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安徽省下辖县级市)

由网友(舔包我最快)分享简介:桐乡,别称文都,古称桐国,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偏东北、少江北岸,大别山东麓,西依大别山,东临少江,东南群山沉峦叠嶂、挺秀争奇,中部丘陵扇面铺布、倾升陡峭,西北平本阡陌纵竖、织绣展锦。截至二零二一年,面积一五五二.七四平方公里,人嘴七四.九万,辖一个国度级开垦区、一二个镇、三个街谈、一九六个村平易近居委会、二七个社区住民委员会[一...

桐城,别称文都,古称桐国,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西依大别山,东临长江,西北群山重峦叠嶂、挺秀争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倾降平缓,东南平原阡陌纵横、织绣铺锦。截至2021年,面积1552.74平方千米,人口74.9万,辖1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镇、3个街道、196个村民居委会、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和省级荣誉20余项。

桐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素有“皖中名邑、江淮明珠”美誉,自古就和绿色有不解之缘,古代因漫山遍野的桐籽树而得名。[3]截至2021年,全市实现GDP419.1亿元。[4]

截至2021年,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 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 所,高新技术企业54 家,各类卫生机构317 个,床位数2842 张。[5]

桐城市重点景区有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仙龙湖·活海欢乐水世界景区嬉子湖生态旅游景区桐城文庙—六尺巷景区等。[6]文化繁荣,号称“黄梅戏之乡”,严凤英等杰出艺人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山水深秀,物产丰饶,“桐城小花”茶、桐城水芹菜、大关水碗、桐城丰糕等特产远近闻名。[4]

中文名

桐城

外文名

Tongcheng

别名

同安、文都

地区生产总值

419.1亿元(2021年)[8]

人均生产总值

55520元(2019年)

政府驻地

桐城市文昌街道文津路

邮政编码

231400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中部偏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皖H

地理坐标

东经116°40′~117°09′、北纬30°40′~31°16′

市委书记

章周中

面积

1571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

74.5万人(2021年总人口)[8]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国家/地区

安徽省安庆市

下辖地区

1个国家级开发区、12个镇、3个街道[7]

电话区号

0556

著名景点

六尺巷、三道岩、桐城文庙、孔城老街、嬉子湖、龙眠山等

机场

安庆天柱山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火车站

桐城站、桐城东站、嬉子湖站

行政区划代码

340881

市长

刘存磊[9]

建制沿革

任丘 河北省沧州市下辖县级市

原始社会即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胼手胝足,刀耕火种。夏商时期,桐城属扬州之域。周置桐国,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

夏,属扬州之域。

商,属扬州之域。

周,置桐国,为楚附庸;敬王十二年(前508年),夏,桐叛楚,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灭越,桐国再度附楚。

秦,为舒县,隶九江郡。

西汉,初为枞阳县,隶庐江郡;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改称舒县。

东汉,属舒和龙舒侯国,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刺史部。

晋,属舒县,先隶庐江郡,后隶扬州道,又隶晋熙郡。

南北朝,宋初为舒县,隶庐江郡;后为阴安县、吕亭左县,隶晋熙郡。齐,属晋熙郡阴安县,庐江郡舒县、吕亭左县(建元二年割晋熙属)。梁、陈,为枞阳郡枞阳县。

隋,初为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同安县,隶同安郡。

唐,初仍为同安县,属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因忌安禄山叛唐,去郡县名称中的“安”字,改同安郡为盛唐郡(后复为同安郡)、同安县为桐城县,此为桐城县名之始,一直沿用下来。

宋,北宋初年属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年),属淮南西路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属安庆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江淮行省安庆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属江浙行省安庆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属河南江北行省安庆路。

明,初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

清,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民国元年(1912年),直隶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属安徽省安庆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

1952年,改属安徽省安庆行政区。

1968年,始隶安徽省安庆地区。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桐城撤县设立县级市。[10]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桐城市下辖12个镇、3个街道、2个开发区。[11]

区划详情

12个镇:即新渡镇、双港镇、青草镇、范岗镇、金神镇、嬉子湖镇、孔城镇、吕亭镇、大关镇、唐湾镇、鲟鱼镇、黄甲镇。

3个街道:龙眠街道、文昌街道、龙腾街道。

2个开发区:桐城经济开发区、桐城双新经济开发区。[11]

自然环境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别山,南滨长江。介于东经116°40′~117°09′,北纬30°40′~31°16′。东邻庐江县、枞阳县,北接舒城县,西毗潜山市,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宜秀区。[12]东西宽42千米(从桐梓山到三芝庵),南北长64千米(从大龙山牛冲到北峡山大佛尖),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桐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形分布。西北部山区为大别山东段余脉,重峦叠嶂,挺秀争奇;中部丘陵扇面展布,倾降平缓;东南部平原阡陌纵横。

