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中学(2023最新九江中学百科介绍)

由网友(Lay Low)分享简介:9江中教(Nanhai Jiujiang Middle School)是南海区属重心低级中教,是广东省尾批国度树模性低中、广东省1级黉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现任党委书忘、校少田冬冬。[一]校训为“敦行孝悌、崇尚名节、变迁气量、检摄威仪”。[二][三]按照二零二二年一二月黉舍官网显示,黉舍占高空积一六九亩;设有体育...

九江中学(Nanhai Jiujiang Middle School)是南海区属重点高级中学,是广东省首批国家示范性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现任党委书记、校长田冬冬[1]校训为“敦行孝悌崇尚名节变化气质检摄威仪”。[2][3]

九江中学 –

根据202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69亩;设有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学校实施全封闭寄宿制管理,高一年级全面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其中艺体类教学实行导师制精英培养模式;有专任教师215人。[2]

学校创办于1932年;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学校被迫停办;1948年9月学校复课;1966年到1976年学校改名为818中学;1991年9月学校重建。[4]曾培养出何松贵、潘健章等杰出校友。[5]

中文名称

九江中学

简称

九中

创办时间

1932年

知名校友

陈红天、朱源和、李兴浩

校训

博学笃行、切问勤思、成人成器、务实创新

现任校长

田冬冬

所属地区

广东省

类别

高中

学校概况

学校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在校学生数达3500余人,有54个教学班;专任教师215人,外籍教师2人。教师中大多是教育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还有一批富于创新的教坛新秀,他们师德修养好、专业素质高。其中,全部教师均为大学本科或硕士毕业学历,其中硕士毕业学历的教师有24人,研究生课程毕业的教师有38人;教师中大部分是教育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市区校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共有56人,省级先进教师、区级十佳教师5人;一批富于创新的教坛新秀也崭露头角。教师团队形成了“求实、求新、求精、求博”的优良教风。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办学条件一流。校园现占地面积149亩,现有课室66个,功能场室56个,学生宿舍或公寓11幢。各种功能场室装备先进,信息网络系统水平一流。校园奇山灵秀,红棉灿烂,高堂宏伟,新楼林立,花树向荣,绿草茵茵,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教学区、运动区、生活悠闲区各有所属和谐统一。新闻媒体报道 “九江中学是佛山市最美的学校,是求学成才的圣地。”

1949年8月九江光复后,小学教育逐步发展,至1948年,小学毕业生人数已逾百人。乡中人士咸以九江中学复校运动刻不容缓,无奈原日校董多数物故,乡中校董胡仁则联络奔走,吁请乡中、旅省以及港澳热心教育的人士大力赞助,改选校董会,聘请曾文干为校长,呈请省教育厅核准于1948年9月复课。

办学理念

九江中学树立“点亮教育”的教育品牌,大力开展德育科研,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积极开展以“点亮教育”为核心的品德养成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校秉承“尊重人性、和谐育人、特色发展,培养素质全面、个性张扬、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的先进办学理念,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其中,“艺术特色教育”历经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累累成果,艺术类高考成绩多年来居广东省前列,成为在省内享有盛誉。此外,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特色鲜明。学校现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佛山市绿色学校、佛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重点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研示范性基地、全国环境教育示范性基地、南海区属学校安全应急管理示范点。学校校风文明,社会口碑好,高考成绩连年跃升,几年来均居佛山市的前列。

礼山学堂

九江中学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开展高中教育改革创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学校承传朱九江先生“礼山兴学”之百年儒风,整合校本丰富的历史与现代教育资源,于2007年9月复办“礼山学堂”, 搭建起现代高中学校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礼山学堂”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教育资源,以邀请国际国内名人专家、杰出校友到校进行常态性专题讲学的形式,让学校师生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名人、学者、专家、成功人士、杰出校友进行直面的交流,让学生在高中享有大学般的多元化、高视角的中外文化教育资源,立于学校,开眼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凸显了学校特色的、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近两年多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岑可法博导,美国半导体研究专家吴毅锋博士,全国第十一届政协委员、香港祥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天博士,中国“麦当劳之父”、国际商贸界精英、香港教育界名士朱源和先生,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浩先生等名人校友先后纷纷莅临九江中学“礼山学堂”进行高层次高视角的精彩演讲。九江中学多元化创新教育荣获“2008年南海区教育创新大奖”。

