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号线(城市地铁线路)

由网友(淺海的鯉魚)分享简介:北京地铁一号线(别号:天安门线,外文名:Beijing Subway Line 一)是中国设置装备摆设的第1条都会地铁路线,于一九六九年一零月一日起头试运营,标记色为白色。截至二零二零年一一月,该路线齐少三一.零四私里,共设二三座车站以及二座车辆段,西起石景山区苹因园站,路过海淀区、西乡区、东乡区,东至举世度假区站。[一]中文名...

北京地铁1号线(别名:天安门线,外文名:Beijing Subway Line 1)是中国建设的第一条城市地铁线路,于1969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营,标志色为红色。

中品丝路联合北京地铁1号线启动 庆祝建党百年 大型主题巡展活动

截至2020年11月,该线路全长31.04公里,共设23座车站和2座车辆段,西起石景山区苹果园站,途经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东至环球度假区站。[1]

中文名

北京地铁1号线

建筑形式

地下、地面

从属系统

北京地铁

起讫站

古城站(苹果园)—环球度假区[1]

最高速度

75千米/小时

供电方式

直流750伏、第三轨供电

列车编组

准B型6节编组

标识色

红色

外文名

Beijing Subway Line 1

交通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

车站总数

运营区段:23座、非运营区段:25座

路线长度

31.04千米

标准轨距

1435毫米

车辆基地

古城车辆段、四惠车辆段

建成时间

1969年10月1日

运营单位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二分公司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洞察了地下铁道的重要性,从战备和民用角度倡导北京要搞城市地下铁道。

1953年9月28日,北京市委响应这个号召,开始筹备北京修筑地下铁道工作。

1954年10月,北京市委向党中央呈送一份报告,要求“聘请苏联专家,着手勘探研究”。

1953年至1960年,数千名中国学生被送往苏联学习地铁的建设。

1957年,苏联地下铁道专家帮助制订的方案是两横、两纵、两对角线和一个环线。

1961年,北京地铁筹建工作因三年困难时期而停止。

1965年7月1日,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亲自主持了开工典礼,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彭真、罗瑞卿等出席了典礼。当时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讲了话,大意是要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批示精神:“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杨勇还提出地铁建设的三条原则:“地上服从地下,交通服从战备,时间服从质量。”当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邓小平也讲了话,大意是北京地铁要坚固实用,朴素大方。当时已79岁高龄的朱德元帅亲自为地铁破土,与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拿起铁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纪录片记载了这些珍贵的镜头。

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在玉泉路以西举行了开工奠基典礼。[2]地下铁道修建最初出于备战的考虑,线路连接北京西山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工程按照“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方针设计,采用敞口明挖施工,施工完成再填埋,由铁道兵第十二师、地下铁道工程局、北京市城建局施工。[3]这是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地下铁道。[2]

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线路开始试运营,实行内部售票,接待参观群众。售票办法:凭单位介绍信在各车站购票,单程票价为一角。开始运行区段由北京站至古城路站,不对公众开放。

1971年1月15日,1号线正式向公众运营,运营区段为公主坟站至北京站,共10座车站,全长10.7公里。

1971年8月15日,运营区段由公主坟站向西延长到玉泉路站,共13座车站,全长15.6公里。[2]

1971年11月7日运营区段由玉泉路站向西延长到古城路站(古城站),共16座车站,全长22.87公里。[2]

1972年12月27日取消购地铁票凭证件的限制。[2]

1973年4月23日运营区段延长到苹果园站,车站增至17个,运营路线延长为23.6公里。[2]

1971年9月13日至1971年11月6日、1973年8月12日至1974年6月30日、1975年1月12日至1975年1月31日,地铁因战备原因停运。

1976年9月18日,因召开毛主席追悼大会地铁停运一天。[2]

1981年4月20日北京市地下铁道公司成立。

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验收,从高井至北京站共19座车站,全长27.6公里运营线路移交北京市地铁公司管理,地铁一期工程运营线路从苹果园站至北京站区段正式对外开放。到1981年北京地铁年客运量为6466万人次,日均客运量为17.7万人次。[2]右图为当时的站牌。(苹果园-北京站)

