缺口50多万人次、缺少旅客列车220余对,部分列车超员100%以上。全国客运列车平均旅行速度40千米/小时以内,客货运输能力互相制约矛盾严重。

预备阶段

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备型高速铁路机车。

过渡阶段

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公里/小时。

快速铁路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快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实施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快速铁路达6003公里,采用CRH动车组。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2004年第四次中国铁路大提速起的快速铁路建设引进加创新,攻克了九大核心技术,探索了高铁条件。

高速铁路

2008年2月26日——中国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水平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铁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200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截至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9356公里。

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中国高铁列车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将大力提升中国高铁列车的核心创造能力,夯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底气。

2014年4月3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牵引电传动系统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

2014年10月22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高铁之脑”)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技术评审,获准批量装车,成为国内首个获准批量装车运行的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随后,装载中国北车自主化牵引系统的CRH5A型动车组在哈尔滨铁路局开展正线试验。

2014年,中国铁路新线投产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1.2万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西部铁路建设掀起高潮,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62.3%。

总结: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随后,京广高铁武广段、郑西高铁、沪宁高铁、沪杭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速铁路先后建成通车。

近年来,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最新科技大幅进军海外的标杆;中国高铁在海外高歌猛进,凭借高性价比和成功的运营经验,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有数据显示,中国中车的业务量在铁路装备行业、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已居全球第一名,中国高铁约占全球30%的市场份额。

2015年6月18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18日晚8时),中铁二院与俄罗斯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就中标的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的勘察设计部分与俄罗斯铁路公司正式签约。

2015年11月25日11时整,李克强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登上从苏州开往上海的高铁列车。[4]

2016年7月15日上午8时30分,代表着中国标准动车组试验任务的最高最新成果,一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从郑州东站出发,开始全新“试跑”。这是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11:19分两辆动车组以时速420公里在郑徐高铁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交会,新的动车交汇速度世界纪录就此诞生。此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上进行的综合试验,成功获取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运行能耗数据、振动噪声特性,探索了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系统关键技术参数变化规律,为深化中国高速铁路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空气动力学等理论研究和高速铁路核心技术攻关、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4]

2016年9月10日,连接京广高铁与京沪高铁两大干线设计时速350公里郑徐高铁开通运营。[5]

2018年3月5日,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多公里增加到2万5千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从9.6万公里增加到13.6万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万公里,新建民航机场46个,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

2018年6月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沈高铁启动高速动车组自动驾驶系统(CTCS3+ATO列控系统)现场试验,这标志着中国铁路在智能高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上取得重要阶段成果,中国高铁整体技术持续领跑世界。[6]

发展规划

2004年1月国家批复《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11月国家批复《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铁路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和60%。

2008年10月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达到1.6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重点规划“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四纵”客运专线即:一是北京~上海客运专线,包括蚌埠~合肥、南京~杭州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三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包括锦州~营口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四是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四横”客运专线。一是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二是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三是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四是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同时,建设南昌~九江、柳州~南宁、绵阳~成都~乐山、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丹东等客运专线,扩大客运专线的覆盖面。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建设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通过建设京沈、商合杭、京张、南昌至赣州等客运专线,建成以京沪、京广、京哈、沿海、陇海、太青、沪昆、沪汉蓉为主骨架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同时配套建成贵广、合福等高铁延伸线,形成触角丰富、路网通达、运力强大的中国高速铁路网络。[7]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高速铁路1.2万公里以上。

2008年修订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确定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2011年《十二五规划》提出,建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建设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干线,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郑州至重庆等区际干线,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

年度规划

2019年1月2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上,铁路总公司提出2019年确保投产高铁新线3200公里。[8]

四纵四横

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是指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长途高速铁路。中国中长期铁路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全长将达到16000公里。

“四纵”客运专线,即: 一是北京~上海客运专线,包括蚌埠~合肥、南京~杭州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二是北京~郑州~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三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包括锦州~营口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四是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四横”客运专线。一是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二是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 三是青岛~济南~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四是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八纵八横

