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临夏(金有录著书籍)

由网友(地老天荒的期限是多久╰╮)分享简介:《魅力临夏》1书由金有录、钟翔主编,二零一五年三月由中国文联出书社出书刊行。该书送录的做品,量质上等,构想奇特,体现伎俩多样,地区特点较着,平易近族风情浓烈,汗青秘闻深挚,周全铺示了古老临夏的汗青变化,文明传启,人文内在以及精力崇奉,具备精细杂美的艺术价值以及1定的社会教、平易近族教价值。中文名魅力临夏出书社中国文联出书社ISBN...

《魅力临夏》一书由金有录、钟翔主编,2015年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当代魅力 郭宝宏 2012 10 01怎么样,好不好

该书收录的作品,质量上乘,构思独特,表现手法多样,地域特色明显,民族风情浓郁,历史底蕴深厚,全面展示了古老临夏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人文内涵和精神信仰,具有精致纯美的艺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学、民族学价值。

中文名

魅力临夏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

978-7-5059-9705-9

原作者

金有录 钟翔

出版时间

2015.03

石一宁

临夏,迄今未游,然心向往之。

查阅资料得知,临夏乃滔滔黄河流经之地,自然风光峻丽奇崛。是大禹治水的源头,当年大禹 “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又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雄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是中国西部的旱码头,有“河湟重镇”之称。生活着31 个民族,是民族建筑艺术的博览园,中国彩陶之乡,中国花儿之乡。还是“古动物的伊甸园”,有形成于 1.7 亿年前的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距今 1000 多万年至 200 万年的和政哺乳动物化石群……

一方地土,有如此之多不凡的来历,堂皇的说道,让人无法不心追神慕。

如果说之前是从资料上得来的印象,未免抽象和泛泛,那么阅读《魅力临夏》书稿,则是夯实了对临夏的向往之情。

文学是一方地土最好的导读。它是风俗的画像,是人情的容貌。优异之作,甚至还是民族和人民的心声。这本文集收入的篇章,大都选自“魅力临夏”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的参赛作品,不少还获得了奖项。在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作者之笔下,临夏之美,临夏之魅,得到了层层面面、淋漓尽致的揭示。

在我看来,一个地方的魅力,首先不在风景,而是在人。风景的美不是独立的美,是人眼中的美,是人主观意识中的美。风景或许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但风景的美却是依赖于人、依赖于人的感受而存在的。人主要是跟人打交道,人对风景的感受,更多源自人对人的感受,受到人对人的感受的暗示和影响。一个地方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包括风俗)的魅力。而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人所创造,也是人才能创造的,它也是人的魅力的延伸,是人的魅力的一部分。因此,临夏的魅力,首要在临夏人的魅力,临夏文化的魅力。《魅力临夏》这本集子的编者持有的正是这样的眼光。张承志的《大河家》《北庄的雪景》《祝福北庄》三篇,以大手笔写出了临夏这片地土上有深度的人,有精神高度的人。《浆水面里的河州》(冶生福)、《在北庄高处》(敏彦文)、《临夏“奇遇”记》(爱新觉罗?蔚然)、《口里口外情》(马进祥)、《姥爷的故乡》(马玉珍)等篇,或表现临夏人的美德,或表现临夏人的乡情与亲情,或表现临夏地域的风俗。美德的拥有,乃因超拔的精神追求与境界;乡情与亲情的滚烫,亦缘于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风俗的淳厚,那是为历史所积淀,为宗教所浸润。这样的临夏人,这样的美德,这样的乡情亲情,这样的地域风俗,奠定了临夏魅力的底蕴,使人方有余裕、方能从容地打量临夏的风景,探索和发现临夏风景的美,感受临夏风景给人带来的诗意。如此解读,是否所有的作者皆认可我不得而知,但作为读者的我,的确是在阅读了这些篇章之后,集子里诸多描景抒情的散文与诗作才引发我的审美共鸣。

以上乃关于临夏魅力的些许心得。对于一个未曾熏沐临夏地土气息的人而言,这几许心得的形成,须归功于《魅力临夏》一书。故上述所议,既是关于临夏魅力,亦是关于《魅力临夏》。对一方地土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能状其貌,又能传其神,并让读者从中触摸到时代跳动的脉搏,振奋于民族前进的步履,即为文章的功德,亦是文章的魅力。