二期工程

1984年9月20日,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建成通车运营,按“马蹄形”方式运营。往返于复兴门车站至建国门车站之间,路线全长16.1公里,共有12座车站。[2]

1986年8月15日,北京地铁复兴门底层350米折返线工程开工。[2]

1987年12月24日,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建成通车。随着复兴门折返线的建成,1987年12月28日起运营区段由南礼士路站沿复兴门外大街向东延伸至复兴门站,1号线列车从苹果园站到复兴门站后折返运行,不再向南转向连接长椿街站。线路全长16.9公里,共有12座车站。同时长椿街站至北京站区段改为连接二期工程线路(成为北京地铁2号线的一部分),至此北京地铁一线与环线开始独立运行。[2]

复八线工程

1986年10月9日,北京地铁复兴门至八王坟新线建设可行性研究会议召开。[2]

1991年1月26日,国家计委对北京地铁复兴门至八王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同意建设复兴门至八王坟工程。工程规模为全长12公里,总投资20亿元,其中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192亿日元。[2]

1992年6月24日,复八线工程在永安里站举行开工典礼。

1992年12月12日,北京地铁一线运营区段由复兴门站向东延至西单站。1992年12月28日,“复八线”12公里新线建设全线开工。[2]

1994年9月19日,北京地铁一线苹果园站至复兴门站的12个车站的信号控制系统列车自动防护ATP设备全部投入使用。[2]

1997年12月11日,(97)首规办规字223号批复:地铁复八线车站命名分别为:复兴门站、西单站、天安门西站、天安门东站、王府井站、东单站、建国门站、永安里站、国贸站、大望路站、四惠站、四惠东站及四惠车辆段。[2]

1999年9月17日,“复八线”开始空载试运行。

1999年9月28日,天安门西站-四惠东站区间开通,当时为复八线的一部分。[4]

2000年2月16日起到2000年4月25日西单站停运进行施工。地铁一线东端终点由西单站改为复兴门站,维持苹果园至复兴门区段运营。[5]

全线贯通

2000年6月28日,西单站-天安门西站区间开通,复八线与原1号线连通合并,运营区段由苹果园贯通至四惠东站,共23座车站,线路全长31公里。[6]

连接八通线、福寿岭站启用计划

尽管1号线与八通线的路线在四惠至四惠东之间是平行的,但是由于1号线与八通线在四惠站和四惠东站采取了换乘模式,导致来往通州区域的乘客增加了出行时间(尤以高峰时间为甚)。故在2010年,政协委员陈定旺提案建议把1号线与八通线连接并贯通运营。然而地铁公司回应,由于1号线的信号制式和八通线的信号制式完全不同,需要改造信号系统,所以以后再按图索骥。

2018年8月8日,据北京地铁公司消息,地铁1号线、八通线贯通工程进入审批阶段。[7]根据计划,四惠东站西侧将引出四组道岔,以实现贯通,但因八通线初期设定客流较小,1号线列车不适应露天雨雪运营环境等问题,仍需一定改造。预计2019年底将实现两线贯通。

2018年9月,爆料称原备用车站102号福寿岭站或将启用,服务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

最终1号线运营范围将为石景山区福寿岭至通州区环球影城。

线路站点

北京地铁1号线车站列表

北京地铁1号线车站列表
车站编号车站名称所属区段开通运营日期可换乘线路所在行政区
---------三家店站京原线1907年国铁门头沟区

-/54#

黑石头站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

军备车站,无开放计划

101/53#

高井站-石景山区

102/52#

福寿岭站远期北京地铁L2线(规划中)

103

苹果园站

(暂时封站)

1973-04-23

1969-10-01

2000-06-28(全线贯通)

北京地铁6号线(2021)

北京地铁S1线(2021)

104

古城站

1971-11-07

---衙门口站-1969国铁

105

八角游乐园站

1971-11-071969-10-012000-06-28(全线贯通)

