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侵华日军战犯)

由网友(骑白猪的王子)分享简介:冈村宁次(岡村寧次、おかむらやすじ、Okamura Yasuji,一八八四年五月一五日⑴九六六年九月二日),男,出熟于日原东京,结业于日原陆军大教,侵华日军战犯。冈村宁次正在百团大战后调任为华北方面最低司令主座,批示日军对于8路军各抗日按照地举行了残暴的大涤荡,并对于华北地域的布衣举行了惨无人道的搏斗,抗日战役终期任日原中...

冈村宁次(岡村寧次、おかむらやすじ、Okamura Yasuji,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男,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侵华日军战犯

别忘了这10个人,就是他们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冈村宁次在百团大战后调任为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指挥日军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并对华北地区的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抗日战争末期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侵华日军向中华民国政府投降,并在南京签署投降书。1949年1月26日,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上海宣布其“无罪”。1966年9月,冈村宁次因病去世,时年82岁。

中文名

冈村宁次

国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884年5月15日

出生地

日本东京

性别

配偶

理枝

主要罪行

实行“三光”政策、发动“大扫荡”“清乡”、发动“一号作战”

外文名

おかむら やすじ、Okamura Yasuji

民族

和族

逝世日期

1966年9月2日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大学

代表作品

冈村宁次回忆录

儿子

忠正、武正

人物生平

1884年5月15日,冈村宁次出生在日本东京四名坂町街区的一个没落武士家庭。

1890年3月,冈村宁次入坂町小学,开始了长达8年的小学时代。

1897年,冈村宁次小学毕业,考进了著名的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更名为早稻田大学)的附设中学部,后转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

1898年9月,冈村宁次身穿草绿色军装参加了入学典礼。

1904年,冈村宁次从陆士毕业。同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联队担任补充部队小队副的冈村宁次,于翌年4月冈村宁次从补充部队转到步兵第四十九联队,作为新编第十三师团的一个小队长参加库页岛战役。

谍报工作

1914年8月,被上司调到参谋本部外国战史处工作。同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乘机夺取了德国在华势力范围——山东青岛。

1915年2月,日军参谋本部为编纂日德战争作战史,派冈村宁次等人赴青岛搜集资料,由此冈村宁次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冈村宁次赴青岛不久,被时任黎元洪大总统顾问的日本陆军中将青木宣纯调至北京做助手,主要负责对外联络、文牍书案之类的工作。

1919年7月,冈村宁次返回日本。他的新职务是陆军军事调查部新闻班的少佐班员,主要从事沟通军队与国民之间的“感情”和处理军方对国内民众的宣传事务。

1921年,作为巡回武官赴欧美考察,在东久迩稔彦引见下参拜了皇太子裕仁(昭和天皇),并替裕仁搜罗驻外武官作为党羽。

1923年9月3日,刚晋升为中佐的冈村宁次被临调该司令部宣传情报部。

侵略中国

1932年,为了转移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社会对东北的关注,他派遣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出兵中国上海。熟悉上海情况的冈村宁次于2月26日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副参谋长。3月6日晨,姗姗来迟的冈村宁次抵达上海,但淞沪战事已基本结束了。4月1日,他转任为临时军事调查委员长,同时晋升为陆军少将,时年48岁,他任军事调查委员长的主要职责就是粉饰日军侵略上海的行动。5月5日,中日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停战协定。尽管日军取得了在上海的种种特权,但冈村宁次还是对协定的内容并不完全满意,认为对中国“让步”太多。

1932年8月19日,冈村宁次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奉命转赴东北,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来关东军就任后,面临所谓“匪患猖獗”的困难局面。他口里的“土匪”,其实是指我东北各地的抗日军民。因而冈村宁次将“治安”问题列为首要任务。为此,冈村宁次先给军部打报告,要求增派援军,然后通过“满洲国”政权加强所谓“法制”建设和地方武装建设,收买土匪、招募伪军,建立所谓“谋略部队”为日军作炮灰。

1932年9月,日伪统治者发布了由冈村宁次等人参与炮制的《治安警察法》,随后又颁行《暂行惩治叛徒法》和《暂行惩治盗匪法》,把抗日义勇军污蔑为“叛徒”、“盗匪”,可以格杀勿论。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在实权人物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关东军50000人马以“步步为营,重点突破”的作战方针,分地域逐次展开,向义勇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

1933年春,在以武藤、小矶和冈村为首的关东军的疯狂围剿下,东三省的各部抗日义勇军,除少数坚持斗争外,绝大部分先后被剿垮,无数义勇军战士为反抗侵略而献出了宝贵生命。