是为序。

2014 年 10 月 6 日于北京

目录

《魅力临夏》序……………………………… (北京)石一宁 001

辑一 综述

文学之魅,在河之州………………………… (北京)白庚胜003

民族文化,魅力无限………………………… (甘肃)金有录 006

谁来给临夏文学修一条铁路………………… (北京)石彦伟008

辑二 散文

大河家………………………………………… (北京)张承志 023

北庄的雪景…………………………………… (北京)张承志 026

祝福北庄 …………………………………… (北京)张承志 031

走在风中……………………………………… (北京)何向阳 039

浆水面里的河州……………………………… (青海)冶生福 055

在北庄高处…………………………………… (甘肃)敏彦文 062

花椒红了……………………………………… (甘肃)何举花 070

临夏绿风………………………… …………… (河南)阿 慧 072

太极岛荷韵…………………………………… (湖北)黄阔登 076

临夏“奇遇”记 …………………… (上海)爱新觉罗.蔚然 081

马队长臊子面………………………………… (甘肃)敏贤昌 086

聆听松鸣岩…………………………………… (安徽)张 恒 089

在河州………………………………………… (河南)胡亚才 094

方寸间的大临夏……………………………… (甘肃)敏洮舟 099

在临夏,诗意行走…………………………… (江苏)周二中 104

诗意临夏的春风辞…………………………… (福建)张 威 109

路过临夏……………………………………… (甘肃)刘梅花 112

飘过记忆的炊烟………………………… …… (云南)钱 海 114

地耳情……………………………………… … (甘肃)马如基 117

一只陶瓮的前世与今生……………………… (河北)孙庆丰 122

温暖的老家…………………………………… (甘肃)马自东 127

神仙窟——炳灵石林………………………… (甘肃)何其岗 131

真个河州天尽头……………………………… (安徽)雪 涅 134

麦索…………………………………………… (甘肃)耿 文 139

黄袖子绿袖子………………………………… (福建)宋广玉 142

在河之洲……………………………………… (甘肃)陕海青 147

太子山的绿色恩泽…………………………… (福建)林文钦 151

姥爷的故乡…………………………………… (青海)马玉珍 154

口里口外情…………………………………… (甘肃)马进祥 163

乡村里的路…………………………………… (甘肃)钟 翔 171

刘家峡写意…………………………………… (甘肃)王钟逵 174

花儿的临夏…………………………………… (湖南)李文峰 183

日落炳灵寺…………………………………… (甘肃)龙巧玲 188

英雄无悔……………………………………… (甘肃)马祖伟 192

保安山庄(外一篇)………………………… (甘肃)马学武 196

辑三 诗歌

在河之洲(组诗)…………………………… (甘肃)王 选 203

河州的胎记(组诗)………………………… (山西) 陋 岩 209

十万佛……………………………………… (黑龙江)霜扣儿 212

临夏,临夏(五首)………………………… (青海)李元业 216

大美临夏(组诗)…………………………… (山东)厉运波 221

河州诗篇(组诗)…………………………… (甘肃)郑万明 227

神奇临夏赋…………………………………… (宁夏)周占忠 231

东乡赋………………………………………… (甘肃)陈海龙 234

源头的歌唱(组诗)………………………… (安徽)鲍安顺 235

太子寺(外三首)…………………………… (甘肃)阿 麦 240

魅力临夏,一轴丰美的画卷(外六首)…… (河北)赵长在 244

临夏辞(组诗)……………………………… (陕西)王 琪 253

在河之州……………………………………… (宁夏)马占祥 256

河州,河州(四首)………………………… (甘肃)花 盛 259

临夏书(组诗)……………………………… (北京)冰 岛 262

河州…………………………………………… (甘肃)胡 杨 266

临夏记(组诗)……………………………… (四川)羌人六 268

临夏,怒放的花儿(组诗)………………… (湖南)向 迅 275

美丽临夏(组诗)…………………………… (甘肃)苏 黎 280

临夏:丰蕴的灵秀的交响(组诗)………… (安徽)蔡明菊 286

临夏魅力 (组诗)…………………………… (重庆)杨 康 291

临夏五德……………………………………… (广东)李茀民 294

在临夏的景致里行走(组诗)……………… (山东)夏旭磊 297

临夏之书(组诗)…………………………… (浙江)谷 均 305

临夏故事,魅力为题(组诗)……………… (福建)陈忠龙 309

在齐家文化的山川寻找(组诗)…………… (甘肃)杜 撰 313

临夏印象(组诗)…………………………… (湖南)苏启平 317

临夏,一方古老与年轻押韵的山水(组诗) (河南)赵洪亮 321

临夏,陶醉之间(外四首)………………… (上海)蝶小妖 326

