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苏权(2023最新段苏权百科介绍)

由网友(&幼稚青年﹋)分享简介:段苏权(一九一六年⑴九九三年九月二八日),湖南茶陵人,抗日战役将领。一九三零年到场反动,历任茶陵县委组织部部少、县委书忘,湘赣军区、红6军团政事部宣传部部少等职。一九三四年一一月至一九三七年一一月受伤穿队,离队前任冀冷察军区司令员、西南家战军8纵司令员、西南军区副顾问少等职。一九五五年被授予长将军衔。一九六四年任中国...

段苏权(1916年-1993年9月28日),湖南茶陵人,抗日战争将领。

2023年最新中国外交部,10位主要领导人名单,看看都有谁

1930年参加革命,历任茶陵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湘赣军区、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等职。1934年11月至1937年11月受伤脱队,归队后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八纵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4年任中国驻老挝桑怒工作组组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等职。1993年9月28日,因病去世,享年78岁。

中文名

段苏权

外文名

Duan Suquan

逝世日期

1993年9月28日

职业

军人

信仰

共产主义

出生日期

1916年

出生地

湖南茶陵

国籍

中国

民族

人物生平

1937年秋,段苏权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1938年春结业任抗大政治教员,同年6月调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科长。

1939年春,段苏权进入中央马列学院攻读政治理论。

1940年5月任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7月担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坚持艰苦的敌后反“扫荡”作战。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段苏权率所部收复塞北重镇张家口。不久担任热河军区司令员,1946年10月底,任北平军调部驻承德第十一小组中共代表,为便于同国民党军协调工作,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6年10月,段苏权担任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后兼中共冀热察区党委书记并兼军区政治委员,率部在热河地区作战。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段苏权奉命率八纵三万余人南下北宁线,九天行程九百余里直抵辽河,从三江口西渡,21日到达北宁线中段北镇地区,准备围歼锦州外围敌人。

从1948年9月23日到25日,段苏权指挥八、九、三纵共六个师五万余人,先围后打,歼灭国民党第九十三军暂二十二师两个团,夺占葛文碑、大薛屯,截断了锦州与义县的通道。

1948年10月24日23时至28日拂晓,粉碎了敌人南逃营口、东撤沈阳的企图,并歼灭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军精锐新编一十一师大部,拔掉了蒋介石在东北的所谓“旗杆”,导致廖耀湘全军覆没并被俘。在辽西会战中,八纵共歼敌万余人。

抗美援朝

1951年11月,段苏权从东北空军司令员任上到大东沟志愿军空军司令部任第一副司令员兼任空二军军长,协助刘震指挥作战。

1954年2月至1957年3月,段苏权任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1957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空军系主任。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兼战略教研室主任。

1993年9月28日,段苏权因病去世,享年78岁。

人物轶事

1934年10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准备从贵州回湘西前,任命18岁的段苏权为独立师政委。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泽率800多人(有枪400多条)奉命留下游击,掩护主力东进。

段、王率独立师在黔东20多天内,坚持游击战,大小战斗20余次,调动和牵制1万多敌军,成功地掩护了主力向湘西进军。此后,他们欲率独立师东进湘西和主力会合,遭敌围攻,所属200多人被敌分割,遭民团突击,几乎全部遇难。段、王率主力600多人进入梵净山中,于11月25日由贵州松桃县入四川秀山县,进抵古镇梅江场。在进攻中,段苏权率通讯班几个战士走在队伍前面,当冲到梅江场中街时,突然,前面隐蔽的敌人开枪向他射击,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脚踝骨。他失去支撑,倒在街上,无法动弹。子弹还在飞来,几个战士把受伤的政委背了下去。听说政委负伤,战士红了眼,冲进街,占领梅江,开仓济民,于次日撤出梅江场。

