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福建省宁德市辖县级市)

由网友(你能堅持喜歡莪多久?)分享简介:福安,别号韩乡、韩阴。隶属于福修省宁德市,位于福修省西南部,地处鹫峰山脉西北坡,太姥山脉东北部、洞宫山脉西北延长部门;东邻柘枯县,西连周宁县,北交寿宁县、南交宁德市。福安市总面积一八八零平方公里,下辖二个省级经济开垦区、一三个镇、五个城、四个街谈(二零二一年一零月)[一],常住人嘴六一.零万人(二零二一年),二零二一年...

福安,别名韩城、韩阳。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坡,太姥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东邻柘荣县,西连周宁县,北接寿宁县、南接宁德市。福安市总面积1880平方千米,下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镇、5个乡、4个街道(2021年10月)[1],常住人口61.0万人(2021年),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41亿元[2]是全国及福建省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素有“中国电机电器城”“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全国第二大船舶修造基地”“中国茶叶之乡”“南国葡萄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保健按摩器发源地”之誉[1]

地理区位优越,水陆交通便捷。[1]截至2021年底,辖区已发现金属矿产资源8种,非金属矿产6种。[3]

2021年全年科技特派服务265个行政村,带动农户1913户。2021年,福安市各类学校招生3.27万人,在校生12.41万人,毕业生3.09万人,专任教师0.76万人。[2]

先秦时期,福安市为闽越族居住地。《禹贡》称扬州地,周为七闽地域,秦隶属闽中郡。汉初属闽越国,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冶县。三国时属吴国建安郡东安县,晋、南朝属温麻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属原丰县,唐武德六年(623年)起属长溪县。宋淳祐五年(1245年),划出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建县,元二十三年(1286年),属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降为福宁县,福安属福州府。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宁复升州,福安属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福宁府。民国2年(1913年),福安属东路道。民国36年(1947年)4月,福安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地福安。1949年7月,福安解放,成立福安县人民民主政府;2000年11月,宁德地区撤地设市,福安市为省辖县级市,由宁德市代管。[4]

福安文化积淀深厚,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和历史名人郑虎臣、谢翱、刘中藻的故乡,革命战争时期是闽东革命中心,中共闽东特委所在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白云山风光秀美,其南部的古地质遗迹引人入胜,与太姥山、白水洋携手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全面启动。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瓜溪“活化石”刺桫椤、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沟、仙岫畲族风情以及闽东苏维埃旧址构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1]

中文名

福安

外文名

Fu'an

别名

韩城、韩阳

地区生产总值

680.41亿元(2021年)[2]

人均生产总值

98616 元(2019年)

政府驻地

城北街道中兴西路16号

邮政编码

3550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部宁德市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闽东语福宁话

行政区划代码

350981[6]

市委书记

周祥祺

面积

1880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61.0万人(2021年)[2]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国家/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4个街道13个镇5个乡[5]

电话区号

0593

著名景点

白云山地质公园、廉村、楼下村

机场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火车站

福安站、宁德火车站

车牌代码

闽J

市长

钟宜国

地理坐标

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2′

建制沿革

福建省一县级市,人口超50万,因为一座山而得名

先秦时期今福安市地域为闽越族居住地,《禹贡》称为扬州地。

周为七闽地域,秦属闽中郡,汉初隶属闽越国,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冶县,东汉属会稽南郡。

三国属吴建安郡东安县,晋、南朝属温麻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属原丰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属闽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起属长溪县。

宋嘉定十年(1217年),乡人郑子化以长溪西北乡地偏难治,上书请析县,宝庆元年(1225年),长溪令范夔也建议设县,以韩阳坂为治所。

宋淳祐四年(1244年),太学生张过请在建县前先将长溪县西尉移驻西北乡。同年5月,福建路令代理福州知府项寅孙派员勘查,9月复派签厅郑准亲往踏勘县治,里人(进士)许子大愿意献地建治所。

淳祐五年(1245年),理宗御批“敷锡五福,以安一县。”福安因而得名,正式划出长溪县西北二乡、九里建福安县。福安建县后,直隶福建路福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福安县改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安县划归福建行中书省福州府管辖。

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安县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福安县隶属福建省福宁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福建划分为4个道,福安县隶属东路道(道治在今闽侯)。

民国三年(1914年),东路道改称闽海道,福安县属之。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政府废道,福安县直属于福建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年12月,福建划分为4个省2个市,福安县属闽海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福安县复为福建省直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福建省划分为10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长乐县,后移驻闽侯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福安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次年9月移驻闽侯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福安县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全省调整为7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9日,福安县解放。9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设立8个行政督察区,福安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福安县)

1950年3月,行政督察区改以专员公署驻地县命名,福安县属福安专区。

1956年8月11日,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柘荣县,并入福安县。

1961年8月16日,恢复柘荣县。

1970年2月,福安专区革命委员会机关迁驻宁德。

1971年6月,福安专区改称宁德地区,福安县属宁德地区。

1989年11月13日,福安撤县建市,仍属宁德地区。[7]

1999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福安市由福建省直辖,委托宁德市代管。[8]

区划沿革

宋元时期区划

宋淳祐五年(1245年),福安建县后,划为永乐、灵霍2乡。

元代,永乐乡分为福安、用儒2乡,灵霍乡改名秦溪乡。福安县辖有3乡、8里、36都。福安乡领界东(合并归化东里、归化西里)、平溪2里;用儒乡领西兴、仁风、钦德3里;秦溪乡领沿江、秦溪、秦东3里。

明清时期区划

明初,分界东里为界东、界西2个里,福安县辖有3乡、9里、36都。

明景泰六年(1455年),划出平溪里的十一、十二、十三、十四都给新置寿宁县,福安县共辖3乡、9里、32都、36个图,明万历间全县有主要村落143个。清代,福安县乡、里、都设置不变。

清光绪十年(1884年),全县有32都48图,主要村落720个。[9]

民国时期区划

  • 民国政区

民国初期,福安县沿用3乡9里32都区划。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实施《县组织法》,县以下设区、村里、闾邻。

