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网友(淡淡離愁℡欲言轉身)分享简介:泸定桥(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桥,为铁索桥,坐落正在4川省甘孜匿族自治州泸定县乡大渡河上。该桥初修于清代康熙四四年,修成于四五年(一七零六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一九三五年五月二九日,中国工农赤军少征路过那里弱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著名中外。[一]泸定桥桥少一零三米...

泸定桥(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桥,为铁索桥,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大渡河上。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强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1]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国内独有。自清朝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在飞夺泸定桥这场战役中,22勇士仅伤亡3人,创造了一次世界军事奇迹。[2]

中文名

泸定桥

外文名

Luding Chain Bridge

所属国家

中国

省份

四川省[3]

地理位置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

景点级别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代表景点

泸定桥

景区类型

历史遗迹

门票价格

10元

气候类型

干热河谷气候

历史沿革

泸定桥攻略,泸定桥门票 地址,泸定桥游览攻略 马蜂窝

在关岭、晴隆二县交界的北盘江渡口。两峰夹峙,一水中绝,断崖千尺,壁立如削。是古代由黔入滇的必经之处。东西两岸相距约80米,水流急湍。明崇祯四年(1631年)贵州按察使朱家民倡议建铁索桥,冶大铁链数十条贯于两岸岩石间。其上横铺木板两重,厚约27厘米,阔约3米。两边架设高约3米的网状链条护栏,桥头附有方便行旅休憩、避雨的楼堞设施。据徐霞客现场观察,该桥“望之缥缈,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百群,皆负重而趋”。清代曾多次修建,在河岸叠以大木,镇以巨石,参差使成拱状,将链板牢牢托住。并附有盾栏、版屋。由是行人可鱼贯而越,较前又胜一筹。两岸古树阴森,碑石兀立,琳宫缥缈,辉煌掩映。前人视为“千寻金锁横银汉,百尺丹楼跨彩凤”的黔中胜迹。

三百年前,藏族和汉族的物质交流到了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因渡河

及时,大渡河两岸经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比如说山珍、肉菜)因无法过河而腐烂,而频繁的军队调动在这里也成了梗阻。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祖国的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叛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泸定桥因此而得名,从此泸定铁索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背景

1935年5月25日,红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完了大渡河之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 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

战前部署,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汇报后,当即作出了强行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过程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由22名勇士组成的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22名勇士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建筑特点

泸定桥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桥台为固定的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河对面山坡上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

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河山”(从左至右看)。

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中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历史文化

泸定桥战役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就有七位元帅长征时经过了泸定桥。当时在激战后的泸定桥上,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朱德总司令在长征回忆录中为泸定桥题写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战略意义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脚踏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旅游信息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有三部分: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红军领导的题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制碑文。


美食

盘江狗肉历史悠久盘江狗肉历史悠久。1982年,有一从关岭县花江来盘江入赘的

刘老四杀狗开业,食客众多,生意兴隆。接着罗姓、何姓、申姓、刘姓、张姓等数十家都相继开起狗肉店。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当时局限,狗肉作为滋补对身体虚弱、肾亏泛力、病后恢复、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没有形成市场化。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到1966年,军工厂矿落户盘江后,拉动了盘江狗肉的发展。七十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盘江狗肉逐渐形成产业化,又地处湘黔主干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意十分红火。八十年代,盘江狗肉已名扬国内外,盘江街上一百多户人家,狗肉店已发展到50来户。后因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对盘江狗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到盘江有狗肉餐馆29家,能一次性接待客人5300余人。这些店家一方面注重花江狗肉烹饪的特点,另一方面进行新的创造。过去杀狗要烧毛,让其皮开肉绽,焦黑难看。是用沸水浸烫后扯去皮毛,洗刮干净,煮熟后再涂上菜油,使狗肉白嫩,冒出水珠,油光发亮;加之盘江生意人在佐料方面有新的配制,如在砂仁、木姜的基础上,再添上白扣、草果、山奈等佐料。所以色香味俱佳,省内外来往人氏多以在盘江吃上一餐狗肉为乐。