段苏权右脚踝粉碎了,无法站立,王光泽和警卫员把他扶上马。脚踝钻心地痛,为了不伤士气,他强忍疼痛挺直了腰板。可是无法遮掩的血不停地滴落下来,染红了山路。师长、战士们看到政委一路流血,劝说他上了担架。他的脚继续滴血,染红了担架。各地民团如闻到腥味的饿虎,蜂拥而至,一路发疯地围追堵截,战士不断牺牲、被俘、失散,但无法甩开敌人。这时,弹尽粮绝,独立师陷入绝境。天色阴郁,蒙蒙细雨,是老天闪烁的泪花。师长收拢部队向山上爬,七零八落的队伍,饿着空空的肚子和拖着沉沉的双腿,爬着陡峭滑溜的山坡,不停地摔跤。师长心情沉重,段苏权也很纠结,身为政委无法指挥战斗,为师长分忧,连路都无法走,拖累4名战士轮流抬着自己,小心翼翼地爬着泥鳅般的山坡,他心里的疼痛远远超过了伤口。敌人不停地前堵后追,战士们饿得头昏眼花。师长心急如焚,他必须迅速将剩余部队带出,赶到湘西和主力会合。

一路流血的段苏权躺在担架上,脸色苍白如纸,痛得紧皱眉头。没有药,创伤非三两天能愈合。师长想把他寄放在老百姓家养伤,但又不忍心开口。在白色恐怖中,老百姓谁敢掩藏一个红军伤员?即使有好心人肯收留,民团严密搜索,也难藏得住啊!寄放等于丢弃,可不寄放又怎么办呢?师长鼓了几次勇气,只好俯身向段苏权表示了要留下他就地养伤的意思。

段苏权虽然知道留下后,凶多吉少,但他不想因为自己耽误几百战友的求生,说:“就这么办吧,师长,你快带部队走吧!”

山洞的十多天

一个红军军官带着两个战士把段苏权抬到秀山县雅江乡丰田村,这是一个山区小村,只有几户人家,躺在深山窝里很隐蔽。他们找到一个贫苦厚道的穷裁缝李木富,李木富见到段苏权伤得这么重,动了恻隐之心,答应收留他养伤。藏在家里危险,便领着担架上了山,找到一个月牙形的小洞,把他藏进洞里。军官和战士流泪告别首长,匆匆去追赶部队了,丢下段苏权孤零零地躺在荒山野洞里。

10米左右深的小山洞阴暗潮湿,有一股泉水从洞里流出,喝水不发愁。李木富和妻子杨桂花抱来一捆稻草,铺一半在地下做褥子,留一半当被子。李木富走后,段苏权在洞里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大早,来了几个凶恶的民团,李木富耷拉着脑袋站在一边,歉疚地看着他。原来民团听到了风声,强迫李木富带来搜查,重伤的段苏权手无寸铁,无法抵抗。民团搜走了他身上的3块大洋,剥光了他的军装,他只剩下一条带血的裤衩。山风呼呼,他冻得缩成一团。民团头子抡起大刀,准备杀了他。呆呆看着这一切的李木富在一边叫着团丁头目的名字求情:“莫造孽啰!他是个残疾人,动不了啦。图了财就行啦,莫害人家性命!他也活不长啦,你们可怜可怜他吧!”李木富是裁缝,曾经给这些本地团丁做过衣服。民团头目恶狠狠地瞪了段苏权一眼,吆喝民团下山了。

李木富把他扶进山洞,留下一点草药,抹着眼泪走了。以后,李木富夫妇每天送点红薯稀饭、草药来,维持段苏权的生命。段苏权像死人一样躺在山洞里,屎尿脓血狼藉,臭不可闻。最难熬的是肚子,每天送来一点红薯稀饭,哪里吃得饱,肚子长时间干瘪,空得揪心。半个月后,连每天一顿红薯稀饭也难以为继,李木富也送得不那么勤了。也难怪,一个山乡贫寒之家,一家几口人也要吃饭,哪里有能力供养一个红军伤员呢?李木富一连三天没送吃的来了,段苏权只能喝山泉水。他饿得气息奄奄,便用两个手掌和膝盖爬出山洞,穿着那条仅能遮羞的短裤,一点一点向山下挪去。手掌、膝盖被荆棘、山石刺出了血。他咬牙朝李木富家爬去,爬到李木富家,膝盖已磨得血肉模糊,露出白生生的骨头,他痛得昏了过去。

