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职业名称)

由网友(发霉情书)分享简介:修建设计师(Architectural designer),简称修建师,是指纯真的修建业余的设计师,包孕修建主体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修建工程师是泛指修建行业的各个工种的工程师,包孕电气、给排火、暖通、消防、修建、布局、土修、装璜等。修建师经由过程取工程投资方(即凡是所说的甲方)以及施工方的互助,正在技能、经济、...

建筑设计师(Architectural designer),简称建筑师,是指单纯的建筑专业的设计师,包括建筑主体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工程师是泛指建筑行业的各个工种的工程师,包括电气、给排水、暖通、消防、建筑、结构、土建、装饰等。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中国著名建筑师有:梁思成、吴良镛等。

中文名

建筑设计师

拼音

jian zhu she ji shi

所属单位

一般是专门的建筑事务所

外文名

Architectural designer

简称

建筑师

国家制度

注册建筑师制度[1]

工作内容

北京好工作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 主创建筑师 助理建筑师 建筑实习生 景观设计师 三维表现设计师

1、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建筑风格、外形等总体设计;

2、提供各种建筑主体设计、户型设计、外墙设计、景观设计等;

3、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施工技术问题;

4、参与建筑规划和设计方案的审查,建筑图纸修改。

建筑师一般在专门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

在中国,过去是国有企业单位建筑设计院,现均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单位工作,但也有少数其他专业的精英会偶尔客串建筑师的职业。中国现今实行国家注册建筑师制度,分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二级注册建筑师。获得建筑学相关学位的人或者建筑设计相关工作者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建筑师的执业资格。一个建筑事务所必须至少拥有2名一级注册建筑师方可开业。在英国,“建筑师”的定义相对狭窄。根据英国《建筑师法案》,通常只有通过7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认可的三阶段建筑教育的人才能被称为“建筑师”;因为欧盟内部服务领域相互开放,获得其它欧盟国家执业建筑师资格的人在英国亦可享有“建筑师”头衔。而其它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只能被称为“建筑设计师”。而在意大利,“建筑师”是一个很宽泛的称号,雕塑家、家具设计师、室内设计师都可以被称为建筑师。

任职要求

1、建筑学、建筑结构、工民建、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3年以上建筑设计院工作经验,有1年以上地产企业工作经验优先;

3、具备5万平米以上项目的设计经验,有地产公司设计管理经验者优先;

4、熟练掌握设计工作的业务知识,熟悉建筑工程设计流程,熟练运用cad、photoshop等相关制图软件,较强的方案设计能力,较高的建筑审美能力,较强的设计沟通及协调能力;

5、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经验,有设计院专业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相关经历优先。

必备素质

第一、扎实美学基础

  要想从事设计这个职业,必须先学会发觉美的东西,眼光的提升再来进一步解决表现的方式。美院的基础教育基本上让想从事设计的人了解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也大大提升想学设计的人的造型能力,但是就是美院的优等生往往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件另人满意的作品,这就取决于经验的磨练。

第二、社会经验积累

  往往刚出道的设计师,内心充满憧憬,但是往往有机会上岗操作时又满脑空白,一点思绪都没有,或则表现的方式只往新、奇、怪的方向走,但是客户却不认可,纠其原因在于设计的量少、表现方式有限、不是最有效的、跟客户沟通少难以全面理解客户所要的、最可怕的是一味追求形式感跟市场脱离,这就需要反思、分析、积累经验。

第三、激发创意思维

  客户是上帝,往往几年时间的磨练使得一些设计师摸索出一套对付客户的有效方法,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套路模式,不过有上进的设计师此时已经不能再满足自己的狭小圈子,不论是证明自己还是让更大的客户眼前一亮,只能不断的激发自己的灵感和创意,这其实只是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开始阶段。多多磨练自己的创意与市场尽快融合,这样让创意在经验中成长,从而丰富自己、活跃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意的最好方法就是行动起来。

第四、寻求个性再现

  惟命是从的设计师是没有个性的。要想成就优秀的设计师就必须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个性,不论是张扬的、含蓄的、色彩绚丽的等等,都是个性的表现方式,这就是设计师的标新立异的开始,与众不同必会让你的作品在别人眼前产生亮点,让别人发觉你的作品,承认你的价值。这样子你的设计师道路刚刚入门。

