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2002年徐雅琴、张金桐编写的教材)

由网友(浪迹天涯i)分享简介:《大教化教》是二零零二年一月一日沉庆大教出书社出书的图书,由杨世珖、梁发书编写。外文名College Chemistry、University Chemistry出书地北京市开原一六开书名大教化教ISBN七五六二四二四八二九做者杨世珖 梁发书语种简体中文出书社沉庆大教出书社国际刊号一零零零⑻四三八中文名大教化教海内刊...

《大学化学》是2002年1月1日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杨世珖、梁发书编写。

外文名

College Chemistry、University Chemistry

出版地

北京市

开本

16开

书名

大学化学

ISBN

7562424829

作者

杨世珖 梁发书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国际刊号

1000-8438

中文名

大学化学

国内刊号

11-1815/O6

定价

25.00

页数

380页

品牌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年1月1日

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工科类专业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图书作者: 徐雅琴、张金桐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 7109091406

出版时间: 2004-8-1

印刷时间: 1

开 本:

价 格(元): 25.4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化学发展简史及学科分支

1.3 21世纪化学展望

习题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化学反应能量守恒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国际互联网Internet”简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化学反应速率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4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5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检索科技论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四章 溶液、离子平衡与胶体

4.1 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4.2 稀溶液的依数性

4.3 酸碱理论

4.4 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

4.5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4.6 配位化合物和配离子的离解平衡

4.7 胶体

专业化学网站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5.1 原电池和电极

5.2 电极电势

5.3 电极电势的应用

5.4 电解

5.5 金属的腐蚀与防腐

5.6 化学电源

认识燃料电池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六章 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理论初步

6.1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6.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6.3 原子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6.4 化学键

6.5 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和氢键

6.6 晶体结构

周期表探趣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七章 材料与化学

7.1 材料概况

7.2 新型金属材料

7.3 无机非金属材料

7.4 新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进入材料科学大世界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

8.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8.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8.3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8.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8.5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8.6 有机反应

从网上查出所需化学数据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九章 高分子化合物

9.1 高分子化合物概述

9.2 合成高分子材料

9.3 功能高分子材料

9.4 高分子智能材料

9.5 复合材料

通向专利的便车道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章 能源与化学

10.1 能源与社会进步

10.2 常规能源

WTO、OPEC和我国的石油工业

10.3 新型能源

新能源的发展目标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一章 化学与环境保护

11.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1.2 水污染及其防治

11.3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处理和利用

11.4 食品污染

11.5 绿色化学

关心我们的环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十二章 生命与化学

12.1 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

12.2 维生素

12.3 生命的元素

12.4 安全用药

12.5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

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附录Ⅰ 常见物质的

附录Ⅱ 常见弱电解质的离解常数

附录Ⅲ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Ⅳ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附录Ⅴ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附录Ⅵ 标准电极电势(298K)

附录Ⅶ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附录Ⅷ-1 SI单位制的字头

附录Ⅷ-2 一些非推荐单位、导出单位与SI单位的换算

附录Ⅸ 1970—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简况

主要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大学化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摘

插图:



1.系统与环境为研究问题的方便把一部分物体同周围其他物体划分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这部分被划分出来的物体称为系统(或称为体系);除系统之外并与系统有密切联系的部分称为环境。根据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程度,把系统又分为三类:
(1)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
(3)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
在研究任一系统的某种热力学性质时,为了强调这一点,有时把系统称为热力学系统。在本书中较多地研究封闭系统,以后将会讨论它在不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另外,世界上一切事物总是有机地互相联系着,互相制约着的,因此不可能有绝对的隔离系统。但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近似地把一个系统看成隔离系统。敞开系统在实际问题中也是不少的。
2.状态与状态函数
为了描述一个系统所处的状态,必须确定它的一系列宏观可测性质,如系统的温度、压力、体积、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因此,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称为系统的状态。只要系统的各种性质确定时,系统的状态也就确定;系统的一个或几个性质发生了变化,系统的状态也随之而变。把这些决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例如温度(r)、压力(P)、体积(y)、物质的量(n)等均为状态函数。状态函数之间彼此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通常只要确定其中几个状态函数,其余的状态函数也就随之而定了。例如,确定某一理想气体的状态,只需在温度、压力、体积和物质的量这四个状态函数中确定任意三个,另外那个状态函数可以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来确定。

目录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气体
1.2 液体和溶液
1.3 晶体
习题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2 热化学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
2.4 能源与化学
2.5 化学平衡
习题

第3章 电解质溶液和电离平衡
3.1 强电解质的电离和有效浓度
3.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3 多相离子平衡
习题

第4章 电化学基础
4.1 氧化还原反应
4.2 原电池及其电动势
4.3 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4.4 电解
4.5 金屑的腐蚀与防护
习题

第5章 原子结构
5.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5.2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5.3 多电子原子结构
5.4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习题

第6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6.1 离子键
6.2 共价键
6.3 分子间力和氢键
6.4 晶体结构
6.5 离子的极化作用
习题

第7章 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7.1 主族元素
7.2 过渡元素
7.3 合金
7.4 无机化合物
7.5 无机非金属材料
习题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8.2 配位化合物中的结构理论
8.3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8.4 配合物的某些应用
习题

第9章 有机化合物
9.1 有机化合物概述
9.2 有机化合物性质和结构的关系
9.3 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
9.4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9.5 几种重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习题

第10章 相平衡
10.1 相律
10.2 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的热力学和相图
10.3 二组分系统相图;
10.4 二组分实际溶液的相图
10.5 二组分系统的固液相平衡
10.6 三组分系统的图形表示法
10.7 三组分系统相图举例
习题

第11章 化学动力学
11.1 化学反应速率
11.2 化学反应历程和速率理论
11.3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或压力)的关系
11.4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11.5 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关系
习题

第12章 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初步
12.1 表面化学
12.2 胶体化学
习题

第13章 化学与环境保护
13.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3.2 水污染及其防治
13.3 光化学烟雾的污染与危害
13.4 电磁波的污染与危害
13.5 固体物质的污染与危害
复习思考题

附录
附录1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附录2 一些化学键的键能(298K)
附录3 一些物质在298K时的标准热力学数据及恒压摩尔热容
附录4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标准电离常数(18-25度)
附录5 难溶化合物的标准溶度积常数(18-25度)
附录6 一些常见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和标准不稳定常数
附录7 某些物质的.临界参数
附录8 标准电极电势(298K)
附录9 一些气体的恒压摩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附录10 某些有机化合物在298K时的标准燃烧热
主要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

序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工科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这对高等工科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不仅在教育思想、观念上,而且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以使我们的高等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按照4年学制各课程整体优化的要求,对非化工类的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这本大学化学教材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进行教学体系、内容改革的一个初步尝试。它在保证工科非化工专业化学基础课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工科特点,反映新的科技成果。在注意到化学学科自身内在联系的同时,也注意到教材的适用性,尽力反映化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的联系。
高等工科院校化学课程多年来一般分设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及有机化学等,本教材把这3门课程进行了整合,根据对高等工科院校化学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对教材内容作了一些充实、调整或取舍,我们编写了这本大学化学教材。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编写时力求精选内容,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打好基础,加强应用,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