民国十八年(1929年),福安县划分为7个区(号称地方自治机构)统辖全县99个乡镇。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福建省实行保甲制度,以保甲代替闾邻制度,撤销区公所,设立区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公布《福建省各县分区设署办法施行细则》,全省分3期施行,福安县列为第二期,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8月完成分区设署任务。全县划分4区:第一区(区署先设城关,后移赛岐),第二区(区署设社口),第三区(区署设穆阳),第四区(区署设甘棠);共领有33联保380保4216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第一区城厢镇改由县政府直辖,区署移驻赛岐,全县4个区设置不变,辖有40联保,284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撤销第一区,改为县政府直属,原第四区改为第一区,全县领有34个乡镇、382保4344甲。下半年,全县分区设署的只余社口区1个。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福安县编为24个乡镇,其中镇5个、乡19个,辖260保。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撤销区署,实行县、乡二级政制。稍后撤去3乡28保,全县调整为5镇、16乡,辖232保3207甲。

民国三十五(1946年)年又将21个乡镇合并为12个乡镇(4镇8乡),下辖173保。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全县调整为15个乡镇,辖144保2067甲。

  • 苏区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月,闽东土地革命期间,福安县境边沿地区先后建立起福安县革命委员会、(福)安(宁)德县苏维埃政府、福(安)霞(浦)边区县苏维埃政府、福(安)寿(宁)边区县苏维埃政府、(福)安福(宁)边区县苏维埃政府和宁(德)寿(宁)县苏维埃政府等6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鼎盛时期辖有24个区苏维埃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划

1949年7月19日福安解放,在原有14个乡镇基础上设立14个乡(镇)人民民主政府,10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设7区,统辖146保2089甲。

1950年4月,废除保、甲制度,实行县、区、乡3级政制,全县设10区、128乡。1952年,128乡调整为123乡。1953年从一区析出第十一区,区公所驻坂中,从第五区分出第十二区,区公所驻溪柄。全县共辖12区142乡。同年2月8日,在原第十一区畲族聚居的仙岩乡试验建立畲族仙岩乡自治区人民政府。

1954年7月中旬,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有关调整行政区划方案和福安专署执行意见,福安县调整基层行政区划,原七区顶头乡林门头村划归宁德县氵祭山乡,撤销柘荣区,改设下洋中区。全县调整为12区172乡(镇、街)。

1955年,撤销下洋中区、湖坂区(原十一区),全县恢复原10区设置,共领160乡。

1956年8月11日,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柘荣县,并入福安县。同年,畲族仙岩自治乡撤销,并入湖坂乡,改称仙坂乡。11月,撤销赛岐、溪潭、湾坞3区,成立上白石、穆阳、赛岐、甘棠、下白石、溪柄、双城、城关等8镇,其中城关镇为县直辖镇,11月5日成立8个居民委员会。全县为1镇、9区,领有113乡,7个区属镇。

1957年,贯彻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福安县先后建立3个民族乡,领有216自然村。同时撤销大林乡,增划铜彭乡,全县共设1个直辖镇、9区,127乡、7个区属镇。

1958年7月,撤区并乡,全县分设11乡2镇和1区。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乡镇改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畲族乡被撤销,并入相应的人民公社。全县设15个人民公社,下辖445生产大队。10月人民公社复称乡镇,下分联社。11月,经调整,溪潭乡凤洋联社850户并入穆阳乡,溪潭西岭联社的九都、牛地坑、下岭头、秋竹冈、里湾和施洋村250户并入穆阳乡,甘棠乡西隐村256户1011人并入溪潭乡,溪潭乡溪北联社的凤凰池村17户73人,并入穆阳乡。

1959年6月撤销联社,增设穆阳镇。11月乡镇改称人民公社,赛岐和穆阳2个镇和人民公社合并。

1960年8月,城关公社改称城郊公社,划出上白石公社所属的28个大队,增设潭头公社。全县共设有15个公社和1个城关镇,下辖383生产大队。

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原15个公社改设为15个区。8月16日恢复柘荣县,柘荣、富溪、楮坪3区划归柘荣县。全县12区1镇调整为10区、2个县直属镇(城关、穆阳)和1个县直属人民公社(赛岐),下辖98乡(即小公社),县属镇领有1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全县领有844个生产大队。

1962年撤销松澳区后,其西岭、金溪、茶洋3个公社划归溪柄区,赤溪、象洋、宝洋3个公社归赛岐公社管辖。1963年赛岐直属公社改为区建制,赛岐区辖赛岐、赤溪、象洋、宝洋4个小公社和1个区属赛岐镇。同年全县设11区、2个县直属镇,下辖98个公社(即乡)、1个区属镇。并恢复仙岩、凤洋、山岭、茶洋、竹岭5个少数民族公社。

1965年全县调整为11区3镇。辖94个小公社、623个生产大队、4623个生产队。

1966年,实行区、大公社并存制度。8月,撤城郊、穆阳、溪潭、下白石、湾坞5个区,成立城郊、坂中、穆阳、康厝、溪潭、下白石、湾坞、溪尾8个人民公社,同年11月撤甘棠、赛岐、溪柄3个区,成立甘棠、赛岐、溪柄、松罗4个人民公社,并撤销穆阳、赛岐2个镇。同年保留上白石、社口、潭头3个区。

1967年恢复赛岐、穆阳2个镇,全县有3个区12个公社3个镇。

1968年,撤销穆阳镇,改区为公社,全县设城关、赛岐2个镇,15个公社;辖354个大队、3157个生产队。

1970年7月,撤销柘荣县,楮坪等7个公社划归福安县管辖。全县划为22个公社、2个镇,下辖373个大队。1971年3月城关镇与城郊公社合并,称城关公社,赛岐镇与赛岐公社合并,全县辖22个公社、376个大队、3412个生产队。

1975年3月,楮坪、英山、宅中、柘荣、东源、富溪、黄柏等7个公社划归柘荣县管辖,福安县保持15个公社,下辖310个大队。同年10月,恢复城关镇。

1980年8月23日,恢复赛岐镇,9月8日恢复穆阳镇,全县辖15个公社3个镇。1981年9月,城关镇改称韩阳镇,城郊公社改称城阳公社。

1984年,废弃“政社合一”制度,建立县、乡(镇)、村3级政权。9月撤销坂中、康厝乡,建立坂中、康厝畲族乡;撤销下白石乡,建立下白石镇。10月,撤销穆阳公社,建立穆云畲族乡;撤销赛岐公社,建立赛江乡;并撤销城阳、社口、上白石、潭头、溪柄、松罗、溪潭、甘棠、湾坞和溪尾人民公社,改为乡建制。12月,撤甘棠乡,建立甘棠镇。全县共有5镇、10乡、3个畲族乡。

