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吉他(乐器)

由网友(天生暴脾气)分享简介:108世纪,制琴师有正在高声部添用了1根弦线以及全数应用双弦的样式,进而孕育发生了今日6弦吉他的调弦法,也便是此刻的木吉他。吉他大要上分为三大类:本声吉他(又分古典吉他)、电吉他、电贝司。《爱的罗曼史》、《故里之路》以及《好似您的温柔》《用您的温柔戴尔来流离》成为1个 时代的经典,那对于吉他的流行无信具有了某种意味意思。中文名木吉他...

十八世纪,制琴师有在低声部加用了一根弦线和全部使用单弦的样式,从而产生了今日六弦吉他的调弦法,也就是现在的木吉他。吉他大体上分为3大类:原声吉他(又分古典吉他)、电吉他、电贝司。《爱的罗曼史》、《故乡之路》和《恰似你的温柔》《用你的温柔带我去流浪》成为一个 时代的经典,这对吉他的风行无疑具备了某种象征意义。

中文名

木吉他

分类

原声吉他、古典吉他

外文名

acoustic guitar

代表作

《恰似你的温柔》、《故乡之路》

吉他起源

木吉他尤克里里乐器素材图片免费下载 千库网

说起现代吉他的起源,不可不提西班牙这个国家。在十六世纪,西班牙已出现两种弹拨乐器,就是吉他和维乌埃拉(VIHUELA),两者的名称常被混淆使用。据记载,吉他有四组弦线(三组复弦和一组单弦),而维乌埃拉则有六组,体型亦较大,它们皆用有音格的柄,用羊肠线发声。后来,有人发明了五弦吉他,并且逐渐普及,而维乌埃拉却在十七世纪衰落,西班牙吉他(GUITAR EAPANGOLA)的名字也再这时得到确立(今天称为巴洛克吉他)

到了十八世纪,制琴师有在低声部加用了 一根弦线和全部使用单弦的样式,从而产生了今日六弦吉他的调弦法。也就是现在的木吉他。大多介绍吉他的书籍上只记录着它大约起源于公元前 2500 年的弹拨乐器。在出现了各种民族乐器之后,以鲁特琴为主流的弹拨乐器在欧洲盛行起来,其中一种被称为吉他拉的乐器慢慢演变成为吉他,但演变的明确时间并未详细记载。

鲁特琴一般为 20 或 22 弦,而吉他却变成了 6 弦,琴身也变为了 8 字型。Guitar 这个词是由阿拉伯语的 Guit(表示数字 4)和古代印度语的 Tar(弦)构成,当然也同它的前19 世纪初叶,吉他的弦数总是 5 弦,6 弦的变换不定,直致1850 年,一位名叫安东尼的西班牙人制成了弦长 850mm,与现代吉他无异的乐器,这才是吉他真正的起源。之后,在西班牙和德国涌现出一批制作吉他的名家。

吉他分类

①钢弦吉他(原声)②十二弦吉他

③共鸣箱吉他电吉他类

①普通电吉他

②实体型吉他

③匹克型吉他

电贝斯

①普通电贝斯

②无品电贝斯

③斯坦伯格电贝斯

制作材料

1.面板----云杉(在中国很多的人都叫白松,实际这是非常的俗称。)

雪杉(或称红杉、雪松)

2.背侧板----印度玫瑰木

3.琴颈----洪都拉斯桃花心木

4.指板----非洲黑檀、玫瑰木(也有类似黑檀但比它逊色的带用木---乌木)不少吉他都是使用的是带用木,却说成是非洲黑檀。

5.琴码----巴西玫瑰木

6.琴头饰片----巴西玫瑰木

7.音孔饰圈----高密度木片花饰或镶贝

8.琴边细饰线----木线

9.琴边宽边饰线----玫瑰木

10.品丝----标准尺寸规格的白铜材料

11.弦轴----旋转轻松的不会卡轴的。有开口式,和包轴式。

12.弦枕桥----兽骨

标准的木吉他有6根弦

吉他弦

一般常见木吉他弦材质分为以下几种:

1. 80/20 BRONZE —— BRONZE 是指“青铜”, 80/20的成分则是80%铜与20%锡。

特色:最为常见的琴弦材料,音色最为清脆明亮。

2. 80/15 BRONZE —— 同上,80/15的成分则是80%铜与15%锡。

特色:与80/20差不多,但音色更为温暖些。

3. BRASS —— BRASS是黄铜,铜与锌的合金。

特色:黄铜的声音温暖、均一且延音长。

4. PHOSPHOR BRONZE —— PHOSPHOR 是“磷”而 BRONZE 是“青铜”,故称为磷铜(红铜),而青铜本身是铜和锡的合金,在此基础上又混入少量的磷,就合成了磷铜,所以使用磷铜的吉他弦一般会比较贵些,正是由于它的原料和复杂的制作。

