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2023最新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百科介绍)

由网友(深情痞)分享简介:北大古代农教院(School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Sciences)[一],教院开办于二零一四年,位于北京市,是北大第1个校失实体教术机构。院少是刘秋亮。[二]北大古代农教院设有农艺教系、园艺教系等一零个系。[一]按照官网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八日显示,齐院老师一二零多人[一]。北京...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School of Advanced Agricultural Sciences)[1],学院创办于2014年,位于北京市,是北京大学第一个校属实体学术机构。院长是刘春明。[2]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设有农艺学系园艺学系等10个系。[1]根据官网2023年3月28日显示,全院教员120多人[1]

北京大学2014年10月决定成立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并于2017年12月13日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简称

北大农学院

所属地区

北京

学校类型

综合

学校属性

211、985

创办时间

2013年8月

类别

公立大学

院长

许智宏

中文名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学院概况

校地合作典范 现代农业 硅谷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正式启用

2014年12月16日,北京大学第852次校长办公会、中共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党委第94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建设规划》,同意正式启动“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建工作。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是自《北京大学章程》正式颁布后,学校严格根据章程规定完成论证审批的第一个校属实体学术机构。现代农学院(筹)从提出申请,经调研论证到最后审议通过历时一年多,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待成立实体学术机构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为我们今后坚持贯彻依法治校、依章治校精神,严格规范论证机构设立等工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

成立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研究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在现代化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人才培养领域进一步作出贡献,北京大学决定筹备农学院。

学院领导

院长:许智宏[3]

筹备过程

2013年8月,北京大学邓兴旺等教授向学校提出了成立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的申请报告。 发展规划部接到校领导批转的邓兴旺教授等关于成立北京大学农学院的申请后,按照“积极稳妥、科学论证、组织严密、程序完备”的工作原则,根据《校属实体机构设置或调整的申请与审批程序的规定》(校发[2001]17号),发展规划部在展开了调研论证:一是,先后听取了邓兴旺等三位教授申请设立农学院的意见,听取了生命科学学院负责人对学校拟设立农学院的意见。同时,发展规划部还研究形成了北京大学农学学科分析报告,从农学学科分类、ESI学科排名、教育部学科排名、国内各高校农学学科优势及文献分析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北大及兄弟高校农学发展状况,供各层次论证会参考使用。二是,建议生命科学学院召开院学术委员会讨论设立农学院事宜。

2014年4月下旬,发展规划部收到生命科学学院院学术委员会和院党政联席会提交的书面意见。发展规划部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教务部、研究生院、科学研究部、人事部、985/211办公室、社会科学部等部门均反馈了书面意见。

2014年5月,发展规划部组织召开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对有关农学院的申请进行专题论证。会后形成了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以及《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大学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学院”的若干意见》的书面报告,经主任确认并同意后,发全体成员征求意见。绝大多数委员给予了邮件反馈,对纪要内容表示同意,对工作方式给予了肯定。

2014年7月,发展规划部组织召开学科规划委员会专题会议,审议农学院事宜,并形成了《学科规划委员会关于农学院建设的建议方案》。此后,还组织召开了事业规划委员会就农学院建设方案涉及的管理体制、编制等事宜进行了审议。根据这两次规划委员会,形成了《北京大学规划委员会关于筹建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建议方案》。

2014年9月,发展规划部组织召开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对《北京大学规划委员会关于筹建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建议方案》进行了咨询审议。会后形成了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以及《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关于成立“北京大学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学院”的若干意见》的书面报告。该纪要和意见亦经征求全体成员意见。

2014年12月,经过上述六个环节的调研论证,根据《北京大学章程》第三十五条“学院(系)、研究院(所、中心)的设立、变更或者撤销须经过充分论证后由校长动议,经学术委员会审议,提交校长办公会拟订,由校党委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的规定以及三十六条关于“学院(系)、研究院(所、中心)设立的基本条件”的规定,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论证工作的最后工作环节先后经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此后,根据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决议,发展规划部代北京大学规划委员会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正式发放了《关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建设规划的批复》(北京大学规划委员会项目审批意见书[2014]16号)。至此,学校完成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筹)的论证审批工作。