1985年3月,撤溪柄乡,建立溪柄镇。4月,增置范坑、晓阳2个乡。全县划分为6镇、11乡、3个畲族乡。

1985年10月,撤销赛江乡,并入赛岐镇,全县划分为6个镇、10个乡、3个畲族乡。

1989年4月,撤销上白石乡,建立上白石镇,全县有7个镇、9个乡、3个畲族乡。

1990年9月,社口乡改为镇建制。1990年底,福安市设8个镇、8个乡、3个畲族乡,下辖449个村民委员会、20个居民委员会,3743个村民小组、230居民小组。

2011年,撤销城阳乡,设立城阳镇。调整后,全市辖3个街道、12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

2012年5月25日,福建省政府(闽政文[2012]190号)批准同意福安市从赛岐镇析出罗江村、三江社区,从甘棠镇析出南安、大留、小留、樟港、加招、北山、坑门里等7个村,设立罗江街道。调整后,全市辖4个街道、12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福安市下辖4个街道、13个镇、5个乡、1个开发区、1个集中区。[10]

区划详情

4个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阳头街道、罗江街道。

13个镇:赛岐镇、穆阳镇、上白石镇、潭头镇、社口镇、晓阳镇、溪潭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溪尾镇、溪柄镇、湾坞镇、城阳镇。

5个乡:坂中畲族乡、范坑乡、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松罗乡。

1个开发区:福安畲族开发区。

1个集中区:湾坞工业集中区。[10]

行政区划代码街道、镇[11]行政区域面积(平方公里)所辖社区、行政村(2016年)
罗江街道45平方千米罗江村、南安村、小留村、樟港村、加招村、大留村、北山村、坑门里村
城北街道6.7平方千米富春社区、冠杭社区、中兴社区、锦阳社区、前进社区、棠发洋社区、东凤社区、后垅社区
城南街道5.2平方千米南郊、南湖、东风、莲池、官村社区、程家垅
阳头街道3.3平方千米阳春、阳和社区、阳中社区、广兴社区、阳上社区、阳泉社区
社口镇96平方千米社口村、大坪村、岩下村、秀峰村、林柄村委、龟龄村、公岐村、山里村委、坑里坑村、坦洋村、仙溪村、溪口村、上山村、填头村、吉洋村、溪坪村、荣岭头村、谢岭下村、潘洋村、岩坑村、沙溪村、利岔村、牛山湾村、岭后村
晓阳镇77.2平方千米晓阳村、谷口村、龙洋村、墙坪村、马洋村、南源村、首洋村、下南溪村、东源村、岭下村
溪柄镇128.4平方千米兴龙居、溪柄村、立峰村、北山村、仙洋里村、扆山村、田坂村、长洋村、港里村、龙潭面村、水田村、黄澜村、浦后村、白沙村、楼下村、榕头村、墩面村、东坪村、山下村、三村村、溪南村、茜洋村、采花桥村、坑口村、横坑村委会
潭头镇150平方千米潭头村、富罗坂村、东升村、泥洋村、高岩村、大庄村、建柄村、渔溪洋村、西洋境村、棠溪村、东昆村、枢洋村、柯洋村、南岩村、千诗亭村、东岭洋村、汾洋村、祠堂前村、柘头村、后洋村、鹅山村、上坪洋村、西坑村、太逢村、东坑村、坑坪村、下洋村、半坑村、后湾垅村
上白石镇120平方千米白石社区、上白石村、流尾村、前洋村、沙坑村、园潭村、不老村、里垄坑村、坪庄村、山头境村、郑家山村、东峰村、佳浆村、白石坂村、财洪村、南山头村、松茂林村、曹洋村、西园村、小洋村、坑尾村、姜家山村
溪潭镇119.5平方千米廉明社区、溪填村、城山村、溪北村、马山村、双峰村、凤林村、濑头村、濑尾村、濑洋村、岔口村、前浦村、仙石村、廉村村、兰田村、王里村、洪口村、上湾村、洋头村、沙岩村、陈家山村、张家山村、西隐村、岳秀村、岐山村、磻溪村、下庄村、院前村、西安村、瓜溪村、芹洋村、吉坑村、岭头村、华岩村委、周家山村
甘棠镇103.7平方千米莲城街、西门村、东门村、南门村、北门村、上塘村、港边村、南塘村、甘坪村、甘江村、外塘村、后岐村、港岐村、国泽村、春雷云村、牛家洋村、奎聚村、英岐村、牛柏洋村、厝坪村、山下村、倪下村、吴洋村、观里村、眉洋村、何厝村、铜坑里村、山头庄、小岭村、可洋村、岭尾村、过洋村、大车村
下白石镇102平方千米黄岐街、下白石村、林门头村、章岭村、王坑村、外山村、凤山村、顶头村、英平村、六屿村、小梨村、斗门头村、大梨村、通湾洋村、亨里村、白招村、塘楼村、湖头村、远杞村、章沃村、秦坎村、平岗村、藟尾村、宁海村、北斗都村、东岐村、外宅村、坑门村、楼坪村、福屿村、福渔村、渔江村、荷屿村、章坑村、长坑村、行洋村、塔里村、大获村、南浦村、下赤村、金腰带村、下岐村
湾坞镇92.7平方千米宝林村、寒洋村、岩下村、池头村、白莲村、湾坞村、梅洋村、坑源村、福岭村、沙湾村、宝岭村、下塘村、下广村、半岭村、深安村、徐江村、上洋村、炉山村、马头村
溪尾镇57.1平方千米新溪街、溪尾村、溪边村、众坑村、渔岐村、坎下村、林田村、仙洋村、利洋村、溪邳村、坂村村、下邳村、湖岭村、石合村、临江村
赛岐镇78.5平方千米下港街、万寿街、凯旋、赛里村、店前村、郭厝坪村、宝洋村、秀洋村、桃洋村、大象村、泰康村、象环村、青江村、溪里村、苏洋村、长岐村、下长岐村、泥湾村、大盘村、小盘村、江兜村、大叶村、廉首村、狮子头村、宅里村、梨园村、下浦村
穆阳镇3平方千米中兴街、西城街、石马街、东旭街、百岁街、苏堤街、穆阳村、苏堤村
城阳镇151平方千米步兜亭、中泉、秦源、金园、后楼村、荷洋村、洋面村、堵坪坑村、仙岭村、上沃村、官洋村、马上村、占洋村、秦溪村、石门院村、中村村、林洋村、溪东村、岩湖村、雁塔村、林家洋村、阮家坑村、东口村、铁湖村、白坑村、赤岭村、茶洋村、纸坪村、日山村、马嘉村、瓮窑村、湖塘坂村、化蛟村、留洋村、王湾村
松罗乡77.4平方千米松罗村、洋西村、牛落洋村、上后洋村、尤沃村、外岭头村、满洋村、柳溪村、小茶洋村、古厝村、王加村、大坪里村、赤溪村、杜坑村、后溪村、山界村、南溪村、金山村
范坑乡108.74平方千米范坑村、墩头村、竹柄村、徐家山村、马冈村、上坪村、领先村、半坑村、山岫宅村、蛇头村、毛家坪村、八斗村、古岭宅村、洋山村、咸洋村、东洋村、蒲家山村
坂中畲族乡67.7平方千米满春居、坂中居、松潭居、仙源里村、坑下村、长汀村、南岸村、和安村、仙岩村、大林村、许洋村、后门坪村、井口村、彭家洋村、汤洋村、铜岩村、冠岭村、亭兜村、廉岭村、日宅村、江家渡村、湖口村委会
穆云畲族乡116.8平方千米桂林村、洋坪村、燕科村、虎头村、溪塔村、高岭村、黄儒村、上洋村、玉林村、双溪村、南山村、咸福村、蟾溪村、龟凤村、竹州山村、外洋村、外垄村、外厝村、下村村、上村村、里楼村、温岩村、燕坑村、岭坑村、桥溪村、贵洋村、王楼村、梨田村、下逢村、翁洋村、中岙村、科后村、隆坪村
康厝畲族乡110.2平方千米康厝村、邮亭村、苏坂村、高台村、红坪村、竹岙村、东山村、彭洋村、洋溪、梧溪村、长潭村、金斗洋村、凤洋村、社洋村、宋家村、西铭村、大坑村、福源村、秋岭村、施洋村、杜家洋村、湖洋村、界竹村、赤路村、岗头村、渡头村、填秦村、象地村、石尖村、牛岭尾村
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16.8平方千米半山村、南洋村
湾坞工业集中区25平方千米龙珠村、半屿村、渔业村、白马村、浮溪村

