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镇(2023最新蔚州镇百科介绍)

由网友(↘平凡的女子)分享简介:蔚州镇,为蔚县县当局驻地。北周大象2年(五八零年)设蔚州,筑蔚州乡,蔚州之称自此初。亮洪武7年(一三七四年)置蔚州卫,10年(一三七七年)重建卫乡,拓铺乡垣,1时成为“雄浑甲于诸边之铁乡”。蔚州镇有特立隽秀的辽代南安寺塔、斗拱飞檐的亮代玉皇阁,令昨天的蔚州古镇披发着迷人的文明气味。蔚州镇的1半风情,正在释迦寺里储藏。二零一...

蔚州镇,为蔚县县政府驻地。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设蔚州,筑蔚州城,蔚州之称自此始。明洪武七年(1374年)置蔚州卫,十年(1377年)重修卫城,拓展城垣,一时成为“雄壮甲于诸边之铁城”。

苍溪永宁镇 搜狗百科

蔚州镇有挺拔隽秀的辽代南安寺塔、斗拱飞檐的明代玉皇阁,令今天的蔚州古镇散发着诱人的文化气息。蔚州镇的一半风情,在释迦寺里蕴藏。

2019年10月,蔚州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中文名

蔚州镇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南关西街、南关东街、一街等

邮政区码

075700

面积

37.64平方公里

方言

晋语

车牌代码

冀G

外文名

Yuzhou Town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电话区号

0313

地理位置

蔚县中部

人口

97208人(2017年)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简介

蔚州镇,为蔚县县政府驻地。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设蔚州,筑蔚州城,蔚州之称自此始。

明洪武七年(1374年)置蔚州卫,十年(1377年)重修卫城,拓展城垣,一时成为“雄壮甲于诸边之铁城”。挺拔隽秀的辽代南安寺塔、斗拱飞檐的明代玉皇阁令今天的蔚州古镇散发着诱人的文化气息。

蔚州镇的一半风情,在释迦寺里蕴藏。

蔚州镇面积37.64平方公里。辖28个街村、1个社区:南关西街、南关东街、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西关、东关、东关外;太平庄、西七里河、东七里河、三泉庄、李堡子、逢驾岭、纸店头、南樊庄、北樊庄、大泉坡、南张庄、仰庄、苗庄、下关、稻地。

地理环境

蔚州镇处于壶流河南岸,洪冲积扇边缘,南稍高,海拔900米,土壤多淡栗钙土性土地,沿河有盐化草甸土和潜育型水稻土。

气候

水资源较充足,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3℃,最热月(7月)平均22.1℃,最冷(1月)平均-12.9℃,无霜期124天。

交通

有下(花园)广(灵)、蔚(县)涞(源)、阳(源)蔚(县)公路汇集镇区,交通方便,为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

行政区划

民国初设区,民国17年(1928)置镇,民国20年(1931年)为一区,民国34年(1945年)11月,仍为一区。

1953年复为镇,1958年改为公社,1980年1月又为镇,曾名城关镇。1987年12月改为今名。

镇人民政府驻蔚县城南街,辖13个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面积34.2平方公里,人口33916人,人口密度983.7人/平方公里。

2006年底,蔚州镇辖28个街村、1个社区。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28795亩。

人口35509户,104869人。至今人口已达12万。

经济状况

经济以农业为主,工商业并举。耕地30328亩,其中水浇地26915亩,主产玉米、谷、黍、稻等。盛产蔬菜,为县粮、菜主要产区之一。国营集团企业有印刷化工、毛纺、剪纸、地毯、皮毛、建筑等厂(公司),乡镇企业有食品、建材、服装等厂,省、地企业驻有办事机构,城区内设农贸集市、商业摊点、店铺等。

文化建设

文化设施有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等;教育层次结构合理,有中小学、聋哑学校、幼儿园、农技中专、教师进修学校等;卫生设施齐备,有县、镇医院、妇幼保健站、防疫站等;电视、广播覆盖全镇,有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灵严寺、古城墙等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景点

