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宾楼(2023最新鸿宾楼百科介绍)

由网友(¢金簰萌帝)分享简介:鸿宾楼饭庄创立于一八五三年(清代咸丰3年)。旧址正在天津,是久负衰名的清实风韵饭庄。以其奇特的菜品享誉京乡,被美食野、穆斯林以及社会各界誉为“京乡清实餐饮第1楼”。中文名鸿宾楼旧址天津声誉“京乡清实餐饮第1楼”创建时间一八五三年本名清实风韵饭庄相干名人郭沫若装建鸿宾楼现有面积二零零零平米, 齐楼分3层,1层两个俗间:星斗、...

鸿宾楼饭庄创建于1853年(清朝咸丰三年)。原址在天津,是久负盛名的清真风味饭庄。以其独特的菜品享誉京城,被美食家、穆斯林和社会各界誉为“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

中文名

鸿宾楼

原址

天津

荣誉

“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

创立时间

1853年

原名

清真风味饭庄

相关名人

郭沫若

装修

能吃的文化遗产 探秘舌尖上的国家级技艺

鸿宾楼现有面积2000平米, 全楼分三层,一层两个雅间:星辰、望月;二层六个雅间:红叶、古柏、翠竹、幽兰、丹桂、芙蓉;三层八个雅间:百合、银杏、棠棣、石榴、杜鹃、云杉、山茶、冬梅。每层各有一个散座大厅,可同时容纳660人同时用餐。新装修后宴会大厅富丽堂皇,各雅间风格别具,民族特色突出。鸿宾楼的声誉越来越大,几年来经济效益连创历史新高。

2003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国家级特级酒店称号并先后获得执行民族政策奖、首都精神文明奖、旅游局最佳风味餐奖、北京清真大赛团体金奖 及卫生A级单位。

技术力量

当今鸿宾楼技术力量雄厚,高级技师、技师15人。鸿宾楼饭庄的菜肴有数百种之多。烹调方法以扒、独、烧、焖、烩、 溜、炖、爆最为见长。菜肴口味纯正,讲究营养,外形美观。质地酥、脆、软、嫩。其“浓汤鱼翅”、“葱烧海参”、“两吃大虾”、“白蹦鱼丁”、“红烧牛尾”、“芫爆散丹”、“沙锅羊头”等贵为上品。清真 风味挂炉烤鸭和燕翅席等脍炙人口,河鲜海味,独树一帜。鸿宾楼“全羊席”已被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色美食

这家饭庄不仅菜肴遐迩,而且技术力量雄厚,在同规模的饭庄中首屈一指。特二级厨师马永海、王继德及特三级厨师蒋学仁等人,深得老一代名厨传授,保持和发展了鸿宾楼独有的正宗天津清真风味。特二级名厨马永海在出访日本参加亚太地区烹饪表演是时,技压群芳,被誉为“中国烹饪大使”。他还曾出任北京亚运会清真餐厅厨师长,被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誉为“世界一流的水准”。饭庄的厨师擅长扒、炸、烧、焖、烩、熘、炖、爆等烹调技艺,不仅用羊身上的各个部位,尤以“全羊席”,即以烹制牛羊大菜见长,尤以“全羊席”驰名中外。所谓“全羊席”,即用羊身上各个部位,精制出120多种不同口味和不同风格的菜肴,如“沙锅羊头”、“迎风扇”、“双风翠”、“龙门角”等。特别是沙锅羊头这道菜 ,可谓独一无二的美味佳肴。该菜制作精细,作料齐全。具体方法是:将白汤煮熟的羊头撕成碎条块,放入开水中焯透,捞出控净水分,然后置于沙锅中,加入鸡汤、鸭油、葱姜末、味精、料酒、精盐,以旺火烧开后,改用微火煨至肉烂扑香,加上新鲜奶油,用淀粉勾成米汤状芡,再加上蒜汁即成。它呈乳白色,味道浓厚,鲜而不腻。饭庄更以善烹河鲜海味,而在清真饭庄中独占熬头。多年来,他们在选料上极为严格,加工上十分精细,菜肴质地酥、脆、嫩、软,味道突出咸、清、香。

传统菜肴

久负盛名的传统菜肴有:“芫爆散丹”、“红烧牛尾”、“独鱼腐”、“烧蹄筋”“鸡茸鱼翅”、“白崩鱼丁”、“八珍燕盏”、“金钱虾托”、“涮羊肉”、“清真烤鸭”和“清真锅贴”等。其中,“独鱼腐”最为出名。“独鱼”是根据“鱼白”而来,即选用新鲜河刀鱼或龟鱼、介鱼,以鱼肉做腐,食之口感软嫩滑爽鱼鲜尾美。

特级饭庄

鸿宾楼是北京最著名的天津风味清真饭庄,属特级饭庄,也是北京市旅游局定点餐馆和北京市先进企业。北京市委为鸿宾楼颁发的锦旗上写道:“聚会天下鸿宾满楼,誉载京华脍炙人口。”这就是对这家饭庄的最好评价。