106

八宝山站

107

玉泉路站

1971-08-15

北京地铁玉泉路线(规划中)

海淀区

108

五棵松站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

109

万寿路站

110

公主坟站

1971-01-15

北京地铁10号线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

111

军事博物馆站

北京地铁9号线

112

木樨地站

北京地铁16号线(2020,预计暂缓换乘,随北京地铁18号线开通)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

西城区

113

南礼士路站

北京地铁房山线(规划中)

114

复兴门站

北京地铁

二期工程

1987-12-28

北京地铁2号线

北京地铁19号线(2020,18号线开通后与金融街站虚拟换乘)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与金融街站虚拟换乘)

115

西单站

复八线

1992-12-12

北京地铁4号线

-

116

天安门西站

1999-9-28

117

天安门东站

东城区

118

王府井站

北京地铁8号线(2020-2021)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

119

东单站

北京地铁5号线

120

建国门站

北京地铁2号线

北京地铁20号线(规划中)

东城区、

朝阳区

121

永安里站

北京地铁17号线(2021)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

朝阳区

122

国贸站

北京地铁10号线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

123

大望路站

北京地铁14号线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

124/BT01

四惠站

北京地铁八通线(远期)

北京地铁18号线(规划中)

北京地铁28号线(规划中)

北京地铁规划北线(规划中)

125/BT02

四惠东站

北京地铁八通线(2019年底贯通)

北京地铁28号线(规划中)

远期与八通线贯通远期 (两线贯通)
BT03高碑店站八通线一期2003-12-27-
BT04传媒大学站北京地铁18号线
BT05双桥站-
BT06管庄站北京地铁18号线
BT07八里桥站-
BT08通州北苑站-通州区
BT09果园站
BT10九棵树站市郊铁路S6线
BT11梨园站-
BT12临河里站
BT13土桥站
BT14花庄站八通线南延2019-12-28[8]北京地铁7号线
BT15环球度假区站
建设分期站名车站形式所在行政区
一期工程高井站(未开通)地下岛式站台石景山区
福寿岭站(未开通)地下侧式站台
苹果园站暂时封站地下侧式站台
古城站地下侧式站台

八角游乐园站

地下侧式站台

八宝山站

地下岛式站台

玉泉路站

地下岛式站台海淀区

五棵松站

地下岛式站台

万寿路站

地下岛式站台

公主坟站

地下岛式站台

军事博物馆站

地下岛式站台

木樨地站

地下岛式站台西城区

南礼士路站

地下岛式站台
复兴门折返线工程

复兴门站

地下岛式站台
复八线

西单站

地下岛式站台

天安门西站

地下岛式站台

天安门东站

地下岛式站台东城区

王府井站

地下岛式站台

东单站

地下岛式站台

建国门站

地下岛式站台

永安里站

地下岛式站台朝阳区

国贸站

地下岛式站台

大望路站

地下岛式站台

四惠站

地上岛式站台

四惠东站

地上侧式站台
参考资料:[9][10]

线路走向

北京地铁1号线西起苹果园站,东至四惠东站,全线总长31.04千米。

注释:

  • 各车站详细资料请点击内链查看。

  • “可换乘线路”中括号内为在建线路开通年份,斜体为未开通线路。为方便内链,车站名称以“站名+‘站’”的形式呈现。

  • 黑石头站——高井站为非正式站名,且此二站无法投入商业运营

  • 为配合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地铁苹果园站将在2020年4月18日首班车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进行封站措施。乘客将不可从苹果园站进站乘车,1号线西端终点站将改为古城站,列车仍在苹果园站进行折返作业。[10]

