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2023最新台儿庄大捷百科介绍)

由网友(最有故事的 一听就很有故事的)分享简介: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争、鲁南会战,一九三八年三月一四日⑴九三八年四月一五日)是指正在抗日战役中发熟正在台儿庄及其相近的战争。该战争由临沂大战、滕县战斗、台儿庄战斗等部门构成。台儿庄战争的胜利,加强了天下军平易近抗战必胜的决定信念,转变了国际上对于中日战役出路的观念,提低了中国正在国际上的职位地方。中文名称台儿庄大捷参战方军力国军约二...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1938年3月14日-1938年4月15日)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发生在台儿庄及其附近的战役。

台儿庄大捷 搜狗百科

该战役由临沂大战、滕县战斗、台儿庄战斗等部分组成。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中文名称

台儿庄大捷

参战方兵力

国军约29万、日军约5万

地点

以山东枣庄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区域

时间

1938年3月14日-4月15日

战争结果

中方获胜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与日军

伤亡情况

国军伤亡5万余、毙伤日军2万余

主要指挥官

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

结果

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之一

从属会战

徐州会战

战役简介

(以下内容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提供)

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中国军队运用阵地战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在台儿庄地区对孤军深入的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和前来增援的第五师团坂本支队,进行英勇顽强的阻击和外线迂回包围。经过数日激战,最终打败进攻之敌,歼灭日军1万余人。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八路军以及山东、河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工人武装,对津浦路北段、胶济路西段的铁路、公路进行破袭战,阻滞日军的运输,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作战。[1]

战役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实现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决心以南京、济南为基地,实行南北对击,攻占战略要地徐州。1938年1月下旬,日军先后调集8个师团及5个旅团,约24万人,分别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向徐州进攻。

在此情况下,国民党统帅部任命李宗仁为第5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徐州会战。在南线,由于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南路日军始终未能渡过淮河,形成敌我隔河对峙的局面。在北线,日军兵分两路南下:一路由坂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沿胶济铁路西进,进逼鲁南要地临沂;一路由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直取台儿庄。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千米的大运河北岸,津浦铁路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守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日军一旦得手台儿庄,便可以策应津浦路南线日军攻势,一举拿下徐州。[2]

地理背景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3]

作战序列

中国军队作战序列日本军队作战序列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副司令李品仙;参谋长徐祖贻;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参谋长王范庭(左翼兵团); 第30军:田镇南; 第30师:张金照; 第31师:池峰城;第42军:冯安邦;

独立第44旅:吴鹏举; 第27师:黄樵松·

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参谋长万建藩(右翼兵团); 第13军:汤恩伯〔自兼〕; 第110师:张轸;·

独立骑兵团:李某; 第52军:关麟征;第2师:郑洞国;第25师:张耀明; 第75军:周碞;第6师:张琪; 第93师:甘丽初; 第139师:黄光华;第57军第333旅:王肇治; 第85军:王仲廉; 第4师:陈大庆; 第89师:张雪中;第59军:军长张自忠(该军直属战区); 第38师:黄维纲; 第180师:刘振三; 骑兵第9师:张德顺(4月4日调至临沂1旅); 骑兵第13旅:姚景川(4月6日自晋调至临沂);

第三军团:军团长庞炳勋; 第40军:庞炳勋(兼); 第39师:马法五;第22集团军孙震(代);第41军:孙震(兼); 第122师:王铭章; 第124师:税梯青;第45军:陈鼎勋; 第125师:陈鼎勋(兼);第127师:陈离;

第3集团军:孙桐萱(代); 第12军:孙桐萱(兼); 第20师:孙桐萱(兼); 第81师:展书堂;第55军:曹福林; 第29师:曹福林(兼);第74师:李汉章; 第13师:吴良琛(4月6日调至临沂);炮兵第4团孔庆桂; 炮兵第7团(沈阳兵工厂仿克鲁伯75野炮); 炮兵第10团一连(SFH 18/32L); 铁甲车第三中队。

华北方面军:寺内寿第二军司令西尾寿造;

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参谋长樱田武; 步兵第21旅团:坂本顺少将(坂本支队); · 步兵第21联队:片野定见大佐;步兵第42联队一个大队;

野战炮兵第五联队:小堀是繁大佐; 山炮兵一个中队

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中将,参谋长堤不夹贵;

步兵第33旅团:濑谷启少将(濑谷支队); 步兵第10联队:赤柴八重藏(沂州支队);

