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会(2023最新兴中会百科介绍)

由网友(烟酒脏话样样精通)分享简介:兴中会是中国人民党最先的前身,是孙中山于一八九四年一一月二四日创立的中国近代第1个平易近主反动集体,其宗旨是“驱走鞑虏,恢复中国,创建合众当局”。一八九四年兴中会正在夏威夷王国檀喷鼻山建立(一八九八年夏威夷回属美国)。一八九五年兴中会总部正在喷鼻港中环士丹顿街一三号宣告建立,并经由过程了《兴中会条例》。一九零五年兴中会取华兴汇合并建立...

兴中会是中国国民党最早的前身,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24日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其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 搜狗百科

1894年兴中会在夏威夷王国檀香山成立(1898年夏威夷归属美国)。1895年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宣告成立,并通过了《兴中会章程》。1905年兴中会与华兴会合并成立为中国同盟会。1912年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中文名

兴中会

创建时间

1894年11月24日

创建者

孙中山

宗旨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组织简介

兴中会清末由孙中山和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创立的中国最早的民主革命团体。

清末由孙中山和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创立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光绪二十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于秋间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已三月余,中国的海陆军连遭败绩,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孙中山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11月24日,二十多个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在檀香山聚议成立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标志兴中会成立,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刘祥、何宽为首任正副主席,然不久,刘祥便退出兴中会。《章程》斥责清王朝昏庸误国,招致严重的民族危机,申述该会以“振兴中华,挽救中局”为宗旨。兴中会已完全不同于反清的旧式会党,而是一个以在中国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职志的政治集团。岁杪,孙中山离檀香山返国,抵香港后,约集志趣相投的旧友陈少白、陆皓东、郑士良等会商,拟在港、穗筹建兴中会机构。

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等与香港辅仁文社的杨衢云、谢缵泰达成联合协议,成立兴中会总会,设机关于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10月10日总会决定在广州举行起义(因泄密失败),为筹划起义,孙中山、陆皓东、郑士良等多次往返港、穗间,

在广州建立兴中会广州分会,对外称农学会;并相继建立秘密据点数十处;在防营、水师和广州附近会党、游勇、绿林里,进行策反及联络活动。同年秋,诸事大体就绪。总会几次集会,先后议决:定九月初九重阳节(10月26日)举义;推杨衢云为会长,约定起义者臂缠红带。以“除暴安良”为口号。同时,加紧制备青天白日旗,草拟《讨满檄文》、《安民告示》等。重九前夕,清两广总督谭仲麟得英国当局电报,又有知情者告密,获悉兴中会起事消息,于是出动军队、差弁搜查起义据点,四处缉捕,重九至十一日(26~28日),先后捕去七十余人。陆皓东和会党首领朱贵全、丘四于旬日后被惨杀。事泄后次日晚,孙中山逃离广州,偕陈少白、郑士良东渡日本,创立兴中会横滨分会。不久,孙取道檀香山去美国。1896年,杨衢云创立兴中会南非分会。1897年,陈少白创立台湾分会。1899年,他又在香港筹办《中国日报》,年底创刊。是为最早宣传反清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杨衢云辞去兴中会会长职务。兴中会和三合会、哥老会代表在香港开会,共推孙中山为总会长。别名为“兴汉会”。到1905年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为同盟会之前已经多次发动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成立过程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流亡海外。孙中山主动建议两派合作救国。但康有为固执成见,拒而不纳。只有梁启超等少部分康门弟子出面周旋,表示愿意合作。1899年冬,原属改良派的唐才常、林圭从日本回国,孙中山、陈少白、梁启超等同席为唐、林饯行,谈论合作事,颇为融洽。孙并介绍在汉口的兴中会员容星桥协助唐才常举事。梁则实际含有攘夺兴中会实力的意图。后因双方分歧较大,合作之议遂寝。1900年,义和团运动迅猛高涨。6月,孙中山、杨衢云、郑士良一行从横滨乘轮南下,船抵香港,在一艘

舢板上召开会议,决定郑士良率黄福等赴惠州,发动会党举事;史坚如、邓荫南入广州谋策应;杨衢云、陈少白留港协济饷械。当时,英香港总督卜力阴谋支使两广总督李鸿章据华南“自主”,以利于英帝国主义参与分割中国,争霸亚洲。故授意何启怂恿孙中山率兴中会员众协助李鸿章组织“独立”政府。孙中山虽有所疑虑,但也认为不妨一试。李鸿章则虚与委蛇,还打算以商洽合作为钓饵,诱捕孙中山。六月下旬,李鸿章奉清廷电召北上,所谓“合作”也就烟消云散。