特色风俗

安顺地戏面具地戏在安顺地区广为流传,其表演内容大多以注重忠义、尚武精神的“杨家将”、“薛家将”、“三国”、“风神榜”等为主。每年春节之后、十五以前,当地农民便在露天平台上自编自演世代相传的地戏,称为“玩新春”。在谷子扬花季节则演出“跳米花神”,预祝丰收,同时也寄托着农民的美好愿望。地戏种类繁多,主要有民间戏、宫庭戏、军戏、寺院戏等4种类型。地戏面具又称为“地戏脸子”,是代表角色身份的一种夸张面容的化妆手段。正戏中24个面具代表24

个神,各有其名,称为“24戏神”。演员把面具顶在额头上,便于人们观赏不同人物的性格。地戏脸子是采用白杨木和丁香木雕刻而成。它既是地戏的精华所在和地戏演出必不可少的道具,又是彩绘木雕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拜树节(农历正月初三) 又称“祭山神”。节间用树枝扎小屋放置于大神树下,插彩旗,牵祭品绕树宰杀祭祀,点燃香、烛、纸,请山神入座祭之。这一节日使得许多仡佬村寨至今仍然保存着千年古树。油菜花旅游节(公历3月) 活动地点在安顺、兴义一带的景点。活动内容有观赏油菜花田园风光,游云峰八寨,观九溪屯堡,赏天落湾民间风情等。吃新节(农历七月) 农作物初熟的时候,仡佬族会择吉日“尝新”。是时,人们到庄稼地里,随意选摘几穗稻谷、包谷、豆角等“尝新”。吃新节还会杀牛祭祖,全寨子开始收割庄稼。踩芦笙堂(农历七月十五) 这天,参加表演者列队进入侗寨公共场所,指挥者引导队员按事先测定的子午线踩踏入场,芦笙齐奏,队员们按芦笙曲调的缓急抑扬,健步起舞,表演威武雄壮的芦笙团体操。相月亮(农闲季节) 安顺苗族男女青年独有的社交风俗,因常在月夜进行而得名。每当农闲季节,星月之夜,青年男女结队而出,在乡郊旷野上或谈话对歌,或吹笙弄笛。通过多次相月,互赠定情之物,感情浓笃者可定终身之约。

交通

航空安顺黄果树机场已经通航,机场位于市区南部、距离市中心六公里,目前开通了北京、大连、青岛、昆明航线。铁路 通过川黔、湘黔、黔桂铁路,安顺与省外各地相连,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的列车均在这里停靠。贵昆铁路贯穿安顺全境,旅游专列“黄果树”号每日往返于贵阳和安顺之间。安顺火车站位于南华路,离汽车南站很近。 小贴士:火车站有贵州省实用地图册卖,15元。公路 贵黄高速公路从贵阳经安顺直达黄果树,仅需2个小时,给旅游者提供了方便。此外,安兴、安六、安毕公路亦穿境而过。 游客可在贵阳火车站对面的长途汽车站乘坐开往安顺的汽车,票价15元,约2小时的车程,每二十分钟就有一班。也可在黔灵公园旁的贵阳旅游客运中心车站乘坐黄果树——天星桥——苗寨一日游的专线车,票价60元往返。 从安顺回贵阳的顺风快运大巴最后一班是19:10发车。不过个体的大巴最晚可以到22:30,每人50元。从黄果树回贵阳30元人,最后一班车是下午16:45左右。

安顺有许多中巴、小巴专跑黄果树瀑布,到黄果树的小面包510元,坐满即走。客车南站、西站和火车站广场上都有去黄果树和龙宫的专线车,票价58元。 如果要从安顺到织金县城,可在北门车站坐车,28元,3个半小时即到。早上5点半就有,每20或30分钟一班。安顺的客运...

购物

在游览气势恢弘的黄果树、瑰丽多姿的水上石林之余,不妨选择一些富有安顺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带回去赠送亲友。如安顺三刀、布依地毯,以及各种蜡染制品等。汽车站门口和市区的很多地方都有不少小店,经营具有安顺特色的土特产和纪念品。随便逛逛就能有不少收获,记得讲价就行了,比贵阳北京路上的店铺要便宜很多。景区内还有各式旅游特产出售,到处都可以看到具有贵州特色的工艺品,如傩面具、牛角梳、根雕,天麻酒和杜仲酒等。

相关资料

2018年6月,2018年第十五期花卉观赏星级指数发布,泸定桥以三角梅、杜鹃花的花卉观赏星级指数为三星级。[4]

2018年7月,四川省发布2018年第十七期花卉观赏星级指数,泸定桥景区花卉观赏指数为3级。[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