1933年5月30日,冈村宁次作为日本关东军代表与何应钦派去的代表熊斌在塘沽举行正式停战谈判。这次谈判实际是日本帝国主义将事先拟好的侵略条件强加于中国、强迫中国接受的一个仪式而已。最后,冈村宁次终于拿到了令他满意的《塘沽停战协定》。冈村宁次代表日本所签订的这个协定,其实质在于强迫中国方面承认长城一线为日军占领线,这等于认可华北平津地区是第二个“满洲国”。同时非武装区的确定,为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打开了通路。

1935年,冈村宁次转任陆军参谋本部第2部部长,成为了日军大本营决策侵略战争的核心人物之一。翌年3月晋升中将,转任第2师团师团长。

1937年4月(七七事变前夕),率部驻扎在中国东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2月13日,侵华日军发起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冈村宁次在日记中记述南京大屠杀的恶劣影响(1938年7月13日的感想中写道:“到达中支那战场后,在听取了先遣官宫崎参谋、中支那派遣军特务部长原田少将、杭州机关长荻原中佐等人的报告才知道,派遣军前线部队一直以给养困难为借口,大批处死俘虏,已成恶习。南京战役时,大屠杀的人数多达四五万之多,对市民进行掠夺、强奸的也大有其人。”这是在日军官兵日记中记录南京大屠杀人数最多的表述)。

1938年6月,他任华中派遣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指挥所部进攻武汉;嗣后又指挥进攻南昌、长沙、宜昌、枣阳等战。他指挥作战,惯于调集精锐的机动兵力,运用袭击、包围等战术机动作战。

1939年夏季, 冈村宁次完成了他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对中国第五、第九两战区施以政、战谋略的方案和指导大纲。其核心思想是:以政治、军事和派遣特务等各种手段,策反杂牌军,孤立以黄埔军校少壮系为主的中央军,然后歼灭中央军。其计划要领是: 一、对第五战区的敌军(指中国军队),置重点于策动广西、四川军队反叛,借此使全战区走向崩溃;其次对该战区的中央军及其旁系军加以影响,也要不失良机进行工作。 二、对第九战区之敌(指中国军队),可对四川军及游击旁系军施以怀柔工作,对其他军队(直系军以外)进行积极的谋略宣传,引导其丧失战争意志和走向投降、逃亡…… 三、任务分担:第6师团对杨森军策反工作;第33师团对王陵基军策反工作;军特务部担任对五战区的四川军的策反谋略工作,为此应接受有关师团长的援助。在大力开展策反工作的同时,冈村宁次又制定了《江南作战指导大纲》,将第九战区的中央军列为武汉日军的打击重点。大纲的中心意图是:以奇袭手段,尽量在短期内歼灭中央军。

接着在5月和9月他又发动了对中国第五战区的襄东进击战(随枣会战)和对第九战区的湘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 襄东进击战他3个师团一个骑兵旅团面对李宗仁20个军30万人,湘赣会战他4个师团对薛岳52个师。共同的特点是,在宽大的正面上长途奔袭,穷追猛打,以消灭对方骨干兵团为目标(在江北是汤恩伯军团,在江南是关麟征集团),不以占领地域为目标,速进速退。均因作战兵力不足和作战地域限制而没能完成任务。这表明日本军队已经陷入了他们最害怕的持久战中。

1940年3月,他回国任军事参议官,翌年4月晋升为大将。7月,他被派任华北方军司令官,在华北地区连续发动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他将华北各地划分为“治安区”(即敌占区)、“准治安区”(即敌我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即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别实行“清乡”、“蚕食”、“扫荡”政策;尤其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驻屯清剿”的“大扫荡”,实施极其残暴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纵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44年6月,他被调任第六方面军司令官,指挥所部投入“一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先后攻占桂林、柳州、南宁,打通了粤汉、湘桂铁路线,直达中越边境,以挽救孤立于南亚的日本侵略军。是年11月22日,冈村升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统率二十六个师团和二十二个旅团约七十六万日本侵略军。

由于冈村宁次在侵华战争中,为所谓“大日本帝国”立下赫赫战功,1944年11月,日本政府升任他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此时的冈村看到战争不利,曾想引兵直入重庆,引诱盟军大规模增兵中国,以解日本本土之危,但下属都信心不足,对他的芷江作战计划和老河口攻略计划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他也只好尊从大本营的命令把派遣军主力部署到沿海一带防止美军登陆。

1945年8月15日10时10分,冈村宁次接到了东京发来的关于“天皇陛下已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陆军第68号密电。他心中顿时明白了,战败投降已成定局,除谨遵诏命外恐别无他策了。11时过后,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两千余名日军官兵,按平时遥拜天皇的队形,在南京市鼓楼广场东面集合,聆听天皇亲自播讲的投降诏书。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无罪释放

1945年9月12日至1948年3月底,冈村先后以“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总联络部长官”和“联络班长”等名义,被中国政府软禁在南京,除协助遣返日军、日侨外,还充当国民党军事当局的秘密军事顾问。