水文特征

桐城境内河道交织,形成大沙河、挂车河、龙眠河、孔城河四大水系,汇入菜子湖,经枞阳闸注入长江。地表径流量年均9.77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约1.3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

桐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地形差异和季风活动的影响,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物候反映明显。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降水量1326.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03.34小时,日照百分率43%,年平均无霜期246天。

自然资源

截至2012年,桐城市耕地面积52.3万亩,其中水田47万亩,旱地5.3万亩,湖泊水面16.7万亩。

生物资源

桐城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蟒、白鹤、白鹳、白颈长尾雉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水獭、小灵猫、林麝、江豚、鸳鸯、大鸨、白腹鹞、雕鸮、大鲵、虎纹蛙等。

珍稀树种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杜仲、凹叶厚朴、榔榆、蝟实等。药用动植物主要有桔梗、柴胡、薏苡、元胡等。

矿产资源

桐城市矿物资源蕴藏量较小,以非金属为主,金属次之,主要有石墨、花岗石、透辉石、河沙、大理石、矾、泥炭、铁、铜等。

人口

2021年全市年末总人口74.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0.5万人;当年出生人口5023人,比上年减少2567人;当年死亡人口4298人,比上年减少2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下降3.0个千分点。[8]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书记章周中
副书记刘存磊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长刘存磊
常务副市长桂稳成
副市长章友厚、占娜、金天柱、张林、彭凯、徐良平、汪杰贤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潘利民
副主席马玉荣、汪艾东、胡艳凌、刘决成、崔强
秘书长程曙

参考信息来源:桐城市人民政府[13]、安徽网[14]

经济

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 6.8%;第二产业增加值213.2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比例为8.7:50.9:40.4。[8]

第一产业

2021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6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 8.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71745.1亿元,增长5.4 %。其中,可比价农业产值25.1亿元,增长0.4%;林业产值6.1亿元,增长7.0%;牧业产值27.0亿元,增长20.0%;渔业产值9.6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亿元,增长6.2%。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15400吨,同比增长3.1%;油料种植面积9871公顷,同比增长5.5%,油料总产量24568吨,同比增长7.7%;棉花种植面积945公顷,同比下降9.5%,棉花总产量762吨,同比下降10.8%。

2021年茶园实有面积3928公顷,茶叶产量537吨;蔬菜种植面积 6261公顷,同比增长2.0%,产量183914吨,同比增长2.5%;园林水果产量1354吨,同比增加2.1%。

2021年生猪出栏26.3万头,同比增长24.2%;牛出栏2511头,同比增长172.9%;羊出栏7286万只,同比增长15.8%;家禽出栏 553.5万只,同比增长0.01%。肉类总产量2.9万吨,同比增长 17.1%,其中猪肉产量2.1万吨,同比增长23.2%。禽蛋产量7.2 万吨,同比下降4.1%。生猪存栏量13.8万头,同比增长2.6%。

2021年水产品产量3.8万吨,同比增长3.3%。[8]

第二产业

2021年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22.8%。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2.2%。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13.9万吨/标准煤,增长2.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29个大中类行业中20个保持增长,其中12 个行业增幅超过20%。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皮革和羽绒制品业、纺织和纺织服装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五个主导行业工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61.8%、 -44.3%、-67.9%、9.6%、6.6%;五大主导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7.3%。

2021年全市统计的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输送机械产量为40628.1 万吨,下降30.65%;大米产量为51834万吨,下降81.8%;塑料制品产量为94.2万吨,增长16.8%;无纺布产量为2.43万吨,下降24.5%;玻璃纤维纱产量为0.53万吨,下降50.1%。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利润总额43.2亿元,增长0.9%。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9%。

2021年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72家,完成总产值67.0亿元,增长11.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55.9亿元,增长15.7%;竣工产值37.3亿元,增长18.0%。签订合同金额84.6亿元,增长7.9%。建筑业劳动生产率达到36.5万元/人,提高9.3%。[8]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本年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388个,计划投资总额比上年增加113.8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31个,比上年减少4个。

2021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7%。从行业看,工业增长 12.2%,其中,制造业增长3.2%。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2.6亿元,增长13.7%;房屋施工面积461.1万平方米,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额35.4亿元,下降10.0%。

国内贸易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69亿元,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1.28亿元,增长12.7%。全市限上商贸企业130家(新增37家),其中:法人单位96家,产业个体34家;批发企业21家,零售企业74家,住宿企业3家,餐饮企业32 家。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3.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7%;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3.4%;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2.5%。

2021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31.7%、饮料类增长47.5%、烟酒类增长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2.5%,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30.6%,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下降1.2%,中西药品类下降7.1%,日用品类增长26%,金银珠宝类增长43.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7%,汽车类增长21.9%。

