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报刊)

由网友(重故余温)分享简介:《西医纯志》是由中华西医药教会以及中国西医科教院结合主理的国度级西医药教术期刊。一九五五年创刊,半月刊,是尔国西医药界创刊最先的教术刊物之1,多年持续进选中国中文焦点期刊、中国科技焦点期刊,具备较弱的权势巨子性以及教术作用力。中文名西医纯志言语中文主理单元中华西医药教会、中国西医科教院邮发代号二⑹九八国际刊号ISSN:一零零...

《中医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半月刊,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最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多年连续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学术影响力。

中文名

中医杂志

语言

中文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邮发代号

2-698

国际刊号

ISSN:1001-1668

创刊时间

1951年

出版地

北京市

外文名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编辑单位

中医杂志编辑部

类别

出版、医学期刊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定价

15.00元/期;360.00元/年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国内刊号

CN:11-2166/R

基本内容

慢病防治 中医药责无旁贷

《中医杂志》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1955年创刊,半月刊,是我国中医药界创刊最早的学术刊物之一,多年连续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面向读者

  《中医杂志》的主要读者是中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也包括中西医结合医务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

所获荣誉

《中医杂志》通过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海外发行到30余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中医杂志》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科技期刊三等奖,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市科技期刊协会办刊条件奖、编辑质量奖、办刊效益奖。1995年获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2000年获首届中国期刊奖。2001年获国家双奖期刊奖。2007年获第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一等奖。在2001年中国期刊展中入选国家期刊方阵。

其他语言版本

  八十年代后《中医杂志》英文版、日文版、西班牙文版、意大利文版、德文版、韩文版和《香港中医杂志》等相继出版,是我国科技期刊中拥有最多外文版的杂志,成为我国传统医学对外交流最重要的窗口。

主要栏目

2011年对栏目进行了部分调整,将涉及临床的研究报告归属“临床论著”,而采用动物实验的研究报告归属“实验研究”,使栏目设置更趋合理、清晰。调整后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学术探讨、当代名医、思路与方法、中医药发展园地、方法学与临床评价、临床论著、实验研究、文献研究、临床报道、临证心得、专题笔谈、综述、百家园、标准与规范、学术争鸣、病例讨论、中医教育、海外中医、临床解惑、名医医案、学术动态等,其中专题笔谈、病例讨论、中医教育、海外中医、临床解惑等栏目只在上半月刊出。 [1]

收录情况

  被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收录。

办刊宗旨

  是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促进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努力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0.807,综合影响因子:0.494

征稿信息

1 稿件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资料应真实可靠,数据准确,论点明确,文字精炼,层次清楚。理论论述、临床及实验研究报告、综述等稿件一般不超过6000字,临床报道及其他类稿件一般不超过3000字。除专题笔谈及临床解惑栏目外,其余稿件均要求根据稿件内容标注参考文献,每篇稿件参考文献数量应不少于5条。

2 基金项目:论文涉及基金项目者应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书写,并须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

3 著者:著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稿件修改及编排过程中一般不宜再做更改。确需变更时必须出具由全体著者签名的书面证明并加盖有关单位公章。来稿时应注明著者职称、主要研究方向、所属单位全称、所在科室及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1个以上著者时请注明通讯作者姓名及联系方式(电子信箱、电话号码)。

4 摘要及关键词:论著类稿件须附中文摘要,其中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论著应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结构编写摘要,字数以200字左右为宜。其他论著应附指示性摘要。正文前需标出3~8个关键词。

5 数字与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执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1995)。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150km、600mg、39℃等。计量单位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1993)。

6 统计学符号:按《统计学名词及符号》(GB3358-82)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符号举例如下: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m(中位数用M);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7 图表:每幅图(表)应有独立、完整的图(表)题并有序号。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格采用三横线表格式。

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格式参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文中参考文献角码依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正文右上角标出。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

9人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中文期刊用全称,外文期刊名称缩写以Index Medicus格式为准。

稿件处理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稿件寄送本刊3个月内未接到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因条件所限,投寄本刊的稿件均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2 作者必须对稿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依照有关规定,编辑部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来稿一经接受,该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医杂志》所有;《中医杂志》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出版等其他方式出版该论文。未经本刊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稿件刊登后寄赠当期杂志1-2册,并按照有关规定支付稿酬。

3 来稿需经作者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该稿件无侵权、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内容,并加盖公章。多个作者合著的论文需由所有作者共同签名确认。

4 投稿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医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700。稿件请勿寄给个人。[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