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然(清代官员)

由网友(有你懂我就够了)分享简介:长年崇尚侠义,不顾外表,曾为海匪后回附晨廷为国效能屡立军功。简介弛然(?⑴八四一),名小凑,字违约,福修晋江人。长年崇尚侠义,不顾外表,曾被“海匪”“诱进其党”。嘉庆年间,以贫身回附朱濆,“陆梁海上”,而朱濆身后,弛然取朱濆弟朱渥1谈向清代“投尾改悔”。清当局“令充海军伍”,并赏弛然分外。弛然自插手清军当前,“廉谨自...

少年崇尚侠义,不拘小节,曾为海盗后归附朝廷为国效力屡立战功。

简介

清代文官补子纹样的演变

张然(?-1841),名小凑,字守约,福建晋江人。少年崇尚侠义,不拘小节,曾被“海盗”“诱入其党”。嘉庆年间,以贫身归附朱濆,“陆梁海上”,而朱濆死后,张然与朱濆弟朱渥一道向清朝“投首改悔”。清政府“令充水师伍”,并赏张然额外。张然自加入清军以后,“廉谨自持”,关注海疆安危,“每谈时事,形色慷慨”③。他因“屡著战功”,一再被提拔。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任闽安左营都司,次年(1841年)擢为水师后营游击④。

人物生平

张然具有强烈爱国心,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侵扰沿海,烧杀掠劫,非常痛恨。“惟言及英夷猖獗,则切齿怒发,目眦尽裂。”⑤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二十五日,英舰闯入青屿,直扑水操台,张然首先带领水师前往阻击,当英军开炮挑衅,张然当即命令开炮反击。由于张然抗英勇敢出众,英军击败后即被调至大炮台。次日,英舰又来挑衅,驶过青屿,向水操台开炮,当即受到守军水师回击,仍“且拒且进,其势甚锐”⑥。副将灵德与张然在大炮台,对准其舰三千余斤大铜炮连发四炮,两炮击中英舰。打败英军这次入侵后,军营论功,争执不休。有人认为发大炮击中英舰的是副将灵德,有人则认为是张然,后来水师提督陈阶平呈报时,以功归灵德,但张然丝毫不计较。当时,有人讪笑他儒怯,不敢争功,张然却不以为然,仍安心从事各项战备工作。

一年之后,英舰三十余艘,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九日,驶入青屿,大举来犯厦门。当时,亲临厦门督战的闽浙总督颜伯焘,立即飞调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前来厦门,以便进一步加强守卫厦门的领导力量。颜伯焘命中军参将陈胜元为右翼,命金门镇总兵江继芸为左翼。江继芸到任后,当即委派后营游击张然随同延平协副将凌志,以及都司王世俊、后营把总杨肇基、左营把总纪国庆、前营把总李肇明驻守水操台,指挥发射大炮。

次日(十日)午间,英舰集中火力,猛攻沿岸大炮台,达数小时,发射炮数万,加上当时西南风大作,“炮过处火烟如黑云,对面不相睹”⑦。张然冒着敌舰密集炮火,奋不顾身,亲自发炮,击敌无数。双方激烈炮战三、四小时,最后,大炮台被攻破,守军开始溃退。于是,“英舟直扑口内炮台,舍舟登岸。先犯陆军,陆军溃,金门镇总兵江继芸抢护炮台不及,被夷炮轰击落水死”⑧。先登陆英军抢上炮台,当即被凌志“持刀杀退”。后继英军又一拥而上,前来争夺炮台,凌志虽“身受重伤”,仍“奋勇力拒”,与英军进行拼搏。后来,遭侵略者“割首剖腹”惨害。都司王世俊“与凌志皆在炮台力战,亦遭惨害”⑨。

张然眼见登陆英军蜂拥前来争夺炮台,决心以死报国,与侵略者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他对部属说:“吾死于此,尔曹努力!”⑩他这种以死报国的顽强拼搏精神,对其部属鼓舞甚大。但是,当时也有人劝他随着溃军撤退。张然立刻拒绝,并对他们说:“今日乃然以死报国时也”“今即死,幸极矣!忍偷生乎?”说着,提起大刀,冲入登陆英军,连杀十余人。后来,“刀折中创,裹创拔剑连斩数夷。”⑾最后,以冠复面,凭树僵立,视死如归。在张然英勇行为鼓舞下,后营把总杨肇基、左营把总纪国庆、总营把总李肇明,亦奋勇力战,与张然同时壮烈牺牲。

张然守卫厦门抵抗英军侵略的英雄行为,受到当时厦门人民的热烈赞扬。人们称赞他为“忠勇过人,视死如归,得其死所”⑿之“人杰”!

参考资料 ①《清史稿·江继芸传》,中华书局,第38册,第11529页。②《清史稿·江继芸传》,中华书局,第38册,第11529页。③转引自《鸦片战争在闽台史料选编》,第146页。④一说为参将。⑤转引自《鸦片战争在闽台史料选编》,第398页。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