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罗素(2023最新约翰·罗素百科介绍)

由网友(与昨日相同)分享简介:约翰·罗艳,第1代罗艳伯爵,KG,GCMG,PC(John Russell, 一st Earl Russell,一七九二年八月一八日—一八七八年五月二八日),Russell (of Kingston Russell)Earl。本名John Russell,一九世纪闻名的英国辅弼(一八四六年六月三零日-一八五二年二月二三...

约翰·罗素,第一代罗素伯爵,KG,GCMG,PC(John Russell, 1st Earl Russell,1792年8月18日—1878年5月28日),Russell (of Kingston Russell)Earl。原名John Russell,19世纪著名的英国首相(1846年6月30日-1852年2月23日,1865年10月29日 - 1866年6月28日)。

中文名

约翰·罗素

外文名

John Russell

别名

罗素伯爵

出生日期

1792年8月18日

出生地

伦敦梅菲尔

身份

政治家

主要成就

联合王国首相

国籍

英国

逝世日期

1878年5月28日

毕业院校

爱丁堡大学

生平简介

爱丁堡大学

约翰·罗素(1792年8月18日—1878年5月28日),Russell (of Kingston Russell)Earl。原名John Russell。英活跃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辉格党及自由党政治家,曾任英国首相(1846~1852、1865~1866)。于1861年以前以约翰·罗素勋爵为其通称。他是显要的罗素家族成员,1813年进入国会。是改革的强烈支持者,并由此成立辉格党,领导着努力使1832年改革法案获得通过。他在梅尔本子爵的政府担任内政国务秘书(1835),减少易受经济惩罚的犯罪行为数量,开始公共教育的政府支援。1840年代他提倡自由贸易,迫使罗伯特·皮尔离职。1846年罗素成为首相,在工厂建立起每日十小时的工时(1847)和公共健康委员会(1848),但政党的不统一使得他更广泛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尝试失败了。

他的孙子伯特兰·罗素是著名的哲学家、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性格特征

就如一位女眷有一次承认的那样;罗素一家是些非常古怪的人。他们属于贵族中的反叛阶层。他们绝不会忘记他们曾发动过一次革命。约翰·罗素勋爵同他们别无二致。他1792年8月18日诞生于威斯敏斯特的赫特福德街,是第六代贝福德公爵的第三个儿子。他长的虚弱矮小,只有5.75英尺高,体重112磅。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到了晚年他成了漫画家取笑的对象。在他竞选议员时,选民虽然觉得他的个人太矮了,但都同意他的如下解释:他本来是比较高的,但“担惊受怕和为争取通过选举修正法案而进行的斗争使他变矮了”。他在威斯敏斯特公学学习了一年,发现那里生活艰苦。而后,一位牧师受托负责他的教育。在他17岁的时候,他很不情愿的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出于他的意料,他很喜欢这所学校。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后,他到南欧做了广泛的游历,在厄尔巴岛同拿破仑长谈。据家庭内部的传说,在同拿破仑见面时,22岁的约翰勋爵向拿破仑详谈了罗素家族的情况;拿破仑没有置评,二世走到房间的一角解手去了。据约翰勋爵说,在会见中,他让拿破仑占了大部分谈话时间。拿破仑对他的来访者如何看不得而知,不过事情很清楚,甚至在22岁,约翰勋爵就已是一位很傲慢自负的年轻人了。

毕竟,他已是由家族控制的塔维斯托克选区的一名(辉格党)议员了。不过,他那时候身体欠佳,他到国外游历或用于写作的时间比到下院的时间要多。由于当地的美以美会教徒对他在祈祷时说的一句话感到反感,他在1830年的选举中丢掉了塔维斯托克选区的议席。他发表了一部《阿隆卡修女》的小说,和用自由诗写的一个五幕话剧《唐·卡洛斯》,但从未上演过。本杰明·迪斯雷利在几年之后曾说过,这本小说,是“我国文学中最苍白无力的浪漫作品,”而《唐·卡洛斯》则是“我国语言中最苍白无力的悲剧。”大约在同一时期,罗素还写过一本关于他的祖先威廉·罗素勋爵的传记。(威廉·罗素在暗杀查理二世及其兄弟詹姆斯的拉伊大厦秘密计划败露后在1683年被处决。)

在那几年中,这位瘦小的青年同其他青年所感的一样;追逐女人,向自己同阶层的姑娘求婚。虽然流传者关于他生个私生子的说服,但没有任何证据。霍兰夫人的女儿和埃米莉·考珀小姐都拒绝了他的求婚要求。