"八纵八横" 是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

“八纵”通道包括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

“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发展现状

自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高速铁路在中国大陆迅猛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以“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建设全面加快推进,建成了京津、沪宁、京沪、京广、哈大等一批设计时速350公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铁技术体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系统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成功搭建了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技术平台,研制生产了CRH380型新一代高速列车。[9]

350

以下高铁按照通车或计划通车顺序排序,未通车的包括已经开工建设的高铁和列入国家公开报道建设计划的高铁。

  • 京津城际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天津),全长12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它京津城际北京段全长49.3千米,其中高架线42千米。是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世界最快的高速铁路。2008年8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 武广高铁

武广高铁(武汉-广州)是中国大陆第一条350公里每小时高铁,为京广高铁的南段,设计时速350公里。2009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 郑西高铁

郑西高铁(郑州-西安),经河南、陕西两个省份,设计时速350km,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全长505公里,郑州至西安历时最快1小时50分。2010年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

郑西高铁是中国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首批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之一,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横四纵”客运专线中的徐兰高速铁路中最先开工的一段,也是中国修建的首条穿越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郑西高铁亦是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全线百分之八十地段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全线正线桥梁一百三十七座,达三百一十二千米,在建设中首次采用提篮拱、V型墩、连续钢构件、高烈度地震区大跨等桥式。

  • 沪宁高铁

沪宁高铁(上海-南京)又称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运营里程301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2010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 沪杭高铁

沪杭高铁(上海-杭州),运营里程20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2010年10月26日正式通车营运。

  • 京沪高铁

京沪高铁(北京-上海),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

  • 哈大高铁

哈大高铁(哈尔滨-大连),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 京广高铁

京广高铁(北京-广州),始于北京西站,止于广州南站,全长2298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运营速度310公里/小时。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 宁杭高铁

宁杭高铁(南京-杭州),全长248.963km,该项目为客运专线,双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于2008年12月27日开工。2013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 津秦高铁

津秦高铁(秦皇岛-天津),为北部与南部的连接线,国家重要的高铁线路。2013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 合福高铁

合福高铁(合肥-福州),是京福高铁组成部分,北接合肥,南连福州枢纽。是继京津、武广、郑西高铁之后,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又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2015年6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

  • 成渝高铁

成渝高铁(成都-重庆),设计时速为350km/h,客运专线全长308公里,初期运营时速为300km/h。2015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 郑徐高铁

郑徐高铁(郑州-徐州),是徐兰客运专线东段的组成部分,西起郑州东站,东至徐州东站,设计时速350km。2016年9月10日正式开通运营。[5]

  • 沪昆高铁

沪昆高铁(上海-昆明),线路全长2266公里,设计开行时速350km/h,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2016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

  • 郑渝高铁

郑渝高铁(郑州-重庆),经河南、湖北、重庆三个省市,由郑万铁路、渝万铁路组成,设计时速250-400km。预计2019年10月河南段开通运营,郑渝高铁全段预计2021年开通运营。

  • 汉十高铁

汉十高铁(武汉-十堰),2015年12月2日汉十高铁全线开工建设。预计2019年底开通运营。

  • 商杭高铁

商杭高铁(商丘-杭州),起自商丘站,至杭州东站,设计时速350km。预计2020年开通运营。

  • 郑合高铁

郑合高铁(郑州-合肥),经河南、安徽两个省份,是一条中原连接江淮的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km。预计2020年中开通运营。

  • 西武高铁

西武高铁(西安-武汉),目标时速为350公里/小时,建成后西安到武汉最多只需2个小时。设计时速350km。预计2021年底开通运营。

  • 郑济高铁

郑济高铁(郑州-济南),经河南、山东两个省份,设计时速350km。预计2020年底开通运营。

  • 鲁南高铁

鲁南高铁(兰考-日照),经河南、山东两个省份,设计时速350km。预计2020年底开通运营。

  • 连徐高铁

连徐高铁(连云港-徐州),位于江苏境内,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预计2020年底开通运营。[10][11]

  • 盐通高铁

盐通高铁(盐城-南通),位于江苏境内,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预计2022年底开通运营。[12]