黄河恋曲(组章)…………………………… (甘肃)崔云琴 330

后记…………………………………………… (甘肃)钟 翔 333

后记 

十年前临夏河海大厦举办的一次文学会议上,我以递纸条的方式给《飞天》杂志主编说,甘肃一直被称为诗歌大省,文学界也无不默认,但临夏作为甘肃版图不可分割的部分,未曾出现过省上有点影响,在全国更是籍籍无名的诗人,有缺席或空白的意味,怎么能说是诗歌大省?主编一下被问住了,沉默许久后,才说留待以后的话,草草作了答复。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这“留待以后”过了十多年,临夏文学依然如负重的牛车,在坎坷漫长的途程中艰难前行。在商潮汹涌,利益至上,文学严重边缘化的当下,如何激活作家的创作热情,推动民族文学繁荣,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已成文化发达地方领导深度思考的问题。临夏作为回、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如何抛弃旧有观念束缚,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撑起民族文学发展大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多次参加全国性民族文学会议时,很多作家诗人关注我所在地区的文学发展,身后站立的民族。不少人以为,临夏文学的发展,创作新人的培养,人才佳作的出现,要我尽尽绵薄之力,做些联络促进的工作,这责任推脱不掉。

  想想这些语重心长的话,颇让我心中涌满热望,也有举意为民族文学发展、扶持新人成长做些事儿的愿望,但要具体操作起来,还真不知从何着手。

  在此之前广通河畔小县谋生时,遇到工商部门领导马学良,是我康乐老乡,小时的文学青年,痴迷文学。后来虽是走上了从政岗位,还念念不忘文学,抽空读书笔耕,广交文化名流,支持民族文学发展。在其举办“非公党建杯”全国征文活动时,还邀我策划、担任评委、出版《阳光照亮的黄土地》一书。在一个穆斯林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县上,是从未有过的,首次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从那之后的多年,我深感在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尝试举办文学大赛,调动当地文学青年积极性,吸引外地作家目光,关注当地历史底蕴,习俗礼仪,民族风情,以文学的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被全国公众了解认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措施。而经过多次努力后,这样的良机一直未能出现。

  2013年7月,我调到临夏州文化馆工作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新任的州民委主任金有录。两人一起聊天时,他谈民族文学的话题,问我的文学创作,还了解基层作者怎么样,这些别人常不涉及的话题,金有录津津乐道地谈着,这着实让人感到有点儿意外。

  金有录是我的老乡,同为康乐县人,在广河一同待过多年。后来升迁至省城兰州任职,接触不少文化名人,异常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关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文艺人才成长。在谈起临夏民族文学发展时,我说现在你当了民委领导,是否筹措些资金,举办全国性文学大赛,促进临夏民族文学时,金有录欣然答应,表示极力支持。

  我想,举办全国性文学大赛,吸引各民族作家诗人参加,聚焦临夏,抒写临夏,讴歌临夏,有国家级学会冠名联合主办,号召力和影响力才会更大,效果也会更好。2014年初,我联系北京的作家朋友,说出临夏举办大赛的目地和想法,即刻得到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赵晏彪的大力支持,作家石彦伟和刘杭也及时联系协调,最后答应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临夏州民委联合举办。

  有这三个国家级学会的鼎力支持,临夏州民委具体负责,在《民族文学》《中国民族报》、中国作家网、《民族日报》、民族文学网、每日甘肃网等各大媒体先后刊出征文消息,使临夏这一偏远落后的小城,一下子撩去其神秘的面纱,以文学的方式首次进入全国公众视野。在偏远落后的临夏,这样全国性的文学大赛,还是首次尝试举办,可说填补了历史空白。

  借此,金有录主任又提出申办《民族文学》临夏创作基地的设想,征订多份《民族文学》杂志,赠给本地的各位领导和文学青年,鼓励作者勤奋读书,扎实创作,多出文艺精品。这一良好的愿望,得到《民族文学》杂志主编石一宁、副主编赵晏彪的大力支持,同意在临夏成立创作基地。有了这一更高的平台,可举办各类文学活动,壮大作家队伍,促进文艺人才成长,整体推进临夏文学发展,将会起到莫大的作用。