筹建院长

邓兴旺(Xing-WangDeng)教授,男,1962年10月生。1989年5月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从事植物分子及发育生物学研究。 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北京生物科学研究所联合所长。作为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教授,邓兴旺教授长期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1995年,因他在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的有关基因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杰出成绩,荣获美国总统青年教师奖。2003年,他获得世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最重要的Kuhmo奖。他曾多次在《细胞》、《科学》、《自然》等世界权威刊物上发表很有影响的学术文章。他领导的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成为了行业标准。同时,他积极推动中美学术交流及互进,并做出贡献。

邓兴旺博士从Cop基因家族这一在植物的光形态建立过程的重要调控基因入手,阐明了 它们在植物发育、对光的反应及信号传递等活动中的功能。他在1992年至1998年有48篇论文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上。1995年他获得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奖。他提出建立“植物功能基因组中心”及开设“发育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本科课程的建议将给北大的教学和科研带来突破。

1978年-1982年: 获 北京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1982年-1985年: 获北京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   1985年-1989年: 获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89年-1991年: 博士后课题-在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研究拟南芥光形态建成的分子遗传学分析以及燕麦光敏色素A(phy A)基因的核蛋白与启动子相互作用的活体DNase指纹分析   1992年-1995年: 任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   1995年-1999年: 任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副教授   1999年-2001年: 任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终身副教授   2001年- 今 : 任美国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发育生物学系终身正教授

2000年起担任北京大学-耶鲁大学植物分子遗传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主任。

招聘

2015年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招助理教授及以上、助理研究员及以上人员4人,研究方向包括作物遗传与发育学、农业技术学等。

农学研究

1905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创建;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决定在原北平大学农学院旧址上重建农学院,并聘请俞大绂教授出任院长。北大农学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聘请了著名农学家熊大仕、李先闻、李景均、陈华葵、李连捷、蔡旭、吴仲贤等到院任教,共设有农艺学系、园艺学系、森林学系、畜牧学系、兽医学系、农业经济学系、昆虫学系、植物病理学系、农业化学系、土壤肥料科学系等10个系。

1946年初,西南联大农学院成立;

1946年,北京大学农学院分出独立;

1949年,北大农学院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专业最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农学院。

1950年初,北大农学院、清华农学院与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农业大学。

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

1950—1990,北京大学对于农学的研究弦歌未绝:应用化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毒物学、医药化学、教育科学、老年病学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农学边缘学科、农学核心学科领域研究。

1990年代,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成功地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的DNA分子中。

1991年《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期,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李松岗 、林昌善《麦田生态系中小麦生长亚模型的研究》

1994年以来,北京大学生科院与新疆农科院合作,建立三项新疆棉花纤维创新技术体系。

2004年末,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合作研究水稻起源的考古项目开始实施,地点选在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的玉蟾岩洞穴遗址。

2006年《中国油脂》第7期,刊登《北京大学专家为大豆产业向国务院提建议——建设新农村需要大豆产业支撑》

2007年《农产品加工》01期刊登《为提高大豆产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而协同作战——访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研究员》

2009年,北京大学现代食品科学研究中心(Food Science Center of Peking University) 成立,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联合分析测试中心、公共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其他院、系、所、中心的科研积淀及硬件资源组建,作为国内外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和产业管理的交流平台,致力于现代食品科技的研发,旨在为食品行业的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为国家培养食品科学研究开发和产业管理的高级综合性人才。

2010年,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成立,是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中科院 “百人计划”陈峰创立,是进行食品科学与生物资源工程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分会秘书处所在单位。

2010年7月27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林忠平教授与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将他们研究的抗逆基因提供给棉花所,凭借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的特有优势,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一些抗旱、抗寒、抗盐碱的棉花

2011年6月23—24日,北京大学博士邓光应邀到乌伊岭区永胜经营所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现场指导。

2012年3月,北京大学农学(AGRICULTURAL SCIENCES)在过去十年被ESI系统收入论文137篇,累计被引用940次,已经进入全球农学学科前1%的行列。

2012年8月26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刊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联合公布了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的草图基因组,相关论文“The draft genome of a diploid cotton Gossypium raimondii”。

2012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秦跟基教授来粮食作物研究所水稻品种资源项目组交流考察。

2013.9《生物探索》报道:北京大学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一起成为世界上最先实现水稻特定基因定点突变的三个单位。

2014年8月3日,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召明先生与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院士在北大签署协议,宣布蒙草抗旱公司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展生态农业相关领域的研究。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博士指出,办好北大农学,任重而道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