1948年3月底,被解往上海候审。8月中旬,被正式送进上海战犯监狱,但不久以“保外就医”名义被监视居住于上海黄渡路秘密住所。

1949年1月26日,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法庭在上海宣布其“无罪”。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因冈村被宣判无罪释放一事陡起风波。1月28日,中共中央通过新华社发表声明,向南京方面提出强烈抗议,谴责对冈村宁次的判决,要求重新逮捕他。此时蒋介石已宣布下野,代总统李宗仁为争取和谈,下令重新逮捕冈村宁次,但淞沪警备司令汤恩伯却将命令扣压不发。当天,汤恩伯当晚即派副官来到冈村在上海临时借住的寓所内,通知他于次日晨6时30分之前到战犯监狱集合,与狱中其他在押的日本人同乘美国轮船回国。

1949年1月30日上午10时,冈村搭乘“维克斯”号美轮驶离上海黄浦港,回到日本。

战后岁月

1950年前后,一批战前日本军队的官兵酝酿成立了“战友会”,冈村被邀请挂名为该会的副会长。在战友会的资助下,冈村到各地巡回演讲,千方百计地扩大右翼势力,以抵消日共等左翼政党组织在战后迅速扩大的影响。

战后初期,蒋介石为了重振旗鼓,培养所谓“中坚干部”,在台北市郊阳明山成立了“革命实践研究院”,并亲自兼任院长。该院不仅培训党政干部,还设有军官训练团培训各级军事干部,冈村宁次等一些原日军将佐被聘请为高级军事教官,他本人还有该院的“顾问”头衔。

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军国主义思潮也在社会上进一步抬头。冈村等一批战前法西斯将佐的生活境遇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也搬进了在东京的新居。这时,许多政界名流如魏德迈之类的“国际友人”,时常来拜访他。日本自卫队的军官还慕名常来向他请教问题,着实令他欢喜了一阵。

可是,好景不长。1962年4月,他此时唯一的儿子忠正暴死,终年仅49岁。忠正的生母星野理枝死后,便跟着祖母阿定生活,由于祖母的溺爱和仗着有一个步步高升的父亲,他一直不思上进。从冈村日记里的零散记载中可以看出,冈村并不喜欢他。但是,他的晚年毕竟需要有儿子来照顾。忠正之死,对冈村的打击很大,这一年冈村已经78岁。

1963年初,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请冈村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撰写个人回忆录,以“启示”自卫队青年干部。接受这件事情后,他在老部下宫崎周一等人的协助下,于同年4月份开始动笔。为了宣扬“日本精神”和以他的立场去“说清历史事实”,他压抑下失子的痛苦和时而发作的肺病的折磨,用了两年时间撰写完毕。

人物逝世

1966年9月2日,心脏突然发病,因抢救不及时而猝死,终年82岁。[1]

个人生活

人物关系

妻子理枝:冈村宁次从事谍报工作期间,在东京病死。

大儿子忠正:在冈村宁次晚年时期里暴死。

小儿子武正:跟随父亲冈村宁次在从事谍报工作期间,在上海患上了猩红热,夭折。

父亲冈村宁永:祖上是武士,后来家道中落。

母亲阿定:冈村宁永的妻子。

人物作品

《冈村宁次回忆录》[2]

内容:

“到汉口后,发现所属部队风纪败坏,中国事变爆发后的残暴行为屡屡出现,用普通训示方式制止,恐已无济于事。”

——第二篇《由汉口到南京》[3]

“我通过华北、华中的战场,得知日本兵已不是从前的‘神兵’,掠夺、强奸、放火的情况很普遍,为之感到叹惜。”

“我任第十一军司令官时,常发生强奸暴行事件。”

——第三篇《北京三年》[3]

“抵上海后的一两天内,听取先遣的宫崎周一参谋、华中派遣军特务部长原田少将、杭州特务机关长荻原中佐等有关军纪的汇报,综合如下:攻占南京时,确实发生过对数万市民进行抢掠、强奸等大暴行。第一线部队借口给养困难而杀戮俘虏。”

“1938年10月10日,据庐山南侧星子兵站司令官友清大佐报告,该地村长联名提出请愿书,要求如果禁止杀戮、强奸、放火、掠夺耕牛4件事,则对日军提出的一切要求均遵照办理。根据这一情况急派宪兵调查时,仅强奸暴行即已发生20件而未检举犯人。偶尔抓到现行强奸犯,也被其所属队长,以该犯屡立战功为名强行要走。当时到处盛行这种借口。”

——第四篇《攻占武汉前后》[3]

影视形象

1996年电视剧《远东阴谋》陈卫国饰演冈村宁次

2003年电视剧《末代皇妃》赤羽光一饰演冈村宁次

2010年电视剧《雪豹》侯天来饰演冈村宁次

2011年电视剧《香草美人》钱漪饰演冈村宁次

2016年电视剧《东方战场》石原和海饰演冈村宁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