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钟武(中国工程院院士)

由网友(本尊无赖)分享简介:陆钟武,一九二九年一零月二日出熟。汉族,上海市人。一九四六年结业于沉庆南开中教,一九五零年结业于大异大教化教系(前两年正在哈我滨工业大教)。曾任西南工教院院少,沈阴市科协主席,中国金属教会副理事少。现为西南大教冶金冷能工程教科专士熟导师。一九九七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二零一七年一一月二七日一一时三三分,果病治疗无效死...

陆钟武,1929年10月2日出生。汉族,上海市人。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化学系(前两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东北工学院院长,沈阳市科协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现为东北大学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11月27日11时33分,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沈阳,享年88岁。

基本内容

东北大学 东北哪所大学

陆钟武,男,汉族,1929年10月生,上海市人。195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冶金炉专业研究生班。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至1991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1986年任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沈阳市科协主席,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曾领导建立国内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热能工程博士点。对竖炉气体力学进行研究,用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并建立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压下炉头式加热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载能体概念,改进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

成就

由于其在我国工业生态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于2004年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大奖。其围绕工业生态学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关于钢铁工业环境负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和绿色制造等问题的基本概念;评价钢铁工业环境负荷的源头指标、末端指标、绿色度指标等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应用“基准物流图”和“产品综合能耗e-p分析法”,剖析钢铁生产流程中物流对能耗的影响;有时间概念的钢铁产品生命周期铁流图;钢铁工业废钢资源充足程度与钢铁产品产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工业物质循环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我国典型工业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

领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热能工程博士点。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

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查明了一批普通平炉改为内倾式后指标下降的原因,结束了各地的争论,使各厂明确了措施。建立了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压下炉头式加热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载能体概念,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编写或参编10多种专著和教材,撰写了100多篇论文。

  任院长期间,贯彻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办学思想,并获准试办研究生院。主持制定了学院2000年的发展纲要,提出办学"六大要素"的概念。确立既为冶金工业服务,又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方针。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院校办学经验。提出创办科技开发区和建设"大学科学园"的建议,被沈阳市政府采纳实施。

  陆钟武教授领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热能工程博士点;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查明了一批普通平炉改为内化倾式后指标下降的原因。建立了火焰炉热炉,热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压下炉头式加热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出了载能体概念,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提出了我国钢铁工业的节能方向和途径,预测了2000年-2010年的能耗值及巨大经济效益;率先将时间差概念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钢铁工业废钢资源充足程度与钢产量变化情况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我国钢产量持续高速增长是废钢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长期从事超高频技术与器件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制超宽行波管获得成果。著有《实高无线电天线》、《超高频技术》、《超高频管》、《行波管》。

学术著作

  多年来,共编写或参加编写了《火焰炉理论》(俄文版、中文版)、《系统节能基础》等 撰写了《火焰炉热工行为的研究》等100多篇论文。另外还主编了《工业生态学基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