如今的鸿宾楼饭庄,拥有经营面积750平方米,楼下的餐厅装饰富丽堂皇,楼上的芙蓉厅、幽兰厅、翠竹厅古朴优雅,宴会大厅体现独特的依斯兰风格,7间雅座更是高雅别致,能同时接待宾客400余人就餐。

50年前,当时的堂头王守谦用包袱皮兜着两双象牙筷子,护着鸿宾楼的金字招牌,才算是将鸿宾楼从天津迁到了京城和平门外李铁拐斜街50号。斗转星移,鸿宾楼在京城地面上已经红火了半个世纪,也就成了京城老少爷们公认的老字号了,而且还赢得了“京城清真餐饮第一楼”的美誉。

饮食文化

鸿宾楼百年历史上有多少块牌匾己无从考证,但店内所存的三块匾的确都可称为珍品。被誊为“创业之宝”的第一块匾是由清末天津两榜进士于泽久所书,第二块匾是我国大文豪郭沫若1963年题写,1983年爱新觉罗·启功先生为鸿宾楼书写了第三块匾。风风雨雨上百年,“创业之宝”的三谜一直令人悬谜不解。于泽久所书鸿宾楼三字苍劲有力、落笔传神。相传这块金匾确系二十两黄金(约620克)所饰,至今看上去依旧辉煌。这块匾的第一谜是:两榜进士写了一个错别字,繁体字的鸿字左边三点水,中间一个工字,右边繁体的鸟字下边四点底,但是这个鸟字写的是三点底,为什么?有人说是借用了三点水下边的一点,但是鸟字上边一点却写成了一横,于泽久为什么只用三点水?第二谜是:这块匾上下无款,这在名家为商号所写牌匾中是极为罕见的。第三谜是:1998年秋鸿宾楼迁址时将这块金匾送到荣宝斋准备见新,当打开这块百年老匾时,从背后的底板中发现藏有一幅工笔画——牡丹美人图,画于宣统年间。这幅作品有人要用重金收购,因为宣统在位三年,传世作品甚少。作为鸿宾楼“创业之宝”的组成部分,这幅画使人不解,为什么百年老店要“金屋藏娇”呢。

经典佳肴

上至高档国务宴会,下到散台零点,用量最多,最能反映鸿宾楼风采的菜就要数“红烧牛尾”了,清真餐馆用牛尾做的菜可不少,但能达到鸿宾楼质量水平的极少,不单是吃主这么认为,业内同仁也是这个看法。传说清代乾隆下江南,经山东济南府时,微服私访,见街头一屠户身强力壮,肤色红润,乾隆问其养生之道。屠户说:“哪里有什么养生之道,家境困难,每日宰牛后,都将好肉卖与客官,家中老小吃些头蹄下货,自己只是啃些牛尾度日。”乾隆悟出道理,回京之后命御膳房以牛尾制成菜,供其享用,数日后,乾隆感到不仅体质大大增强,而且记忆力大增。

黄唇鱼肚

黄唇鱼肚乃黄唇鱼鱼鳔干制而成。1934年鸿宾楼饭庄老当家购得这块鱼肚。其重量为920g,周长115cm,是当今世上罕见之珍品。1983年英国首相希思访华在我店举行宴会活动,为了款待贵宾将左边一根小辫发制而成制作了一道双色鱼肚,赢得满堂喝彩。

砂锅羊头

羊头在清真餐馆里算不上什么高档原料,而在鸿宾楼几代厨师努力下确能制成众口皆赞的风味名馔。这道传统名菜一端上桌面,便觉得一股香气迎面而来。尝一尝汤中软烂的羊头肉、绵润的鱼肚和脆嫩的鱼骨,真是鲜美醇香,回味无穷。

鸿宾楼做这道菜选用内蒙古西口所产大白羊的头为主料,这种羊头少腥膻、肉细嫩。制作时,要褪毛刷洗干净,白锅煮熟后,去皮骨、去油胰、去肉枣,在开水中反复焯几次,这是一套非常细致的初加工。烹制时要用鸡鸭油煸锅,将熟羊头撕去舌皮、耳皮,用手撕成碎块,再放入鸡鸭牛肉煮成的清汤中,先用大火烧开再用砂锅煨炖,待肉烂汤浓再加入调味品。走菜时配上蒜泥、香菜、白胡椒粉。

砂锅羊头屡受嘉许,堪称鸿宾楼的头牌看家菜。

名称来由

鸿宾楼是以《礼记》中的“鸿来宾”定名,以经营天津清真风味菜为特色,其独到之处是所有菜均不露一个“羊”字。如“独羊眼”为“明开暗合”;“烧羊鼻尖”为“望峰坡”;“羊耳朵尖”为“迎风扇”……这是遵循伊斯兰教规和穆斯林生活习俗,使物得美名的一种饮食文化传统。郭沫若生前常在此宴请贵宾,并曾留有“藏头诗”一首“鸿宾来时风送暖,宾朋满座劝加餐。楼头赤帜红于火,好汉从来不畏难”。四句诗的头一个字,组成了“鸿宾楼好”,可见其名不虚传。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