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湖北省宜昌市代管县级市)

由网友(抽风中、请勿扰)分享简介:枝江,别号丹阴,地处少江中游北岸、江汉平本西缘,北靠当阴市,东北交宜都市,东南靠猇亭区、夷陵区,西北邻荆州。[一]是湖北省宜昌市代管县级市,枝江总面积一三七四平方私里,下辖八个镇一个街谈、一九四个行政村、二七个社区。截至二零二一年年底常住人嘴四二.九七万人。整年完成地域出产总值七二二亿元。[二]地处黄陵山地取江汉平本交...

枝江,别名丹阳,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北靠当阳市,西南接宜都市,西北靠猇亭区、夷陵区,东南邻荆州。[1]是湖北省宜昌市代管县级市,枝江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1个街道、194个行政村、27个社区。截至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42.97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亿元。[2]地处黄陵山地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是由山区型向平原型过渡地段,山势由陡峭趋于平缓,地势呈带状沿长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以平原为主,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枝江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贫乏。[3]枝江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98位、全国县域营商环境百强第93位。[4]

截至2021年,枝江市各类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共90所。共有卫生机构306个(含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含民营医院)21个、卫生院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2]

周称丹阳,属楚。春秋前期乃楚都所在地,后为罗国。秦,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枝江,属南郡。1949年7月11日枝江解放,属湖北省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1996年7月30日设立枝江市。[5]枝江景色宜人,富有长江、玛瑙河、沮漳河等旅游景点。[4]

中文名

枝江

外文名

Zhijiang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国家/地区

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宜昌市

政府驻地

马家店街道胜利路28号

邮政编码

443200

地理位置

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西南官话-成渝片-宜昌话

人口

55万人(2016年)增长中

市树/市花

香樟/紫薇

地理坐标

东径111°25′-112°03′、北纬30°16′-30°40′

海拔

一般50米以下

面积

1310平方公里[6]

别名

丹阳

地区生产总值

491.60亿元(2017年)[7]

下辖地区

1个街道、8个镇[8]

电话区号

0717

著名景点

江口老街、步步升布鞋文化村

机场

宜昌三峡机场、武汉天河机场

火车站

枝江北站、枝江站

车牌代码

鄂E

行政区划代码

420583

市委书记

余峰[9]

主要民族

汉族

市长

黄芳帅[10]

建制沿革

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公示名单出炉 你的你家乡上榜没

早在6000年前,枝江地域上已有原始的农业、牧业生产,并形成了原始的社会部落。

周称丹阳,属楚。

春秋前期乃楚都所在地,后为罗国。

战国时仍名丹阳。

秦,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枝江,属南郡。

汉置县,县治沮中,枝江县为南郡十八县之一。

三国时,吴析枝江为两县,在枝江境内北部置旌阳县,旌阳、枝江两县皆属吴南郡九县之中。

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年)省旌阳县并入枝江,枝江属南郡七县;陈,省枝江,置罗郡,枝江属罗郡。隋,复置枝江县,属南郡。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析江陵置长宁县,二年(761年)将枝江并入长宁,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省长宁复置枝江,属山南东道江陵府江陵郡。

五代十国,高季兴父子踞江陵,称南平国,枝江属之。

宋朝,枝江属荆湖北路江陵府江陵郡,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省枝江并入松滋县,宋哲宗元年复置枝江县

元朝,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中兴路。

明朝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省枝江并入松滋,十三年(1380年)五月复置枝江县。

清朝,枝江属湖北省荆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枝江直属湖北省;二年(1913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枝江属荆南道;十年(1921年)分荆南道为荆宜、施鹤两道,枝江属荆南道;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枝江属湖北省;二十一年(1932年)湖北省划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枝江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省改十一个行政督察区为八个行政督察区,枝江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11日,枝江解放,属湖北省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

1951年,湖北省宜昌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地区专员公署,枝江属之。

1955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省枝江并入宜都县。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第117次议决定恢复枝江县,属湖北省宜昌地区专员公署。

