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杜亚雄著书籍)

由网友(小小青年◆)分享简介:中人民族音乐又称平易近乐、国乐、华乐,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及以其为根蒂根基成长进去的各类音乐。其音乐型态包孕各类中人民族乐器的合奏曲协奏曲、传统中国的各类器乐独奏、近代成长进去的平易近族管弦乐大独奏曲(国乐团独奏)及小独奏曲、以管弦乐团吹奏的中人民族气势派头乐曲、和中人民族声乐等。据今朝的考古发明,中人民族音乐可回溯至七零零零多年前,古...

中国民族音乐又称民乐、国乐、华乐,是指中国传统音乐及以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各种音乐。其音乐型态包括各种中国民族乐器的独奏曲协奏曲、传统中国的各种器乐合奏、近代发展出来的民族管弦乐大合奏曲(国乐团合奏)及小合奏曲、以管弦乐团演奏的中国民族风格乐曲、以及中国民族声乐等。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民族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中央音乐学院为中国民族音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开本

32

ISBN

9787807355120、7807355123

书名

中国民族音乐

语种

简体中文

作者

杜亚雄 陈景娥

页数

363页

出版日期

2009年5月1日

品牌

西泠印社出版社

主要类别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丛书 中国曲种

中国民间音乐按其体裁艺术特点尚可分为六大类: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等。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

民间歌曲,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歌舞音乐,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

说唱音乐,说唱艺术是说(白)、唱(腔)、表(作)三位一体的艺术。

戏曲音乐,戏曲是演员在舞台上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装扮角色(剧中人物)表演故事,以情、理、艺,动人、教人、娱人的戏剧艺术。

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到如今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性乐种,是指兼具以上五种类型中两类或两类以上的乐种。

著名曲目

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不同乐器的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等等,都是优秀的独奏曲目。

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如《八仙序》(浙东锣鼓)、《十八六四二》(苏南吹打)、《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演奏风格粗犷,适宜于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如《将军令》(苏南吹打)、《大辕门》(浙东锣鼓)、《普天乐》(山东鼓吹)、《双咬鹅》(潮州锣鼓)。有不少吹打乐种,在乐队中兼用弦乐器,因而音乐兼具丝竹乐的特点,如《满庭芳》(苏南吹打)、《五凤吟》(福州十番)等。一般说来,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吹”,吹奏技巧高;南方流行的吹打乐重“打”,锣鼓在吹打乐中起重要作用。

名人录

王洛宾的歌曲优美、舒展,深受群众喜爱且富有民族风味。他创作的《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玛依拉》、《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亚克西》、《达板城的姑娘》、《萨拉姆毛主席》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其中许多歌曲被编入大学声乐教材。

王洛宾的作品极为丰富,光收集入册的创作歌曲就有741首。此外,他还创作了8部大型歌剧及大量其他音乐作品,出版歌集10本。更为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的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敬业精神。在他发表的歌曲中,有63首创作于他被囚禁的15年中,有82首创作于他80高龄以后,其最后两首歌曲创作于1996年1月6日入住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治疗以后。1996年3月14日,王洛宾因患胆囊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王洛宾曾制定过一个500年艺术生命计划,并且说:“一个青年人问我,一个人只能活100年,怎能定500年计划?我解释这是艺术生命计划,要写出最好的歌,让大家传唱500年。”可以这样讲,王洛宾毕生为之奋斗努力要去实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计划。

王洛宾作为一名卓越的民族音乐家,洛宾先生从三十年代起就以满腔的爱国激情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事业,创作了大量高吭奋进、鼓舞中华民族革命斗志的音乐作品,许多歌曲为爱国军民广为传唱。全国解放后,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他又谱写了大量歌颂人民子弟兵、歌颂领袖、人民和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成为时代的旋律、民族的心声和巨大的精神力量。

洛宾先生不仅以他搜集、整理、创作的西部民歌著称于世,他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创作的激动人心的革命歌曲更是中国音乐艺术海洋中的精华。在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为人们留下了近千首歌曲。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他是在联合国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国人。他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第一位华人音乐家颁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响起王洛宾歌曲迷人的旋律。

阿炳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那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保护传承

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中央音乐学院为中国民族音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

图书信息

作/译者:王耀华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807510826 [十位:780751082X]