运营情况

北京地铁1号线首末车时刻表
车站名称往四惠东方向往古城方向
首车时间末车时间首车时间末车时间
苹果园————————
古城4:5823:33————
八角游乐园5:0123:365:320:20
八宝山5:0423:395:290:17
玉泉路5:0623:425:260:14
五棵松5:0923:455:230:11
万寿路5:1223:485:210:08
公主坟5:1423:505:180:06
军事博物馆5:1723:535:160:04
木樨地5:1923:555:130:01
南礼士路5:2123:575:1123:59
复兴门5:150:005:1023:57
西单5:170:025:1723:54
天安门西5:190:045:1523:52
天安门东5:210:065:1323:50
王府井5:230:085:1123:48
东单5:250:115:0923:46
建国门5:280:135:0723:44
永安里5:300:165:0423:41
国贸5:320:185:0223:39
大望路5:350:215:0023:36
四惠5:380:234:5723:33
四惠东————5:0523:30
首末车时间表自2017年12月30日正式启用;2019年7月19日起,每逢周五及周六,1号线双向延长运营时间1小时,沿线各站末班车发车时间均在0时30分以后 。

客运流量

截至2018年11月,北京地铁1号线日均客流量超过120万人次。

设备设施

在运车辆

DKZ4G

主词条:DKZ4型地铁电动客车

为了应对复八线的开通,北京地铁于1996年开始订购DKZ4型电动客车。(DKZ4型电动车组由DK28、DK29、DK30、DK31组成)DKZ4型共31组186辆,于1998年生产,核定载客1380人/列。其中有114辆(编号S401-S419)在长春轨道客车生产,72辆(编号S420-S431)在北京地铁车辆厂生产,1998年11月16日,第一组(6节编组)VVVF调频调压电动客车(编号S401,原编号B401)从长客厂运抵北京。1999年2月8日,第一组VVVF新车载客投入试运行。后在2000年全程运行于1号线,本系列列车为北京地铁的第1款VVVF控制的列车。其核定载客1356人/列。列车配属于四惠车辆段(编号S401-S429)和古城车辆段(编号S430-S431)。为加速列车空调化,因此在2010年,DKZ4型列车开始在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加装空调(每节拥有4台制冷量为12kW的松芝KLDL12AAA空调机组)和内部改造(加装闪灯图和LED显示屏,并对大部分车辆的车窗改为封闭式),最后更名为DKZ4G(最初进行试验的列车为S423和S405),直至2012年全部完成。

SFM04AG

SFM04型共39组234辆,于2006年生产。由南车四方和北京地铁车辆厂负责生产。其中编号为G432-G451由南车四方生产,编号为G452-G470由北京地铁车辆厂生产。为6卡编组营运,核定载客在2007年正式使用,是1号线的第1款原装空调车和使用电动门的列车。其核定载客1380人/列。每个车厢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配属于古城车辆段。已有部分列车的车内照明更改为LED照明。

旧有车辆

DK1

主词条:DK1型地铁电动客车1967年DK1型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共1组/2辆。核定载客448人。每个车厢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与之后车型不同的是,本车每个车厢都可以单独运转,本款列车是北京地铁的第1款列车,由于列车高度超出当时限界90mm故仅在1号线古城车辆段进行调试,不载客运营。如今已经锈迹斑斑,被送进中国铁道博物馆进行展览。

DK2

主词条:DK2型地铁电动客车DK2型由长春轨道客车在1969-1970年生产,共20组/80辆。是第1款正式载客运营的列车,核定载客896人。主要在1号线运营,后曾一度支援过天津地铁(编号101-103,被命名为“主席号”)。每个车厢共3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较之前的DK1型相比,本款列车能够适应北京地铁的车辆限界2000mm。

DK3

主词条:DK3型地铁电动客车DK3型由长春轨道客车在1971年生产,共17列/50辆(有一列为2个车厢)。每个车厢共3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设有紧急出口。初期为2编组营运,后改为3节编组。3节核定载客672人,2节核定载客448人。主要在1号线运营,后曾一度支援过天津轨道交通(编号104-106)。从1号线退役后曾用做北京地铁13号线、八通线的临时过渡运营。另外部分列车还支援过天津地铁(编号104-106)。其中改进型DK4型曾用于朝鲜平壤地铁和京义线(平义线)