1978年8月,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枝江属之。

1992年3月,宜昌地区行政公署与宜昌市合并为宜昌市,改“地管县”为“市管县”,枝江属宜昌市。

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消枝江县设立枝江市。

1996年,枝江市面积1310平方千米,人口约50.8万人。辖10镇3乡:七星台镇、马家店镇、安福寺镇、紫荆岭镇、白洋镇、姚家港镇、董市镇、仙女镇、问安镇、江口镇、瑶华乡、顾家店乡、百里洲乡。市政府驻马家店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枝江市总人口508835人,其中(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马家店街道95299人,安福寺镇19814人,紫荆岭镇15015人,自洋镇39453人,顾家店镇30509人,姚家港镇15295人,董市镇40020人,仙女镇34822人,问安镇36603人,七星台镇48810人,百里洲镇91350人,江口镇23438人,瑶华乡18407人。

2004年末,枝江市总人口508108人。辖辖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和七星台、问安、董市、安福寺、白洋、百里洲、顾家店、仙女8镇,16个社区、198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枝江市常住总人口495995人,其中:马家店街道132746人,安福寺镇52784人,白洋镇37444人,顾家店镇26303人,董市镇54730人,仙女镇32174人,问安镇41213人,七星台镇43478人,百里洲镇75123人。[7]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枝江市下辖1个街道、8个镇。[11]

区划详情

1个街道:马家店街道。

8个镇:安福寺镇、白洋镇、顾家店镇、董市镇、仙女镇、问安镇、七星台镇、百里洲镇。[11]

自然环境

枝江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1]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东南部,北靠当阳市,西南接宜都市,西北靠猇亭区、夷陵区,东南邻荆州;全市东西最大距离58.5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5.04公里,版图总面积1310平方公里,介于东径111°25′-112°03′,北纬30°16′-30°40′之间。

地形地貌

枝江市位于江汉平原的西缘,地势由西北丘陵高岗,逐渐倾斜至东南部平原。全市有平原、岗地和低丘三种基本地貌形态。枝江市有平原495.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10米,集中分布在沿长江南北两岸,由东到西,平原面积由宽逐渐变窄。岗地总面积385.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8%,岗地海拔在50—100米之间,相对高差10—30米,坡度小于15度。低丘面积490.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6%,海拔在100—207米之间,坡度小于20度。

气候

枝江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041.8毫米,平均气温16.5℃。[12]

自然资源

枝江市境内有沮漳河、玛瑙河流经。截至2015年,全市69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2.1亿立方米,均为二类水质;市域内东湖、刘家湖、陶家湖、太平湖正常水面18780亩,正常湖容1700万立方米,来水面积193.3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时湖容3245万立方米,水面20860亩。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枝江市土地总面积为137441.57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2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52043.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87%;园地面积为27094.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71%;林地面积为6776.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3%;草地面积为59.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5971.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6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3374.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1273.1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75%;其它土地面积为848.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2%。

人口

2014年末,枝江市总人口490219人,其中城镇人口132406人,农村人口35781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7%、73%;男性245415人、女性24480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06%、49.94%。2014年出生人口4030人,出生率8.22‰,死亡人口3388人,死亡率6.91‰,人口自然增长率2.25‰。境内主要民族为汉族。[13]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市委书记余峰
市委副书记黄芳帅、赵进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长黄芳帅
副市长姚迎九、王江波、董雄伟(挂职)、刘华、刘昶、黄爱民、黄良华、白琳丹、陈永杰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方明柱
副主任陈启波、郑艳平、熊剑鸣、杜勇进、骆圣、陈江城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黄丹梅
副主席唐劲、敬睿、周金锋、黄曈山

参考信息来源:枝江市人民政府[14]

经济

2014年,枝江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9.63亿元(当年价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11.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56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4.19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4.88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比重为18.1:55:26.9。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32.3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5.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60元。[13]