步兵第63联队:福荣真平大佐(台儿庄派遣队);

独立机关枪第10大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10中队;

独立轻装甲车第12中队;

野战炮兵第10联队(缺一个大队):谷口春治;

临时野战炮兵中队(九零野炮) ; 临时山炮兵;中队、 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缺一个大队);驻华日军炮兵联队第3大队(榴弹炮)

注:以上不含野战医院、补给队、通信队、工兵队。[4][5]

战役详情

2月下旬,日军东路第5师团从山东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

中方战史记载,中国军队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李宗仁派遣庞炳勋部,先在临沂建立防御阵地,以诱敌深入,先挡住日军第5师团的正面攻击,然后迅速调派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派遣参谋长封少君兼程驰援临沂。张自忠部此时远在淮河流域一带,但是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向临沂方向增援。此时日军也掌握到张自忠部的动向,但是日方估计,59军最快也要3天的时间,才能从峄县赶到临沂,所以日军认为可以抢先击溃在临沂弹尽援绝的庞炳勋部,然后再以逸待劳地反击张自忠部,因此日军估算张自忠部不但不能及时赶到临沂成为救援军,反而成为送上门来的“找死军”。但是张自忠却率领59军进行日夜的急行军,这是吃苦耐劳与豪气干云的西北军特质,在军长的一声令下,竟然能够在一日一夜之内,提前赶到临沂。因此59军在敌方完全

没有预备的状况下,就有如从天而降般地猛攻日军第5师团背侧,庞炳勋部将士更是用命地从阵地反击,日军绝对没有想到中国军队竟然会进行这种内外夹攻的拼命打法。因此,在1938年3月14日到18日的临沂决战中,日军第5师团遭到极其惨重的损失,造成日军部队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作战,只有先撤退回莒县以困守待援(当时日军虽以超过一百多辆的卡车,满载阵亡的日军尸首匆促地奔逃,但战场上仍然遗留了不少的死尸。日军一向非常重视同胞尸首的处理,不是危急到没有办法,通常都会设法带回焚化,将骨灰带回日本)。临沂之战得胜,它砍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促成了之后台儿庄会战中,李宗仁围歼孤军深入台儿庄的矶谷师团的契机。

需要提到的是,临沂大战的指挥张自忠、庞炳勋原本相识,更有一段仇怨。张、庞均是西北军冯玉祥旧部,中原大战时,庞炳勋暗降蒋介石,临阵倒戈,使张部大损,张自忠亦受重伤,此次临沂危急,李宗仁无可调之兵,遂派张自忠前往。二人尽弃前嫌,共御外敌,方有临沂之捷,更有言若无战场决策失误,将可全歼板垣征四郎师团。“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此正是我八年抗战之依靠。[6]

滕县战斗

板垣败绩累累之际,日军西路第10师团长矶谷仍然武士道精神十足,不顾一切,日益向南推进。李宗仁调来川军邓锡侯第22集团军,孙震的第41军赶往滕县,拒敌南下。

孙震部刚在滕县部署就绪,1938年3月14日,矶谷师团就发动攻击。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守军师长王铭章督战死守。

1938年3月17日晚,日军配合炮火攻陷滕县(今滕州)。中国守军第22集团军第41军英勇抗击,伤亡甚重,苦战至17日,该军守城的第122师阵亡军官6人士兵105人,伤军官10人,士兵

156人,失踪军官6人士兵470人,师长王铭璋殉国,124师370旅亡军官17人士兵640人伤军官16人士兵331人失踪士兵37人,124师372旅亡军官4人士兵173人伤军官10人士兵281人失踪士兵32人。李宗仁见滕县危险,又急令新拨归第5战区指挥的第20军团司令汤恩伯派部驰援。汤的主力85军王仲廉部因行程过远,未能及时赶到,滕县失守。敌军损失也极大,死伤达2000多人。此战,22集团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阻击绝对优势之敌达3天半,为第5战区之后的台儿庄会战争取了有利时间,奠定了胜利的基础。[6]