  • 京九高铁

京九高铁(北京-九龙),北起首都北京西站,南至香港九龙,设计时速350km。预计2022年开通运营。

  • 呼南高铁

呼南高铁(呼和浩特-南宁),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呼和浩特至南宁高铁通道,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干线。预计十四五期间开通运营。

  • 郑贵高铁

郑贵高铁(郑州-贵阳),目标时速为350公里/小时。国家重要高铁线路干线。

  • 郑银高铁

郑银高铁(郑州-银川),目标时速为350公里/小时。国家重要高铁线路干线。

  • 沿江高铁

沿江高铁(上海-成都),又名沪汉蓉高速铁路,起于上海,终于成都,串联长江沿线的22个城市,全程采用时速350公里的标准修建。

  • 武杭高铁

武杭高铁(武汉-杭州),促进鄂东、赣北、皖西南、皖江流域、皖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设计时速350km。预计2020年底开通运营。

  • 沿江城际

沿江城际铁路(南京-上海),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起自南京,经句容、金坛、常州、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至上海。

  • 川南城际

川南城际铁路(自宜段,自贡-宜宾),正线长度89.69km,速度目标值350km/h,全线共设车站5个,预计2022年建成。

  • 蓉昆高铁

蓉昆高速铁路(成都-自贡),全长全长176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预计2022年建成。

  • 广深港高铁

广深港高速铁路(广州-深圳-香港),由广州经深圳至香港,中国大陆段可达350公里、香港段为250公里。开通后广州南站到深圳北站只需25分钟。2011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 贵南高铁

贵南高铁(贵阳-南宁),2016年9月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时速350,2017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通车。

300

以下高铁按照通车或计划通车顺序排序,未通车的包括已经开工建设的高铁和列入国家公开报道建设计划的高铁。

  • 贵广高铁

贵广高铁(贵阳-广州),线路自贵阳北站起,至广州南站,基础设施设计速度为300公里/小时的无砟铁路。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250

以下高铁按照通车或计划通车顺序排序,包括已经开工建设的高铁。未开工建设的地方性城际铁路,规划存在不确定因素,不收录入本词条,参见城际铁路。

  • 京哈线秦沈段(秦沈客专)

秦沈客专(秦皇岛-沈阳北),建成于2003年,是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公里每小时,2007年铁道部将秦沈客专划入京哈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的一部分[13]

  • 衡柳高铁

衡柳高铁(衡阳-柳州),东起湖南省衡阳市,南止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与柳南客专对接,是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97.9公里,列车设计时速250公里每小时。2013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

  • 武咸城际

武咸城际铁路(武汉-咸宁),是武汉城市圈内一条连接武汉和咸宁的快速城际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每小时。2013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

  • 湘桂高铁

湘桂高铁(衡阳-南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连接湖南、广西两省区的铁路干线,也是广西北上进京快速大通道。全线于2008年12月11日开工。2013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

  • 柳南城际

柳南城际铁路(柳州-南宁),项目于2009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2013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

  • 武冈城际

武冈城际铁路(武汉-黄冈),是武汉城市圈内一条连接武汉市与黄冈市的快速城际铁路。2014年6月18日正式开通运营。

  • 武石城际

武石城际铁路(武汉-黄石),是武汉城市圈内一条连接武汉市与鄂州市、黄石市的快速城际铁路。2014年6月18日正式开通运营。

  • 成绵乐城际

成绵乐城际铁路(江油-成都-峨眉山),全长318公里,于2014年12月20日正式投运,是西南地区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

  • 郑开城际

郑开城际铁路(郑州-开封),于2009年12月29日开工,一期工程(郑州东站--宋城路站)201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

  • 郑焦城际

郑焦城际铁路(郑州-焦作),设计时速250公里,沿线设南阳寨站、黄河景区站、武陟站、修武西站、焦作站5座车站。2015年6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 金温铁路

金温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沿线设、金华南、武义北、永康南、丽水、缙云西、青田、帧埠站(预留)温州南7座车站。2015年12月26号日正式开通运营。

