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榕(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

由网友(ゞ灬斷噯╰→)分享简介:邓榕(又名:萧榕),一九五零年出熟,4川广安人,结业于北京医教院,邓小平的小女儿。曾任总政组织部副处少,驻美大使馆3秘,天下人大常委会政研室副主任,平易近主取法治出书社社少。现任中国国际敌对联结会副会少。[一]中文名邓榕结业院校北京医教院国籍中国代表做品尔的父亲邓小平(上卷)、尔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出熟地沉庆市别号又名萧...

邓榕(又名:萧榕),1950年出生,四川广安人,毕业于北京医学院,邓小平的小女儿。曾任总政组织部副处长,驻美大使馆三秘,全国人大常委会政研室副主任,民主与法制出版社社长。

邓小平纪念网正式开通

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1]

中文名

邓榕

毕业院校

北京医学院

国籍

中国

代表作品

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出生地

重庆市

别名

又名萧榕、小名毛毛

出生日期

1950年

职业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

人物履历

1972年—1975年  北京医科大学学习[1]

1979年—1983年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1984年—1990年  全国人大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990年—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1]

主要著作

著有《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1993年出版)和《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家庭情况

丈夫:贺平,贺彪之子,中国保利集团名誉董事长。

独生女儿:卓玥

人物评价

在邓小平的女儿中,知名度最高的是邓榕,笔名叫萧榕或毛毛,毛毛是她的小名。用四川话讲,她是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知名度高,不是因为官位高,也不是因她常陪老爷子在外面行走。主要是她是父亲的“史官”,曾写了《我的父亲邓小平》和《父亲邓小平在“文革”岁月》两部书,大家读了她的书,被她的感情和的文笔所打动,所以知道邓小平有这么一个女儿。有句话: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小女儿是父亲最贴身的棉袄。此话在邓家得到印证:邓小平晚年外出,她总是在其身边。她会应酬、懂医、能听懂老爷子带方言的普通话,更关键的是她总是能让老爷子高兴![2]

外界许多传说说邓榕是学文出身,读的是北师大。其实,她上的是北京医科大学,学医。不过,学医与学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因为医学和文学都是以人为对象,说学文也差不离。

外界传说稍有区别的是她从小在国外留学,这有点离谱。要是邓小平有个女儿在国外,“文革”中他会罪加一等。她小时候并不在国外,而是到了陕北插队,在广阔天地留学了3年,补了哥哥姐姐们曾经艰苦经历的一课。

都说邓榕是一个有远见的女儿,上大学时喜欢外语,农村插队时也坚持自学。后来工作之后,她到了外交部,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当过三秘。回国后,她担任过全国人大办公厅副主任,当过中国国际友好协会副会长。用她的话说:我的官好当,都是副的。尽管她的仕途前景不错,但她并没选择从政。她曾说:我们家出了“两个主席两个部长”,我就不凑热闹了,我喜欢做实在事……

毛毛所说的“两位主席”是邓小平任过军委主席、哥哥朴方任残联主席,“两位部长”是姐姐邓楠任科技部副部长,姑姑邓先群任解放军总政群工部长,都是做革命实际工作的。

尽管“文革”中同许多干部子女一样受了许多苦,但她不埋怨。而且她感激这段艰苦岁月,使她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结识了现任的老公贺平,一个英俊、宽广、勤奋的男人。

说起贺平,毛毛的话滔滔不绝。那是在她下乡时,一个好友给她介绍了一个老红军家的男孩。他们靠通信确立了恋爱关系。后来,她将他带到江西,经过邓小平亲自“考婿”,他俩结为连理。再后来,这个老公成为邓家半个儿子,一直照顾到老人家乘鹤西去。她与贺平是夫妻,也是战友、是同志,还在恋爱的情结里……

毛毛大半生对父亲敬佩不已。上帝似乎让她很幸运,她选择父亲时,选择了一个伟人,选择丈夫时,选择了一个好人。这两个人她都十分敬重。

于是,她将少女的写作情愫翻了出来,进入不惑之年,她决定写书。写关于一个男人的书,这个男人就是她的父亲。于是,她用最深情的笔调写下了几个字:我的父亲邓小平!

她花了很长时间去访问知情者,然后就某些重大问题向父亲核证。然后,她几乎不停笔地写了父亲的早年、父亲的革命和父亲参与建政。除此之外,其中还有父亲的语言与个性、父亲的家事与前妻。她冒着寒暑写了出来,并很快成为一本风靡世界的畅销书。[2]

回忆邓小平

在她心中,父亲平常话虽不多,却感情细腻,对于每一个孩子都给予足够的信任与尊重,对于孙子孙女来说,他也是最好的爷爷。邓榕看完此片其中两集《给中央的信》和《轮椅》后坦言,虽然看过很多资料,但仍然止不住热泪盈眶,她说,“与电视剧相比,这部《遗物故事》更加直接也更加深刻,看到很多珍贵的细节,如父亲的书信、家人团聚的照片都让我非常怀念父亲。父亲对我们子女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踏实朴素地做人。”[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