台儿庄战斗

3月20日,日军矶谷师团借攻克滕县之威,在飞机的掩护下,集中4万人,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企图一举攻占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转入兰陵及其西北云谷山区,诱敌深入,待机破敌。3月23日,日军由枣庄南下,在台儿庄北侧的康庄、泥沟地区与守军警戒部队接战。24日起,日军反复向台儿庄猛攻,多次攻入庄内。守军第2集团军顽强抗击,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日军猛攻3天3夜,才冲进城内。城内中国守军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尽管日军占据了全庄的三分之二,但坚守在南关一带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目的是为了外线部队完成对日军的反包围。这是李宗仁早已制定好的作战计划,以部分兵力死守台儿庄,守军尽量拖住敌人,以便庄外的大军将日寇团团围住,来个瓮中捉鳖。28日,日军攻入台儿庄西北角,谋取西门,切断中国守军第31师师部与庄内的联系。该师师长池峰城指挥,以强大炮火压制敌人,并组织数十名敢死队员,与敌肉搏格斗。汤恩伯军团关麟征第52军和王仲廉第85军在外线向枣庄、峄县日军侧背攻击。29日,日军濑谷支队再以兵力支援,并占领了台儿庄东半部。31日,中国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濑谷支队完全包围。是时,坂本支队由临沂转向台儿庄驰援,到达向城、爱曲地区,侧击第20军团。该军团即命第52军和刚到的第75军围攻坂本支队。激战数日,予日军以重创,使其救援濑谷支队的计划落空。矶谷师团见救援无望,决定以死相拼,一个个杀红了眼。国民党军队虽以5倍的兵力围攻,并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但竟难以将敌人消灭,战争一时呈胶着状态。

国军反击

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第52军、第85军、第75军在台儿庄附近向敌展开猛烈攻势。日军拼力争夺,占领大部分街市。中国军队展开街垒战,逐次反击,肃清敌人,夺回被日军占领的街市。4日,中国空军以27架飞机对台儿庄东北、西北日军阵地进行轰炸。当晚,日军濑谷支队力战不支,炸掉不易搬动的物资,向峄县溃逃。  4月6日,李宗仁赶赴台儿庄附近,亲自指挥中国军队向矶谷师团发起了全线出击。一直防守遭攻的孙连仲部,听说反击,神情振奋,命令一下,杀声震天。双方便展开了巷战、肉搏战,一时间,台儿庄城内枪林弹雨,血流成河。日军头一次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如此顽强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台儿庄北面,枪炮声渐密,汤恩伯军团已向敌人开火。矶谷知已陷入反包围圈,开始动摇,下令部队全线撤退。此时敌军已成强弩之末,弹药汽油也用完,机动车多被击毁,全军丧魂落魄,狼狈逃窜。李宗仁命令部队猛追,敌兵遗尸遍野,各种辎重到处皆是,矶谷本人率残部拼命突围。激战4天,中国军队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至此台儿庄战役胜利了。[6]

战役结果

据《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称:歼敌万余人,坦克车被击毁30余辆,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日方数据为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受伤5478人,第十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受伤4137人。[7]

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二万余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6]

英雄事迹

(1)作为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抗战中的第一次胜利,在台儿庄战

役激烈进行的时候,日军凭借火炮优势,攻入台儿庄内。守卫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立即组织敢死队,准备夺回阵地。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队赏大洋30块。”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队趁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剩下11人活着回来······

(2)战斗最惨烈时,东北军连长林明率军支援巷战,在他们之前进城的东北军一个营的战士全部牺牲了,而他所在的连145人,到战役结束时,包括林明在内,只剩下18人

日本人要王铭章投降,他坚决不肯,兵尽粮绝之时,援军未到,

砸毁电台,亲自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该排全部阵亡,决定到西关车站继续组织防守,腹部中弹,并再次负伤,用手枪饮弹殉国。当时滕县县长周同知道后,从城墙跳下,陪同殉国。王师长殉国后,川军第122师的将士大多数在与日军的死拼中牺牲,直至城陷终未后撤一步。城内300余重伤员在滕县失守以后,以手榴弹互炸殉国。

王铭章的壮举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有所印证:“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成就也。”[8]

战役意义

此役过后,全国上下抗战信心大增,抗日军队士气大振。面对“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宣告破灭的现实,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文称,“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不仅如此,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还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和军队的声望, 赢得了苏联和英美等国政府和人民的敬佩,为争取外援创造了有利条件。当鲁南前线胜利的消息传到国联,法国外长庞莱在国联行政院发表演说时,不忘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他说:“中国是值得各国的帮助而毫无愧色的”。[9]

战役评价

台儿庄大战后,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说:“这次胜利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全部,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10]

后人纪念

中国大陆1986年拍摄完成并上映的抗战史诗电影《血战台儿庄》,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军队的全面抗战。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及战场旧址可供参观、凭吊。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