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详解: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分布_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由网友(祭雨)分享简介:民族文化详解: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分布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分布地区各不相同,但也能在立体分布中找到规律。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看看各少数民族到底都是聚集分布在哪些地方。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或许,你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之一的话,分布地区是否正确呢?彝族:人口总数479万;主要聚居地遍布云...

民族文化详解:云南的少数民族的分布

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分布地区各不相同,但也能在立体分布中找到规律。今天,要介绍的就是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分布情况,看看各少数民族到底都是聚集分布在哪些地方。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或许,你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之一的话,分布地区是否正确呢?

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彝族:人口总数479万;主要聚居地遍布云南各州市;所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白族:人口总数181万;主要聚居地大理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争议)

哈尼族:人口总数149万;主要聚居地红河州和普洱市;所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傣族:人口总数119万;主要聚居地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所属语系侗台语族(汉藏语系)

壮族:人口总数118万;主要聚居地文山州;所属语系侗台语族

苗族:人口总数107万;主要聚居地文山州、红河州和昭通市;所属语系苗瑶语族(汉藏语系,有争议)

回族:人口总数72万;主要聚居地分布全省;所属语系通用汉语

傈僳族:人口总数64万;主要聚居地怒江州、丽江市和迪庆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拉祜族:人口总数46万;主要聚居地普洱市和临沧市;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佤族:人口总数41万;主要聚居地临沧市和普洱市;所属语系孟高棉语族(南亚语系)

纳西族:人口总数33万;主要聚居地丽江市和迪庆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瑶族:人口总数21万;主要聚居地红河州和文山州;所属语系苗瑶语族

藏族:人口总数16万;主要聚居地迪庆州和丽江市;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景颇族:人口总数14万;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布朗族:人口总数10万;主要聚居地西双版纳州;所属语系孟高棉语族

布依族:人口总数8.7万;主要聚居地曲靖市东部;所属语系侗台语族

阿昌族:人口总数5.3万;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普米族:人口总数4.6万;主要聚居地丽江市和怒江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蒙古族:人口总数3.4万;主要聚居地玉溪市通海县;所属语系蒙古语族(阿尔泰语系)

怒族:人口总数3.0万;主要聚居地怒江州;所属语系侗台语族

基诺族:人口总数2.7万;主要聚居地西双版纳州;所属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德昂族:人口总数2.1万;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乡和临沧市镇康县军弄乡;所属语系孟高棉语族

水族:人口总数1.9万;主要聚居地曲靖市东部;所属语系侗台语族

满族:人口总数1.3万;主要聚居地昆明市、曲靖市和玉溪市等地有少量分布;所属语系通用汉语

独龙族,7426,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流域;所属语系藏缅语族

云南各民族的立体分布非常明显:其中有10个民族住在河谷平坝:回族、白族、纳西族、蒙古族、壮族、满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水族,共计450万人口;住在低山地区的有彝族、哈尼族、瑶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和基诺族,共有500万人口;住在高寒山区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独龙族,人口共计400万。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25个。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云南总共有2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

云南的语言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云南的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日益接近普通话。其他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主要有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种类型。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有哪些?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他们是阿昌族、白族,布朗族,布依族,傣族,德昂族,独龙族,哈尼族,回族,景颇族,基诺族,拉祜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怒族,水族,藏族,瑶族,壮族,彝族,壮族,普米族,傈傈族,佤族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云南有什么民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云南一共有2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流动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和汉族混居,包括人口的流动,民族间的融合也越来越好。

云南各民族有哪些?

