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伯(2023最新朗伯百科介绍)

由网友(敌不动我不动)分享简介:朗伯(Lambert)简称 L, la或者Lb,是国际尺度制之外的明度单元,患上名自瑞士数教野、物理教野及天文教野约翰·海果里希·朗伯(一七二八–一七七七)。国际尺度制的明度单元是坎德推每一平方米(cd/m²)。中文名朗伯范畴光教外文名Lambert简介朗伯(Lambert)简称 L, la或者Lb,是国际尺度制之外的明度单元...

朗伯(Lambert)简称 L, la或Lb,是国际标准制以外的亮度单位,得名自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天文学家约翰·海因里希·朗伯(1728–1777)。国际标准制的亮度单位是坎德拉每平方米(cd/m²)。

中文名

朗伯

领域

光学

外文名

Lambert

简介

院校解析丨天津师范大学视觉传达2023考研变化最新攻略

朗伯(Lambert)简称 L, la或Lb,是国际标准制以外的亮度单位,得名自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及天文学家约翰·海因里希·朗伯(1728–1777)。国际标准制的亮度单位是坎德拉每平方米(cd/m²)。

比尔-朗伯定律

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又称比尔定律比耳定律Beer's law)、朗伯-比尔定律布格-朗伯-比尔定律Bouguer–Lambert–Beer law),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适用于所有的电磁辐射和所有的吸光物质,包括气体、固体、液体、分子、原子和离子。比尔-朗伯定律是吸光光度法、比色分析法和光电比色法的定量基础。

概述

一束单色光照射于一吸收介质表面,在通过一定厚度的介质后,由于介质吸收了一部分光能,透射光的强度就要减弱。吸收介质的浓度愈大,介质的厚度愈大,则光强度的减弱愈显著,其关系为:

其中::吸光度;:入射光的强度;:透射光的强度;:透射比,或称透光度;:系数,可以是吸收系数或摩尔吸收系数,见下文;:吸收介质的厚度,一般以 cm 为单位;: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可以是 g/L 或 mol/L。

历史

物质对光吸收的定量关系很早就受到了科学家的注意并进行了研究。皮埃尔·布格(Pierre Bouguer)和约翰·海因里希·朗伯(Johann Heinrich Lambert)分别在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介质厚度之间的关系;1852年奥古斯特·比尔(August Beer)又提出光的吸收程度和吸光物质浓度也具有类似关系,两者结合起来就得到有关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布格-朗伯-比尔定律,简称比尔-朗伯定律

前提

比尔-朗伯定律的成立是有前提的,即:

  1. 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
  2.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
  3. 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
  4. 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光化学现象发生。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当吸收介质厚度不变时,A与c之间应该成正比关系;但实际测定时,标准曲线常会出现偏离比尔-朗伯定律的现象,有时向浓度轴弯曲(负偏离),有时向吸光度轴弯曲(正偏离)。造成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测定时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符合使比尔-朗伯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物理因素有:

  1.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2. 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3.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化学因素有:

  1. 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的偏离;
  2. 化学反应(如水解、解离)引起的偏离;[1]

参见

  • 吸光光度法
  • 原子吸收光谱
  • 吸收光谱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