地理环境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处鹫峰山脉东南坡,太姥(mǔ)山脉西南部、洞宫山脉东南延伸部分;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6°41′~27°24′、东经119°23′~119°52′之间。东邻柘荣县、霞浦县,西连周宁县,北毗寿宁县、浙江省泰顺县,南接宁德市、三沙湾。东西相距37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880.1平方公里。此外,海域面积83.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45%。[12]

地质

据福建省地层区划,福安市属华南地层区东南沿海地层分区漳州地层小区。

福安市境内地层出露不全,中生界分布范围大,新生界、震旦亚界仅小面积出露。新生界系第四系中更新统、上古生界石炭系中下统地层缺失。低山丘陵地、低山丘陵坡地、河流高阶地及滨海台地的“山田”,以坡积物和堆积物为主。河谷平原、山间盆地和部分山垅缓坡地带以冲积物为主、兼有坡积物,滨海平原为海积物。

地形地貌

福安市地处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这三大山脉控制着全市的地形骨架。山体走向大致呈北东—南西展布,或呈北西—南东走向。山岭延伸的方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中部交溪河岸两侧呈平原或丘陵,低山、中山三级或四级阶梯状分布。地势从北向南倾斜,东、西部高,中间低,全市地形成为南北走向的狭长谷地。地貌可分为5大类型:[13]

  • 山地

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有的超过500米,面积1062.5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880.1平方公里的56.52%;其中低山(海拔500至800米,相对高度大于300米,山坡坡度多为25至30度)面积696.3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7.04%,是全市最大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东部、西部和北部;中山(海拔8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500米,山坡坡度达35度以上,局部在45至60度之间)面积366.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9.47%。

  • 丘陵

主要分布在山地的边缘或盆谷的周围,坡度在25度以下,海拔小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面积458.4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880.1平方公里的24.38%。其中低丘主要分布于高丘的前缘,山间盆谷的周围,少数散布于平原上的多为孤丘,海拔30至25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坡坡度在20度以下,多数为10至20度,面积145.7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75%;高丘主要分布在山地前缘,河谷两侧,海拔250至500米,相对高度100至200米,坡度在25度左右,面积312.7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6.63%。[14]

  • 山间盆谷

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的中低山一带。全境较大的山间盆谷计有24个,面积约50.2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67%。面积较大的有甘棠镇的厝坪盆谷和溪柄镇的柏洋盆谷。海拔最高的是上白石镇的蛇头盆谷,高程达800多米。

  • 平原

主要分布在交溪及其支流的中下游沿岸,海拔小于20米,相对高度多在10米以下。总面积为157.6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39%。其中交溪及穆水溪中游沿岸一带的冲积平原,海拔小于20米,相对高度小于10米,面积55.84平方公里,以福安盆地平原最大;交溪及其支流下游沿岸冲积海积平原,海拔小于15米,相对高度小于5米,面积76.17平方公里。面积大的有溪北洋和甘棠平原,其中甘棠平原为闽东最大平原。沿海一带冲积平原,海拔小于10米,相对高度小于5米,面积25.64平方公里。

  • 海滩

福安市沿海一带海滩(滩涂),主要分布在白马港两侧以及白马门到溪尾和大获一带的沿海边缘(即白马港、盐田港和卢门港等三条港道的沿岸一带),大多数位于高低潮位间。面积67.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59%。土壤多为淤泥,少数是沙积物,地势较平坦,由沿岸向港道缓倾。海滩含盐量约1%~1.5%。多为光板地,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区。

福安市海域内有乌山岛、福屿、樟屿、长岐沙岛、六屿岛、小岁屿、长胶屿、退屿、单屿山、秤锤井屿、青屿仔、鞋屿、上隔屿、下隔屿等岛屿。[14]