李木富夫妇把他扶进家门,用温水给他洗净伤口,给他喂了些红薯稀饭。他看着李木富空空如也的家和面带菜色的一家老小,明白自己必须离开这里,救命恩人家的红薯稀饭也所剩无几了。他决定回湖南茶陵老家。李木富请邻居、木匠苏仕华连夜给他做了两根“F”形的拐杖,苏仕华又为他做了个竹筒,钻了个窟窿,拴上绳子,挂在拐杖上做讨饭碗。他告别了李木富夫妇和苏仕华,踏上了凶险莫测的行乞之路。

段苏权撑着两根拐杖,一蹦一蹦地带动着身子,往前挪。讨饭碗晃荡着。李木富夫妇站在村口,看着这个光着身子和双腿,仅穿一条破裤衩的乞丐,一跳一跳的可怜身影,鼻子一酸,流下眼泪。李木富家太穷了,连一身遮蔽身子的破烂衣服都无法送给这个落难的红军伤员。

乞讨回家

段苏权,这位名副其实的乞丐,拄着双拐,一跳一跳地走在陌生的山路上,讨饭碗里晃荡着讨来的清汤寡水,他惦记着独立师的战友们。他当然想不到,独立师已在1934年11月28日全军覆没,师长王光泽不幸被俘,于12月21日,被敌人枪杀在四川省酉阳县龙潭镇了。

段苏权一路乞讨来到湖南花垣县茶洞镇一个土地庙。他在这里讨到了2000多枚铜板,准备作回家的盘缠,铜板叮当作响,响得段苏权心里挺温暖的。正当他陶醉在数钱的喜悦中,土地庙的门“哐当”一声被撞开,窜进一个人高马大的恶丐。他一把抢走了他的钱。段苏权叫喊着,哀求着。恶丐狞笑着,扬长而去。段苏权脚踝还未痊愈,哪里追得上。

段苏权只好每天讨点残羹剩饭,苟延残喘。一天,一位老乡把他拉到墙角,咬着他的耳朵说:“跛子,快走,团总知道你是红军,他们要把你扔进河里喂鱼。”

得到消息,段苏权拼命地蹦跳,逃离茶洞镇,一路乞讨几百里,来到湘西永顺县的王村镇。从王村流过的酉水是沅水的支流,王村有直通岳阳的水路,段苏权萌生了经岳阳回茶陵养伤的念头。这天,他一蹦一蹦地到了河边,见一艘卸完米的船正准备直下岳阳,他向船老板苦苦哀求让其乘船。船老板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是茶陵人。无奈口音不同,非茶陵人的老板听不懂,频频摇头。读过私塾和高小的段苏权便拿起船板上一支记帐的笔,写了“湖南茶陵人”五个字。这五个字苍劲、有力,令船老板刮目相看,船老板眼睛忽然一亮,觉得这个乞丐不是一般的叫化子,善心也就发了,让段苏权上了船,段苏权便置身于船头的一角,一路滔滔直抵岳阳。到岳阳后,他在别人的帮助下爬上了一列装煤的火车。

他在醴陵站下车后,又沿路乞讨,于1935年7月17日来到攸县皇图岭车站。

受老乡救助

段苏权在车站徘徊着,满头杂乱的披肩长发长满了虱子。讨来的破棉袄也在煤堆里滚得油黑锃亮,腋下被磨得露出油渣一样板结的棉团,四川恩人送的拐杖也变了形。脸上憔悴不堪,蓬头垢脸。但他的茶陵乡音未改。一个茶陵人搭讪着和他说话,认了乡亲。

这个茶陵老乡叫刘维初,贫苦出身,在醴陵渌江桥附近开了一家小豆腐店。这天,他在皇图岭圩场办事,见到大家在围观这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乞丐,发现他竟然操着茶陵口音,他乡遇知音,非亲三分故,便产生了恻隐之心,待知道他的来历和境况之后,不禁唏嘘感叹一番,深感塞几块钱不能了事。