第一产业

2014年,枝江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7.42亿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4.7%;实现增加值70.56亿元,增长5.1%。全年粮食总产35.77万吨,比上年增长5.3%;棉花总产1.96万吨,下降20%;油料总产5.51万吨,增长1.7%;水果总产67.67万吨,增长11.3%;蔬菜总产53.84万吨,增长11.7%;肉类总产11.5万吨,增长11.5%;禽蛋总产1.38万吨,增长10.4%;生猪出栏103.8万头;水产品总产8.57万吨,增长12.2%。建设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1666.7公顷、砂梨标准园200公顷、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33.3公顷,新发展花卉苗木433.3公顷,创建省、宜昌市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个,建设宜昌市水产标准养殖示范基地2个,改造精养鱼池733.3公顷,水果、蔬菜、水产、花卉苗木面积分别达到22666.7公顷、16000公顷、8666.7公顷、2333.3公顷。[15]

第二产业

2014年,枝江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39.3亿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13.5%;实现销售总产值727亿元,增长11.9%;实现利税84.5026亿元,下降11.2%。全市有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企业22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饮料制造企业52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规模以上金属制品、机械及电子制造企业51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31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5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纺织、服装、毛皮制品及化学纤维制造企业36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03.9亿元,比上年增长9.6%;规模以上印刷、纸制品及包装物制造企业21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规模以上塑料制品企业17家,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4%。

2014年,枝江市共生产白酒11.6万千升,比上年增长1.75%;啤酒9.4万千升,下降15.3%;精制食用植物油15.2万吨,下降7.9%;罐头42万吨,下降7.1%;纱19.7万吨,增长10.1%;布23.3万米,增长35.5%;服装2045.1万件,增长13.7%;合成氨(无水氨)101.3万吨,增长8.3%;农用氮磷钾化肥总计(折纯)137.1万吨,下降4.3%;塑料制品39.8万吨,增长30.9%;水泥181.2万吨,增长11.2%;砖6亿块,下降7.7%;矿山专用设备5.4万吨,增长20%;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8186台(套),增长20.8%;民用钢制船舶25万载重吨,增长60.3%;家用燃气灶具173万台,下降35.1%。[15]

第三产业

2014年,枝江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亿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15.4%,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185元。有城乡商品交易市场12处,比上年减少3处,成交额1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2014年末,枝江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9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0349元;各项贷款余额89.4890亿元。全市有主要旅游景点3处,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27.8%。[15]

文化

市树

香樟,别名:樟树、樟木、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樟目、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产于中国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

市花

紫薇,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生产习俗

筛花生

筛花生是枝江百里洲独有的一种生产习俗。筛花生的筛子均为竹编,分大筛和小筛,大筛口径2米左右,呈天角形,形似竹箕,周边装上许多古铜币,两两根长竹篙固定,一头交叉,口沿朝上;小筛为0.5米左右的园形筛。大小筛的筛孔以不漏花生果为宜。

打栽秧鼓

枝江水稻区流传着打栽秧鼓的习俗,这种习俗就是在栽秧的日子里,请一班民间艺人,在田边敲锣打鼓,喊秧歌。栽秧鼓的表演者主要是歌手和鼓手,歌手要有一副好嗓子,唱几天几夜不哑。曲调主要是秧歌调,歌词灵活多变。

泥仓子

泥仓子流行于枝江产稻区,栽秧的人们将吉祥的泥巴抹在身上,名为“泥仓子”,在建国前,多为泥“老板的仓子”,即在“东道”请人栽秧快要完工时,人们将泥巴抹在“东道”身上,以此向“东道”祝贺,所裁的秧苗生长一帆风顺,直到收获满仓,五谷丰登。后来“泥仓子”演变为栽秧时人们不分男女老少,相互间掷泥巴,嬉闹,直至成为“泥人”。

扬掀

扬掀是枝江农村用于收获粮食品店的一种生产习俗,主要是清除粮食中的灰及杂物,使粮食干干净净入仓。扬掀的主要生产工具是木制掀板。人们将收割的稻谷后或者是麦子,先铺在道场上用链枷打场,使谷粒或者是麦粒脱离草杆,然后把脱粒后的粮食堆起来,一掀一掀的扬,使粮食中的杂物随风飘走。