气候

福安市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7天。由于所处地理纬度低,濒临东海,受季风环流影响,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稍长,冬季稍短;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台风频繁;雨量集中,夏旱突出等特点。又由于福安背山临海,境内以山地为主的地貌,类型多样,高差悬殊,气候还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区域性特点。春季:气温开始呈波动性回升,气温变化大。晴雨天气交替出现,以阴雨天居多,降水强度较大。夏季:春末夏初多梅雨,降水强度增大。盛夏有短暂的酷暑,境内的河谷小盆地是福建省的高温中心之一,多台风暴雨。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晴朗少雨,温度较春季高。冬季:除山区外一般无严寒,霜雪少见,南部受海洋的调节,霜雪更少。[15]

水文

福安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9条,2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4条,河流除钱塘溪、山溪等单独入海外,主要为交溪水系。年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与降水基本吻合,78%集中在春末至秋初(4~9月),其中4~6月梅雨季径流量占全年的45%。西部为河谷丘陵,东部沿海河谷少,北部山区、南部沿海平原多。[16]境内溪流有:交溪、东溪、西溪、茜洋溪、穆阳溪。海水表层水温年平均20℃~21℃,1月最低,平均11.2℃~11.4℃;8月最高,平均28.3℃~32℃,极端高温33℃,极端低温10℃。海水盐度常年在25.0‰~29.0‰之间,最低值为12.5‰,盐度在海区的变化趋势是自港道内端向外口逐渐增高。白马港的盐度常低于其他海区,退潮后更低。

福安市潮汐属半日潮类型,每一太阴日(24小时又50分钟)中各有两次高潮和低潮。一涨一落的时间相隔12小时25分,一天内两次潮的高度几乎相等,涨落潮的时间也差不多长。大潮潮差6~7米,小潮潮差3~4米。正常月最高潮位在农历初三和十八前后。正常年最高潮位农历八、九月的初三和十八前后,1969年9月27日受台风影响,白塔水文站实测最大海潮水位5.3米。

海流以往复流为主,在宽阔弯道处形成回转流。鲜艳澳、退屿、外宅海区大潮退、分潮时流速分别为0.36米/秒、0.22米/秒、0.76米/秒。[17]

土壤

福安市土壤多系由花岗岩、凝灰岩、流纹岩、砂岩形成的红壤、黄壤。山地土壤多为坡积物、残积物,少数为堆积物。[14]

自然资源

福安市地下水总资源为年均6085.3万立方米。其中基岩裂隙水源5384万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资源的88.48%;分散在1760.62平方公里的岩层,埋深多大于6米,很难开采利用。松散岩孔隙水源701.30万立方米/年,占地下水总资源的11.52%。其中福安盆地、穆阳、溪潭、溪柄东北部和赛岐东部等河漫滩及一级阶地潜水量比较丰富,可开发利用。福安市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9.94亿立方米,其中地面径流量16.5亿立方米(不包括外县流入市内的水量),地下径流量3.44亿立方米。1988年人均占有径流量4258立方米,耕地亩均6086立方米。

福安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量为3.44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7.3%。[18]

矿产资源

福安市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20多种,其中钼矿储量6500吨。其分布情况如下:铁:分布在城阳乡小溪边村。矿化点3处,分布于康厝、溪潭、城阳等乡。铝、锌:分布在松罗乡岭头村,上白石镇不老洋村。矿化点5处,分布于穆云、上白石、甘棠等地。铜:分布在甘棠镇铜坑里村。矿化点4处,分布于赛岐、上白石等地。锰:分布在松罗乡岭头山。钼:分布在康厝乡龙甲山的赤路钼矿为本省最主要的单独钼矿床,矿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主要钼矿物为辉钼矿,含量中等。金属蕴藏量6500吨,该矿产资源服务年限达100年。此外,另有矿化点5处,分布于上白石镇、坂中乡等地。铋:分布在潭头乡高岩村。银:分布在范坑乡。矿化点1处,分布于坑尾洋。多金属矿:分布在坂中乡半岭村。矿化点1处,分布于穆云乡溪塔村。[19]

森林资源

福安市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多样,全市维管植物1015种,其中蕨类植物28科41属65种,裸子植物9科16属23种,被子植物136科531属927种。境内植被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林带:

  • 山地灌木草甸带: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地区。生长有福建杜鹃、三花冬青、乌饭、胡枝子、白芒、马兰、野古草等低乔、灌木和草本。
  • 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地区。林木以壳斗科为主,伴生一些针叶树与其它常绿落叶乔灌木、柳杉、马尾松、红花油茶、木荷、杜鹃、柃木、白栎等。
  • 照叶林带:分布于海拔500~800米地区,主要树种以槠壳类为主,混生杉木、毛竹、油茶、三年桐,林下植被有刚竹、野海棠、五节芒、高芒箕等。
  • 用材经济林带:分布于500米以下地区。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香樟、木荷、枫香、油茶、油桐及其他果树。林下及荒山灌木有小叶赤楠、柃木等。[20]

动物资源

在中国动物区系划分中,福安市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面亚区。动物种类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直体腔动物344种,其中脊椎动物77科,163种。

哺乳类:鼩鼱(臭鼠)、蝙蝠(蚍婆壁)、穿山甲(鲮鲤,二级保护)、华南兔(野兔、山兔、短耳兔)、松鼠(胡狸)、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小家鼠、豪猪、狐(南狐)等。

鸟类:有小鸊鹈(瓠头铎)、白鹭(小白鹭、鹭鸶)、牛背鹭(黄头鹭)、鸳鸯(二级保护动物)、绿头鸭(野鸭)、斑头秋沙鸭、环颈雉(雉鸡)、鹧鸪(斑雉)、鹌鹑、草鸮、鹁鸽、斑鸠(古郭姑)、红嘴鸥(海鸥)、虎皮鹦鹉(鹦哥、阿苏几)、斑头鸺鹠、短耳鸮、普通翠鸟(鲫鱼鸟)等。

爬行类:有乌龟(金龟、山龟)、鳖(团鱼、甲鱼)、壁虎(灶鱼、守宫)、中华石龙子(肚腚)、蓝尾石龙子(肚腚)、草蜥(钱串、蛇舅母)等。

两栖类:有东方蝾螈、中国雨蛙(祸鬼)、小弧斑姬蛙、饰纹姬蛙、大树蛙等。

鱼类:有鳗鲡(鳗)、大鳞鱲、宽鳍鱲、马口鱼(泥鱼)、草鱼、扁圆吻鲴、南方拟䱗、大眼华鳊、济南颌须鮈、点纹颌须鮈,福建棒花鱼、黑脊倒刺鲃等。[21]