就才智和交际而言,约翰勋爵是出类拔萃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显得笨拙而难以与之相处。一如他的兄弟对他说的那样:“你是一个追求和习惯都固定不变的人---找一位水性杨花、轻浮浪漫、花枝招展、跳舞成癖的妻子,那就毁了你了。”他给同时代的男子留下的印象是:他是一位沉着冷静出奇的人。西德尼·史密斯是这样描述罗素给他留下的印象的:“他能够为病人开刀取结石,能够建造圣保罗教堂,或者能够统帅英伦海峡舰队,从他的举止神态谁也看不出来,病人已经死亡,教堂已经坍塌,舰队已被打的七零八落。”时隔40年,约翰勋爵对史密斯这种嘲笑任然愤然。

相位沉浮

在他认为属于他自己的那些功劳(如选举修正法案)被记在任何其他人的账上时,他就显得格外激动。正是他发表了那篇提出这一修正法案的讲话才使他出了名。确实,人们可以说,那时,即1832年在他40岁的时候,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1835年,约翰勋爵在他的选区所在地德文郡竞选时,疯狂的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小寡妇里布尔斯代尔夫人。他在冒昧地向她求婚之后,同他结了婚。他当时43岁。他们生了两个女儿,结果1838年他的夫人就去世了。

这次选举的结果并不理想。在辉格党一侧,罗伯特·皮尔领导的托利党扩大了势力。在他的另一侧,激进党人的力量得到了加强。皮尔出任首相,直到被梅尔本子爵取代他为止。约翰勋爵在皮尔领导的内阁中任内政大臣,并担任下议院议长。他的举止使他在下院颇不得人心。“翻了车是约翰尼故作镇静,厚这脸皮,对批评置若罔闻。” 利顿勋爵在《新泰门》中这样写道。

国王威廉四世对他也不欣赏。国王认为,他存心要破坏爱尔兰教会的权利。1846年,爱尔兰大饥荒和英格兰的谷物歉收使皮尔政府垮了台,致力于实行自由贸易的约翰勋爵接任了首相职务,虽然他在下院只有250名支持者。不过,反对派发生了分裂,坦以没有指望了。

爱尔兰饥荒之后,出现了财政恐慌,从俄国和美国购买的谷物使得黄金大量外流。结果,在1847年出现了向银行挤提存款的浪潮。对财政问题一窍不通的约翰勋爵向阿尔伯特亲王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他们找来皮尔,他向他们两人解释了银行法的作用。这时宪章运动掀起了高潮,在伦敦肯辛顿康芒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在这关键时刻,内政大臣乔治·格雷爵士很沉着。威灵顿许诺许诺要给宪章派充分的潜逃机会。当局征召了17万警察,军队任然忠于政府。约翰勋爵用蓝皮书堵住了他在伦敦的住宅的窗户。不过,宪章派领导人费格斯·奥康纳同所有的人一样,对事态的发展惊恐不安,他保证一切活动将悄然结束。事情果然也就这样了结了。

更有甚者,他向政府透露了暗杀约翰勋爵的阴谋。难怪女王希望“这个国家的光辉榜样将会遏制法国制造的罪恶先例。”

在这种动荡不安在情况下,约翰勋爵及其各位大臣疏远了激进党人,而向皮尔派伸出了手。但是他们的希望落空了。皮尔派认为,他们有朝一日能赢得政权,而根本不必同约翰勋爵结盟。1851年,约翰勋爵第二次结婚,娶得是范妮·埃利奥特小姐,他们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1851年底,外交大臣帕麦斯顿在未与同僚商量的情况下制定了毁灭性的对外政策,使维多利亚女王感到害怕,使约翰勋爵非常生气。在帕麦斯顿对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政变表示赞同之后,首相解除了他的职务。人们警告首相说,“帕麦斯顿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事情果然是这样的。在表决一次无足轻重的法案时,帕麦斯顿击败了政府,约翰勋爵只好认输。

约翰勋爵的兄弟贝德福德公爵说:“大家感到不满的是,你不是一位称职的首相。”各大臣各自为政的情况很严重。更有甚者,约翰勋爵总是漫不经心,无所事事,不谋其政。女王曾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他自己的追随者也发现他冷若冰霜。他不具备一位伟大的,受人爱戴的领袖应由的那种天赋。

难兄难弟

1852年,由德比--迪斯累利领导的内阁上台执政。接着,由阿伯丁伯爵为首的一届内阁又在同一年取代了德比--迪斯累利领导的内阁。阿伯丁勋爵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苏格兰人,他拼凑起一个联合政府,约翰勋爵任下院议长。原先想让他任外交大臣,但他以工作繁忙为理由婉言谢绝了。