  • 哈齐高铁

哈齐高铁(哈尔滨-齐齐哈尔),列车设计运行时速250公里/小时。2015年8月17日正式开通运营。

  • 宁安高铁

宁安客运专线(南京-安庆),线路由南京南站至安庆站,设计速度目标值250公里/小时。2015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

  • 郑机城际

郑机城际铁路(郑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从郑州东站引出,终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015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

  • 渝万城际

渝万城际铁路(重庆-万州)是重庆主城到万州区的一条城际铁路,也是郑渝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万城际铁路全长约24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初期运营顶棚时速210公里。2016年11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

  • 汉孝城际

汉孝城际铁路(武汉-孝感),是武汉城市圈内一条连接武汉市与孝感市的快速城际铁路。2016年12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 武九客专

武九客运专线(武汉-九江),又名武九高铁。设计时速250公里。2017年9月21日正式开通运营。

  • 西成高铁

西成高速铁路(西安-成都),简称西成高铁,又称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自西安北站引出,入成都东站。2017年12月6日正式开通运营。

  • 郑太高铁

郑太高铁(郑州-太原),经河南、山西两省,设计时速250公里,预计2020年底开通运营。其中郑州至焦作段已于2015年6月26日通车。

  • 郑洛城际

郑洛城际铁路(郑州-洛阳),是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组成部分,2009年12月20日,由河南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和郑州铁路局共同出资组建的河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开始运转。

  • 成贵高铁

成贵高铁(成都-贵阳),起于四川省成都市,至贵州省贵阳市。预计2019年底建成通车。

  • 连镇高铁

连镇高铁(连云港-镇江),位于江苏省内由连云港市经淮安市、扬州市至镇江市的高速铁路,设计速度为250公里/小时,全长约305.2公里。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 徐盐城际

徐宿淮盐铁路(徐州-盐城),位于江苏省内由徐州市经宿迁市、淮安市至盐城市的高速铁路,设计速度为250公里/小时,全长约314公里。预计2019年底建成通车。

  • 哈牡客专

哈牡客运专线(哈尔滨-牡丹江)起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至牡丹江市。预计2018年底建成通车。

  • 牡佳客专

牡佳客运专线(牡丹江-佳木斯)经由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终至佳木斯的高速铁路,全长376公里,总投资378亿元,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全线设7个车站。 2016年实现开工,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 川南城际

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内江-自贡-泸州),正线长度130.96km,速度目标值250km/h(预留300km/h提速空间)全线共设车站7个。2015年底实现开工,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世界之最

运营时速最高——486.1公里

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CRH380AL“和谐号”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86.1公里。当时时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铁道部总工程师张曙光亲自试乘,并在驾驶室督阵,要求列车驾驶员冲到极限速度并长时间保持。

轮轨试验时速最高——605公里

2011年12月,由中国南车研制的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又称500公里试验列车,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落成,设计速度500公里,在高速列车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创造了605公里的最高轮轨试验速度。

世界等级最高的高铁——京沪高铁

2011年6月,京沪高铁建成投产,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它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全长1318公里。

要知道,连接中国最繁华城市的京沪高铁,可是非常受人欢迎的,2013年客流量过亿。2014年7月1日,在开通运营三周年之际,京沪高铁对外宣布正式盈利,按营业税口径计算,全年有望实现利润12亿元左右。

世界首条新建高寒高铁——哈大高铁

2012年12月1日,中国首条也是世界第一条新建高寒地区长大高速铁路哈尔滨——大连高铁投入运营。哈大高铁营业里程92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纵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线设23个车站。根据最近30年的气象记录,东北三省全年温差达到80℃,是中国最为寒冷、也是温差最大的地区。

世界单条运营里程最长高铁——京广高铁

2012年12月26日,全球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全长2298公里的京广高铁,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北起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南至广州,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有专题分析说,仅京广高铁京郑段2030年前对全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将达到2758.44亿元。

最惊人的高铁运量

这几年,高铁以方便、快捷、舒适征服了不少人的心。在京津、京沪、京广等线路,高铁也出现“一票难求”。2014年,有8亿多人次选择高铁出行,其中最繁忙的是京沪高铁,一条线就有过亿人次乘坐。[14]