云南一共有2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 云南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


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6个民族,云南除汉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还聚居着25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别是:彝、白、哈尼、 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 口的近1/3。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后经历代的不断迁徙、 分化、演变、融合,到了明、清中期的分布和特点才趋于稳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 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居住的立体分布也较明显。白、壮、 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 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

云南有哪些少数民族??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6%),习惯上把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100万人口以上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黎、哈萨克、傣18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达1800万人;10万至100万人口的有畲、僳僳、仡佬、拉祜、东乡、佤、水、纳西、羌、土、锡伯、仫佬、柯尔克孜、达斡尔、景颇15个民族;不足1万至10万人口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温克、京、基诺、德昂、乌孜别克、俄罗斯、裕固、保安、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赫哲、高山(不含台湾省高山族人口)、珞巴22个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

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东北平原。55个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的地区却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3%,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云南省居住着20多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份。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以及朝代更迭等原因,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形成了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这种局面,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以及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

云南有几个民族?

云南一共有26个民族在此定居。这些民族是:汉、彝、白、哈尼、 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水、蒙古、布朗、独龙、满族

云南省面积广阔,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居住着4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的1/3,云南以前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清朝以后民族的分布才稳定下来。不同民族所居住的地区也不相同,彝、哈尼、拉祜、佤、景颇等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各民族风俗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都是一家人。



云南少数民族的禁忌

1、不能随意摸小孩、小和尚和少女的头和头饰。

2、进傣族寺庙的大殿,或上傣家竹楼时必须脱脚。

3、别人递过来饭菜时,应双手接下;帮别人盛饭菜时,既不能盛满,也不能只盛一勺。

4、在回族地区饭店中忌谈猪肉,忌说“肥”字,可以用“壮”来代替“肥”。

5、不能触摸或践踏任何民族宗教标志。

6、不能轻易向少数民族少女赠送装饰品。

7、不能进入产妇或病人的房间。

8、不能在屋子里吹口哨或戴草帽。



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以主要少数民族为例

在每一个民族的发展中,都有很多故事的产生,多是纪录这个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与自然、邪恶的斗争。那么,今天要介绍的云南民族民间故事也有这样的纪录吗?想了解的话,就和小编一起去民族故事中看看吧。以下有主要故事示例哦。

苗族民间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蚩尤居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人民生活富庶。这,不仅仅因为蚩尤治国有方,而且还因为他英勇善战,体恤臣民。与此同时,还因为他有一件十分了得的秘密武器——“劲多宝剑”。

此宝剑不但锋利无比,而且威力无穷,哪怕千军万马强敌如林,只要挥动“劲多宝剑”,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多么数倍于我的力量都会成片地倒在它的威力之下。因此,蚩尤名声显赫。人民爱戴他,其他的族长都来朝贡他,纷纷与他签署友好条约,有的还主动与他结成“秦晋之好”。

由于蚩尤的威信和地位一天天的在扩大,于是有人就一心想打垮他,继而接管他的大片肥沃的土地,汉王也是其中之一。他为了打垮蚩尤,于是他假惺惺地去和蚩尤套近乎,还把自己一个长得如花似玉的女儿许配给蚩尤为妾。目的是想让女儿充当“间谍”,刺探蚩尤的军事部署并窃取他的秘密武器——“劲多宝剑”。

汉王的女儿嫁给蚩尤以后,表面上装得十分温顺、勤劳,暗地里却一心麻痹蚩尤,同时暗暗观察蚩尤存放宝剑的地方。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汉王的女儿始终找不到蚩尤藏剑的场所。又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生育了一个小男孩。一天,蚩尤有事外出,家里只剩下汉王的女儿在家照看小孩。这天小男孩整天的哭闹,任凭汉王的女儿怎么诓、怎么哄,小孩就是止不住哭声并且小手不住的指着天花板。

汉王的女儿觉得奇怪,上楼去一看,原来蚩尤的秘密武器“剑多宝剑”就藏在这里。大喜过望的汉王女儿,迅速取出宝剑,用狗血和女人的尿泼洒在上面(民间传说,狗血和女人尿能使神力失去灵验),然后又悄悄地把它放回原处。做好了这一切,汉王女就千方百计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她的父王,叫她的父王带兵前来攻打蚩尤。