人口民族

殷周时期,福安市境内即有土著先民的生息活动。隋唐之际,中原百姓开始迁居境内。宋代,境内的穆阳、苏阳、廉村、黄崎镇等地的人烟已很稠密。明代,畲族大规模迁入县内。入清以后,人口持续增长。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灾患频繁,人口呈下降趋势。[22]

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61.0万人,城镇化水平66.2%。[2]

民族

截至2016年底,福安市总人口67万人,其中畲族人口6万多人,是全国及福建省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23]其中坂中畲族乡地处福安市西北郊,总人口2.38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9300人,占总人口的39%,穆云畲族乡地处福安市西部,现有人口2.70万,其中畲族人口9149人,占总人口的33.8%。

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41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430.39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8亿元,增长9.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3.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2%。

202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9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23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473人,失业率控制在4.14%以内。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30亿元,增长30.2%。[2]

第一产业

202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55亿元,比上年增长4.3%;粮食总产量7.68万吨,比上年增长11.8%。

2021年,全年实现林业产值 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畜牧业总产值7.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4%。

2021年,全年肉蛋奶总产量2.15万吨,比上年增长21.4%。肉类总产量1.48万吨,比上年增长39.4%。其中,猪肉产量1.098 万吨,增长60.4%;牛肉产量0.01万吨,增长2.8%;羊肉产量 0.03万吨,下降1.9%。生猪出栏13.32万头,增长54.6%。奶产量0.01万吨,增长5.3%;禽蛋产量0.64万吨,下降6%。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10.32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9.82万吨,增长1.3%;淡水产品产量0.51万吨,增长3.1%。[2]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80.7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9.3%,股份制企业增长32.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8.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4.5%。分轻重看,轻工业下降20.5%,重工业增长30.5%。工业产品销售率104.4%,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2021年,分行业看规模以上企业中,全年冶金新材料业产值增长28.7%,冶金铸造业产值增长100.7%,船舶修造业产值增长7.1%,电机电器及配套业产值增长20.3%,食品加工业产值下降26.4%。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9.49亿元,比上年下滑12.2%。其中,国有企业3万元,下降99.7%;股份制企业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9亿元,下降6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2.1%,比上年下降4.7个百分点;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46.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5%。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0.05亿元,比上年下降7.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0亿元,同比增长6.1%。[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下降7.9%。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9.4亿元,下降36.2%。

2021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7.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下降5.0%。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25.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0%。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22亿元,比上年增长9.1%。在限额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比上年增长23.7%,肉禽蛋类比上年增长40.1%,日用品类比上年下降17.8%,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3.6%,饮料类比上年增长35.9%,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52.4%。

金融

2021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22.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5%;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51.17亿元,增长14.6%。[2]

社会

2021年,年末拥有邮电局所22所,邮路单程长度410公里。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2.47万户,互联网用户26.04万户。

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695.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9 %,旅游总收入60.72亿元,比上年增长8.7%。[2]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75元,比上年增长11.2%。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11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48元,比上年增长10.3%。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034元,比上年增长15.8%。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448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737元,增长13.5%。

2021年,全年企业养老、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分别为140398人、99485人、68008人、351400人、17991人(含退休人员)。全年城乡居民保应参保续保任务17.62万人,完成续缴率89.22%。综合参保率达100.25%。制度覆盖率达100%。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1332人,比上年增加601人。[2]

教育科技

2021年,全市全年各类学校招生3.27万人,在校生12.41万人,毕业生3.09万人,专任教师0.76万人。

2021年,全年科技特派服务265个行政村,带动农户1913户,服务人数2505人,服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机构128个,引进新品种26种,推广新技术18个项,建立示范基地32个,为服务地引进项目34个,为服务地引进资金705万元,培养基层技术骨干240人,举办培训场次58期,培训农民2151人次,帮助服务对象增收51.89万元。[2]

文化事业

2021年,全市年末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共有调频广播发射台 1 座,广播节目1套,电视转播台 1 座,数字影院6座,县级广播室 1 个,乡镇级广播室 19 个,村级广播室439 个。全市数字电视节目190套,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89 %;全市有线电视用户61150万户,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2986公里。全市拥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2]

体育事业

2018年共有28名福安籍运动员(专业组3名、群众组25名)代表福建省出征2018年全国竞标赛,参赛项目八个,其中,一名获游泳项目50米蛙泳第一名,一名荣获男子重剑第二名。宁德市第五届运动会,福安市代表团蝉联团体总分、金牌数、奖牌总数三项第一。第十六届省运会,福安以团体总分勇夺宁德第一,跻身全省前六强,福安代表队共获得21.53枚金牌、19.33枚银牌、26.77枚铜牌,创下奖牌数、团体分数、全省排名历史最好成绩。[24]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年全市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30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3%,建成区绿地率38.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2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021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流域省控以上断面水质Ⅰ~Ⅲ类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全年共创建初级版绿盈乡村”70个,中级版“绿盈乡村”43个,高级版“绿盈乡村”9个,累计已创建初级版“绿盈乡村”376个,占比达85.6%。[2]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市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6起,共造成11人死亡、19人受伤,同比起数下降11起,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人,受伤人数下降1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运输事故15起,死亡人数10人,受伤人数19人、同比起数下降5起,死亡人数上升2人,受伤人数下降1人(含高速交通事故5起,死亡2人,受伤7人)。冶金行业事故1起,死亡1人,同比起数下降1人、死亡人数下降1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

交通运输

福安市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横贯南部沿海,宁上高速公路和福寿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复线分别穿过西部、北部区域在城区交汇,建设中的白马铁路支线及规划中的衢宁铁路交叉贯穿全境。福安还是海西东北翼的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的重要物资集散地,白马港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全年货运量2825.39万吨,比上年增长21.4%。货物周转量71.7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

2021年,全年公路客运量610.94万人,比上年下降23.9%。旅客周转量3.23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2%。[2]

铁路

温福铁路福安段:温福铁路全长298.4千米,其中福安段全长25.014公里(桥梁8座总长7195.5米,隧道6座总长11077米,路基总长6741.5米)。由铁道部、福建省和浙江省合资建设的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于2005年动工,2009年6月30日开通货车。

白马港铁路支线:全长26.5公里,自温福铁路福安站引出至白马港作业车场,上澳港湾站至大唐作业车场,含相关配套工程。全线设福安接轨站、上澳港湾站,大唐、白马港作业车站。

