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2023最新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百科介绍)

由网友(请别缺席我的未来)分享简介:中外洋文出书刊行职业局简称中外洋文局,又称中国国际出书散团。是中央所属职业单元,是负担党以及国度书、刊、收集对于外宣传使命的新闻出书机构。[一]中外洋文局是正在毛泽东、周仇去、陈毅等老1辈无产阶层反动野间接引导下创建的。六零年去,正在党中央的邪确带领下,中外洋文局一直围绕党以及国度对于外事情大局,以多种文字经由过程书、刊、网等情势向世...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又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是中央所属事业单位,是承担党和国家书、刊、网络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1]

2021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所属企事业单位海外留学生招聘13人公告

中国外文局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直接指导下创立的。6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外文局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以多种文字通过书、刊、网等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为增进中外了解与友谊,促进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

中文名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总部地址

北京

单位性质

中央直属对外传播机构

外文名

CIPG

成立时间

1949年10月

现任局长

杜占元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外文局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成立。

1949年12月,国际书店正式成立,隶属于新华书店管理处。

1950年1月,《人民中国》英文半月刊创刊,该杂志之后又创办了俄文版、日文版、中文版、法文版、印尼文版。1950年5月,《人民中国报道》世界语月刊创刊,后改名为《中国报道》。

1950年7月,《人民画报》中文版创刊,毛泽东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该杂志之后又创办了英文版、俄文版、印尼文版、朝鲜文版、日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越文版、德文版、印地文版、印尼文版、阿拉伯文版、僮文版、缅文版、越南文版、瑞典文版、斯瓦西希里文版、意大利文版、乌尔都文版、罗马尼亚文版、泰文版、蒙古文版、藏文版、维吾尔文版、朝鲜文版、哈萨克斯坦文版。

1951年1月,外文印刷厂正式开工,主要承印外文书刊。

1951年3月,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

1951年10月,《中国文学》英文版创刊,后来又创办了法文版。

1952年1月,《中国建设》(1990年改名为《今日中国》)英文版创刊,该刊由宋庆龄创办并亲自选定刊名,之后又创办了中文版、中文繁体字版、西班牙文版、法文版、阿文版、俄文版、德文版、葡文版。

1952年7月,经政务院批准,国际新闻局正式改组为外文出版社。

1954年12月,随着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与文化部合并,外文出版社在行政上改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领导,业务方针仍由中宣部领导。

1958年3月,《北京周报》英文版创刊,郭沫若为《北京周报》题写中文刊名,该刊之后又创办了西班牙文版、法文版、日文版、印尼文版、德文版、阿文版、葡文版。

1958年11月,在香港开办“和平书店”,主要在当地经营中国出版的外文书刊和苏联进口书刊。

1964年1月改名为“中国国际书店”。

1970年4月,外文局由外交部代管。

1972年1月,外文局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代管。

1979年6月,外文局决定成立外文局干部培训班,后改名为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

1980年1月,国务院办公室发出通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所属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恢复为国务院直属局,行政上由国务院领导,宣传业务上由中央宣传部领导。[1]

1981年11月,朝华出版社正式成立,隶属国际书店。

1982年2月,外文局与文化部、对外文委、国家文物局、国家出版局等五个机构合并为新的文化部,外文局成为文化部领导的一个局级单位。

1982年5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与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合并,组建新的文化部。外文局成为文化部领导的一个局级单位。[1]

1982年6月,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外文局代管)。

1985年1月,英国常青公司成立。

1985年4月,邓小平同志亲切会见中国外文局原局长范敬宜、《中国建设》副总编辑张彦。

1986年6月,中国文学出版社成立。

1986年7月,外文局在北京组织了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5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世界语者出席了大会。

1987年10月,《中国与非洲》月刊创刊,有英文版和法文版。

1990年7月,邓小平为《人民画报》创刊40周年题词。

1990年11月,在德国设立“中国图书贸易有限公司”。

1991年12月,经中央批准,外文局全建制从文化部划出,成为独立的事业单位(副部级),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归口管理。[1]

1992年1月,江泽民为祝贺《今日中国》创刊40周年题词:“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服务”。

1992年4月,江泽民总书记为《北京周报》题词:“中国之窗,世界之友”。

1992年5月,国家人事部发出通知,决定由中国外文局牵头负责翻译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

1995年4月,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我局老专家、《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祝贺他在华工作60年暨80华诞。

1995年12月,外文局作为中共中央所属事业单位,由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代管。[1]

1997年12月,李鹏总理为《中国与非洲》创刊10周年题词:“努力办好《中国与非洲》,为促进中非友谊做贡献”。 1998年5月,在《人民中国》(日文版)创刊45周年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办好人民中国,为中日人民友好做出新贡献”。

2000年10月,中国互联网络新闻中心成立。

2001年11月, 江泽民总书记为《今日中国》创刊50周年发来贺信。

2001年5月,蔡名照同志任中央外宣办副主任兼外文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外文局视察工作。

2003年10月,中编办批准成立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

2004年1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成立。

2004年7月,外文局在北京承办了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

2004年10月,今日中国杂志社拉美分社和中东分社分别在墨西哥城和埃及开罗成立。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到我局老专家爱泼斯坦家中祝贺他90岁寿辰。

2005年6月,中国画报出版社、朝华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海豚出版社独立建制。

2005年6月,北京周报社北美分社成立。

2005年8月,中国翻译协会代表团以全票获得2008年8月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办权。

2005年12月,人民画报社莫斯科分社成立。

2007年4月,外文局中文期刊中心成立。

2006年6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分别为出版的《北京周报》“纪念中巴建交55周年专刊”题词。

2006年7月,中国外文局文化企业集团成立,集团包括外文局所属的中国国际贸易图书公司、外文印刷厂、外文纸张公司等单位。

2006年7月,中国外文局信息技术中心成立。

直属单位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

融媒体中心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5家杂志社(北京周报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人民画报社、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7家出版社(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新星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

教育培训中心

信息技术中心

服务中心

北京博声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

中国翻译协会、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等2家全国性社会团体和中国翻译研究院

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埃及、南非、墨西哥、秘鲁、日本、泰国、香港等1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家驻外机构,形成了涵盖互联网和多媒体业务、书刊出版发行、对外翻译、海外舆情与智库研究、国际交流、教育培训及社会事业等领域的事业格局和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对外传播格局。

每年以40余种文字出版4000余种图书、以14个文种编辑34本多语种期刊,书刊发行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络受众遍及世界各地。

战略合作

2018年6月20日,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与科大讯飞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共建人工智能翻译平台,助力中国翻译产业发展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3]

领导成员

局长:杜占元[4]

副局长:方正辉、陆彩荣、高岸明、刘大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