烧火土

烧火土是枝江农民积肥的一种生产习俗。烧火土的方法是:板田发子、塘泥、淤泥等挑到火土场子上,或就地取一层生土晒干,再将柴草晒干。烧的时候,先将干土堆成堆或长或方或圆,厚度约1尺,名叫“火土底子”。

打石硪

石硪是一种原始的碾压生产工具,在枝江地区普遍流传。主要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及房基建设中的基础夯实。石硪有板硪和磙硪两种,板硪是用四方石板做成的,四角凿有孔,都系上绳子,这八根绳子叫硪辫,滚硪是用石滚制成的,把石滚立起来,小头朝上,用四根木棒夹住,用铁丝捆紧,这四根木棒又称为硪杆。

生活习俗

饮食

枝江在长江两岸,饮食仍是南方特点。一般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玉米(俗称包谷)、红薯、土豆等杂粮。宜昌菜肴的味道偏辣,而兼有酸、甜、苦、辛诸味,制作上擅长熏、烫、蒸、炸、炒、凉、生。日常餐中以素菜为主,荤菜为辅。城区家庭一般不自做早餐,习惯到餐馆“过早”。早点以馒头、包子、油条、油饼、油香、京果条、蒸饺、豆浆、稀饭、醪糟为主。枝江特色小吃有:豆皮、豆饼、顶顶糕、凉虾、磁瓦子、醪糟汤圆、醪糟鸡蛋、炸汤圆、炸萝卜饺子、炸花卷、馓子、蜘蛛蛋、卤鸭脖、卤鸭头、卤鸡蛋、棒棒鸡、炕土豆、炕红薯等。

饮茶、饮酒是枝江人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的名茶有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红茶等。20世纪改革开放以后,又新推出如峡州碧峰、邓村绿茶、采花毛尖、萧氏茶、阮大妈茶、向师傅茶、虎狮龙芽、政存绿茶等新品牌名茶。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饮茶风气有所改变。许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开始喝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苦丁茶、功夫茶。

居住

民居方面,枝江民居大致分平原和丘陵两类,建筑式样和风格各不相同。平原民居比较密集,但追求环境优雅和广阔;丘陵地区一般依丘而建,故讲究基础牢固,通风隔潮。解放以前,居住多为茅草房、夯土房、板壁房等平房,汉族住房多为传统的一堂两偏的平房,喜欢单家独户。土家族住房多为吊脚楼。宜昌老城区沿江的吊脚楼,在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已拆除净尽;城内的明清民居,在城市改造时也鲜有遗存。解放以后,居民的住宅逐步有所改善。城镇干部职工享受住房配给,有了集体宿舍或个人住房,分为单间、套间和多套间,都是钢筋混凝土平房或者楼房。乡村农民也逐渐修起了木房、砖瓦房。

地方特产

名称简介图片
百里洲砂梨百里洲砂梨产自枝江市百里洲镇,其个大若拳,色若金,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核黄素等营养成分,1997年被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评为“中国十大名牌水果”。[16]

枝江蜂蜜枝江蜂蜜是枝江市安福寺养蜂协会持有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一级蜂蜜标准,产品呈结晶或透明粘稠的液体,味道甜润,具有天然花香。

交通

枝江是三峡地区唯一的平原县市,是全国区域性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从北向南,有焦柳铁路、宜张高速和鸦来、雅澧省道;从东向西,有沪渝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和318国道;三峡机场距该市中心25公里。

公路

枝江市境内有汉宜高速公路和宜张高速(当枝段)交汇。其中汉宜高速公路在该市境内两个省级开发区均有出入口。此外,枝江境内还有318国道,省道S325线、256线、253线、225线等国省公路干线途径。

截至2014年,枝江市公路通车总里程3618.3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616.6公里,每平方公里拥有等级公路2.72公里。[15]

铁路

枝江市境内有焦柳铁路南北纵贯,总长37公里,设有徐家咀站、安福寺站、枝江站、顾家店站等4个车站。枝江境内另有汉宜高速铁路横贯,于2012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途径枝江市50公里,设有枝江北站。[17]