运营里程最长

2014年,贵阳至广州、沪昆高铁杭州至南昌段和长沙至怀化段、兰新等一批高铁新线相继开通。截至2014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1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到1.6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一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15]

截至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16]

武广高铁正式运营时速创下世界之最

武广高铁在运行模式上,还首次开发了世界最先进的本线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与跨线时速250公里列车共线运行模式。武广高铁设计副总工程师曾小林说,这意味着中国高速铁路网络形成后,时速250公里的高速列车全部可进入时速350公里的铁路线上跨线运行。 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武广客运专线,全长1068.6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铁路。曾小林说,仅用4年多的时间,一次性建成100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17]

交会速度世界最高试验——郑徐高铁

2016年7月15日上午8时30分,代表着中国标准动车组试验任务的最高最新成果,一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从郑州东站出发,开始全新“试跑”。这是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11:19分两辆动车组以时速420公里在郑徐高铁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交会,新的动车交汇速度世界纪录就此诞生。此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上进行的综合试验,成功获取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运行能耗数据、振动噪声特性,探索了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系统关键技术参数变化规律,为深化中国高速铁路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空气动力学等理论研究和高速铁路核心技术攻关、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5]

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大连-沈阳首次运行

2016年8月15日6时10分,G8041次列车驶出大连北站,沿着哈大高铁开往沈阳站。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这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18]

京沈高铁最高试验速度将超京沪高铁

日前,京沈高铁辽宁段阜新北至黑山北区间立起接触网第一杆,标志京沈高铁全线站后四电集成工程开工。

京沈高铁辽宁段全长406.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工程包括全线电力、接触网、牵引变电、智能防灾安全监控、电磁防干扰、四电房屋等,由中铁电气化局承建。据中铁电气化局负责人介绍,京沈高铁将承担智能牵引供电系统试验、更高速度技术标准研究等多项综合试验,以完善中国高铁的技术标准体系。其最高试验速度将超过京沪高铁创出的486.1公里的时速纪录。京沈高铁全长709公里,预计2019年6月30日建成通车,届时从北京乘坐火车到沈阳,时间将缩短到2.5个小时;北京到哈尔滨,时间缩短到4小时左右。

标准体系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是高铁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高铁标准体现于路基建设、高速动车、通讯调度等很多方面。高铁的标准体系就是设计规范体系。[15][19]

2005暂行版

2005年分别发布的《新建时速200~250 km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300~350 km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是初期探索版。其中的新建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铁路、新建时速300~350 km客运专线铁路,都属于后来明确规定的中国高铁范围,其规范属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总结了2004年以来的建设经验。

2007暂行版

2007年发布《新建时速300~350 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改进了2005年版。

2009试用版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京沪高速铁路前期研究工作开始,就着手研究制订并发布了相应的框架性技术标准。多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学习借鉴国外相关技术以及自主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建设运营经验的逐步积累,经过十多次更新完善,形成了系统完整、经济适用、反映高速铁路发展方向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2008年底发布过《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用)》(2009)。

2014正式版

2015年3月1日起实施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014》,是中国正式发布的首部高铁规范,这种全面的标准体系在国际上也尚属首次。

国家铁路局2014年12月22日批准发布铁道行业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简称《高速铁路设计规范2014》】,自2015年2月1日起实施。这将是在系统总结中国时速250~350公里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全面修订2009年《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的基础上,正式发布的中国第一部高速铁路设计行业标准,将为中国高铁发展以及高铁“走出去”提供系统规范的成套建设标准支撑。[15]

技术参数

2010年试运营时速486公里

2010-12-4“国产动车在京沪高铁跑出486公里世界最高时速”等类似标题新闻报道:12月3日南车集团研制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这是继9月28日沪杭高铁试运行创下时速416.6公里之后,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2007年4月3日,法国TGV在实验室线路上创造574.8公里/小时纯试验最高速度)

2011年试运行时速497公里

2011年1月9日CRH380BL“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验编组497.3 km/h 京沪客运专线