但路这么远,如何将信送出去呢?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把信放在鞋底的夹层中,夹层上还安了一颗针,穿起鞋来就刺脚。做好这一切后,汉王的女儿托人把鞋带给了她的父王。汉王收到鞋后马上穿在脚上,走起路来针不住的刺脚。

汉王觉得奇怪,就把鞋打开。一打开鞋,清楚地看到了信里面的内容。于是,汉王带着大批军队前来攻打蚩尤。当黑压压的军队把蚩尤的部队围得水泄不通的时侯,卫兵急匆匆地报告蚩尤说,汉王的军队打过来了。蚩尤自以为有劲多宝剑在手,便胸有成竹地说:“不怕,等他们靠近了再说。”

汉王的军队越来越近了,蚩尤拿出了劲多宝剑,可是不管他怎么使劲的挥舞,敌人却一个也没有倒下……就这样,蚩尤被打败了。

从此,蚩尤失去了大片肥沃的土地,过起了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



民族文化详解:傈僳族风俗禁忌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也是有着非常多的聚集在一处。云南有着很多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便是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本期傈僳族文化带你去了解傈僳族风俗禁忌。

1、产忌

产妇分娩,基家门口挂茅草叶或刺枝,防鬼闯入。婴儿啼哭不止,则家门口挂毒箭1支(或非毒箭2支)。产妇忌吃线猪肉、母牛肉、忌吃白、灰色羽毛的鸡肉。

若生男,客人不可带弓箭和长刀入门;生女,不可穿鞋进家;远道来客则禁忌入门,忌期为10至13天。忌横抱婴孩,以为是抱死人之相。产妇家不能烧苞谷花,不能取燃烧着的柴块,等等。若触犯这些禁忌,婴儿有夭折、短命的危险。

2、礼俗禁忌

傈僳族忌客人从前门直走到后门,认为死人出殡才这样。忌拄手杖进家门,因给死者致哀跳舞时才使用手杖。家有客时,忌扫地,忌洗脸。杀鸡待客时,忌妇女切肉。

3、农事禁忌

下地生产时忌将锄头等掘土农具找在肩上,尤忌在荷锄进屋,因葬死者时才如此。稻谷开花时,忌在稻田边洗衣裳、剥麻,否则以为会使花受惊而减产。玉米扬花时若遇大风,忌妇女织麻布,忌男子砍竹伐木等。

4、生活习俗禁忌

黄昏时出入须随手关门以免鬼趁机而入。家长外出时忌扫地,怕对家长不利,因死人时才去扫地。在房前屋后忌喊"哦",只有为死人驱鬼时才这样做。忌在他人家中吹口哨、乐器声能唤鬼入室。

5、祭祀禁忌

祭鬼神或祭龙树时,忌妇女参加。出远门者必须于年前赶回,否则,家人过年祭祖时会将未归者也作为祭祀对象,不吉。祭家鬼时,肉未吃完忌外人进入,否则会有疾病。禁忌用茶叶敬猎神,据信,茶叶能遮住猎人的眼睛,使之打不到野兽,祭猎神的的祭品不能给别人吃,一定由猎人自己吃掉,否则,猎而无获。

6、丧葬禁忌

村子有人去世,全村人在葬前禁吃辣椒,只有与死者有仇的人才会故意吃辣椒。小孩夭亡,全家忌吃羊肉、葱、蒜,否则以为会冲犯鬼神,会导致更重的灾祸。



民族文化详解:藏族舞的特点有什么

舞蹈是世界上最优美的动作,世界上最有名的舞蹈有着探戈、芭蕾、爵士舞等等,这些都是在时尚方面非常有名的物种。在中国少数民族上也有着很多的舞蹈。本期藏族文化一起了解一下藏族舞的特点。

藏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藏族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而各具特色。

在藏族的民间节日中,希冀丰收与欢度“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人们的最大期盼和喜悦。在藏语中“望果节”的“望”字,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的整个意思便是:围绕丰收的田野歌舞。