对外经济和旅游

2021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20.8亿元,增长17.7%。

2021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33万人次,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49.7亿元,增长31.1%。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2.7亿元,增长5.1%;实现省考核口径财政总收入32.0亿元,增长4.8%;地方财政收入19.7亿元,增长8.0%。财政支出57.5亿元,增长5.7%。其中,农林水支出8.3亿元,增长2.8%;教育支出13.1亿元,增长3.9%;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3.4亿元,下降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亿元,增长2.7%。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1.6亿元,比年初净增加 66.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2.0亿元,比年初净增加60.8 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75.7亿元,比年初净增加42.8 亿元。[8]

文化

桐城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资源。桐城有各种不可移动文物500多处,其中重点地面文物130多处。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很丰富。以“六尺巷”为代表的众多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数千首民间歌谣,多彩多姿的民俗,《高拨子》、《十番锣鼓》等民间音乐作品,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和民间谚语,以及彩绘、编织、雕刻、刺绣、纸扎等民间工艺等。

桐城派主盟文坛200多年,作家遍及全国,影响达于海外。此外,无论是哲学、史学、诗歌、音韵、绘画,还是美学、翻译、小说与戏剧创作,桐城人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诗歌方面,仅明清时期桐城能诗者便达千余人,其中女诗人近百家。再如书画,仅安徽省博物馆编辑的《安徽书画家》一书,便收录桐城历代书画家130多人。方以智、胡宗绪等更是才华横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学以及书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明清之际,大量世家大族迁入桐城,程朱理学发展鼎盛,尊儒重教风气盛行,“穷不丢书、富不丢猪”成为民间共识,《桐城耆旧传》记载:“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桐城人于这一时期在科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清两代有据可考的进士240人,举人640人,贡生509人,明清两代进士、举人人数,与同属安庆府之怀宁、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五县进士与举人总和相比,还超越一倍有余。

由科举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员786人(大学士3人,尚书9人)。另有大量的不走科举之路的名儒硕学,马其昶《桐城耆旧传》为明清耆旧900余人立传,《明史》《清史》记载桐城人物达到70余人。

交通

公路:截至2012年,桐城市有综合交通网里程2394千米,其中铁路50千米,高速公路47千米,国道57千米,省道21千米,农村公路2219km,所有通行政村公路都已得到硬化,农村公路呈网状沟通村组,通畅率已达100%。初步形成了以合安高速、合九铁路、206国道、桐枞路为主线,以市区为中心,以县道为支线,乡村道为连接线,布局合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铁路:合九铁路纵贯全境。合安九客运专线,设桐城站、桐城东站。

航空:距安庆天柱山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较近。

水路:从菜子湖经枞阳长河可通达长江。

社会

2021年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2188人,在校生5517人,毕业生154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招生1891人,在校生5327人,毕业生1522人。普通中学42所,招生8573人,在校生27798人,毕业生10501人,初中升学率 99.9%,高中升学率87.9%。普通小学45所,招生4942人,在校生29629人,毕业生499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8]

科学技术

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54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8.4%。全年专利授权1241件,其中发明专利92件。[8]

文化体育

2021年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剧场1个,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25.5万册。有体育场馆2个,全年全市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8次,体育馆内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5次。[8]

医疗卫生

2021年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17个,床位数2842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119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68人,注册护师、护士1473人。[8]

城市建设

2021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3平方公里,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6 公顷。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8.5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3平方米。年末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9.1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燃气普及率达到96.9%。[8]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市当年造林完成面积98公顷;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1.8亿元,下降3.4%,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为96.1%。[8]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84元,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1元,增长9.2%。

2021年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9万人,参保率97.4%。基本医疗保险(含职工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为67.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4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311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4030 人。[8]

旅游

截至2017年末,桐城市共有旅游资源点86处,具主要分布在“一带三区”,即以城区历史文化遗存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主题,以龙眠山人文山水区和孔城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的桐城文化旅游带和嬉子湖湿地生态旅游区、三道岩幽谷飞瀑旅游区、古洞岩古战场遗址旅游区等。共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家(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仙龙湖·活海欢乐水世界和黄梅酒业文博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一家(桐城文庙·六尺巷)。