在古镇南关的西南一隅,有佛教活动的最大道场,据《蔚州志》记载,明洪武年间,蔚州卫指挥使周房扩建城池,拆毁城内南安寺,随后将南关元代一庵扩建为如今的释迦寺。

释迦寺

寺中大雄宝殿始建于元代,基本保持了元代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弘,富丽堂皇,有“京西第一殿”之誉。大殿就建在砖砌的月台上,前后左右各设台阶,殿门上方悬挂“拈花微笑”大匾。“拈花微笑”典出佛经故事,传说释迦牟尼于灵山讲法时,手持一花,弟子无人能领会其意,惟有大弟子微微一笑,体会到佛的真正法意。后人以此典寓意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大殿后门下台阶十数步即是卧佛殿。因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木质卧像而得名。

释迦寺是蔚县著名的十方常住禅院,寺院设有方丈,能开坛授戒。尤以佛祖之名命名一寺,在全国实属罕见,可见其意义和地位非同一般。释迦寺作为蔚州之名刹,知名度很高,成为得道高僧和知识僧人云集的场所,也吸引了历朝历代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并写下了许多诗篇。明朝徐嵩年曾夜宿释迦寺,同方丈洁尘上人和瑞庭、茂才等人谈经说法,情意相投,写下了“……白发光阴悉听雨,青山面目半藏云,苔无行迹来人少,香为斋心对佛焚,稍喜天西开晚霁,松稍明灭露斜曛”的诗句。

南安寺塔

南安寺塔是蔚州镇内最著名的文物景观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安寺塔是一座平面八角形,实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约32米,塔基为石条砌筑成须弥座形式,高2.5米,上置砖砌塔座。塔座八角形,东西南北四面雕有兽头,另四面篆字“福、禄”。塔座上砌有砖檐,檐上又围砌仰莲瓣三周,塔身置于莲瓣座中。塔身第一层较高,角有塔形柱,东西南北四面置砖券假隔扇门,门券上浮雕二龙戏珠,另四面开小窗,刻有花棂,其上置斗拱,斗拱之上为密檐十三层,塔檐紧密相叠,不设门窗。但每层东西南北正四面中间都镶嵌铜镜一面。塔檐逐层递次内收,递收率逐层向上加大,使塔的外轮廓呈现缓和的卷刹形状,每层八角挑檐上均悬铁铎。微风吹拂,铎铃叮有声,若高山流水,余音袅袅,悦耳悠扬。塔刹为铁铸,由一砖雕仰覆莲承托着。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宝盖组成。在相轮下还有飞鹤、铁铎等装饰构件。整座塔浑然一体,非常挺拔。远望峥嵘峙立,缥缈凌云。

塔下现存一座塔院,是清康熙四十五年重建的,该院东西宽约17.4米,南北长约24米。大门位于塔的西侧,为单檐硬山顶,斗拱为三踩斗拱,前后各四朵。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大式硬山布瓦顶,斗拱也为三踩拱,有柱头科8朵,平身科18朵,正殿两侧各有一间正禅房。东西各有下禅房二间,均为硬山布瓦顶(现已被改建),南安寺塔位于塔院南部。此塔整个造型极为优美,建筑里等级最高的须弥座,雕刻精美的塔身,紧密相叠的十三层密檐,巨大精美的塔刹,相互间构成了轻重、长短、疏密相间相连的艺术形象,在建筑艺术上收到浑然一体清秀挺拔的艺术效果。南安寺及塔始建于北魏时期,历代均有重修,到明洪武年间扩建蔚州城时,因为南城墙从南安寺中间穿过,将寺院拆除,“寺废唯塔存”。但根据南安寺塔的结构,造型分析,现存应为辽代建筑。这座宝塔虽身经人间沧桑,栉风沐雨,现已成为蔚县古老文化的象征。

常平仓

蔚州镇的常平仓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明代粮仓,位于蔚州镇城鼓楼西侧。

据《蔚州志》记载:“常平仓在古楼西,旧名丰豫仓,廒十一座,共五十五间,道光中重修,额设仓谷三万五千石,归并蔚县谷一万石,咸丰中实存谷一万四千四百五十三石一升九合二勺,历年霉变折耗奏明追补谷三千五百石,又现年盘短谷六千三百九十八石六斗二升八合七勺。”