页数:386 重约:0.826KG

定价:¥50.0

内容提要

当今的学校教育,除了强调其本体功能之外,十分强调其文化功能。同样,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也十分重视其文化效应。因为音乐和教育都是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既构成了文化本体,又具有传递和深化音乐文化的作用,尤其对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传承、弘扬和创新的作用。当今,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实践都证明,音乐教育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应当用丰富多彩的浸润着民族文化精髓的民族音乐去充实音乐教育,用本民族的母语来歌唱,从而培养理解本民族人民、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新一代。本教材在基本遵照“刚要”精神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探索:一是由于各民族在相邻、相近的区域和经济、社会环境下生活,音乐文化相互影响,所以,本教材探索以地理环境为依据,将中国各民族的音乐分为十六个音乐文化区来介绍,但同时又注意三大乐系及各民族的音乐特点的分析。二是注重中国境内56个民族音乐介绍的全面性,虽然由于篇幅和课时的限制,有许多民族只能简略介绍,但是每个民族至少也有一首曲目。三是尽量做到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学习者的可参与性,以期达到易于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的目的。

图书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秦陇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曲目赏析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二章 三晋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曲目赏析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三章 关东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曲目赏析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章 齐鲁燕赵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曲目赏析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五章 中州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曲目赏析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六章 江淮音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曲目赏析

第三节 音乐特征

...

文摘

第一章 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

第一节 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主要依靠口头传播而流传在民间的音乐。与其他类别的传统音乐相比较,由于它是由民众集体创作的,而又主要依靠口头传播,所以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具有变异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首民歌、一支民间器乐曲牌或一段戏曲唱腔,在不同时问、不同地点或由不同的人表演时便有所不同。形成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地区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内容的不同,也可能是由于不同表演者的审美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

中国各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各类音乐体裁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各自的发展历史和各异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不同的音乐观和音乐体裁,同时也有着不同的体裁分类标准。汉族民间音乐一般依据表演形式分为五大类,即: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说唱、民间戏曲和民间器乐。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分类法与此基本一致,但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又有各自的特点,如藏族民间流行的“鲁谐”,不仅包括民歌,也含有歌舞音乐。又如德昂族的“葫芦箫哀调”的表演形式是演奏一段葫芦箫,唱一段歌,包括了器乐和民歌两个部分。这里,我们把我国民间音乐分为五大类别加以介绍。

作者简介

杜亚雄,1945年出生,男,河北人,民族音乐学家,哲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1986年获国务院人事部颁发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89年获匈牙利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化勋章:1995年和2008年两次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基金奖励。曾任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世界音乐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中国民族基本乐理》、“民族音乐学概论》、《中国传统乐理教程》等十多本专著,并用中、英、匈文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

编辑推荐

《中国民族音乐》: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系列教材

后记

本书是应当前全国普通高等音乐院校“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多样化需求而编著。就此教学领域现状而言,从20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部供教学需要的《民族音乐概论》一书问世至今,以“中国民族音乐”为题的教程已经编著出版了不少,这些著述在过去年代里,为“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教学和中国民族音乐的普及与推广,发挥了很大作用,有的目前仍然是相关音乐院校使用的基本教材,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编著这样相同主题的教程呢?概而言之,一是时代前进了,认知中国民族音乐的观念已经有了许多更新,由此即需要有更新的教程来加以反映;二是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变化了,在教学内容、结构以及方式上,都有了若干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更新的民族音乐教程与之适应;三是教育部门已经颁布“国家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育方式及其所含“民族音乐”教学内容,也有新的认知和新的定位,故其相关民族音乐教程必然要与之同步响应。据此,编著这样一部试图能基本适应全国高等音乐院校教学“多样化需求”的中国民族音乐基础教程,便成为编著者设计、编撰和出版计划之一。

本书的编撰完成,主要经历了“初撰”与“重撰”两个阶段。

初撰阶段。由王小龙(常熟理工学院)、胡行岗(南京师范大学)、欧兰香(徐州师范大学)、袁野(扬州大学)、马韵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义彬(厦门大学)等共同完成。其中,王小龙撰写概述、说唱音乐部分;胡行岗撰写民歌部分;欧兰香撰写歌舞音乐部分;袁野撰写戏曲音乐部分;马韵斐撰写器乐部分;王义彬撰写民族音乐研究方法部分。最后,由王小龙进行了统稿。

重撰阶段。由伍国栋(南京艺术学院)将原稿作为基本素材,进行重撰。具体重撰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新确定和规范了书稿体例,增写“绪论”、“多声部民歌”、“舞歌”、“舞乐”、“曲艺音乐构成与特征”、“各曲种概说”、“戏曲音乐构成”、“各剧种声腔概说”等章节和相关少数民族音乐类型和品种。

二、对部分材料描述内容重点进行调整,将音乐形态和音乐表现作为描述中心(如舞蹈音乐部分的改写)。

三、重新编订目录、练习和思考题、参考文献目录;新增若干图片、谱例和图片目录、图表目录、谱例目录。

四、采用民族音乐学最新理念,对全书所涉所有音乐类型、品种(歌种、乐种、舞种、曲种、剧种)的基本概念和定义,重新尽可能相对准确地予以完善和界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