第五、创造完美价值

 好的设计师必须学会创造价值,这种价值一方面是自身的价值,不要永远做一些基础工作,必须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想问题。这时的设计师就应该学会玩材料、效果,在客户充分信任下支配成本费用,这时的作品应该是一种玩的心境,在心情完全放松的前提下你会发现你的作品的随意性和超脱性,并且在市场上赞声迭起。

第六、提升综合能力

  设计的过程往往到达一定的时期就会有新的瓶颈出现,这就需要更多的知识来突破自己。知识的积累必须在理性的吸收新的知识和文化,千万不要排除任何一种极端文化(如宗教、迷信、艳情、市井等等),往往通过设计师的理性理解转换成的设计语会把其优点提炼成艺术符号。建议多读杂书、研习艺术理论,理性的分析,要知道任何一种文化的纯在都有它的道理。

发展历程

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施工方(比如建筑设备,结构设计等)之间的沟通角色。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

一般认为建筑师是一种艺术家而不是工程师,他的作品需要工程师从力学角度计算,选取合适的工程材料才能实现,有的建筑师的设计过于超出现有的材料能力限制,则无法实现为真实的建筑。建筑师的设计也必须能说服投资方的赞成,才能付诸实现。历史上有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设计,因为不能完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而没有能成为真正的建筑。

建筑师一般在专门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

通常而言取得建筑师资格必须经过特定的学位审核以及专业鉴定。具体条款参阅各国建筑法规。

相关证书

为贯彻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CVEQC认证证书(全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持有者已经通过了中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指导中心组织的培训和相应的考试,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CVEQC证书可作为劳动者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培训、继续教育的培训认证;也是劳动者“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凭证。

3、CVEQC证书是中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指导中心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标有证书序列号、证书编号、培训者及证书持有者身份证号码,并盖有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中国职业教育资格认证指导中心的证书专用章。

4、证书证明参加培训及证书持有者具有系统地接受岗位技能培训的经历,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中国著名建筑师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19l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梁思成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自30年代起,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生前撰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梁思成还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梁思成是中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是中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吴良镛

吴良镛,生于1922年,曾任国际建筑协会(UIA)副主席,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SE)主席,是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了关于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的系统设想与建议,为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规划设计的代表作品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被授予联合国1992年世界人居奖、亚洲建筑协会优秀建筑设计金奖和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吴良镛1993年提出人居环境科学,从事探索性研究,1996年3月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他建筑评论和建筑教育奖。由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被评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重要科研成果。

张开济

张开济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设计师,1912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曾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北京市政府建筑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被建设部授予“建筑设计大师”称号,2000年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他曾设计天安门观礼台、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等建筑。

杨廷宝

杨廷宝(1901-1982),于1921年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在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中,他荣获1924年艾默生奖竞赛(Emerson Prize Competition)一等奖,同年又获美国市政艺术协会奖竞赛(Muni Cipal Art Society Prize Competition)一等奖。

从20年代后期起,由杨廷宝设计的主要作品有京奉铁路奉天总站、北京交通银行、南京中央医院、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南京中山陵园音乐台、沈阳东北大学、北京和平宾馆等。他还参加过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北京图书馆(新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工程的方案设计。他一生主持、参加和指导的建筑设计达100余项。杨廷宝在建筑设计中,重视国情,注重环境,善于运用中西建筑传统手法,并对现代中国建筑风格作了不懈的探索。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设计方法的训练,提倡向实际学习。

世界著名建筑师

W.格罗皮乌斯

密斯凡德罗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立面(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荣誉记录

对在世的建筑师的最高奖励是普利兹克奖,它是一项终身成就奖,被认为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其它对杰出建筑师的奖项还有密斯·凡·德罗欧洲当代建筑奖(Miesvander Rohe Award)、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牌奖(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斯特林奖、美国建筑师协会金牌奖(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日本国家艺术大奖以及针对伊斯兰建筑的阿卡汗奖(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等等。梁思成奖是中国建设部颁发的奖项。

发展现状

从2000年12月颁布了《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管理办法》《建筑工程专业设计事务所资质标准》,几年时间,几百家设计师事务所很快在市场中开始全面发展起来。

由于行业特性,建筑设计行业的圈子很小,而随着建设设计行业“总承包”时代的到来,建筑设计需要提供物业由始至终的全流程跟踪、服务,这个小圈子内的人才,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