DK8

主词条:DK8型地铁电动客车DK8型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共58辆。每个车厢共3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在北京地铁为每部列车4个车厢营运,全部属于太平湖车辆段,主要在2号线运营,一度也在1号线运营过。后来位于北京地铁的52辆列车全部翻新为DK16型。

DK11

主词条:DK11型地铁电动客车DK11型由DK2型在1984年-1985年翻新而成,共13组/76辆。是最早实现ATO驾驶的车辆,核定载客904人。主要在1号线运营,列车退出运营前,配属于古城车辆段。在DK11型退役后,部分列车作为9号线的冷滑试验用车。编号为G201-G207、G2082-G2085、G209-G213(G2081和G2086是BD3型),DK11是当时1号线上仅有的一个的3门车,所以是1号线最先被新型空调车淘汰的车,已经退出运营舞台。

DK20

主词条:DK20型地铁电动客车DK20型共7组/42辆(编号G108-G114),于1992年生产,在1号线运营,是1号线首批6个车厢的新车。核定载客1380人/列。每个车厢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侧拥有紧急出口,牵引系统为牵引20段+制动18段。列车于2004年在北京地铁车辆厂进行了翻新,外部由白色涂装变为了银灰色涂装。列车在退出运营前,配属于古城车辆段。2012年4月12日,DK20型与BD2型列车一同正式退出了运营,至此北京地铁正在运营的列车全部为空调车。退役后的部分DK20型列车用作6号线的冷滑试验车。 

BD2

主词条:BD2型宽体地铁电动客车BD2型共12组/72辆(编号G115-G126),于1994年生产,核定载客1380人/列。在1号线运营,每个车厢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早期外部为白色涂装,后经过在北京地铁车辆厂的翻新之后,列车变为银灰色涂装,并加装了LED显示屏。部分列车曾作为9号线的冷滑试验用车,列车在退出运营前,配属于古城车辆段。2012年4月12日上午10时25分,最后一列编号为G124的BD2型列车缓缓驶入古城车辆段,标志着BD2型与DK20型列车一同正式退出了运营,部分列车则被送至广州和长春的地铁技校作为教学工具使用,其他部分列车则作为14号线的冷滑试验用车。

BD3

BD3型一共2辆。于1996年生产,在1号线运营。列车编号为G2081、G2086,并与DK11型的4个车厢混编运营。每个车厢共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外观与BD2型基本一致,但为斩波调阻车。列车在退出运营前,配属于古城车辆段,曾一度作为八通线的冷滑试验用车。现已经退出运营,存放于四惠车辆段中,后来与BD11的T306一同肢解。

相关事件

2015年1号线信号系统升级完成,使得1号线发车间隔从3分缩短到2分半,创世界城市轨道较小等量级。1号线运营载客已45年,其信号系统升级改造工作自2013年上半年已开始,由于所有测试都要在夜间收车后进行,所以每天有效工作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2017年,1号线全面升级为CBTC(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自动化控制水平更高,列车发车间隔也将继续压缩,最小发车间隔有望3分缩短到2分半。不过,受制于1号线的编组方式和折返路线, 2分半的最小发车间隔几乎达到1号线的极限。

交通部门预算,此次系统升级可以保障1号线在未来20年的稳定安全运营。这是继地铁2号线后,世界上第二条既有线不停运改造后开通CBTC系统。新系统预留了与站台安全门的介面,待1号线开始站台安全门安装时,信号系统不需要再改造。经过与站台安全门的接口调试,即可以直接实现与站台安全门系统的连接使用。

第三轨移位工程

为加装安全门,1、2号线接触轨改移工程于2015年5月正式开工,截至2015年12月已完成1号线大望路站、国贸站、永安里站、建国门站、东单站上下行改移,王府井站、天安门东站下行,共计改移2458米接触轨;完成2号线安定门站、鼓楼大街站、积水潭站上下行改移,西直门站、雍和宫站、东直门站下行,共计改移1582米接触轨。预计整体工程计划完成时间为2016年6月30日。[11]