如今的九江中学,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对内优化,向外辐射,正朝着 “省内领先,国内知名,水平一流,有国际可比性的现代化示范性高中”这一高远目标迈进。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8人,外籍教师2人。教师中大多是教育经验丰富的优秀骨干,还有一批富于创新的教坛新秀,他们师德修养好、专业素质高。其中,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48人;硕士毕业10人、在读硕士14人,已完成研究课程班进修的有27人次,正在进行研究课程班进修的有17人。学校坚持开展各种类型各类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各学科教研组有自己的教研课题,近三年有多位老师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论著;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成效显著,出版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汇报展,出版了3本学生研究性学习论文集,受到了《中国教育报》,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硬件配置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九江中学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日新月异,学校各种教学场室、设备的建设均体现了先进性和领先性特征。

一、校园网络:

1.主干千兆带宽,到点百兆带宽。

2.600多个信息点使各个教学点实现资源共享和因特网接入。

3.6台高性能Dell、HP服务器和5T磁盘阵列提供Web、FTP、VOD等服务,实现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等功能。

4.内含的D_link DFL-2000硬件防火墙、Proware-date双机容错系统构成强大的网络安全系统。

教学设备:

5.66个课室、功能室配备高性能投影机和展示台。

6.电教平台、有线电视设备、广播设备组成了强大的课室电教终端。

7.各个课室、功能室连接因特网、校园网网络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及网上教学。

8.全校200多位老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拥有了一个功能先进的活动教学资源库。

9.学校拥有4个全新电脑室及一个动漫实验室,拥有高性能电脑350台。

理化生实验室:

1.采用高质进口材料、耐用性、防腐性能高。

2.设计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3.实验室成套设备科学,给排水到位,配电系统与实验桌一体化。

4.物理实验仪器设施内置、可折装变换、光电仪器设备齐全,可进行特殊科学实验研究。

5.生化实验室配抽风防中毒装置,实验桌可升降、旋转,可进行特殊生化实验研究。

6.历史及地理教学室:光电一体化,图标显示自动化,电动旋转星空图及中华、世界历史长廊(南海区唯一学校拥有)

建校历史

1932年

南海九江中学创办于1932年。此前,九江旅省同乡陈屈伸等为了纪念朱九江先生、适应时代环境需要,倡办九江中学。以后经九江旅省公会联合旅港侨商及乡中人士多次集议策划,征求创办人,成立校董会,推举陈屈伸为董事长,选聘黄汉 为校长,积极筹备。随蒙当地县、市政府资助,拨给开办费和经常费,并获省教育厅批准立案,于1932年4月23日开办 ,举行开学典礼。

创办初期

创办初期,仅设初中一年级男女生各一班,并附设乡师一班,附小五、六年级男生各一班,女子部附小各级三班,教师学生共300余人。校址选定九江奇山,由庆云下院拨地建筑校舍。1933年,董事长陈屈伸赴美筹款,各地华侨慷慨解囊,募得巨款,筹建朱九江先生纪念堂。1936年10月,九江先生纪念堂落成,省市各地来宾及当地群众参加庆典者逾万人。1937年4月,宿舍奠基,举办校五周年纪念活动。1938年10月,日寇南侵,广州沦陷,学校奉令疏散,迁港续办。1938年至1941年香港沦陷前,港校于香港跑马地选址复课,呈请香港教育司核准注册。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学校被迫停办。

1949年9月

1949年9月九江光复后,小学教育逐步发展。至1948年,小学毕业生人数已逾百人。乡中人士咸以九江中学复校运动刻不容缓,无奈原日校董多数物故,乡中校董胡仁则联络奔走,吁请乡中、旅省以及港澳热心教育的人士大力赞助,改选校董会,聘请曾文干为校长,呈请省教育厅核准于1948年9月复课。复课之初,仅招初中一年级一班,学生三十余人。

1949年建国后

1949年解放以后,学校续办如故。是时,学校开支不敷的经常费悉由南海县政府补助,逐渐发展为三级五班,学生人数增至250余人。1953年,由县教育局派教师五人到校任教。1954年,县任命邹文挺为副校长,原校长曾文干调佛山一中工作。从此,学校正式成为公办中学,归县教育局领导。学生除招收九江乡以外,还招收西樵、南庄、丹灶等地学生,宿生增多,陆续扩充校舍,增添设备,学校各项工作,次第开展。

