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门天主堂(2023最新宣武门天主堂百科介绍)

由网友(奔波儿霸~)分享简介:宣武门上帝堂又称南堂,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前门西大巷一四一号,是1座汗青悠长的上帝堂。一六零五年(亮万历三三年)利玛窦教父曾于该处修起第1座经堂,但范围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视教父于一六五零年制作了北京乡内的第1座大学堂。是中国上帝学北京学区主学座堂。一六六四年,汤若视被弹劾坐牢,该堂1度被毁,汤案昭雪后康熙又拨银重修...

       宣武门天主堂又称南堂,位于北京市宣武门前门西大街141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堂。1605年(明万历33年)利玛窦神父曾于该处建起第一座经堂,但规模较小,后由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于1650年建造了北京城内的第一座大教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1664年,汤若望被弹劾下狱,该堂一度被毁,汤案平反后康熙又拨银重建,1775年遭火灾,后又重建。1900年曾被义和团焚毁。1902年又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经多次修葺。南堂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宣武门天主堂

俗 称

南堂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

始建于

1605年

简介

北京宣武门天主堂攻略,北京宣武门天主堂门票 地址,北京宣武门天主堂游览攻略

  宣武门天主堂位于北京市 西城区前门 西大街141号,俗称南堂,是北京最早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始建于1605年,现存的建筑建于1904年,是一座三层的 巴洛克建筑。 顺治皇帝曾24次来到南堂与在清政府内任 钦天监职的汤若望神父促膝谈心。该堂以无玷始胎圣母为主保。堂院内除神父住房外,有 天文台、 藏书楼、仪器室等,皇帝赐匾“通微佳境”,称汤若望神父为“通微教师”。   

历史沿革

  南堂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教堂,它是在明万历三十三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兴建的,早期的南堂名叫宣武门礼拜堂规模非常小,是一座中国传统建筑,仅在形目位置安放了一座十字架以表示其天主教堂的身份。
  清顺治七年,在德国籍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主持下,在宣武门礼拜堂的原址上开始了天主堂的翻建工程,两年后一座中国风格的大教堂建成了,据史料记载,新建的大教堂“牖器饰,如其国制,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堂前有大理古牌楼一座,署有上赐‘钦宗天道’四金字。”顺治皇帝对汤若望和宣武门天主堂非常关注,曾24次亲临南堂,并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由此可见南堂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汤若望建成的南堂设施齐全,除了一般的宗教建筑之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科学设施,为西方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康熙四十二年,宣武门天主堂重修工程开始,十年之后一座欧洲风格的高大建筑落成,这是北京城内继蚕池口天主教堂之后第二座欧洲风格的建筑。
  康熙五十九年,北京发生地震,南堂建筑在地震中遭到损毁,次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三世出资重建宣武门天主堂,重建的南堂采用了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取十字形,长八十尺,宽四十五尺,教堂屋顶做穹窿状。
  雍正八年南堂再次在地震中损毁,中国的雍正皇帝专门赐银一千两用于南堂的重修,重修后的南堂延续了原先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门窗屋顶皆用穹窿设计,显得更加敞亮和气派。
  乾隆四十年南堂又毁于火灾,乾隆皇帝赐银一万两用于恢复教堂原貌,并且手书“万有真原”的匾额赐予教堂。
  道光十八年由于反天主教势力与天主教摩擦不断,为了息事宁人清政府取缔了天主教在华的一切活动,宣武门天主堂被政府没收,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才将教堂发还,1860年南堂重新开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宣武门天主堂和其他教堂一样遭到了义和团团民的围攻和破坏,1900年6月14日,南堂被义和团烧毁,同时被毁的还有东堂、西堂、圣尼古拉堂、通州天主堂等建筑。1904年第四次重修的南堂主堂和附属建筑竣工,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宣武门天主堂的建筑。
  1979年12月21日,付铁山主教在宣武门南堂荣受牧职,成为南堂最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此,在傅主教领导下,北京教区走上健康发展的坦途。宣武门南堂成为北京教区的中心,承担了重要的角色。现在是主教府、教区、市爱国会和教务委员会所在地。“一区两会”的许多重要工作机构也设在这里。

南堂再次开放后,分别经历了石玉琨神父、赵庆龙神父、韩文生神父等几任本堂。  

建筑面貌

  宣武门天主堂共有三进院落,大门为中式建筑占据了教堂的第一进院落,其后的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起居住房。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三个宏威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整个建筑里面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1996年宣武门天主教堂列名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