平时高价购进谷物贮藏,等荒年减价出售的官府仓廒,称为“常平仓”,从宋代开始成为固定制度。

常平仓俗称北仓,东西宽70米,南北长110米,四周围墙,占地面积约7700平方米。仓形高耸巍峨、宏伟壮观,为求长年太平,故称“常平仓”。坐北朝南的称仓,其余三面坐向的均称为廒。常平仓内原有仓廒单体建筑共计十一座,今仅存四座,二仓(东仓、西仓);二廒(东廒、西廒),还有一座仓神庙和戏楼。

仓神庙、戏楼位于院落北部正中处,左右两侧各有东西正仓一座。两仓正南100米处遥相对应的南廒一座,院落正东有东廒一座。上世纪80年代初新建“万德福酒楼”因占地拆毁一座南廒,其它早年已毁的仓廒位置不详。

(一)仓神庙

仓神庙又称廒神,仓官。传说为汉初开国功臣韩信或指掌后人认为此神居于粮食仓囤之中,因而常在仓房内粮囤旁设立神位,仓神庙坐北朝南,与戏楼连为一体,也称一殿一卷式,或勾连搭,其面宽三间,进深五间。仓神庙,正五架梁,前后各出单步廊,整体梁架为九架椽层。

(二)东仓

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布瓦顶,前出廊墙体为砖砌,屋顶开通风的悬山式天窗,窗内设苇席编织的小网,麻雀只能探入头,而身子进不去。梁架以南方常见的穿斗结构为主、兼以抬梁结构为辅,前出单步廊,金步架又置一步架梁,后出双步廊。前檐明间置厚重高大的木板门两扇,门簪方形三枚,板门上走马板三块,廊柱两侧置明式雀替。

东西山墙砖砌,收分明显,墀头上部叠涩出檐,出枭混线。墙厚1米,山墙顶部置两个古铜钱通风孔。

次间,稍间前墙下部各设方形通风孔,又称透风,仓内地面高出透风,透风在室内为曲折迂回的线路,室内为半空心地面,时至今日,地面仍很干燥,而古城区内其它民宅地面皆潮湿,对隔潮防腐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木架无油饰彩绘,雕饰简单,与寺庙、民宅的华丽、细腻、繁缛的建筑风格迥异。

常平仓始建年代,地方史志缺乏记载。从现存史料及建筑进入分析推测,可作出判断。《蔚县志》祠庙篇中对仓神庙记载:“仓神庙在谯楼(鼓楼)西仓廒中,明永乐元年建……。以上记载了仓神庙建于明永乐元年,仓廒也应为此时所建,或更早。通过仓神庙与仓廒的建筑进行比较,从总体规划布局到细部作法,另外先有仓廒,后建仓神庙,当在情理之中。

作为丰豫仓,后易为常平仓,从明初始建至今已600余年,历经数次的兵燹战乱,朝代兴迭,然而其功能,性质一直未曾改变。

蔚州历史上有米粮川之誉,盛产贡米,仓内所存均为谷子,远近适宜,丰年按额征购,遇有灾年,地方官府依灾情酌情放饭,其陈年小米,变得如大米一样白,虽索然无味,但却不知赈救了多少灾民,帮助他们度过了多少次难关。所以常平仓的历史价值、历史意义,历史作用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科学价值。

古镇内保存的文物古迹可以证明北魏、辽、元、明、清时期蔚州的繁荣。尤其是元、明、清时期,由于蔚州飞狐古道是关内通往塞上的咽喉要道,京、津、保的货物,大都由蔚州转运到察南和内蒙古等地。因此,那时的蔚州人口很多,手工业、商业发达,文化艺术和宗教达到空前繁荣。朝洒润雨、暮沐清风,蔚州镇人就这样走过了千年。

所获荣誉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2]

2019年10月,蔚州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