衢宁铁路宁德北至福安货车联络线:鉴于温福铁路暂时不开启货运天窗,为解决白马港铁路支线后方通道问题,福建省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已明确宁德北至湾坞货车联络线纳入衢宁铁路同步报批设计建设。

福州机场至宁德城际铁路(宁德至福安):2016年5月,福建省城际铁路第四次工作会议已明确开展省内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公路

综述

2015年,福安市公路总里程1826.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24.6千米,国省道177.1千米,农村公路(含县、乡、村道)1525千米。2016年,福安市已建成高速及高铁累计25.02公里,“公铁港”三位一体的通江大海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与沿海城市和内地城市的对接,进一步拓展福安经济发展腹地空间。同时,形成以国道G104、省道S301、S302等三条国省道为主骨架,县道及若干乡道和其它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

  • 高速公路

沈海高速公路(辽宁沈阳至海南海口,G15):福建境内段经福鼎、霞浦、福安、宁德市区、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全长约644公里,其中在福安境内设湾坞枢纽接宁上高速(G1514)、下白石一般互通,全长30公里,2000年6月动工,2003年6月竣工通车。

宁上高速公路(福建宁德至江西上饶,G1514):福建境内段称宁武高速公路,途经福安、周宁、政和、松溪、武夷山,全长约323公里。在福安境设湾坞枢纽互通连接沈海线、赛岐一般互通、福安一般互通、康厝枢纽互通连接沈海复线、白云山一般互通,全长62公里,2009年12月动工,2012年7月竣工通车。

溧宁高速公路(江苏溧阳至福建宁德,G4012):福建境内段称福寿高速公路,途经福安、寿宁,全长约55公里。在福安境设坂中枢纽互通连接沈海复线、社口一般互通,全长约13.6公里,2012年12月动工,2015年8月竣工通车。

宁东高速公路(浙江宁波至广东东莞,G15W3):福建境内段称沈海复线高速公路,途经福鼎、柘荣、福安、宁德市蕉城区、福州、永泰、仙游、安溪、漳州、平和,全长约687公里。在福安境设福安北一般互通、坂中枢纽互通引出福寿高速、康厝枢纽互通联接宁武高速、溪潭一般互通、甘棠一般互通,全长约45公里,2012年12月动工,2018年1月竣工通车。

  • 国省道

104国道(纵二线,北京至福州):宁德境内段与规划纵二线共线,途经福鼎、柘荣、福安、宁德市区、罗源等。福安境内规划全长82.68公里,在福安境内经上白石镇、潭头镇、城阳镇、罗江村、甘棠镇。

228国道(纵一线,辽宁丹东至广西东兴):福建境内段与规划的纵一线共线,即东南沿海大通道,途经霞浦、福安、宁德、长乐、福清、泉州、厦门、龙海、云霄、诏安。福安境内规划全长34.3公里,在福安境内经溪尾镇、湾坞镇、下白石镇。

353国道(横一线,宁德福安至云南福贡):福建境内段与规划的横一线共线。福安境内规划全长74.84公里,其中共线段0.9公里。在福安境经松罗乡、溪柄镇、赛岐镇、溪潭镇(溪北洋组团)、穆云畲族乡、穆阳镇。

237国道(横二线,宁德福安至山东济宁):福建境内段与规划的横二线共线。福安境内规划全长14.3公里,其中共线段4.4公里,在福安境经下白石镇。

203省道(联八线,福安下白石至寿宁大熟):福建境内段与规划的联八线共线。福安境内规划全长58公里,其中共线段34.8公里,在福安境经下白石、甘棠、赛岐镇、社口镇、穆云畲族乡。

水路

白马港福安市白马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原有泊位23个,年货物通过能力约613万吨,运送旅客3万人次,2012年以来新建鼎信3.5万吨级专用码头和铭可达3万吨级物流码头。

赛岐港赛岐港是潮汐天然良港,赛岐开港于唐末宋初,到明清鼎盛时期就与日本和台湾、天津、上海等港口通航通商。北起赛岐大桥上游的三江口,南至下白石的白马门,水域面积5508万平方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海岸线长60公里。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辟为外贸运输物资启运点;1984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辟为国轮外贸物资装卸点;从1983年起与香港正式通航。[25]

政府领导

市委书记:周祥祺[26]

市长:钟宜国

副市长:陈文卿、卢贤存、蓝和鸣、王宫、章斌杰、黄凌、崔向新、张仁寿、张为明[27][28]

历史文化

廉村古道廉村古道是明清时期铺设的鹅卵石古官道,约1000米。道旁立一石碑,云“大路两沟不许曝晒秽土,搪塞园草,违者罚戏二本。”古官道典雅整齐,由三条纵向平行铺排的光洁条石组成,中间镶嵌着精心拼花的细小鹅卵石。
奎光阁奎光阁位于福安市莲池广场南边金山顶。始建不详,现存为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祀奎星。阁三层楼,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坐北向南,平面呈八角形,穿斗木构架,攒尖顶,鹊尾脊。八根内柱直通屋顶,八根内檐柱通至三层作围栏柱,八根外檐柱直通至二层作围栏柱。底层北面屏壁后设木梯。角檐下施角鱼、垂灯和象鼻。2004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廊桥古廊桥飞檐斗拱形似长虹卧溪,飞架南北,横跨福安寿宁两县。这座桥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年间坦洋工夫的创始人之一施光凌领头重修。因廊桥桥屋里奉祀真武大帝而得名。真武桥是闽东曾经通往闽北的必经之路,在坦洋茶业大兴时曾是一个大型的茶叶交易市场。真武桥见证了坦洋工夫的兴起、兴盛、到衰退、复兴的全过程,已成为坦洋工夫重要历史元素。

文化

  • 古文化

东宫侍读薛令之被任命为东宫官“太子侍讲”(又作侍读,职掌讲授经史,《唐摭言》作“左庶子”)是开元二十六年(738年)7月以后的事。也就是他56岁后的最后一次任职。他因此被卷入一个被李林甫冷眼虐待、倾轧排挤的政治漩涡中。
理学名宗廉村在宋代之时早已闻名遐迩,许多名贤大儒都曾到访廉村。朱熹之父朱松到此地瞻仰薛令之的故居,而一代理学宗师朱熹则在廉村讲过学,所教廉村弟子陈经著有《书解》五十卷、《诗经讲义》《存斋语录》等传世,成为一方理学大师。
  • 畲文化