2012年中铁院纯试验时速530

2012年3月报道,中铁院建成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制动试验台,最高试验时速达到530公里。

2014年青岛纯试验时速605

2014年1月17日“南车试验605公里/小时列车高铁时速有望再翻倍”等类似标题新闻报道: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更高速度试验列车的试验时速达到605公里。据了解,这列试验车为6辆编组,全部为动力车。民用飞机每小时飞行距离800-850公里空气阻力和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近似正比关系,速度提高2倍,空气阻力将增至4倍。正是这个平方关系,让设计师绞尽脑汁。试验一百多种车头,发现剑型的空气阻力最小。[14]

轨道种类

中国高速铁路多采用无砟轨道。

无砟轨道由钢轨、扣件、单元板组成,起减震、减压作用。无砟轨道的轨枕本身是混凝土浇灌而成,而路基也不用碎石,钢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上。 无砟轨道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轨道技术,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

一些G字头列车(高速动车组列车)也运行于有砟轨道,因为运行路线包括高铁线和快铁线,例如桂林市—北京市的列车短距离地运行于湘桂快铁,主要运行于京广高铁,采用CRH3C。

但是,中国高速铁路个别采用有砟轨道,时速250公里的渝万铁路(即渝万客运专线)、西银高铁一般路段(隧道例外)用有砟轨道(普通铁路和快铁特殊路段也采用无砟轨道);另外,高铁站至动车所时速不高,一般也用有砟轨道。

列车型号

中国动车组主流品牌CRH系列是高速列车而非高铁。从CRH2C开始出现多种高速动车组(前面各型CRH都运行于快铁线而是普通动车组、被称D字头列车),发展出CRH380系列,研制中国标准动车组。

电力动车组

1998年 X2000“新时速”摆式电力动车组 200 km/h 广深铁路

1999年9月 DDJ1“大白鲨”电力动车组 223 km/h 广深铁路

2000年10月 DJJ1“蓝箭”电力动车组 235.6 km/h 广深铁路

2001年11月11日 DJF2“先锋”电力动车组 249.6 km/h 广深铁路

2002年9月10日 DJF2“先锋”电力动车组 292.8 km/h 秦沈客运专线

2002年11月27日 DJJ2“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 321.5 km/h秦沈客运专线

2008年4月24日 CRH2C“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验 390 km/h京津城际铁路

2009年12月26日 CRH3C“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运行(两车重联) 394.2 km/h武广客运专线

2010年2月6日 CRH2C“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运行 394.2 km/h郑西客运专线

2008年6月24日 CRH3C“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验 394.3 km/h 京津城际铁路

2010年9月28日 CRH380A“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运行 416.6 km/h沪杭客运专线

2010年12月5日CRH380BL“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运行457 km/h京沪客运专线

2010年12月3日CRH380AL“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运行486.1 km/h 京沪客运专线

2011年1月9日CRH380BL“和谐号”电力动车组-试验编组487.3 km/h 京沪客运专线[19]

CRH1-CRH5

中国铁道部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CRH1(加拿大庞巴迪公司),CRH2(日本川崎重工公司),CRH3(德国西门子公司),CRH5(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因为讲究文化心理,没有4号车。CRH6是中国南车集团(南京和青岛)研制生产的,CRH380系列是自主研制生产的。

A表示普通组为8个车厢,B为大编组有16节车厢,C为标准时速250及以上的中心组(CRH2C和CRH3C),E为卧铺动车组,G为高寒型。另外,CRH6城际动车组,S为市域铁路(如用于温州市域铁路S1线的CRH6S时速140)。

时速分为三大档次:普通动车组(D字头列车时速160-250),高速动车组(时速最低250),低速动车组(CRH6S,时速140,是CRH技术的下移产品,是特殊情况)。

CRH2C

中国高铁最先用的是CRH2C,它时速为250—350公里。2008年—2009年起陆续开通了京津城际和武广高铁等高速铁路,高铁使用时速更高的CRH2C等高速动车组。

比较:CRH1系列和CRH2A2B2E标准时速200,全是普通动车组即D字头列车,是快铁级别。CRH6是城际动车组,主要是时速200级别(城际动车组列车 标号C而有不同时速)。