加装安全门

2016年4月25日凌晨,1号线南礼士路站站台上,地铁公司宣布1号线加装安全门改造工程正式开工,这标志着1号线开启了新的改造施工进程。由于1号线建设较早,站台强度不够,所以在安装安全门门体前,要先进行站台板加固工程。南礼士路站作为首个站台板加固试点站,已提前组织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蓝图,完成车站试验段站台板加固方案,25日开工当晚进行了定位、放线、打孔等工作,预计试验段工期约为38天。2016年7月18日,在北京地铁永安里车站,我国最早的地铁路线——北京地铁1号线成功立起第一扇站台安全门。2017年,全线所有车站(苹果园站除外)的站台安全门已安装完工。

侵线事故

2015年2月5日10时42分,一名乘客在木樨地站进入运营轨道,急救人员确定其当场死亡。

2015年2月12日7时12分,五棵松站发生乘客坠轨事件,坠轨者被确认死亡。至8时许,地铁站恢复运营。

2015年3月14日9点40分许,1号线苹果园往四惠东方向万寿路站,一名男性乘客坠轨,后被救出。从男性坠轨到双方向恢复通车,时间不到15分钟。

2015年4月18日8时50分,一名乘客在军事博物馆站进入运营轨道,列车紧急制动,坠轨者被确认死亡。9时02分,运营秩序逐步恢复。

2015年8月7日8时12分,1号线军事博物馆站上行(开往四惠东方向)一名乘客进入运营轨道正线,列车紧急制动,8时13分车站工作人员采取接触轨停电措施进行处理。8时16分该乘客被带上站台,接触轨恢复送电,运营秩序逐步恢复。

2016年1月28日9点11分地铁1号线玉泉路站下行(开往苹果园方向)一名乘客进入运营轨道正线,列车紧急制动,车站工作人员采取接触轨停电措施进行处理。

2016年2月28日早上进入地铁1号线者为一名51岁的男子,男子被卷入地铁轨道下,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该男子已无生命体征,男子随后被抬走送往法医鉴定中心。

2016年3月2日7点38分,地铁1号线万寿路站下行(开往苹果园方向)一名乘客进入运营轨道正线,列车紧急制动,车站工作人员采取接触轨停电措施进行处理。

2016年7月11日13点11分,地铁1号线国贸站(开往永安里站方向)一名乘客进入运营轨道正线,列车紧急制动,车站工作人员采取接触轨停电措施进行处理。

封闭车站

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再往西还有四个鲜为人知的地铁车站,即102福寿岭站、101高井站、黑石头站和三家店站。

福寿岭站

福寿岭站位于福寿岭,距地铁技校20米,标号为102,距苹果园站1.6公里左右。车站构造与古城站和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福寿岭在八大处公园的南边,法海寺森林公园东南侧,只有专109路(现已撤销)、489路、527路公交车通过。之前每个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车停靠:早上8:03到达苹果园站,停靠苹果园站后会继续开行到福寿岭站停靠,8:15到达终点站高井站,8:39从高井站返回。但通勤车已经在2008年初停运。由于通勤车停运,此站仅有的一个出入口也被锁了。远期计划配合北京保险产业园开通而将此站恢复运营。

高井站

高井站编号为53#,101。由于该站的正式名称尚未公布,因此也有人将此车站称为北京军区站。本站坐落于西山中,北京军区联勤大院内,该站完全是按战备需要修建的,与客运站的构造完全不同。车站戒备森严,沉闷静谧,高旷的穹顶,简陋的白灰墙,粗糙的水泥地,冷冽的日光灯,700多米的水泥坡道一直爬到地面出口。过福寿岭站后,地铁开始钻山,并有两个很大的弯,到达53号站,即最神秘的高井站。该站位于高井联勤大院深处,福寿岭西坡脚下。高井站离地面很深,站内空间非常宽阔,可以双向走坦克和军用卡车。

黑石头站

黑石头站属于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有52#号。无标号,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一个地面车站,已经荒废,没有任何列车在这站停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