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之战(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保卫镇江的防御作战)

由网友(翘屁屁i)分享简介:一八五三年(清咸丰3年)五月至一八五七年一二月,正在承平天堂静止中,承平军守卫江苏镇江的进攻做战。中文名镇江之战进攻方承平天堂时 间一八五三年五月至一八五七年一二月地 点江苏镇江简介  一八五三年(清咸丰3年)五月至一八五七年一二月,正在承平天堂静止中,承平军守卫江苏镇江的进攻做战。历程  一八五三年三月尾,承平军占领镇江...

1853年(清咸丰三年)5月至1857年12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保卫江苏镇江的防御作战。

中文名

镇江之战

防御方

太平天国

时 间

1853年5月至1857年12月

地 点

江苏镇江

简介

太平天国盛极一时,是如何将自己一步步玩没了呢

  1853年(清咸丰三年)5月至1857年12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保卫江苏镇江的防御作战。

过程

  1853年3月底,太平军占领镇江。殿左一指挥罗大纲、木一总制吴如孝率军驻守,加高缄墙,掘深城河,修筑炮台,驻泊水师,北通瓜洲,护卫天京(今南京)。清军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先后派提督邓绍良、总兵音德布等率陆师8000人往攻,总兵和春等率水师助战。7月18日,镇江守军出攻,击溃清军。清廷革邓绍良职,命和春署江南提督。和春建大营于镇江东丹徒镇,伺机再攻。年底,清廷又以已革湖南提督余万清统镇江军务。太平军由于精锐相继北伐、西征,天京地区兵力不厚。镇江守军仅三五千人,虽多次击退清军进攻,但只能据守城垣,截断漕运并牵制清军,无力攻破江南大营,亦无力向苏南发展与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相呼应。1854年7月,因庐州(今合肥)被围,罗大纲奉命援皖,镇江城防由殿左五检点吴如孝主持。是月,清军广东水师驶抵镇江江面,镇江与天京水上交通受阻,防务吃紧。11月中下旬,天京派兵增援,在高资一带与清军接战失利,被迫退回。1855年2月,上海小刀会起义被镇压,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率清军转攻镇江。镇江守军虽顽强守御,但兵力单薄,形势日趋不利。天京受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围困,亦岌岌可危。1856年初,东王杨秀清从上游调集重兵,令燕王秦日纲、冬官正丞相陈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等统率东援镇江。2月初至3月中旬,秦日纲等率军相继突破东阳、龙潭、下蜀、高资、汤头一带清军堵截,于3月18日与镇江守军会师。4月2日夜,秦日纲留军一部协守镇江,自率大队渡江北攻扬州,取粮接济镇江,并解瓜洲之围。秦日纲北渡后,吉尔杭阿、余万清等又兵围镇江。5月下旬,秦日纲等自瓜洲渡江南返,31日攻破城西烟墩山吉尔杭阿大营。吉尔杭阿兵败自杀。向荣闻讯,调兵增援。6月上旬,秦日纲统军乘胜又攻破九华山清军营垒30余座。旋于中旬自镇江返回天京,与翼王石达开等合力攻破江南大营(参见一破江北江南大营)。

结果

  镇江形势暂趋稳定。“天京内讧”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对镇江防务无重大布置,新任江南大营统帅和春、帮办军务张国梁等督军卷土重来,再围镇江。吴如孝率守军力御,坚持至1857年下半年,援军不至,城中缺粮,形势危急。李秀成奉天王洪秀全之命往援,率部由安徽六安、霍山一带东进,在和州(今和县)渡江,12月下旬抵龙潭,同镇江守军取得联系,27日与吴如孝率守军放弃镇江、瓜洲西撤,返回天京。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