特色:手感较硬,但音色较为温润

5. STAINLESS STEEL —— 一些低档琴弦使用此材料,可以理解为“不锈钢”

特色:虽然不容易生锈,但音色却像“弹棉花”般不敢恭维。

6. COMPOSITE(SILK & STEEL) —— 翻译过来就是“组合弦(丝和钢)”,也就是说内部是钢丝包尼龙。

特色:Martan M130 款琴弦就是此材料,张力小所以按起来非常轻松,音色也相当柔和(是我目前所用过音色最为柔和的弦)

7.NICKEL —— 镍 达达里奥某些型号的琴弦就用此材质。

特色:音色较为嘹亮。

8.尼龙弦——有610种之多,但吉他用的弦几乎都是无色透明、引张强度为l平方毫米约36公斤的尼龙弦。

木吉他作品列表

  • 01
  • 拚宵夜
  • 木吉他
  • Trap
  • 02
  • 散场电影
  • 木吉他
  • 用你的温柔带我去流浪
  • 03
  • 木吉他
  • 04
  • 云雾
  • 木吉他
  • 05
  • Trap
  • 木吉他
  • 06
  • 雨恋
  • 木吉他
  • 07
  • 生命的阳光
  • 木吉他
  • 08
  • 嘿!伙伴们
  • 木吉他
  • 09
  • 挂彩灯
  • 木吉他
  • 10
  • 乡村、牧野
  • 木吉他
  • 11
  • 与我欢唱
  • 木吉他
  • 12
  • 南下列车
  • 木吉他
  • 13
  • 赶路
  • 木吉他
  • 14
  • 一如阳光的你
  • 木吉他

吉他历史

木吉他就是我们这里的原声吉他,可以说是相对电吉他和贝斯而言,没有通过效果器而纯粹地震动发声。20世纪80年代是木吉他的黄金时代。

早期,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人们从台湾校园歌曲、邓丽君的情歌以及罗大佑的配器中领略到吉他伴奏的魅力,木吉他开始走进中国;而后巴西电影《生活之路》加速了木吉他的普及,影片中边走边唱“行吟诗人”般的歌者形象,成为一代青年追逐的时尚;与此同时,塞戈维亚的古典吉他独奏,丹佛的乡村音乐,张行的弹唱风靡中国,《爱的罗曼斯》、《故乡之路》和《恰似你的温柔》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这对吉他的风行无疑具备了某种象征意义。鼎盛时期,吉他弹唱比赛层出不穷,国家电视台也举办古典吉他讲座推波助澜,世界级吉他大师则频频造访上海、北京。

那个时候,谁也说不清中国到底有多少把吉他,城市街头到底有多少路边吉他手(这种现象,还导致了电影《路边吉他队》/《边走边唱》的诞生)。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吉他的生活就像如今没有电脑一样,是无法相象的。

可惜的是,进入90年代,木吉他逐渐式微了。如今,我们已经难见到怀抱吉他的马路歌者;即便在高校,木吉他的数量也少得可怜;古典吉他的独奏音乐会则简直无处可寻。那令人迷醉的金属弦的脆响已随风飘去,这不能不使像我这样的吉他爱好者深深地感伤。

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种乐器的兴衰实在算不了什么。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音乐。更何况,木吉他的由盛而衰还有着其深刻的内在原因。

比如,就伴奏而言,电子琴已可以取代它相当一部分功能;而其和声的丰富程度,则又不及提琴和钢琴。从外在的氛围来讲,生存的激烈竞争、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大众传媒的无孔不入,占据了人们太多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一种乐器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可是,我们是否意识到,木吉他的消失,其象征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本身,相当程度上,它还代表着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民间音乐的式微甚至终结。

实际上,当我们在极度疲惫后去唱卡拉 O K的时候,我们已经感觉到手中缺了点什么;即便在有机会去欣赏国际一流的交响乐演出时,我们在内心深处也有过这样的苦闷:这些音乐“生活在别处”,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在哪里?

木吉他曾经代表的,正是这样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自我宣泄的、彻底平民化的音乐。怀抱吉他,这起初就使得乐器与人有了一种无比的亲近感;从音乐的元素来说,民谣吉他分解和弦的纯净、抒情和感伤,最适合于表达内心涌动的情感,诸如浪漫的爱情、孤独和抑郁;即便是高雅的古典吉他作品(那好像是来自遥远天堂的回响),也从不曾有过歌剧或钢琴协奏曲的奢华,它往往以一种音乐小品的形式温柔地倾诉。正是因为这些,木吉他才既属于你,也属于我,属于大众和民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