畲族落籍闽东契机沿海迁界又称迁海令。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政府为断绝沿海居民给占领台湾的郑成功接济,采用浙闽总督屯泰意见:“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统一台湾,才结束迁界,开始展界。简单来说,它就是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让中国从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大量迁入闽东的畲族人民加入到开发闽东的行列当中,为复垦沿海36.88万亩荒芜田地,付出了艰辛和努力。而这些,也为畲族立足闽东奠定了地位。[29]
畲族风俗居住在闽东北沿海一带山区的畲族妇女,有头佩“三把刀”的习俗。“三把刀”实际上是三支外形似刀,两面有锋,长五六寸的金属管。相传这种风俗始于明末,当时外敌入侵中国东南沿海,为防止入侵者的污辱,畲族妇女把三把短剑插在发髻之中,危急时可用以抵抗外敌,保护自己。三把刀的习俗显示了畲族妇女豪放、纯洁的品格。婚俗: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畲族婚礼别具情趣,届期新郎由岳家亲迎,岳家款以饭就餐时,餐桌上不陈一物,必俟新郎一一指名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司厨也要以歌相和,其物应声而出,席毕新郎还需把餐桌上的东西一件件唱回去。[30]

地方特产

坦洋工夫福安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是茶叶主产市(县)、绿茶、花茶主产区和红茶原产地。但说起当地的茶叶品牌,福安人必称"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红茶原产于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年-1874年)由福安坦洋村民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试制成功。

溪塔刺葡萄穆云乡葡萄产业带以溪塔刺葡萄沟为主产地,遍及虎头村、玉林、高岭等16个村,面积1200多亩,年产量逾1500多吨。其中虎头村的刺葡萄苗产业最好。畲族群众在种植野生刺葡萄中,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具体情况,沿溪边种植,在溪面搭架,充分利用溪面空间,让刺葡萄藤交叉穿插。

穆阳线面穆阳线面,已有680年历史(截至2016年),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工艺,经发、捶、挤、搓、拉等9道工序精作而成。穆阳线面是福安特产。[31]

福安穆阳水蜜桃穆阳水蜜桃是福安市水蜜桃名品,闻名省内外。当地土壤优良、气候环境适应,生产出的水蜜桃形成了果大、核小、味甜、色泽鲜艳、肉质柔软多汁等风味特点。

苏阳杨梅福安杨梅生产具有良好的区位、气候优势。且挂果时间长、果大、味甜、质优。同浙江相比,福安杨梅早熟,故所以前来采购的人多。

福安芙蓉李福安市是芙蓉李之乡,芙蓉李面积、产量大。福安芙蓉李具有颗粒大、肉厚核小,甜酸适中,不粘核等特点。

风景名胜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于2009年12月28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10月3日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景区位于福安市西北部,距市区55公里,因白云常绕而得名。白云山后峰西坡有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的“冷水寺”,后毁,1987年重建,寺前有“天池”,盛产午时莲,在仙顶峰还可看到少有的“佛光”。

溪塔葡萄沟溪塔葡萄沟地处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溪塔村,是闽东北亲水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份。“葡萄沟”系当地畲民们利用秀溪、詹溪两条溪流,在溪旁种植野生刺葡萄,溪面搭架,形成绵延近5公里的葡萄沟。

柏柱洋福安柏柱洋是全国1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号称“闽东的延安”。有着爱国传统的柏柱洋凭借其地理位置、及群众基础等优势,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2]

清泉洞清泉洞位于福安市穆云乡桂林村凤翔山侧峰,距福安市区45公里。洞由嶙峋怪石构成。[33]

瓜溪刺桫椤生态保护区福安市溪潭镇瓜溪村海拔150-500米的峡谷及其周围10平方公里的山野,分布有3600多株大大小小的刺桫椤树,是省级刺桫椤生态保护区。其中,最大的一株桫椤树高达6.5米,超过《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最高6米的记载,堪称“桫椤王”。

狮峰寺狮峰寺又称狮峰广化禅寺。位于福安市柏柱洋狮峰山麓:距县城30公里。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原在山顶,明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移建于此。据载。明武宗曾游此寺,御题寺匾“狮峰广化禅林”,并赠诗,诗中有“影动方池鱼惊客,声来半岭竹引风”之句。

天马山天马山于1994年2月,福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天马山风景区,成立福安天马山开发管理领导小组,1998年划归为福安市林业局管理,更名为“天马山森林公园”。

福安廉村廉村位于福建宁德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原名石矶津,是唐朝福建第一个进士薛令之的故乡。廉村被喻为开闽进士第一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穆阳溪中游西岸,旧名富溪津、石矶津,因里人薛令之是福建第一位进士(唐神龙二年、706年中进士),且为官清廉,被御赐“廉村”、“廉水”、“廉岭”之名。[34]

著名人物

薛令之(683年-757年),字君珍,号明月先生,长溪西乡石矶津(今福安市溪潭乡廉村)人。高祖薛许,曾任隋户曹司理,父薛法超以文章名世,唐肃宗追赠其为侍讲国公。[35]

陈最(生卒年不详),字季常,长溪县西北乡廉村(今福安市溪潭乡廉村)人。宋宣和三年(1121年)中进士,授官新昌(现浙江新昌)县丞。[35]

王定国(1126年-?),字安卿,号不欺居士,长溪县黄崎镇(今福安市下白石)人。少年有大志。绍兴中(约1146年),向朝廷提出《边宜十策》。任上政绩显著,官终奉政大夫。[35]

赵万年(1168年-?),字方叔。祖籍浙江衢州,移居长溪县西乡富溪村(今福安市溪潭乡溪填村)。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赴闽北从朱熹学,深得朱熹赞赏。庆元二年(1196年),应武举试得中,任襄阳制置司干办官。[35]

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号信斋,宋长溪县西乡杨澳(今福安市甘棠镇杨岙)人。少时聪敏嗜学,博闻强记。[35]

黄干(约1152年~1221年),字尚质,福建长溪西乡察阳(今福安阳头)人。祖父黄奎在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因遭洪水由蟠龙(今福安市白沙坂)迁居察阳。父黄参,以耕种、打鱼为生。[35]

城市排名

2020年8月10日,福安市入选2020中国百强县名单,排名第九十六名。[36]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26日,福安市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21年4月,福安市被评为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级文明城市(县城、城区)。[37]

2021年9月1日,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3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