CRH3C

升级于CRH3C。为4动4拖,最高运营速度达350km/h。专门适应中国高速铁路。

比较:CRH3A型动车组可根据不同运营线路的需求,分别以时速160公里、时速200公里、时速250公里三个速度等级运行。

混用类列车

CRH2G高寒型用于兰新快铁时速200,用于哈大高铁时速250及以上;

CRH3A型有160、200、250三个时速等级;CRH5型也多类,CRH5A为8节车厢编组,250公里级别,最低运营时速200公里/小时,具有提速至300公里/小时的条件。

CRH380

从CRH2C基础上发展出CRH380系列,标准时速即持续运营时速为3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为38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490公里以上,专门适应中国高速铁路。

CRH380A衍生车型有CRH380AL(L是长、长编组,16个车厢)、统形CRH380A、CRH380B、CRH380C、CRH380D。

中国标准动车组

中国标准动车组(CEMU),指形成中国标准体系的动车组,其功能标准和配套轨道的施工标准都高于欧洲标准和日本标准,具有鲜明而全面的中国特征。

2016年8月15日,青岛造中国标准动车组载客运行时速350公里, G8041次列车驶出大连北站,沿着哈大高铁开往沈阳站。这是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

相关争议

2011年7.23温州动车事故(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属于快铁领域的,是调度事故,不是时速事故。[3]

高铁降速

7.23事故后,高铁时速大降速,中国高铁运营时速从350/250公里降低为300/200公里。

特别是西部高铁普遍降级:规划中的多条西部高铁建设标准大降低,其中兰西高铁、宝兰高铁、西成高铁、贵广高铁普遍降为250公里/小时,连接中部与西部的郑万高铁更降为200公里/小时。

西成高速铁路这条连接西安市成都市等几个巨大的发达城市带的高铁居然也从350降低为250,后来很多人说是形成了难以改变的历史遗憾,未来要浪费几百亿才能改变局面。

提速呼声

2015年两会期间的新闻报道“政协委员:高铁应恢复350公里时速 降速是浪费”:在全国政协委员的分组讨论中,中铁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赵广发表示不少高铁以时速200公里的速度运营是巨大浪费,建议高铁恢复350公里时速。

他说中国高铁的规划、设计、建设基本都是350公里的时速,“北京28分钟到天津,跑了几年,实践证明是安全的,但最近两年降速了,不应该!”他说高铁的规划时速都是国务院研究、人代会通过的,不应该随意降速,“造成人为的浪费”。

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中,北京到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的高铁,规划设计建设都是350公里时速,但是北京到西安段跑300公里,西安到乌鲁木齐2000多公里,时速只有200公里,“实际跑起来还不到200公里,只有100多公里/小时,越到西部越慢、越长越慢。

恢复时速

2015年发现减速的巨大灾难(导致中国高铁的声誉在国际上突然一落千丈),一批高铁才恢复350或300标准。2014年郑万高铁恢复350公里/小时建设标准。2015年规划的经历系列落后山区的包海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以避免未来耗费巨资改造基础,或避免将来难以改造线下基础而形成历史性遗憾,因为高铁是悠久资产,一旦建立就难以多年停止运行、去改造基础,而只能重新建立新铁路,那么就形成巨大的历史性浪费和遗憾。因此,2015年中国高铁的设计思路又恢复了长远思维,尽量为未来历史负责。

票价打折

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6月21日宣布,为适应市场需求,自2013年7月10日至8月31日,京广、京沪高铁部分动车组列车的商务、特等和一等座票价按不同时段实行特惠。在预售期1—5天内购买车票,实行八点五折特惠;在预售期6—20天内购票,实行八折特惠。

打折后,京沪高铁全程商务座票价有望降至千元之内。如G1次、G101次、G107次等正价1750元的商务座实施特惠方案后,旅客可以最低花费1000元从北京南站乘车到上海虹桥站。而原价1055元的G109次、G111次列车特等座票价也将最低降至849元,仅比一等座全票高出24元。[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