8月底,唐才常组编的自立军被镇压。兴中会联络的湘、鄂一带会党势力因被卷入自立军起事而全部散失。10月,郑士良起义于惠州三洲田,转战半月余,因援绝械缺而败散。11月,史坚如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不成,被捕死难。年底,杨衢云被清政府所派刺客杀害。次年夏,郑士良暴病去世。兴中会领导骨干损伤过半,海外各处机构也渐次涣散。因此,孙中山自惠州一役失败后,即有另行组织大的革命联盟的意念。此后,兴中会新建立的组织还有1902年的河内分会和1904年的旧金山分会。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兴中会并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兴中会是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最主要的领导者和组织者。[1]

会议章程

孙中山(一八九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中国积弱,至今极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堂堂华国,不齿于列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夫以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呜呼惨哉!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多。蚕食鲸吞,已见效于踵接;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呜呼危哉!有心者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庶我子子孙孙,或免奴隶于他族。用特集志士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订章程,胪列如:

一、会名宜正也本会名曰“兴中会”,总会设在中国,分会散设各地。

二、本旨宜明也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团体起见。盖中国今日,政治日非,纲维日坏,强邻轻侮百姓。其原因皆由众心不一,只图之私,不顾长久大局。不思中国一旦为人分裂,则子子孙孙世为奴隶,身家性命,且不保乎!急莫急于此,私莫私于此;而举国愦愦,无人悟之,无人挽之,此祸岂能幸免。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以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识时贤者,能无责乎?故特联络四方贤才志士,切实讲求当今富国强兵之学,化民成俗之经,力为推广,晓谕愚蒙,务使举国之人皆能通晓。联智愚为一心,合遐迩为一德,群策群力,投大遗艰,则中国虽危,庶可挽救。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也。

三、志向宜定也本会拟办之事,务须利国益民者方能行之。如设报馆以开风气,立学校以育人材,兴大利以厚民生,除积弊以培国脉等事,皆当惟力是视,逐渐举行,以期上匡国家以臻隆治,下维黎庶以绝苛残,必使吾中国400兆生民各得其所,方为满志。倘有藉端舞弊,结党行私,或畛域互分,彼此歧视,皆非本会志向,宜痛绝之,以昭大公而杜流弊。

四、人员宜得也本会按年公举办理员一次,务择品学兼优,才能通达者。推1人为总办,1人为帮办,1人为管库,1人为华文文案,1人为洋文文案,10人为董事,以司会中事务。凡举办一事,必齐集会员5人,董事10人,公议妥善,然后施行。

五、交友宜择也本会收接会友,务要由旧会员2人荐引,经董事察其心地光明,确具忠义,有心爱戴中国,肯为其父母邦竭力,维持中国以臻强盛之地,然后由董事带之入会,必要当众自承其甘愿入会,一心一德,矢信矢忠,共挽中国危局;亲填名册,并即缴会底银五元,由总会发给惩照持执,以昭信守,是为会友。若各处支会,则由该处会员暂发收条,俟将会底银缴报总会。取到恁照,然后交换。

六、支会宜广也四方有志之士,皆可仿照章程,随处自行立会。惟不能在一处地方分立两会,无论会友多至几何,皆须合而为一。又凡每处新立一会,至少须有会友15人方算成会。其成会之初,所有缴底领照各事,必须托附老会,代为转达总会,待总会给照认妥,然后该支会方能与总会互通消息。

七、人才宜集也本会需才孔亟,会友散处四方,自当随时随地,物色贤材。无论中外各国人士,倘有心益世,肯为中国尽力,皆得收入会中,待将来用人,各会可修书荐至总会,以资臂助。故今日广为搜集,乃为各会之职司也。

八、款项宜筹也本会所理各事,事体重大,需款浩繁。故特设银会以集巨资,用济公家之急,兼为股友生财捷径,一举两得,诚善举也。各会友好义急公,自能惟力是视,集腋

成裘,以助一臂。兹将办法节略于后:每股科银10元,认一股至万股,皆随各便。所科股银,由各处总办管库代收,发给收条为据,将银暂存银行,待总会收股时,即汇寄至总会收入,给发收银会股票,由各处总办换交各友收存。开会之日,每股可收回本利百元。此于公私皆有裨益。各友咸具爱国之诚,当踊跃从事,比之捐顶子,买翎枝,有去无还,洵隔天壤。且十可报百,万可图亿,利英大焉,机不可失也。

九、公所宜设也各处支会,当设一公所,为会员办公之处,及便各友时到叙谈,讲求兴中良法,讨论当今时事,考究各国政治,各抒己见,互勉进益。不得在此博弈游戏,暨行一切无益之事。其经费由会友按数捐支。

十、变通宜善也以上各款为本会开办之大纲,各处支会自当仿照办理。至于详细节目,各有所宜,各处支会可随地变通,别立规条,务臻妥善。(原载《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