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仕新(2023最新胡仕新百科介绍)

由网友(煽情。)分享简介:胡仕新(S. Jack Hu),一九六三年出熟于湖南常德,美国工程院院士,密西根大教副校少(主管科研)。一九八三年胡仕新结业于天津大教;一九九零年获美国密西根大教专士教位;二零一五年二月九日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二零一五年出任美国密西根大教副校少(主管科研);二零一七年一一月二七日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胡仕新持久致...

胡仕新(S. Jack Hu),1963年出生于湖南常德,美国工程院院士,密西根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

共赴新榜大会内容盛宴,打包带走大咖们的大智慧

1983年胡仕新毕业于天津大学;199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2月9日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出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胡仕新长期致力于制造装配系统研究。

中文名

胡仕新

外文名

S. Jack Hu

国籍

美国

毕业院校

美国密西根大学

出生地

湖南常德

出生日期

1963年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5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出生于湖南常德。

1979年9月,进入天津大学机械系学习。

1983年7月,获天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1984年12月,获天津大学硕士学位。

1986年5月,获密西根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1990年9月,获密西根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0月,任密西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1991年9年,任密西根大学助理研究员。

1992年10月,任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1993年1月,任“2mm工程”密西根大学项目负责人。

1995年6月,任“智能电阻焊接” 密西根大学项目负责人;9月,任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系助理教授。

1998年9月,任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终身教授),密西根大学-通用汽车联合研究室副主任。

2002年1月,任密西根大学工学院制造学科主任,密西根大学-通用汽车联合研究室主任;9月,任密西根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密西根大学工学院交叉学科主任。

2015年2月9日,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出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校长(主管科研)。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 科研综述

胡仕新提出了大型多级装配系统设计与质量管理方法,并广泛应用于汽车装配生产系统,有效提高了产品精度,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他领导了多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合作项目。

  • 承担项目
项目名称项目类型时间
汽车2mm工程美国国家标准局1992.9—1996.12
智能电阻焊接技术美国国家标准局1995.10—2000.9
金属冲压件装配与连接工艺规划与控制的统一方法美国自然科学基金1996.5—2002.4
柔性件装配的误差模拟与规划美国自然科学基金1996.6—1997.7
制造系统布局对其效率的效果美国自然科学基金1996.9
制造系统布局对其效率的效果美国自然科学基金1992—1995(第二负责人)1996—2002(负责人)
密西根大学-通用汽车先进制造联合研究室通用汽车公司2003—2008
制造装备与系统布局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1—2006.12
燃料电池制造技术及性能研究天津大学2003.5—2006.5
资料来源:
  • 代表论著

据2019年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胡仕新教授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近250篇,并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

1. J. Camelio, S. J. Hu and D. Ceglarek, "Modeling Variation Propagation in Multi-StationAssembly Systems With Compliant Parts", 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25⑷:673-681,2003.12

2. T. Freiheit, M. Shpitalni, S. J. Hu and Y. Koren, "Designing Productive Manufacturing Systems without Buffers," Annals of the CIRP,52⑴: 105-108,2003

3. V. Maier-Speredelozzi, Y. Koren and S. J. Hu, "Convertibility Measures forManufacturing Systems," Annals of the CIRP,52⑴: 367-370,2003

4. T. Freiheit and S. J. Hu. "Impact of Machining Parameters on Machine Reliability and system Productivity",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24⑵: 296-304,2002.5

5. W. Li, S.W. Cheng, S.J. Hu, and J. Shriver,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of Resistance Welding Quality Using Two-Stage Sliding Experiment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3: 513-520,2001.8

6. H. Zhang, S. J. Hu, J. Senkara, and S. Cheng,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xpulsionLimits in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Engineering,122: 501-510,2000.8

7. M. Zhou, S. J. Hu, and H. Zhang, "Critical Specimen Sizes for Tensile-Shear Testing of Welded Steel Sheets," Welding Journal. 78⑼: 305-313,1999

8. J.-K. Lee, S. J. Hu, and A. Ward, "Workspace Synthesis for Flexible Fixturing ofStamping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478-484,1999.8

9. Y. H. Jang, J. R. Barber, and S. J. Hu, "Electrical Conductance between Dissimilar Materials with Temperature Dependent Propertie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31(22): 3197-3205,1998.11

10. S. J. Hu and Y. G. Liu, "Process Mean Shift Detection Using Prediction ErrorAnalysis,"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20: 489-495,1998

11. Y. Koren, S. J. Hu., and T. W. Weber, "Impact of Manufacturing SystemConfiguration on Performance", Annals of the CIRP,47⑴,1998

12. S. C. Liu and S. J. Hu, "Sheet Metal Assembly Joint Configurations and Their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20: 461-467,1998.5

13. S. J. Hu, "Stream of Variation Theory for Automotive Body Assembly", Annals of theCIRP,46(1): 1-6,1997

14. W. J. Cai, S. J. Hu, and Jingxia Yuan, "A Variational Method of Robust FixtureConfiguration Design for 3-D Workpiece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19: 593-602,1997.11

15. S. C. Liu and S. J. Hu, "Variation Simulation for Deformable Sheet Metal Assembly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SME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119: 368-374,1997.8

16. W. J. Cai, S. J. Hu, and J. Yuan, "Deformable Sheet Metal Fixturing: Principles, Algorithms and Simulations", ASM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for Industry. 118: 318-324,August. (Also published at 1994 ASME IMECE Proceeding,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Engineering-1994, PED 68⑴: 13- 20,1996

17. S. J. Hu and C. Roan," Change Patterns of Time Series Based Control Charts", ASQC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302-312,1996.7

18. S. C. Liu, S. J. Hu, and T. C. Woo"Tolerance Analysis for Sheet Metal Assemblies".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18: 62-67,1996

人才培养

根据2019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官网显示,胡仕新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项目题目类型
王凯峰时效硬化铝合金板材预成形退火加工工艺研究博士
万淑敏半空心铆钉自冲铆接技术的研究博士
吴芝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接触电阻数学建模与参数分析博士
崔新涛多材料结构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研究博士
刘英机器人辅助血管吻合手术的质量评价与优化设计博士

荣誉表彰

年份荣誉/表彰
1993年SME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
1996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CAREER奖
2001年第七届ASME设计工程技术会议最佳论文奖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B类)
2012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William T. Ennor制造技术奖
2014年制造工程师协会/北美制造研究院2014年吴贤铭研究实施奖
2015年美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制造工程师协会2017年金奖
2017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资料来源:

社会任职

2016年8月10日,胡仕新受聘为沈阳建筑大学客座教授。

2017年8月5日,胡仕新受聘为湖南大学客座教授。

胡仕新曾任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制造系统,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杂志主编,国际生产工程学会装配分会主席,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质量与可靠性技术委员会主席,机械工程师学会《制造科学与工程》国际期刊副主编,并多次担任机械工程师学会和国际制造工程等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主席。

人物评价

胡仕新教授作为密西根大学教职人员在学术管理、技术职位等方面表现突出。(湖南智库联盟网评)

胡仕新教授其学术成果及工业应用获得了美国及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在汽车装配与质量、制造系统设计,工程统计等研究领域有很高的国际学术权威。(中国工程院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