桐城老八景、新十景
桐城老八景桐梓晴岚、练潭秋月、投子晓钟、孔城暮雪、浮山夕照、枞川夜雨、竹湖落雁、荻埠归帆
桐城新十景孔城老街、古巷和风(六尺巷)、桐城文庙、文和竹影(文和园)、嬉子渔歌(嬉子湖)、龙眠河韵(龙眠河)、桐城中学、灵岩飞瀑(三道岩)、活海乐园(活海欢乐水世界)、黄梅飘香(黄梅酒业文博园)。
桐城景点分布一览表
地区相关景点
市区桐城文庙(桐城派陈列馆、桐城市博物馆、严凤英陈列馆)、六尺巷、宰相府、懿德流芳牌坊、东大街古建筑群、南大街古建筑群、告春及轩、凤仪里、潇洒园、讲学园、桐城中学校园、惜抱轩、半山阁、渡江战役指挥所、左公祠、姚莹故居、吴越故居、紫来桥、净土莲社、古灵泉、仙姑井、芹菜田、活海欢乐水世界等
城郊披雪瀑、西山公园、望湖亭、祈雨亭、一笠庵、石门冲、投子山、投子寺、投子晓钟、赵州桥、卓锡泉、盛仪墓表石刻等
龙眠龙眠山风景区、龙门、颂嘉湖(境主庙水库)、碾玉峡、绕云梯冲、璎珞崖、媚笔泉、观音崖、双溪草堂、别峰庵、椒子崖、玉龙峡、赐金园、文和园、相国桥、龙眠山庄、大龙井瀑布、黄草寨、姚莹墓等
白马白马寺等
孔城孔城老街、桐乡书院、藻青山、箱石山、砂岗、桐梓晴岚、孔城暮雪、荻埠归帆、十里柳堤、白兔湖、戴名世墓、戴钧衡墓等
高桥南山桥、白兔湖等
吕亭鲁王墩、鲁王河、鲁肃读书亭、半天山居、望曹尖、试剑岭、洞宾泉、谷林寺、双龙水库等
兴店金牛湖(东风水库)、马尾松人工林等
大关古洞岩、硖石关、欧家岭等
卅铺龙头山、双忠墓等
中义老关岭、杨头茶园等
黄铺城西湖(牯牛背水库)、程芳朝墓、檀香崖等
唐湾百丈崖、二姑洞、三芝庵、椒岩古民居等
大塘桐舒古隘口、民主县政府旧址等
陶冲王屋寺塔墓群、三道岩、五聚岭等
青草大沙河、青草老街、钓鱼寺(潜山)、太平庵、梅城寺等
挂车河挂车山、桃花洞、挂车河、水库大坝等
老梅老梅树街、银杏林等
范岗山考山老尖、朱邑墓等
金神金神墩、施从云墓、六儿城遗址等
嬉子湖松山、落凤窝、嬉子墩、嬉子湖、余珊墓等
香铺马家宕、赵汝墩圩等
新渡人形河、挂车河、柏年河等
双港大横山、练潭老街、练潭秋月、妲妃台、吴鳌墓等
鲟鱼枞川夜雨、长江、沿江滩涂等

著名人物

古代曹松李公麟何如宠方以智
左光斗张廷玉方观承汪志伊
龙汝言钱澄之戴名世方苞
姚鼐姚莹方东树马其昶
张祖翼吴樾-
近现代施从云方治方令孺方玮德
严凤英孙德和吴杭生吴奇
宁津生徐南平吴曼青程和平
吴立新刘棣怀-

荣誉

获得时间荣誉名称颁发单位
2001年“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单位)[15]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
2008年中国包装印刷产业基地[16]中国包装联合会
2009年05月19日2009年日全食指定观测点[17]中国天文学会和国家天文台
2010年10月28日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文化旅游名城[18]国际文化旅游促进会、中国旅游品牌协会、中国县域经济协会、中国营销学会
2013年6月全国绿化模范市(县)[19]全国绿化委员会
2014年4月安徽省森林城市[20]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安徽省绿化委员会
2014年12月29日第一届安徽省文明县(市)[21]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5年12月24日2015年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市)名单[22]农业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5年11月第三批全国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市、区)中国气象局
2015年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农业委员会
2016年2月5日全国首批2016—2020年度科普示范市[2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6月27日第三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24]国土资源部
2016年10月2016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第16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017年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5]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
2017年安徽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25]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
2017年2月27日2016年安徽省园林城市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5月国家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26]国家农业部
2017年6月第二届安徽省文明示范县(市)[27]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7年8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中国关工委、国家司法部、中央综治办
2017年11月23日2017年度全国县域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75名[28]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华夏时报社
2018年3月安徽省双拥模范城(县)[29]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军区
2018年9月7日2018年安徽省质量认证示范区(点)安徽省质量监督管理局
2018年12月4日2018年度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第77名[30]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019年6月21日安徽省2018年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县(市、区)[31]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7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9年12月6日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第45位[3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019年12月28日201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33]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2020年1月22日2019年国家园林城市[34][3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20年3月2019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36]
2020年6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37]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20年11月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38]

2021年5月2020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39]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9月1日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40]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21年11月12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1]国务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