  征稿消息发出后,我们期盼全国的作家诗人撰文参加,更希望能够激发当地作者的创作热情,树立文学担当意识,以精美的佳作参与到这项全国性赛事中来。

  在历时四个多月时间里,收到征文稿件五百多篇,作者有全国各民族的作家诗人,有在校读书的大学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可说遍布全国各地,大江南北。临夏当地的六十多名作者,也踊跃投稿支持,积极参赛。对所有这些来稿,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初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北京组成的终评会上,邀请著名作家诗人李小雨、红孩、石一宁、赵晏彪、石彦伟等仔细阅读,反复琢磨,最终评出各类奖项等次。

  按照当初计划,征文大赛结束后,邀请全国各民族作家诗人,获奖作家代表,各大新闻媒体,在临夏市隆重举办颁奖大会,《民族文学》临夏创作基地授牌仪式,进行创作交流,编辑改稿,到基层采风等一系列活动,把临夏文学推向高潮。

  2014 年 9 月 27日,因特殊情况,原定临夏市召开的颁奖大会在首都北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著名作家评论家石一宁、石英、周明、黄凤显、赵晏彪、石彦伟,获奖作家代表,在京多家媒体记者,济济一堂,共庆盛会。会上,白庚胜先生作了《文学之魅,在河之州》的重要讲话,金有录主任以《民族文化,魅力无限》为题,说明举办此次文学大赛的目地,来稿情况,评奖过程,深远的意义,获奖作家代表发了言,朗诵了部分获奖佳作,大会开得圆满成功。人民网、新浪网、中国作家网、《文艺报》、中国文艺网、民族文学网等几十家媒体,对颁奖大会的盛况给予隆重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这次文学大赛参与人数多,好作品多,弥足珍贵。各民族作家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灵活的创作方法,深刻书写临夏的远古历史,习俗礼仪,人文景观。将这些优秀作品,跟之前有关临夏的名篇佳作,结集出版发行,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为深远。

  该书中收录的作品,质量上乘,构思独特,表现手法多样,地域特色明显,民族风情浓郁,历史底蕴深厚,全面展示了古老临夏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人文内涵和精神信仰,具有精致纯美的艺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学、民族学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送审出版社的部分作品,包括有些获奖佳作,在编辑老师审读时,因存有敏感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未能顺利通过,被迫扯了下来。

  白庚胜先生颁奖会上的讲话,立意高远,分析透彻,从更高层面分析了临夏文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希望,极为难得。著名文学评论家、《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先生,在整个赛事中自始至终全力支持,还给该书写来精美的序言,增添了不少光彩。回族作家石彦伟写了《谁来给临夏文学修一条铁路——兼及首届“魅力临夏”散文诗歌大奖赛综述》的评论文章,为临夏文学发展深情把脉,举意端庄,分析透彻,具有担当责任,字里行间溢满殷殷挚爱,极为感人。书画家马建民、诗人阿麦、州民委少语古籍办主任田萍,在打印书稿,整理校对,历史查证等诸多方面,付出了不少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编辑水平有限,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肯望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钟 翔

   2015 年 4 月 18 日

主编简介

钟翔:东乡族,甘肃省康乐县人,中国作协会员,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副研究馆员,东乡族著名作家。著有诗集《心旅》《暗处的光点》、散文集《乡村里的路》《故土情》《撒尔塔情思》,编著《魅力临夏》《阳光照亮的黄土地》等。作品入选各类权威文学选本,荣获《民族文学》《小说选刊》《中国作家》等文学奖。散文集《乡村里的路》荣获第五届甘肃黄河文学奖、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魅力临夏 / 金有录 , 钟翔主编 . -- 北京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2015.3

  ISBN 978-7-5059-9705-9

  Ⅰ . ①魅… Ⅱ . ①金… ②钟… Ⅲ . ①诗集-中国-

  当代 Ⅳ . ① I227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15) 第 046692 号

  书 名: 魅力临夏

  地 址:北京农展馆南里 10 号 (100125)

  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

  责任编辑:刘 旭

  印 刷:北京前程祥和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开 本: 880×1230 1 /16

  印 张: 23

  版 次: 2015 年 3 月第 1 版第 1 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059-9705-9

  定 价: 50.00 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