1958年

1958年,为适应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增设高中班,新招高中一年级两班,并将九江华侨中学和沙头中学并入我校。1960年,教育事业大发展,我校高初中激增至27班,教职员工学生人数达1400多人,成为全县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完全中学。同年,被评为省先进学校,教师1人出席全国教育战线的群英大会。1962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学校缩小规模,充实师资,提高质量,稳步发展,1962--1964年间,初高中保持在18--20个班,学生人数一千人左右。十七年来,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均取得较好成绩,居全县中学前列。

1966--1976年

1966--1976年,是动乱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九中和其他单位、学校一样,遭受极大的破坏,一度改名为“818”中学。1969年开始复课,体制下放,由公社领导,当时只有教师5人,高中三班学生共108人。此时运动迭起,劳动甚多,教师余悸末消,学生无心向学,教育质量下降,学校传统大受破坏,令人叹惜。

1976年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学校工作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78年,学校恢复由县教育局领导,改学校革命委员会领导为校长负责制,下放中小学的老教师先后调回学校,面向全县招生。此后,县和教育局对学校非常重视,先后拨款兴建校舍,添置设备,学校工作稳步发展。旅港乡亲对学校亦关怀备至,捐款赠物。1982年4月举行建校50周年纪念,出版专刊,历届校友踊跃回校参观指导。

1985年

1985年,根据全县高中教育发展的要求,我校初中停止招生,至1988年成为只办高中的高级中学,基本保持三个级24班。1992年4月建校60周年,1997年4月建校65周年,学校均举行隆重庆祝,出版特刊,各界来宾及历届校友回校参加达5000多人,盛况空前。

1991年

朱九江先生纪念堂经半个世纪的风雨侵蚀,倾圮堪虞,校方向乡中人士呼吁重建,在县、镇政府领导下,由南海九江侨联会,旅美南海九江慈善公会、旅港南海九江商会、旅港南海九江同乡会、南海九江中学以及九江中学校友会推派代表组成重建委员会,主持重建事宜。1991年9月开始拆卸重建,1994年底基本竣工,耗资人民币380万元。

名人名迹

朱九江纪念堂位于南海区九江中学内,原建筑是一座红墙绿瓦,建筑独特的小礼堂,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1936年10月为纪念岭南大儒朱次琦而兴建。原部分建筑已毁于抗战时期,1994年由市政府拨款及国内外热心人士集资重建。重建后的纪念堂为重檐歇山顶,琉璃瓦,回廊巨柱建筑,气势庄严,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纪念堂高三层,首层为会场,二层为奉祀朱九江先生礼堂,第三层文物馆内设有《朱九江先生生平史迹展览》,展出有朱九江先生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墨迹和著述。

朱次琦

朱次琦(1807—1881),字稚圭,又字子襄,南海九江人,世称“九江先生”,当时与陈澧并称“岭南两大儒”,是著名的经学大师、教育家和爱国思想家。早在青年时期,朱次琦曾在家乡领导乡人抗御洪水,誉满乡里。1847年中进士,派到山西任职,时当地发生一宗中原人杀害蒙古人命案,朱次琦奉命出使蒙古,以能言善辩,化解了民族矛盾。1852年任命为襄陵知县,任职一百九十日。时间虽短,但颇有政绩,致使离开之时,当地民众夹道欢送,长达十余里,并立祠奉祀。

病辞归故里后,朱次琦在九江礼山(今之忠良岗)设草堂讲学,康有为、简朝亮、梁耀枢等都曾在他门下求学。学术上,朱次琦反对汉学和宋学门户之见,特别是“以经世救民为归”的主张,对他的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教育上,朱次琦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他向学生提出“敦行孝悌,崇尚气节,变化气质,检点威仪”四点要求,使学生做到诚心、谨慎、克已、力行、努力上进,为国效力。鸦片战争发生后,清钦差大臣琦善割地求和,朱次琦出于爱国心,曾写诗痛斥琦善的卖国行为。

为官半载两袖清风,在引疾南归时,居然要在江西卖掉皮衣作旅费才能越过庚岭。回家乡礼山办学堂 20 余年,作育英才,他提出“读书以明理……随而应天下国家之用”的主张,今天仍有很深的现实意义。但不知何因,晚年的他却有焚书之举,留给后人的文字遗产寥寥无几,弟子们历尽艰辛将他三十多岁前散落在民间的诗、词收集整理成 ――《 朱九江先生集》。本馆在有心人关祥老师的支持下,有幸得其两册作为历史的见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