很快,新内阁在国内国外都遇到了困难,约翰勋爵认为阿伯丁会象许诺的那样让位与他,但阿伯丁没有这样做,女王不喜欢约翰夫人,对约翰夫人拒绝在巴尔莫勒尔侍奉她感到不悦。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已经陷入了同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而且非常明显,战争进行的很不顺利。当一名叫作罗巴克的议员提出动议,要求对战争进行调查时,约翰勋爵对女王和阿伯丁说,他不能抵制这项动议,他必须辞职。巴罗克的动议获得了通过,联合政府宣告倒台。约翰勋爵由于脾气暴躁、任性固执而毁了自己。对于这一点,女王马上看出来了。帕麦斯顿领导的新政府派他到维也纳去谈判一项和平解决的办法。他的使命没有成功。

在奥尔西尼向拿破仑三世投掷了一颗炸弹之后,帕麦斯顿建议通过立法来对付在英国国土上策划暗杀的阴谋。上面提到的那枚炸弹的零件时英国制造的。但是,英国公众对巴黎报界的激烈的反英宣传反应强烈。约翰勋爵把这看成是向帕麦斯顿报仇的一个机会。政府倒了台,女王召来德比伯爵任首相。他领导的政府只维持了几个月的时间。帕麦斯顿和约翰勋爵在威利斯卢姆斯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公开和好。可以认为,现代英国自由党就是发端于这次会议的。

女王被迫在她所不喜欢的两个人---帕麦斯顿和约翰勋爵---之间进行选择。他选了帕麦斯顿。约翰勋爵出任外交大臣(1859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的情绪一下好转了。当时,欧洲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把意大利从奥地利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使之在加富尔的领导下获得统一。同帕麦斯顿和格莱斯顿一样,约翰勋爵持强烈的亲意大利人的立场。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帕麦斯顿政府产生之日,正是法国人在马真塔战役和索尔费里诺战役击败奥地利人之时。法国将在意大利确立的宗主地位丝毫不会比奥地利人的可爱些。当法国人同奥地利人商定在他们之间瓜分意大利之后,问题变得更复杂了。不过,瓜分的计划证明是行不通的。由于拿破仑三世似乎还不知道他到底是站在意大利人一边,还是站在罗马教皇或奥地利人一边。这个计划就更行不通了。

事态发展急转直下:拿破仑三世夺取了尼斯和萨瓦;加里波第攻克了那不勒斯王国;加富尔占领了罗马教皇国的领地。约翰勋爵在没有与同僚商量的情况下起草了一则快讯,宣布英国政府“注视着意大利人马建立了自己的自由大厦的可喜前景。”由于这一声明,约翰勋爵把英国同现代意大利王国的诞生连接在了一起。

过来不久,他被晋升为罗素伯爵,但仍在外交部供职。在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和《阿拉巴马号》巡洋舰离开伯肯黑德去危害北方商业利益时,罗素伯爵正好在外交部。 罗素伯爵后来为自己辩解道,他允许《阿拉巴马号》巡洋舰离开利物浦是出于善意。不过,英国最终不得不支付1500万美元的赔偿金。

同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一样,罗素伯爵深信,南方将赢得这场战争。在德国和丹麦之间就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发生的争端中,罗素伯爵和帕麦斯顿再次失策,他们先是威胁俾斯麦,人后又被迫以最屈辱的方式摊牌。

在帕麦斯顿于1865年去世之后,罗素伯爵第二次出任首相,格莱斯顿任下院议长。这届内阁在八个月之后就倒台了。倒台的原因是,在议会改革选举修正法案问题上发生了不可挽回的分裂。格莱斯顿接替了他在党内的职务。不过,议会选角法修正案问题已经提了出来,直到最后也不能否认这一点。

最终评价

罗素又活了10个年头。同以往一样,他在这段时间里还是情不自禁对政治上的某个盟友提出批评,或者声称在这个法案或那个法案上抹煞了他应由的功劳。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但是,他的精神境界同他的身材一样矮小。他脾气暴躁,有时心怀恶意。他妒才忌能,不能自持。作为一个贵族,他觉得不屑与安抚他的追随者,甚至不屑对他们以礼相待。他是一位保守派,虽然为民主铺平了道路,但对民主并没特殊的感情。他娇生惯养,一辈子体弱多病。尽管如此,作为一个担任7年之久的英国首相,他显然具有一定政绩。1878年5月28日,他在里士满的彭布罗克洛奇去世,终年86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