水路

枝江市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拥有自然深水岸线111.5公里。根据2017年3月枝江市政府官网显示,该市已规划可利用长江水道岸线20公里,已建码头利用岸线10.3公里,拥有码头56个、泊位61个,年货物吞吐能力1414万吨。

社会

2014年,枝江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2个。全市有体育馆1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奖牌14枚,其中金牌4枚。[15]

科技事业

2014年,枝江市有科研机构184家,各类科技人员32800人。全年取得宜昌市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9个。获省级科技项目5个,宜昌市级项目11个。全市共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6家,省级农业专家大院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产品50个。[15]

教育事业

2014年,枝江市有中小学校52所,其中小学31所,初中16所,高职中4所(普通高中: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枝江市第二高级中学),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30627人,其中小学15259人,初中7973人,高职中7311人,特殊教育学校84人,教职工总数3218人。全市有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9266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初中三年巩固率及初升高比例均在98%以上。残疾儿童人学率在97%以上。[15]

卫生事业

2014年,枝江市有卫生机构30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有床位1934张,卫生技术人员1817人,其中医生658人。全年卫生投入7802万元,人均卫生投入157.62元。[15]

社会保障

2014年,枝江市社保扩面新增12699人次,参保规模达到306059人次,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8069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0525人、医疗保险120337人、失业保险29174人、工伤保险39710人、生育保险25623人全年五项社会保险费征收6.4542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费3.8700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费539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3138万元、失业保险费2601万元、医疗保险费1.3275亿元、工伤保险费915万元、生育保险费523万元;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92132人,其中参保缴费130400人,享受待遇61732人。全年审批办理参保人员退休手续7929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待遇7.0708亿元,其中企业养老基金支出4.7426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基金支出1.646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基金支出6813万元;全年共对8.58万名养老保险待遇享受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养老保险支付率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18]

旅游

名称简介图片
江口老街江口老街位于枝江市马家店街道,有明显现着车轮印记的石板街;到处是有着雕花、石栏、飞檐和拱门的老宅;间或几处老宅里透着花香,布着石凳,映着藤影的深院。

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步步升布鞋文化村”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湖北旅游名村”,园内有集传统纺线、织布、布鞋制作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展示体验园以及中国布鞋博物馆、中国生育奇石馆、妈妈菜馆、休闲娱乐中心。

关庙山遗址关庙山遗址位于枝江城东北11.5公里处的问安镇关庙山村,是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村落遗址,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1米多厚,距今5000—6000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滨江游园滨江游园位于枝江市中心地区南部临江地段,全长3800余米,横跨南岗路、江汉大道、水厂路、公园路等四条街道的出口,幅宽50-70米,部面积达19万平方米。在枝江城市总体规划中,滨江游园为城区的主要风景区之一。

三佛寺三佛寺位于江口镇,始建于清末,原为三音庵比丘尼道场,后扩建。寺庙由山门、大殿、大悲阁及厢房组成。寺名由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题写。

水府庙水府庙始建于明末,由董市镇108家商号捐资修建,供奉水神肖公;相传肖公助朱元璋灭陈友谅,朱元璋下诏沿江建庙祭祀,有“后汉掌军中郎将董幼宰故里”题记。

著名人物

昌明法师,1917年出生于湖北省枝江市瑶华乡柏杨冲一个佃农家庭,佛学大家。

董和,三国时蜀汉名臣,字幼宰,南郡枝江董市人。

董允,三国时蜀汉大臣,字休昭,南郡枝江董市人,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霍峻,三国时蜀汉名将,字仲邈,南郡枝江人。

霍弋,三国时蜀汉将军,字绍先,霍峻之子,南郡枝江人。

刘之遴,南朝官员、学才。字思贞,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从小随父刘蚪居住在百里洲。

刘之亨,南朝官吏,字嘉会,刘之遴之弟,南阳涅阳人,与兄刘之遴从小随父刘蚪居住在百里洲。

慧安,隋末唐初僧人,俗姓卫,荆州枝江人。隋大业中,慧安广施财物,救济贫穷受苦之人。

张商英,北宋宰相。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人。

(著名人物仅列部分,可见参考来源:)

荣誉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19]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2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