刘维初将他扶到家里。在豆腐店里,乞讨一年来,段苏权第一次理了发,跟那头“虱子窝”告了别,换上了干净衣裳,恢复了人的模样和姓名,也开始敷药治疗脚伤。

段苏权在刘维初店里住了42天,身体基本恢复了,可以直立行走了,他便给茶陵县尧水乡高径村的父亲写了信,父亲借了十几个大洋,千恩万谢地酬谢了刘维初,把儿子接回家里。

回到家乡的段苏权,一心想找红军,他知道红军去了西北,正在那里抗日。1937年9月的一天,有个叫谭毛狗的老乡从西北回来。谭毛狗当过红军,长征到了西北后,跟张学良的部队打仗被俘,当了东北军的勤务兵。现在请假回乡探亲。段苏权从他嘴里获悉很多红军的消息,心情豁然开朗。

他向谭毛狗要来军装和休假证做护身符,直奔太原,打听到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正是他的老上级任弼时,任弼时惊愕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以为遇到“鬼”了。他激动地拍着3年来渺无音信的师政委,高兴地说:“我们曾给你开过追悼会,原来你还活着啊!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段苏权将自己这3年的经历做了汇报。任弼时听后,不断赞扬李木富和刘维初的仁义心肠,并说:“将来革命成功了,应该好好感谢他们。”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段苏权终成赫赫名将。

寻找救命恩人

段苏权没有忘记刘维初这份恩情,一直视其为恩人,全国刚解放,他就来信询问刘维初的情况。1950年,时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的段苏权,派人专程来茶陵看望刘维初,还将他的儿子刘卿陶接到沈阳,送入大连工程学院学习。

段苏权除了间或给刘维初寄钱外,还将他接到北京家里闲居,并表示要留他长期居住。刘维初表示自己劳动惯了,闲居不习惯,回到家乡,于1983年病故了。

刘维初生前常常对人讲:“我救过的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最重情谊啊!”

段苏权每次看到脚上那块伤疤,就会想起四川大山里的恩人。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打算到当年战斗和蒙难的川东地区,寻找救命恩人,但一直未能如愿。改革开放后,政局稳定了,他再也坐不住了。

1983年10月6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军事学院政委的段苏权怀着多年的夙愿,从北京来到四川省秀山县,参加秀山县土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回到49年前战斗及蒙难的故地,段苏权感慨万千。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段苏权走遍了蒙难地区,访问了不少干部群众,一连查看了5个山洞,由于年代已久,加上他当年也未给李木富留下自己的姓名和暴露自己的身份,始终没有打听到当年的救命恩人的下落。由于时间关系,公务繁忙,他不得不回京。深感遗憾的他只得委托秀山县党史部门代他继续寻找。

段苏权返京不久,他回到秀山的消息传到李木富老人的耳中。老人万分激动,立即叫大儿子告诉秀山县委领导,介绍了当年掩护红军的过程。秀山县党史办干部随即来到老人家里,终于弄清了50多年前这一传奇情缘发生在雅江乡丰田村,并找到当年救护段苏权的几位老人:86岁的李木富,94岁的苏仕华,同时得知李木富的爱人杨桂花已经去世了。

段苏权亲眼看到秀山县党史办寄来的几位恩人的照片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写信给秀山县委说:“见到几位老人的照片,我是多么地高兴呀!他们无愧于红军的亲人,理应受到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1]

荣誉成就

1955年9月,段苏权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协助指挥中朝空军作战,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88年7月,段苏权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

任弼时评价段苏权:“这个人有办法,能吃苦,能经受挫折,有韧性,对事业忠诚。他在湘赣搞过根据地,搞过地方工作。红军时期当过独立师政委、在四野八纵当过司令,参加过三人小组,跟美国人和国民党搞过政治斗争。”

段苏权逝世后,时年91岁的任弼时的夫人陈踪瑛前来灵堂悼念,她说了这样一段话:“长征路上,我们己经为段苏权同志举行过一次追悼会,可他没有死,拖着打碎了的脚,一路乞讨又爬回部队,他那时就是独立师的政委了。唉,他这辈子,受过不少委屈”。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