藏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造就了藏族古老、独特而又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由于藏族分布广阔,生活地域与生产方式的不同,以及与不同地区相邻的其他民族在文化、习俗上的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各地区的藏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不同风格与流派。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刚柔相济。颇具特色的男子《踢踏舞》、独具表演性的各种《鼓舞》和集体自娱性的《弦子》、《锅庄》等,都是倍受藏族人民喜爱和广为人知的舞种。

在诸多的神兽舞蹈中,要数“骷髅舞”和“鹿神舞”最为活泼可爱、舞蹈性最强,也最受所有观看者的喜爱。虽然这两个舞蹈也是宗教舞蹈,但却丝毫没有宗教桎梏下的肃穆、阴森感,而是赋予了人们精神上的欢乐、祥和,对未来充满着无限希望。

这些内容不同、舞姿廻异、面具与服饰制作精细的舞蹈段落,一个个紧密相连。为了活跃气氛,在连续的节目间隙,时而还插入由僧侣们进行摔跤、角斗等表演兼比赛的活动来娱乐民众。

西藏《羌姆》中的这些舞蹈,与元代在蒙古族所推行藏传佛教中的祭祀舞蹈《查玛》型态基本形式、表演内容和举行时间都大体相同,只是由于民族的差异而在舞蹈动态、服装式样、作舞时所持法器等方面另具特色。

【结束语】藏族舞蹈中的弦子舞是一种迎接类型的舞蹈,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藏族的舞蹈特点都很突出,不同的舞蹈种类有着不一样的特点,你是否记住这些不一样的特点了呢?



云南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稳居云南第一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它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云南更是全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云南文化中最具特色之一的少数民族,会是哪个民族最多人口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云南少数民族中去了解一下吧。

汉族人口为3062.9万人,占总人口的66.6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533.7万人,占总人口的33.37%。

其中,彝族人口为502.8万人,占总人口的10.94%;哈尼族人口为163.0万人,占总人口的3.55%;白族人口为156.1万人,占总人口的3.40%;傣族人口为122.2万人,占总人口的2.66%;壮族人口为121.5万人,占总人口的2.64%;苗族人口为120.3万人,占总人口的2.62%;回族人口为69.8万人,占总人口的1.52%,傈僳族人口为66.8万人,占总人口的1.45%;拉祜族人口为47.5万人,占总人口的1.03%。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6个:彝、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

彝族: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三省,总人口约900多万,中国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2010年),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还有近百万人口。

彝族支系繁多,有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祖、罗婺、阿西泼、阿细、撒尼、尼颇等自称,诺苏是彝族当中最大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地区。各地彝族方言间无法进行直接沟通,但有30%-50%左右的相似词汇,有相似的语法结构,有共同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彝族名称来历:

解放前,彝族被称为“倮倮”或“夷人”等多种称呼,解放初被称为“夷族”。彝族原来自称“罗倮”,在彝语中“罗”(音)意思是虎,“倮”(音)意思是龙,以两种代表力量与神秘无畏的动物自称,意思是说彝族是勇敢和强大的民族,更多意义上反应了彝族人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但旧社会各民族之间缺乏交流,外族人称彝族人为“倮倮族”有某些侮辱性。

解放以后,国家开展对各个少数民族名称的确定工作,毛**和周**在北京会见彝族代表研究讨论,在会议上提到以前彝族名称不统一,其中“夷族”、“倮倮族”都有侮辱性的意思,“夷族”也不好,因为夷原意是蛮夷,大家认为新中国是由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应该平等互爱,更不应该有夷内之分,“夷”不利于民族团结。

毛**提出了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鼎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一致表示赞成。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彝族文字:

彝文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学术界争论较大,有学者认为,古彝文的历史可以追朔到7000年以上,另有学者发现,古彝文与三星堆文字有许多类似,具体情况还有待深究。

彝族风俗习惯:

“左脚舞”传说;“姑娘房”;“跳菜”;待客习俗;烤茶相亲习俗;婚俗;少女换裙带礼;背新娘;泼水接亲;洞房里的打斗;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有15个,分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基诺族: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基诺山和景洪、勐海等地。

阿昌族:阿昌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和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

独龙族:独龙族主要生活在云南西北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河谷及怒江两岸,独龙语属汉藏语系缅语族,与贡山怒语基本相通。

怒族: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怒江地区,早期由居住在福贡、贡山的土着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

布朗族: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布朗族乡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镇康、双江、临沧、景东、澜沧、墨江等县也有部分散居和杂居。

拉祜族:拉祜族主要分布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的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地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

普米族:普米族集中居住在滇西北的兰坪、宁蒗、丽江、维西、永胜等县。

哈尼族:哈尼族绝大部分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其余分布在普洱、勐海、景洪、动腊、禄劝等地。

傣族: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德昂族:德昂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南部。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蜿蜒于德宏、临沧等地,德昂族就分布在这两座山脉的群山之中。

白族: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

纳西族: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古称“么些”,是古代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氐羌族群的后裔。

傈僳族:傈僳族主要聚居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两个自治地方,其余散居在丽江、迪庆、大理、德宏、保山、临沧、思茅、楚雄、昆明及四川省凉山州等地区。

佤族:佤族主要分布在沧源、西盟、孟连、澜沧、耿马县,镇康、双江等县也有少量分布。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属于周秦时期“百淮”族群的一支。

景颇族:景颇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等五县市山区。景颇族民间盛行刻木记事、植物树叶传情表意的原始通信方式。



宗教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 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蒙 古 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回 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藏 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苗 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彝 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壮 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布 依 族贵州省。朝 鲜 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满 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侗 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瑶 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白 族云南省,贵州省。土 家 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哈 尼 族云南省。哈 萨 克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傣 族云南省。黎 族海南省。傈 僳 族云南省,四川省。佤 族云南省。畲 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高 山 族台湾省,福建省。拉 祜 族云南省。水 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东 乡 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纳 西 族云南省,四川省。景 颇 族云南省。柯 尔 克 孜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土 族青海省,甘肃省。达 斡 尔 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仫 佬 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羌 族四川省。布 朗 族云南省。撒 拉 族青海省,甘肃省。毛 难 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仡 佬 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锡 伯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阿 昌 族云南省。普 米 族云南省。塔 吉 克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怒 族云南省。乌 孜 别 克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俄 罗 斯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鄂 温 克 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德 昂 族云南省。保 安 族甘肃省。裕 固 族甘肃省。京 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塔 塔 尔 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独 龙 族云南省。鄂 伦 春 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赫 哲 族黑龙江省。门 巴 族西藏自治区。珞 巴 族西藏自治区。基 诺 族云南省。



详解:汉族春节的民风民俗

春节作为最重要,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代表了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使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在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庆祝春节的习俗,那么作为最庞大的汉族,他们的春节又带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汉族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是民间祭祀灶王爷的日子。民间流传着“灶王爷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夜晚上天庭向玉帝述职,初一日五更时分回来归位,就算是完成了一年的汇报工作”的说法。旧时百姓就在此时进行祭灶活动。

祭灶仪式往往在晚上开始。当夜色降临时,以往的此时,农村大地已是万籁俱寂。但在祭灶节的夜晚,只要是与祭灶有关的事,人们总是尽量去办,大家都渴望过一个热热闹闹的祭灶节,期待来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扫尘过后,就要贴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汉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贴完春联,就到了年夜饭的时间了,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

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吃完年夜饭的同时就要进行好守岁了。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其中民间传说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光,响声,于是就燃放爆竹吓跑年兽,一直流传至今,后来春节燃放爆竹逐渐演变成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派“红包”是汉族春节的一种习俗,汉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到了正月初五,汉族民间传说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接完财神爷,自然就要送穷神了。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